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注蒸汽开发后期稠油油藏转火驱生产过程中,汽窜通道是制约火驱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汽窜通道分布、开采特征、火驱储层物性变化,结合火驱油墙构建和运移规律,全面分析汽窜通道对火驱生产效果的影响。汽窜通道影响火驱油墙的构建和运移、火驱见效时间、稳产时间以及累计采油量,在火驱生命周期内单井累计采油量小于600t,最终采收率低于10%,大部分的储量驱到更远的井和运移过程中被烧掉,将会降低火驱试验的最终采收率。研究结论应用到红浅1井区火驱工业化方案中,将推进火驱工业化高效开发,也将对同类型油藏的火驱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火烧油层技术是开采稠油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其燃烧过程却极其复杂,因此在现场试验之前,必须先在室内进行模拟研究。利用一维火驱物理模拟装置,研究在固定注气压力(2.0MPa)的条件下,不同注气流量对油砂样品燃烧前缘的影响,对火驱前缘的推进速率、推进距离以及温度特征等进行分析以优选流量参数。结果表明:实验室内,适当加大注气流量有助于火驱前缘向前推进,其优选值为2.5L/min。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白砂糖添加量、面火温度、底火温度和焙烤时间对面包褐变的影响,其中面火温度对面包表面褐变影响最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面火温度180℃、底火温度210℃、白砂糖添加量18%、焙烤时间16min时,面包的色泽最佳。  相似文献   

4.
南堡凹陷低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砂岩油层电阻率变化范围较大,当注入水矿化度接近或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时,水淹层与油层的测井电阻率差别较小,因此利用电阻率测井识别水淹层难度很大。在实验室模拟地下油层水淹过程,以多种矿化度水驱溶液分别驱替饱含油岩石,在驱替过程中测量岩石水驱油电阻率、含水饱和度和水驱倍数等参数,研究不同岩性、物性的岩石在多种矿化度注入水水驱油过程中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揭示了多种矿化度注入水水驱油岩石电阻率复杂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电阻率测井识别水淹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油藏火驱驱油机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火驱分为已燃区、火墙(燃烧带)、结焦带、蒸汽带、热水和轻质烃带、油墙(富油带)、剩余油区、原始含油区等8个区带,研究了火驱驱油的电阻率模型,对火驱的各个区带的电阻率变化特征作了详细解剖分析。在某油田火烧区实施了电位法的监测,获得了射孔段电阻率的平面分布图像;结合模型和实测资料描述了已燃区、蒸汽带和剩余油区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6.
火驱辅助重力泄油技术能够解决直井间火烧油层存在的许多问题。分析了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理、化学现象,利用Arrhenius公式建立了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原油各组分氧化燃烧与热裂解反应速率。根据多组分在多孔介质中的传热传质现象,建立了火驱辅助重力泄油过程中7个组分的质量守恒方程以及系统的能量守恒方程,从而更好地认识火驱辅助重力泄油的机理及驱油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火棘果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提取红色素。通过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分析了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超声波功率对火棘红色素提取的影响,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料液比对火棘红色素提取的影响极为显著(p<0.01);浸提温度和超声波功率对火棘红色素提取的影响显著(p<0.05)。火棘红色素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0min,液比1:8(m/v),超声波功率375W。  相似文献   

8.
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影响聚合物微观和宏观驱油效率。采用可视化微观模型和微观照相技术研究了强水湿和油湿多孔介质下聚合物微观驱油效率和驱替机理。分析了束缚水与稠油分别在两种润湿介质下的微观形态和分布对聚合物的吸附、滞留,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流动,驱替前缘以及洗油效率的影响。微观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湿环境,地层水趋向分布于岩石骨架表面并在孔壁附近形成较厚的水膜,聚合物趋于附着在孔壁处,在这些区域聚合物的洗油效率较高;在油湿环境,束缚水主要以非连续相分布在孔隙介质中,聚合物溶液发生咬断效应,原油吸附在孔喉处,聚合物只能部分扫除原油,乳液的形成能辅助聚合物溶液驱替油相。聚合物在水湿介质的微观驱油效率明显高于油湿介质。岩心流动实验结果与微观模型分析一致,相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在强水湿岩心前缘突破所需的时间长于油湿岩心,突破前缘更规整,水湿岩心和油湿岩心的水驱采出程度分别为21.5%OOIP和15%OOIP。聚合物在油湿岩心的“门槛”黏度较大。聚合物黏度为500 mPa·s时,水驱后水湿岩心和油湿岩心的原油采收率增幅分别为23%OOIP和17%OOIP。  相似文献   

