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喝茶有禁忌     
过敏体质喝茶易呕吐。我国大部分名茶都为绿茶,由于制作工艺中没有发酵环节,所以营养成分较之其他茶要高,但叶绿素含量也较多,对肠胃刺激较大,胃溃疡病患者不能喝绿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茶     
有一文艺单位,想在上海开爿艺术茶馆,取名“鲁迅茶馆。”。上海的“鲁迅茶馆可与北京的“老舍茶馆”齐名。一来,鲁迅、老舍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二来,上海是鲁迅长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可说是鲁迅的“第二故乡”),三来鲁迅生前十分爱喝茶。他一边品茗,一边构思佳作,在他的日记中,就有买茶、赠茶及外出饮茶的记载。鲁迅对品茗有一论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3.
与茶结缘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喝茶。 因为茶太苦,它既没有果汁的香甜,更谈不上碳酸饮料的刺激。就连解渴这个基本功能它都比不上凉开水。你想,“咕嘟咕嘟”一杯凉开水下肚,该是多么舒服啊! 再说,喝茶多不方便。茶壶、茶杯、茶叶、开水,一样都不能少。还得讲究水温。哪像饮料,随时随地,想喝就喝。 因此,我想,爱喝茶的人并不多吧。 但是,这次参加“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却大出所料。会议代表200多人(还因为接待力量问题拒绝了许多代表),他们都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祖国各地、海峡两岸,甚至有远渡重洋、不辞辛苦…  相似文献   

4.
能人传经     
再谈思路一新遍地黄金■江西省兴国县红鲤鱼研究协会会长吕忠源有个习惯,每天都要到县城鱼苗市场附近的一家茶馆喝茶,一喝就是半天,人们称他是“茶仙”。吕忠源说:茶馆不仅是品茶休闲的地方,而且是信息传播的场所。一天,他在茶馆喝茶时从几个鱼贩子的谈话中了解到:...  相似文献   

5.
椰树成荫的海口公园,早晨是老人们的天下,做操打拳练气功散步的各得其乐,可却见不着遛鸟的。这令我感到些许诧异,并固执地四下张望起来。终于在一行摈榔树下发现了一位孤独的遛鸟人。我急步凑上前去,与之招呼,进而开门见山地托出我的诧异。他以一口浓重的北方口音说:“这里的老人不养鸟,他们喝茶,喝茶才是他们的嗜好!”他似乎在发孤独之怨,偏颇地把遛鸟与喝茶对立了起来。的确,曾因为海南岛上喝茶的人以老者居多,喝的又是价廉的粗茶,故茶被岛民们称为“老爸茶”。“老爸”们喜聚众而饮,于是聚饮“老爸茶”的茶坊和茶店就成了…  相似文献   

6.
谈茶     
<正>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开门七件事,油盐酱醋茶。"我总是怀疑,这"茶"指的应该是水,白开水,而并非茶叶的"茶"。茶水,茶水,南方人茶水不分,无论饮水或喝茶,都叫"吃茶"。不像北方人,饮水是饮水,喝茶是喝茶,饮水和喝茶不是一回事。茶可以不喝,水是一定要饮的。我一直把"吃茶"当作"饮水"解,活了六十多岁,真正爱上喝茶〔茶叶的"茶"〕,还是近十来年的事。小时候,我家境贫穷,家境贫穷的主要原因是兄弟  相似文献   

7.
我们伟大的中国是茶的祖国,种茶、制茶、饮茶都始于我国,自古以来,“茶”早就被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随着人民生活结构的改变和营养、保健、审美水准的上升,茶叶的饮用价值已越来越被各国消费者对它有了应有的认识和理解。当今世界上茶叶生产国只有50多个,而喝茶的国家就有160多个,几乎遍及全世界都喝茶。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因喝茶而引起什么过敏等不良反应。茶叶被公认为是世界性的无酒精保健饮料,确是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8.
古有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对茶的青睐,由此可见一斑。近年来,有关茶能养生、抗衰老的研究频频见诸报端,这更使人们对喝茶的兴趣大增。但是,喜欢喝茶却不等于会喝。眼下,春茶即将上市,您不妨对照一下,在买茶、喝茶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9.
毛里塔尼亚饮茶习俗江西省委组织部舒惠国等毛里塔尼亚,是一个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全国领土有90%以上是沙漠地带,因此素有"沙漠之国"称号。干旱酷热的沙漠气候,及其以牛羊肉为主食的生活习惯,使毛里塔尼亚人民对茶叶有特别的爱好。他们都喜欢喝茶,而且要喝好茶。...  相似文献   

10.
不流茶叙     
用一些些茶叶,泡出香、味持久用小小的壶,让渴求都满足同样的消费,觅得更深醇的隽永也可以这样喝茶不受品茗形式所束缚不拘泥于茶叶是如何回归茶之本然,如此平常自在可以这样喝茶也我们散发了百分百的茶味、茶香节省了珍贵的资源、能源也珍惜所拥有的福,善待大地这样喝茶也可以邀自己自自在在的饮与朋友自自然然的喝透过茶韵,让彼此心神交会喝茶也可以这样让茶澄静我们的思虑让茶拓展我们的视野藉着这样喝茶以解惑,开慧,丰富人生如此这般茶也可以这样喝不流茶叙!台湾@沈甫翰~~  相似文献   

