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和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日益提高,虾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性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养虾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要解决虾病防治的问题,首先要认识虾病的成因及其感染流行的途径,才能采取相应的防病措施,有效地控制虾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工养虾不断发生病状。带病养虾成了一种常见现象,从而严重地抑制了对虾的正常生长和存活。在七月份以后出现光喂不长,大幅度死虾,泛池浮头,常常使我们处于被动、困难的境地;有时到出池时才发现存虾不多,产量低,个头小,造成经济上的亏损。随着人工养殖对虾的面积越来越大,养成时间的延长,虾病将有所发展,这种预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湖北省范围内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暴发了严重的疾病,其中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已成为危害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2016年5月湖北省潜江市养殖区暴发了一种传染性疾病,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染病虾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对病料进行PCR检测、系统发育树分析、人工感染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克氏原螯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摄食减少,活力下降,反应迟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肠、肌肉、鳃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典型病理学变化,与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出现的病变相似;PCR检测患病克氏原螯虾样品,结果显示WSSV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56%(15/27),未检测到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WSSV的EG3株(KR083866.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将病虾的肝胰腺、肠和肌肉组织投喂健康克氏原螯虾,投喂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为100%),并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同的症状。WSSV的巢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病虾为WSSV阳性。根据以上显示,本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是WSSV。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重  邓国成  姜兰 《淡水渔业》2001,31(5):34-36
1 流行情况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始见于 1994年 ,是年 ,广东、广西两省区的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迅速扩大 ,而本地的虾苗生产却很不顺利。虾苗市场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为解决供求矛盾 ,广东的部分业者率先从泰国等地进口罗氏虾苗甚至虾苗幼体供应国内市场。罗虾白浊病的病例首先发生在泰国引进的虾苗中。此后 ,该病逐步在国内的广大罗虾养殖区和虾苗繁殖场中流行。流行面积逐年增大 ,发病程度日趋严重。 1999年的 4~ 5月间出现一个明显的暴发期 ,2 0 0 0年产区病情有所缓解 ,但到了 2 0 0 1年病情再次暴发性流行。白浊病的感染对象以虾苗为主。…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养殖在我国已进行多年,养殖规模逐年扩大,2000年仅江浙沪的养殖面积超过了30万亩。但从今年4月份开始,罗氏沼虾苗的白体病在我区大面积流行,发病率超过60%,许多养殖户全军覆没,从育苗场到养殖场都有发生,使罗氏沼虾的养殖面临危机。由于罗氏沼虾养殖以往很少发病,很多养殖户竟不知如何采取措施,拖延了时间导致病情加重。笔者从2001年5月15日~6月10日共对24例罗氏沼虾白体病进行了诊治,下面就该病的流行和防治谈一点体会。一、白体病的症状罗氏沼虾白体病最初是在虾苗尾部,也有从背中部开始出现白…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白体病病原: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钱冬等研究认定为罗氏沼虾诺达病毒。该病的主要症状是体色变白。发病初期病虾出现几块小白斑,然后由后向前扩展,腹部肌肉呈现白色、混浊,甚至整个虾体除头部外均发白。发病初期大部份病虾尚能摄食、蜕壳,但逐渐活动减弱,摄食下降,如不及时防治,死亡率较高。流行:该病在我市是近年来发生的新病,每年不断;发病最为严重的是2001年,发病面积1.5万亩,占当年养殖总面积的30%左右。发病时间一般为每年的4~6月,尤以塑料大棚加温培育幼虾阶段为主;5月中、下旬幼虾放大池养殖后,病情逐步好转。该病主要由虾苗带…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1992,(4):9-11
近几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虾病害越来越多,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1991年我省汕头市虾病大流行,全市有13300亩虾池患病,占全市养虾总面积的44%,死亡率达80%以上,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全省各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对虾病害已成为养虾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原和组织病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患肌肉白浊病的罗氏沼虾进行细菌分离、寄生虫检查、组织病理观察以及虾池的水质分析和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排除了细菌、寄生虫以及水质环境因素造成该病的可能性,并发现病症多发生在体长0 8~3cm的幼虾中,而体长3cm以上的虾病症明显减轻。病虾的显微和亚显微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虾腹部白浊的肌肉组织肌纤维肌浆内存在嗜碱性包涵体,肝胰腺、血细胞、心脏和鳃组织细胞胞浆内也有嗜碱性包涵体出现,包涵体内有大量以晶格状排列、无囊膜的二十面体球状病毒颗粒,直径为(23.6±3.8)nm(n=40)。在包涵体外的胞浆内,尤其在白浊肌肉组织肌纤维肌浆内也分布有大量病毒。心脏和鳃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肌肉组织、肝胰腺、血细胞除变性外还出现坏死;肌肉组织病变尤为严重,肌肉白浊症状是肌肉组织变性、坏死的结果。将病虾白浊肌肉组织以口服方式感染健康虾,健康虾出现与自然发病虾一样的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亦与自然感染病虾相近,表明上述二十面体球状病毒是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随之而来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发病区域不断扩大,危害性越来越严重。我国台湾省1987年因为虾病流行,造成对虾产量急剧下降。我国大陆沿海各地养虾地区,于1990-1993年也先后发生暴发性流行病,虾病种类及危害性也逐年增加,使养虾业遭受重大挫折。 虾病是全球性养虾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成为养虾成败的关键。1992年以来,中、南美洲的凡纳对虾曾多次发生对东、西两半球危害性最大的桃拉病毒综合症(Taura syndrome viruses, TSV)和白斑病毒综合症(WSSV),死亡率80%~100%:1997-1998年,台湾省又掀起凡纳对虾养殖…  相似文献   

