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8-2013年对淳安县农村鼠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害鼠有3个科8种。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5-6月、11月至次年1月为两个鼠害高峰。分析鼠害发生趋势,并提出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害鼠从农业生产的播种、作物生长、成熟、收获到储藏均造成一定的危害。在通城县农区(农田、农舍)鼠种主要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其中农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褐家鼠、黄毛鼠;农舍优势鼠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笔者从事鼠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多年,现就.通城县害鼠发生与防控进行浅显归纳分析。鼠情监测点基本情况和方法监测地点系统监测地点设在隽水镇上活村,农户700多户,种植面积153.3hm2,适宜多种作物种植,农  相似文献   

3.
衢县为大、小麦混作区。大麦一般比小麦和其它作物成熟期早,是春季农田鼠类的主要食物源。鼠害在夏熟作物中亦以大麦较为严重,田间株受害率达5—20%。危害大麦的鼠类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qrarius)为优势种群。据1986—87年大麦生育期间农田7956夹次的调查,捕获鼠类260只,黑线姬鼠占74.2%,褐家鼠、黄胸鼠等其它五个鼠种共占25.8%。为了解鼠类在大麦田的取食行为,提供合适的鼠害抽样技术,笔者等对大麦田鼠害株的田间  相似文献   

4.
2013—2014年在瓮安县开展TBS围栏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结果表明,2个TBS围栏共捕获鼠类37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等3种,以黑线姬鼠和小家鼠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6.68%和37.97%,鼠种种类及种群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接近。捕鼠高峰在6月和9月。开放式TBS围栏捕鼠数量明显多于封闭式。水稻田、玉米地害鼠平均控制效果为56.67%。  相似文献   

5.
2010~2011年对吉林省蛟河市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主要作物地的害鼠群落进行了广泛调查,并统计相应的危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当地农田害鼠的绝对优势种类为黑线姬鼠。捕获的其他种类害鼠还有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鼩鼱。2010年鼠密度较高,总体捕获率达6.0%(黑线姬鼠为4.25%),作物损失率较高,其中大豆产量损失达2.8%。2011年鼠密度较低,为3.68%(黑线姬鼠为3.07%),作物损失率均在0.5%以下,因此可以基本判定,鼠密度在3%以下时,不需进行大面积灭鼠。  相似文献   

6.
对1986-2013年贵州省桐梓县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桐梓县农区鼠类有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noruegicus、黄胸鼠R.flauipectus、小家鼠Musmusculus、社鼠Rattusnivivente、白腹鼠R. coxing等6种。小家鼠为住宅区害鼠的优势种,占总鼠数的80.95%,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害鼠的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2.48%。小家鼠、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混合鼠种平均捕获率为8.81%,不同年度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稻田、旱地耕作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显著高于住宅区。  相似文献   

7.
瓮安县农区鼠害种类与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贵州省瓮安县1996--2012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瓮安县农区鼠有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等4种。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3.10%;黑线姬鼠为农田害鼠优势种,稻田、旱地耕作区分别占总鼠教的91.99%、92.07%。平均占总鼠数的92.03%。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农区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一年中在3—5月和8—9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因此。褐家鼠、黑线姬鼠应列为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是农区鼠类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1996~2007年安康市汉滨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本区农田、林区鼠类和家栖鼠类主要种类有7种,黑线姬鼠为农田、林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6.41%;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56.08%;安康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害鼠,应将其列为安康市主要的监测对象.同时分析了4种害鼠的分捕率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9.
黄冈地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南临长江,北靠大别山,境内有山区、丘陵、平原,害鼠的种类分布复杂。据监测,室内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占监测害鼠总数的67%,其次是小家鼠,占25.1%,褐家鼠占7.9%。室外的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监测害鼠中数的71.6%;其次黑线仓鼠,占23.5%。褐家鼠占4.9%。为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农田害鼠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浙江省义乌市种植业管理总站于2008~2009年在本市开展了农田不同生态环境害鼠发生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害鼠有4种,分别为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果园、平原、丘陵、山边农田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养殖场边及农村周边农田以褐家鼠为优势种.丘陵、果园、山边农田鼠密度相对较高,养殖场边及农村周边、平原农田鼠密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麦田害鼠分布与数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沟筒调查法对北京地区春季麦田害鼠发生分布数量动态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害鼠在试验地的各个环境中均有分布,害鼠群落组成为大仓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优势鼠种为大仓鼠.同时发现大仓鼠主要集中在农田中部,潮湿的地方黑线姬鼠数量高于其他生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南方部分丘陵地区农田鼠密度有所回升,湖南省常宁鼠情监测点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1-4月平均鼠密度较2009年同期平均鼠密度上升1倍;2010年5月农田鼠密度达到12.90%。常宁农田以黄毛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分别占61.29%和29.03%,繁殖指数分别为2.33和2.25,黑线姬鼠繁殖指数高于洞庭湖丘岗区同期的平均值,体型较大的黄毛鼠和褐家鼠增加较快;2011年4月江西新余市丘陵区的农田害鼠密度为11.97%.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对上述鼠害均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黔南州农区主要害鼠有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在各种生境均有分布;黑线姬鼠主要分布在农田,在黔南州内由南向北逐渐增多,南部低海拔区为稀有种类.各种害鼠繁殖活动高峰在春、秋两季,春季重于秋季.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土壤、作物、环境和天敌.防治上应采取“春季主治压基数、秋季挑治保丰收”的策略.措施上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生态、生物、物理防治,推广高效低毒无二次中毒鼠药和“毒饵站”投饵技术.  相似文献   