11.
与茶结缘     
我爱喝茶。但这个嗜好是在年近而立时才开始染上的,可谓后知后觉,起步甚晚。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此前就不喝茶。只是说起初的所谓喝茶,多半只是为了解渴,还当不得一个“品”字。我的家乡天津并不产茶,但客来待茶的习俗还是挺“正统”的。家家都备有一个大茶壶,冬天时天冷,怕茶凉了,就在茶壶外头做一个大棉壶套。家里来了客人,奶奶就会从那只旧茶叶罐儿里抓一把茶叶,用滚开的水沏上,还要把壶盖盖上“闷”一阵儿。京津地区都爱喝花茶,据说“闷”一下是为了让茶中的花香充分挥发出来。我之所以对那个大棉壶套印象颇深,是因为在我儿…  相似文献   

12.
嗜茶     
说来奇怪 ,在北方居住了二十多年 ,竟然无法扔掉南国的儒雅君子—茶叶。或许是没有别的嗜好 ,唯茶瘾使然吧。二十多年前 ,我刚到北方曾经为喝不到清香的茶而懊丧。有时常去商场转转 ,始终找不见新茶 ,柜台上摆放的已是好几年的茶叶 ,已无清香可言。常喝茶的人才晓得 ,茶是越新越鲜越好 ,它与越陈越醇越香的酒正好截然相反。在北方 ,人们大抵喝茉莉花茶 ,尤其是单位分发防暑降温茶大多低劣得不能再劣 ,再说茶喝到这个份上充其量只能算解渴 ,而“品茶”则无从谈起。后来渐渐熟悉于北方生活环境 ,“明前茶”不敢问之 ,能喝到当年茶也算一大乐事…  相似文献   

13.
58集电视剧《汉武大帝》,围绕汉武帝的艺术形象,展现的历史故事情节,不时地把人们带进他们中间,与其同呼吸共命运。然而,看惯了太监们端着“万寿无疆”的黄色马蹄盖碗,忙前忙后地不断地将茶端给皇帝喝的清宫历史剧,总觉得《汉武大帝》里的汉武帝的身上还缺了点什么?太监春陀以及后来的苏文始终不离汉武帝左右,可他们比清宫太监清闲多了?从来不端茶给汉武帝喝。我想不可能汉代的皇帝和清代的皇帝的生理需要不一样吧?看着剧中汉武帝从不喝茶的样子,就显得是那样的没有文化品味?本来汉武帝的“卓然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倡导文学,使汉赋全盛和乐府时代开始。他写的《秋风辞》、《悼李夫人辞》等,被鲁迅推崇为“实为独绝”、“亦入文学堂奥”。在文治上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当然这与“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的说法无关。是不是汉代的宫中无茶呢?如果还原历史,汉武帝应该是个有茶可喝的皇帝。  相似文献   

14.
(一) 鲁迅先生是一生嗜茶的,只是关于茶论的文章,却不肯轻易形诸笔墨,迄今我们所能读到的,唯有一篇《喝茶》的杂文,收在其《准风月谈》集中,确乎俨若凤毛麟角呢。正如他的许多杂文一样,这篇茶论的文章也以其幽默与讽刺的锋芒,表现出了他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人格,以及他那具有精诣之识的茶道观和审美观。 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他这里所说.的“清福”二字,本是特地都给打上了引号的,惟恐被别人所疏忽,对之产生不…  相似文献   

15.
乍看这标题,是乎有点不可思议,喝茶、美感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嘛!实则不然,喝茶不仅在于对茶的色、香、味、品感觉上,在喝中是具有一定的审美功用的,君可听过“喜茶、闷酒、没局的烟”这句俗语,这里的“喜”不正道出了喝茶是能给人带来一点感受的,它不仅能提神醒脑.还能给人愉悦清爽之感,这种“愉悦清爽之感”,就是一种美的感受雏型。  相似文献   

16.
邬梦兆 《农业考古》2004,(2):235-235
古往今来,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的认知程度和精神文明素质、科学知识的不断增长,广州地区对于喝茶先后有过四种说法,即“饮茶”说、“斗茶”说、“品茶”说和当今流行的“叹茶”说。这四种说法,对喝茶的作用、功效、意境、感受都有不同的诠释。现试以小词四首予以解读之,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7.
在麦当劳喝茶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甘满堂前日,应朋友之邀去麦当劳小聚。在点饮料之时,因我是一个“茶鬼”,就毫不犹豫地点了茶。朋友笑道:“在家天天喝茶,到达里何不尝尝新鲜?”我说:“在老外开的快餐店里喝茶,对于我们来说,本身也是一件新鲜事。”饮料和食品...  相似文献   

18.
正茶,因其清新口感和保健功效,成为中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中国人喝茶的历史虽然悠久,但仍存在不少误区。误区一:不分体质喝茶茶叶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发酵茶。各类茶叶都有不同的适宜人群。不分体质喝茶,有可能带来一些不适表现。比如,绿茶富含茶多酚和咖啡碱,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肠胃较弱的人应少喝绿茶,特别不要空腹喝,否则可能出现"醉茶"现象。这类人可选择暖  相似文献   

19.
张小雷 《农业考古》2012,(5):145-146
周庄,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周庄人爱喝茶,逢年过节要请人喝茶,有事商议要请人喝茶,想热闹要请人喝茶,农闲没事做了也要请人喝茶,喝茶在这里是一种公众性的社交活动。周庄有"讲茶"、"喜茶"、"春茶"、"满月茶"、"炖茶"、"阿婆茶"等茶俗,而其中尤以"阿  相似文献   

20.
聊斋先生的茶道江苏人民出版凯亚蒲松龄一生嗜茶成癖,朝朝暮暮都离不开茶。他撰著的许多作品,尤其是《聊斋志异》和《聊斋俚曲》,可以说,当初则都是从喝茶聊天中“聊”出来的。无怪人们送给他一个别致的雅号,称他“聊斋先生”。聊斋,聊斋,即喝茶聊天之斋是也。聊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