10.
1993年全省大面积发生了暴发性虾病,对虾生产遭受了很大损失。1994年沿海各地虽然重视了虾病预防工作,但仍有不少虾场防病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养虾生产再次遭到严重挫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对虾还能不能养?如何预防虾病发生等是沿海有关领导和虾农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南北众多虾场连续两年发病情况下,启东盐场对虾养殖场认  相似文献   

11.
宋秀立 《齐鲁渔业》1994,11(4):10-11
对虾养殖中的水质管理宋秀立(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266002)虾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制约养虾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虾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包治百病的理想方法。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水质条件的恶化无疑是导致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成虾的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罗氏沼虾成虾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褐斑病、自发性肌肉坏死病、黑瘤病、血细胞肠炎病、肝胰脏饱和脂肪贮存病、白虾病的发病情况及病症、病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改善老虾塘底质环境的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州市拥有虾塘4万多亩。由于虾价高、市场看好,群众自发投资开塘养虾的热情甚高。但近几年来由于虾病的袭击,我市养虾业也几经挫折,尤其是以往一些被认为条件较好的老虾塘,由于连年高密度放养,积污严重、池底恶化,现在几乎陷入造造发病,甚至失败绝产的境地。1993年以来.我市东里镇堵海虾场、调风镇坎园虾场、雷高镇仙脉虾场、海田镇望楼虾场等,先后受虾病袭击,都有过连片发病、失收的记录。现在我市已严重老化的虾塘已近2万亩,因此如何改造老化虾场,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亲虾暴发性疾病病原的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玉华 《水产学报》1998,22(1):56-60
通过对上海一家水产养殖公司在1991 ̄1992年度发生的暴发性疾病的现场检测和病原分离,获得了S-1、S-2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对健康亲虾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虾相同的症状并在人工感染病虾上分离出同性状的菌株。证实了这二菌株是该病的致病菌。通过菌体形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为莫格球拟酵母。通过药物筛选,配制出沼虾-1和沼虾-Ⅱ药饵,对预防及早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1992年福建省虾病症状,流行特点,病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出现一股养虾业,目前这股势头正方兴未艾。但是,在长期养虾过程中,面临棘手问题,就是流行性暴发虾病,这个问题的研究已引起虾病专家们的重视和兴趣。作者对福建省1992年虾病症状、流行特点、病因分析及其对策作了详细的概述。编者认为,该论文的发表,对1993年暴发性虾病的病因的分析及其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从南至北虾病灾情严重。汕头地区是全国虾病的早发区、重灾区,自1990年以来已连续发生对虾暴发性流行疾病,1993年对虾发病面积占放养面积的86.7%。特别是中国对虾的养殖每年发病最早,死亡率最高,1993年我市养至5—6厘米的中国对虾几乎全部绝产。为了探索解决我市对虾暴发性病害的新路子,1994年我们在汕头市达濠区金声水产养殖公司协助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唐海县1993年对虾发病有以下特点:(a)发病早·来势猛,面积广,死亡率高;(b)发病不分品种,无论中国对虾,斑节对虾,还是车虾,都不同程度地染病;(c)不分养殖模式(粗养、精养、半精养),不分大地小池、新池老池,均遭受虾病侵袭;(d)病因不清。病虾表现为不摄食、空肠、空胃,体色由红到灰白,至于是病毒,病菌,还是综合感染,众说不一。尽管目前对虾死亡病因难以确定,但有以下几种现象值得重视和研究:1 种源问题 1992年由于风暴潮的突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红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月份是罗氏沼虾锅炉大棚培育大规格苗种期,我市罗氏沼虾出现了一种暴发性的流行病害,发病时虾体发红,虾农称之为“红体病”。该病是我市引进罗氏沼虾养殖以来,发病速度最怏、导致虾苗死亡量最多和造成损失最大的病害。近年来我们对该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科学养鱼》2001,(10):56-56
罗氏沼虾白体病亦称白斑病、白浊病、白尾病,是一种对罗氏沼虾养殖特别是育苗期间能造成毁灭性危害的病害,2001年上半年在江苏、浙江、上海等罗氏沼虾育苗场广为流行,其发病率达到80%以上,造成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据我们初步研究,其主要病原是病毒性的,病毒感染后的虾苗由于细菌继发性感染而造成大批死亡,甚至全场覆灭。我们认为2001年上半年之所以江浙沪三省罗氏沼虾育苗场白体病大流行主要是亲虾带病原。我们从2000年起对罗氏沼虾白体病的防治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并在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广东等地罗氏沼虾虾苗…  相似文献   

20.
虾病的发生与流行,近两年在东沟县已十分猖撅,全县十多万亩对虾养殖池,发病面积达85%以上,发病引起减产面积70%左右,因患病绝产的面积达2~3千余亩,对虾疾病已严重地危害了虾民的经济利益,影响了对虾的产量,规格,限制并束缚对虾养殖的再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东沟县对虾病害危害最大的是黄鳃病。为了尽快地筛选出造成对虾黄鳃病的病原菌,根据病原菌做出有计划、有目标的定向防治试验,初步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