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席家湾地区的测井资料及所钻取的岩心等资料,对席家湾地区长81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该储层测井曲线与岩心分析数据,识别出了含油层、油水混合层、含水层,利用交会图技术对测井曲线做进一步完善分析,旨在为该储层的后期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页岩气测井解释对于D区块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获取准确的页岩气测井解释结果,通过分析研究区内5口取心井的储层参数实测结果与测井曲线,建立了研究区页岩气储层参数的解释模型,并确定了对应模型的解释参数。利用上述测井解释模型及参数,对研究区内的42口未取心井进行解释,其结果与取心实测结果符合度较高,相对误差率为5.36%。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河地区的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和试油生产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王家河地区长61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测井曲线与岩心分析数据识别出砂岩层、泥岩层以及泥质、粉砂质夹层,利用交会图技术得出常规油、水和干层的测井解释标准,对测井数据重新解释,划分出有效层段,为储层的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Q29-2油田复杂储层岩性识别和矿物组分的定量计算等测井评价难题,结合岩心及测井资料,提出元素俘获测井(ECS测井)和M-N交会图结合建立关键井岩性剖面技术,在该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建立的常规测井响应与岩相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岩性的定性识别。在岩性定性识别约束下的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实现了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复杂岩性段矿物成分的定量计算,解释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符合度高。岩性定性及定量识别技术为储量参数确定及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致密油层具有储集孔隙空间小,渗流能力差,非均质性强,岩性、电性变化大,油水关系复杂、流体测井识别难度大等特点,如何有效利用测井资料评价该类油层,对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油田庄9区致密油层长82油层为例,充分利用测井、取心、录井、测试分析等资料,建立了合水油田长82油层测井参数解释模型:研究区开发井密度曲线较少,选用声波时差建立了孔隙度解释模型;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利用两者交会图法获得渗透率模型;采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得到研究区的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并确定了储层评价下限标准:渗透率下限为0.1mD,孔隙度下限为8.0%,声波时差下限为220μs/m,电阻率下限为20Ω·m,含油饱和度下限为45%.该模型及下限标准为研究区致密油层的识别、储量的提交与升级提供了依据,也为复杂致密储层的测井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Nahr Umr B是伊拉克Halfaya油田的重要储集层,地层测试数据的缺乏给储层的含油性评价和测井解释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基于岩心观察和岩石物理试验,结合常规测井、核磁共振测井以及有限的试油资料进行研究区复杂岩性储层含油性评价:首先确定储层的孔隙度下限为12%,建立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识别油、水层;然后通过试验确定的胶结指数、饱和度指数以及地层水电阻率等关键参数,计算含油饱和度,建立含油饱和度-孔隙度交会图识别油、水层;再利用电阻率-孔隙度曲线相关性分析法识别油、水层;最后,对比分析上述3种图版的适用性,提出了Nahr Umr B复杂岩性储层含油性评价的优选方案。通过实际测井资料的处理和解释,验证了该优选方案的可靠性,为研究区的含油性测井评价以及提高解释符合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气田已经实现商业开发,主要采用长水平段分级压裂模式进行。结合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在分析产气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对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水平井产气剖面测井资料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系统研究,总结出产气剖面测井资料在页岩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为页岩气水平井轨迹钻遇小层设计、页岩气藏储层评价、压裂工艺参数优化及动态分析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指导页岩气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8.
