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的概念;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人与天调,天人共荣"理念;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还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主要理法,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  相似文献   

2.
在精准扶贫向纵深推进中,株洲市扶贫产业发展特色鲜明,但"老龄化"、"空格化"、"幼稚化"特征明显,同时后续发展面临规模、制度、要素、市场等多重约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宜四跳"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耕文化是农业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形成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要动因。本文在明确传统农耕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关联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探讨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借鉴传统农耕文化的"三才理论",探索高原特色农业路径;发挥高原农业的特色,推动发展方式多样性;打造立体农业,突破土地制约瓶颈;根据"地宜"原则,制定高原特色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柘城县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和传统种椒技术优势,围绕"生态、优质、高效、安全"的总要求,采取稳定规模、夯实基础、优化品种、区域种植、基地带动、龙头引领、提升加工、拓展市场、做大品牌等得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柘城三樱椒产业化发展。全县三樱椒种  相似文献   

5.
高敏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85-5686
根据渭南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城镇规模较小、融资渠道不畅、缺乏产业支撑及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很好认识等问题,提出应按照各自的特色和基础,发展一批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等产业特色突出的小城镇;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并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  相似文献   

6.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锦州市特色农业已经进入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发展的新时期。2010年,全市特色农业占地面积136.8万亩,特色农业生产面积105万亩,总产值实现8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240元。产业累计拉动二三产业需求28.4亿元。"十一五"期间,特色农业产量、产值、人均纯收入等三项指标平均年递增17%以上。由过去的不能自给发展成为特色农业产品的输出大市。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外部性理论和增长理论对城市最优规模的内在原理研究和城市规模与城市效率的实证研究方面梳理了城市规模与城市效率的研究进展。实证研究显示,人口数量、土地面积、首位度和基尼系数等是从不同方面反映城市规模的有效指标;DEA法、能值法和生态足迹法是从经济视域和生态视域测度城市效率的常用方法;城市效率和城市规模之间普遍存在"U形"关系和门槛关系。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主导方向,以期为国家调整城市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操香水 《中国农垦》2005,(11):26-27
对大部分没有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农垦企业,宜实行属地管理;对少部分产业规模特别大、区域功能很强的农垦企业,可成立开发区。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肇庆坚持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湾区城市间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合作共赢再结合肇庆自身条件及科技创新驱动推动肇庆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目标建设。重点分析了肇庆市产业结构现状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肇庆市在湾区中的经济地位及其与湾区其他城市的差距,指出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科技创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最后,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均衡城乡资源、稳固肇庆绿色旅游城市地位等方面,提出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肇庆城市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肇庆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家庭农场发展的概念和意义出发,总结了家庭农场式的规模经营拥有规模的适度性、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更易"拿地"、"微型企业"模式等特点,并分析了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市工商资本的引进、新型农场主的培养、家庭农场如何有序发展等需要进一步思考关注的问题,旨在为家庭农场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德化县发展特色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总结其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概况与发展模式,认为德化县特色农业的发展存在产品质量较低、生产规模较小、科技水平不高、市场培育程度低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断提高德化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培育特色农业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构建特色农业供应链,走特色农业的品牌战略道路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安庆市宜秀、大观、迎江三个区没有很突出地表现城郊型农业特色,在“马芜铜宜”作为安徽东部崛起第一方阵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三区”农业必须合理定位、转型,进行结构调整,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1 一条主线 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 2 两大发力板块 结构调整: 突出 "优" "绿" "新". 调优产品结构, 突出 "优" 字. 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 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调好生产方式, 突出 "绿" 字.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调顺产业体系, 突出 "新" 字.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 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以来,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果蔬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呈现出规模实力不断提高、区域特色更加突出、竞争能力逐步提升等特点。全省基本形成了禽畜、水产、果蔬、食用菌、笋竹、茶叶等一批重点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较为合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5.
"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是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做出的重要部署。这一决策部署既是增强济南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站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山东和济南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以城市规模、经济实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首位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实力和发展方向。与省内非省会城市中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的青岛市相比,作为省会,济南在以上各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全省占比也比较低。因此,必须立足全省、放眼全国、面向世界来促进济南城市发展和首位度的提升。要进一步发挥省会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要突出济南特色,扩大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要坚持深化改革,打造创新型城市;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宏旭  董雨欣  刘慧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97-10499
在城市特色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分析了城市绿地特色的构成要素,城市绿地系统特色的表现方法。以黑龙江省双城市为例,解析了城市特色绿地系统的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并详细介绍了形成"百年古堡,百企百园"的城市特色框架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模式。提出适合于城市自身发展特色和生态特征的绿地系统规划应从区域大环境、历史文化积淀、城市发展模式和居民生活方式4个方面进行挖掘和开展,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城县以"生猪保稳定、牛羊抓突破、禽类出特色"为发展思路,坚持"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山地牧业,突出抓好落实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各项工作措施,保障和促进了江城县现代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山水铜都,建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魅力新铜陵,铜陵市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部署。该文分析了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和必要性,指出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于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议。主要包括: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有合理的配置等。  相似文献   

19.
一、乡土特色是生命所谓特色就是区别于他人的,是自己特有的,具有唯一性,乡土特色的反面就是城市特色,如果农家乐跟城里的一样,就失去了特色,就失去了农家乐的魅力,因此,乡土特色是农家乐的生命。农家乐的乡土特色就体现在"农"、"家"、"乐"三个字上。  相似文献   

20.
发展要上规模、档次从以往特种养殖的一个奇特现象——"少的卖不了,多的不够卖"看,肉鸽养殖必须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区域特色。起点高、规模大,舍得资金、技术、人力、管理等投入,各方面精打细算,成本减少,可形成规模效益。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