14.
夏大豆成熟期害鼠防治指标的研究潘学锋(安徽省霍邱县植保站237400)刘同群(霍邱县城西湖乡农技站)摘要本文通过大田调查夏大豆田的害鼠发生种类及其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沿淮地区夏大豆田的害鼠种类为黑线姬鼠、黑线仓鼠、褐家鼠、小家鼠等,其中以...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9月在江西永修、新干、赣县、宁都、南丰、上饶等6个县进行的农田害鼠种类与密度调查结果表明:江西农田鼠种以啮齿目鼠科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为95.3%,食虫目鼩鼱科占4.7%。鼠科鼠种有褐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3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5.3%、25.0%和25.0%,不同区域间差异很大。鼠密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平均4.2%,最高8.6%,赣南赣中高于赣北,水稻田明显高于柑橘园。害鼠雌雄性比褐家鼠为1︰0.82、黑线姬鼠为1︰1.33、黄毛鼠为1︰2.20。害鼠处于繁殖高峰期,雌鼠怀孕率69%~100%,雄鼠睾丸下位率55%~80%,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成体和亚成体、黄毛鼠老体和成体占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品种繁多,食源丰富,有利害鼠发生。近年来,害鼠在湖北省农村的为害比较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受害严重的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7亿元。笔者通过分析本省农村害鼠的发生特点,结合近10a的鼠害防治实践,探讨了不同害鼠密度下的分级控制措施。现介绍如下。1优势鼠种分布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农村发生的主要鼠种是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小家鼠、黄毛鼠、黑线仓鼠、大足鼠,分别占41.6%、31.7%、13%、9.…  相似文献   

17.
连续2 a对以一季稻+再生稻为种植模式的桂林市灌阳县稻田进行鼠密度和鼠种监测调查,结果发现,稻田害鼠自开春后4月开始活动频繁,在6—7月和9—10月分别出现2个高峰期和集中为害期;年鼠害中等局部大发生,且有上升发展趋势,其中2017年平均捕获率为4.00%,2018年平均捕获率为7.31%。稻田害鼠常见种类为黄毛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极少量为黄胸鼠。平均捕获率最高的是黄毛鼠,为58.17%,其次是褐家鼠,为36.88%,第三是黑线姬鼠为3.80%,最少的是黄胸鼠,为1.14%。  相似文献   

18.
南疆农区鼠害严重,但基础资料不足。为摸清当地鼠害发生特点,提供有效治理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南疆5地州39乡64村开展实地与问卷调查,并采用夹捕法调查害鼠种群构成。结果表明,南疆5地州农村普遍遭受鼠害影响,喀什与和田地区农田受害比例达89.4%,问卷结果表明农户和农田鼠害发生率均大于75%,且西部地区重于东部,约一半受访农户估计每年因鼠害损失超过500元。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农户主要害鼠,占比超过70%;农田则以小家鼠Mus musculus和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为主。这些结果表明,南疆农区鼠害处于重发态势,褐家鼠是主要鼠害来源,并有外来入侵风险。下一步应聚焦于监测主要害鼠种群动态规律,阐明褐家鼠来源和侵入机制,并探索建立适于当地的害鼠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动记录装置测试了黑龙江地区6种主要农业害鼠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为昼行性鼠种,中午时段出现明显的活动间歇期以避开强烈的日晒;莫氏田鼠为昼夜活动型鼠种,日夜活动强度差异不显著,与其生活于草滩底部营食草根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大仓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都为夜行性鼠种,其中以小家鼠和黑线姬鼠最为典型,而大仓鼠和褐家鼠在日间都具有相当强度的活动,褐家鼠则是供试鼠种中唯一在各个时段都有活动的夜行鼠种。6种供试鼠种的主要活动特征与前人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但其活动节律与其他研究结果存在活动高峰时间、活动强度等差异,表现出这些鼠种与黑龙江地区特定气候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20.
丁新天 《植物保护》1992,18(6):35-36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ullas)是我县农田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环境因子对黑线姬鼠种群发生的影响,1985-1992年我们对其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一.黑线姬鼠的发生规律 据1985-1992年调查,共放夹23800只,捕鼠2235只,其中黑线姬鼠占87%,褐家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