2015年以来,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涪陵和威远2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年产能超过70×108 m3。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区块之间气井产能、压裂液返排率差异性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岩心观察描述、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测井解释成果,从储层沉积环境、厚度、矿物组成以及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含气性等特征入手对比储层特征差异性。研究表明,涪陵和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各项指标与国外典型产气页岩储层相似,具有页岩气商业建产的储层基础。但与涪陵地区相比,威远地区存在储层厚度略薄,碳酸盐矿物组成含量高,相对富黏土矿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孔占比、层理缝发育程度、孔隙度、水平渗透率、实测含气量等低的特征。探讨上述页岩储层特征差异性有利于解释两个地区页岩气藏勘探开发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不同的压裂开采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D区上古生界高自然伽马致密砂岩储层,在测井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刻度测井资料,分析了不同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分层位建立了测井解释标准。分别建立了下二叠统太原组一段、二段(P_1t_1、P_1t_2),山西组一段、二段(P_1s_1、P_1s_2)、下石盒子组一段、二段、三段(P_1h_1、P_1h_2、P_1h_3)共7个层位的泥质体积分数、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基于岩电试验分析,并结合地层水矿化度分析资料,建立了该区流体性质识别标准及7个层位的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依据大牛地气田D区测井资料、地质认识、测试资料、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目的层高自然伽马致密砂岩储层的参数计算及流体性质判识方法,并对该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层进行测井精细解释,解释结果得到了岩心分析、试气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某地区XY1井的钻探开发有利地证明了国内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目前,该区已有数口钻井在目的层水平段见到良好的天然气显示并投入开发,但仍有部分开发井产气量较低。这是由于对该区页岩气藏成藏机理及储层特征的了解还不够,造成储层横向预测及寻找页岩气"甜点"难度较大,给该区进一步制定开发方案带来了困难。页岩气储层的产能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脆性密切相关,而脆性大小又与储层的弹性参数密切相关。在测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各弹性参数并进行大量岩石物理交会分析,在常见的弹性参数(如纵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弹性模量、泊松比、弹性阻抗、拉梅系数、剪切模量等)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了脆性指数计算和弹性模量/泊松比计算。经分析得到了该井区页岩气层的敏感弹性参数主要为密度、横波速度及脆性指数等,分析结果为今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解释和页岩气"甜点"预测提供了有利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火山岩岩性、岩相是控制火山岩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岩性、岩相识别是火山岩储层预测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如何利用测井资料开展井点处火山岩岩相识别是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面临的一项挑战。针对某盆地深层火山岩地层,采用岩心刻度测井,利用钻井取心资料提取的岩性、结构、构造等特征标志,建立了常规测井识别火山岩成分、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测井识别火山岩结构构造的方法,最后利用测井识别的岩性、结构构造组合,建立了火山岩岩性识别的方法和技术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测井资料结合FMI测井可以有效识别火山岩成分、结构、构造等地质特征,进而可以有效评价火山岩相分布。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加大火山岩勘探、测井资料标定地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庆长垣CC地区扶余油层为砂泥岩低孔、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油层和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经大量研究分析可知,孔隙结构相似的储层具有相近的测井响应特征,因此有必要对低孔低渗储层按岩石物理性质进行分类,使每类储层孔隙结构基本一致,以提高油水层测井解释符合率。基于岩电试验和测井等资料建立了岩心和测井资料储层分类标准;在储层分类基础上,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Ⅰ类储层的流体识别图版;对Ⅱ类储层在考虑层厚影响的基础上,分薄层、厚层建立了Ⅱ类储层流体识别图版。该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利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判别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测井解释模型适用性存在局限性,以大庆油田A区实际生产目的层段为目标,综合岩心水驱试验及取心井实测规律,重新判别了测井解释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开发井测井解释模型适用条件为:1储层孔隙度随水淹程度的增强低幅度增大,孔隙度平均值增大率在1%以内;渗透率随水淹程度的增强明显增大,渗透率平均值增大超过15%。2根据行业标准,储层孔隙度计算结果与理论值绝对偏差在1.5%以内;渗透率计算结果与理论值相对偏差在100%以内。若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满足上述条件,该模型就适用,反之就不适用。