9.
鉴于目前CO2气驱封窜治理手段存在的诸多问题,利用改性淀粉凝胶的优越性能,结合低渗透油藏试验区块实际地质情况以及生产要求,研究了一种CO2驱用封窜剂。研究了各组分浓度对成胶时间与凝胶黏度的影响,考查了pH值、温度、水质等作用对堵水调剖剂性能的影响。高温高CO2压力下封窜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CO2驱用封窜剂对CO2压力或pH具有自适应性、敏感性或可以发生专属理化反应。封窜剂的封窜强度可调,根据不同的配比,封窜时间应可控,且在地层中吸附量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红外成像仪识别夜间林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有火和无火时森林红外背景温度标准差以及火燃烧的三维立体图像,利用热红外成像仪进行夜间林火的监测与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夜晚时间和地点不同,森林背景温度标准差比较稳定,为1~9;夜晚明火阶段温度标准差为85~180,结合红外三维立体图像可判别林地夜晚是否有明火.动物体表监测的温度为20~30℃,波动小;而有火(包括余火)存在时,监测温度为50.8~275.0℃,波动大,可以排除动物体表的干扰.余火最高温度275℃,根据红外谱图的中心点温度可以判别余火.由此可得,使用热红外成像仪可对夜间林地是否有火情进行判别与监测.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麸皮、黑豆粉和高筋粉为主要原料,对黑豆全麦面包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黑豆全麦面包的最佳配方及生产工艺。黑豆全麦面包的最佳配方为:黑豆粉9%,小麦麸皮6%,水37%,发酵时间40min,焙烤温度和时间(上火185℃,下火165℃,13min);黑豆全麦面包生产的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40min,焙烤温度(上火185℃,下火165℃),焙烤时间13min。  相似文献   

12.
驱油效率是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水驱油田的极限采收率,因此要评价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潜力,首先应分析驱油效率的理论值。以渤海油田283条天然岩心测量的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样本,统计得到了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下水饱和度、束缚水下油相相对渗透率、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残余油下归一化水相相对渗透率与有效渗透率间的统计规律,由此得到渤海油田驱油效率与岩石有效渗透率的统计规律。同时,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流量方程和Welge方程从理论上推导了水驱油效率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水驱油实验的取值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对驱蚊香草不同外植体的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褐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多酚含量、PPO活性与其褐变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不同pH培养基、不同温度处理在驱蚊香草褐变控制中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驱蚊香草不同外植体的多酚含量及PPO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多酚含量、PPO活性与褐变率存在着显著相关性,不同pH培养基、不同温度处理对褐变抑制的最佳条件为pH值6.0.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4.
在动态跟踪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3-6-18块火烧油层产量、产出气体成分、温度、压力进行了跟踪评价,对产量进行了跟踪拟合,对火烧油层先导试验阶段开发效果、燃烧动态指标、平面及纵向火线波及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目前该块的燃烧模式以高温氧化燃烧为主,高温氧化燃烧带位于构造低部位,试验区西部、西南部;目前火驱试验区二线井已经见到了一定的反应,纵向已经波及到射孔井段上下6~10m的油层,最高已经波及到火井射孔井段下部25m;火驱先导试验见到了一定的效果。由于吞吐阶段纵向动用不均,平面及层间压力差异大,油井排液量小,致使火窜和空气外溢,将会降低火烧油层开发的体积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15.
以濮城油田沙二、沙三储层为实例,通过室内试验模拟现场注水过程,研究了注水对储层岩石孔隙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规律,旨在为油藏工程的综合治理、稳油控水设计等提供,必要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对特低渗类型的岩石而言,水驱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岩石孔隙的均质程度;而对物性较好的低渗、中低渗类型的岩石,水驱可进一步加大岩石孔隙的非均质程度,压汞资料反映出水驱后岩石喉道变得更加非均质化,水驱前后岩样的喉道变异系数均具有随岩石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苦荞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谷朊粉、高精面粉、水,研究了苦荞麦复配粉加工的配方、烘焙条件。结果表明,苦荞麦复配粉的最佳配方为苦荞粉∶谷朊粉∶高精面粉∶水=67.0∶8.0∶7.5∶17.5(质量比);最佳的烘焙温度和时间为面火温度200℃、底火温度220℃、烘焙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和验证聚合物分子尺寸与岩石孔喉尺寸的配伍关系,以河南油田东部老油区稀油油田为例,应用数学方法、微孔滤膜过滤方法和动态光散射方法,对开展聚合物驱条件下拟使用的聚合物的分子尺寸进行试验测定,得到了双河油田不同渗透率岩石能够匹配的聚合物分子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燃驱压缩机的性能参数,提出一种定量分析及预测可控参数对燃气驱压缩机组有效功率影响程度的方法。结合中国某天然气储气库燃驱三级往复式压缩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进出口压力、进口温度等参数对有效功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第一级入口压力、末级出口压力及第一级入口温度对有效功率影响最大,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了预测。通过与变工况热力学复算以及相似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论证了调节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运行中压缩机组的性能,为燃驱压缩机组的有效功率研究提供了参考。(图3,表3,参2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和验证聚合物分子尺寸与岩石孔喉尺寸的配伍关系,以河南油田东部老油区稀油油田为例,应用数学方法、微孔滤膜过滤方法和动态光散射方法,对开展聚合物驱条件下拟使用的聚合物的分子尺寸进行试验测定,得到了双河油田不同渗透率岩石能够匹配的聚合物分子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常规出砂预测模型适用于油田的常规开采方式,无法满足稠油油藏热采的要求,需要研究稠油热采温度对储层出砂的影响规律,指导制定稠油热采井的完井防砂措施及生产工作制度。对于热采稠油状况下容易出砂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对取得的岩心样品分别开展了不同温度蒸汽吞吐后的岩石力学试验,对于储层岩石在注入不同温度蒸汽状况下的岩石力学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蒸汽吞吐下温度变化对岩石力学的影响,修正了常规模型,并可以运用于稠油油藏出砂规律的预测。通过相关研究表明注入蒸汽之后储层的强度会降低;蒸汽吞吐在第一轮次的情况下岩石性能已大大改变,出砂可能性大大增加,伴随着轮次次数的增加,影响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