该判别方法弥补了岩心刻度判别的局限性,为进一步开展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校正提供了依据,得出更为准确的储层物性参数,对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岩相识别是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K1s)致密砂砾岩气勘探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据岩心、薄片、成像测井资料,将K1s岩相分为砂砾岩相、中-粗砂岩相、粉-细砂岩相和泥岩相;以常规测井曲线及其组合参数作为岩相识别的技术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岩相判别模型,采用网格搜索,经多次验证优选模型参数。应用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识别岩相结果明显好于常规统计方法,模型识别岩相与岩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砂砾岩相符合率均高于83.2%,中-粗砂岩相符合率均高于84.0%,粉-细砂岩相符合率均高于87.6%,泥岩相符合率均高于93.2%。致密储层的非线性测井响应是支持向量机成功应用的重要基础,该方法对其他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低孔、低渗致密性砂砾岩储层研究中,岩性粒级的识别与划分一直是储层孔渗性及流体识别研究中的关键。充分运用岩心分析粒度中值资料及常规测井响应参数,研究了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的岩性粒径分布特点;借助粒度参数与自然伽马相关关系,建立了适合粒度中值的相关计算方法;并通过不同粒径粒度中值,结合不同岩性段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值,探讨研究了粒度中值与孔隙度、电阻率、中子等测井响应参数的相关性,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目的层碎屑岩储层识别与评价的岩性粒级分类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属于致密裂缝性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以辫状三角洲平原为主,岩性复杂,粒度变化大,岩石骨架受多种矿物影响。利用元素俘获测井(ECS),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分析岩性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为评价储层孔隙度提供准确的骨架参数。同时,裂缝是改善该区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引入EARTH IMAGER新型油基钻井液成像测井仪,并利用岩心标定成像,有效解决了裂缝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测录井资料既有独立性,也有互补性,正确分析测录井资料及其储层响应特征,对于储层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以J 油田为例,利用岩性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岩心、岩屑含油显示特征进行储层分类判别,并利用该油田的累积产油量来验证储层分类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利用测井与录井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低、中孔低渗透储集层分类可以提供更为真实的储层参数;建立更有可操作性和简便的分类标准,这样可以使储层分类更加直观和快速,这对解决储层评价问题、提高油田后期开发调整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孔隙度是储集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在研究的部分老井中,只有自然电位、电极系电阻率及中子伽马测井,没有估算孔隙度的测井曲线,给储集层评价及油水识别带来了不便。为了解决该问题,利用中子伽马测井曲线,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分别利用中子伽马的条件单位方法和归一化方法建立了孔隙度的模型,并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估算的孔隙度合理可靠,与岩心孔隙度对比,误差很小,可在没有孔隙度测井系列的井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页岩的脆性特性对储层压裂改造至关重要,而精确求取矿物组分含量是脆性评价的关键。在重庆涪陵焦石坝地区,基于常规测井曲线、岩心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斯伦贝谢元素测井资料,运用ECS(地球化学元素)测井法、中子-密度二元交会法、三元回归法、五元回归法共4种方法建立矿物解释模型,并分区运行优选应用和定量评价。综合分析可知,ECS测井法解释精度高,但应用受限;三元回归法、五元回归法解释精度高于中子-密度二元交会法,平均相对误差低于行业标准;且三元回归法在导眼井、水平井中均适用,受地层、环境、仪器等影响小,该方法可在大焦石坝地区推广使用,但需要根据区块实际资料建立或完善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胜北地区低幅度构造背景下,上侏罗统喀拉扎组(J3k)油藏Ⅲ、Ⅳ油组储层微观结构复杂,油、水分布关系多样,油、水层电性对比度低,测井识别难度大。以胜北地区J3k油藏基本地质特征为出发点,分析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和影响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油水界面以上近似油柱高度情况下孔隙结构是控制含油饱和度的最主要因素,并以此得出了油气的深度剖面分布规律。基于此,给出了针对性的测井储层评价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定量计算方解石含量及多元渗透率模型判别储层类型;并针对不同储层类型,采用符合储层微观特征的、差异化的岩电参数精准计算含油饱和度,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识别孔隙分布及流体性质等。该研究方法在现场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推进了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