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续10a不施肥的土壤仍保持一定的基本肥力,水稻从土壤吸收的养分三要素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稻茬、稻根自然归还土壤,这是水稻土保持一定养分水平的物质基础。随着生育期的进展,水稻植株的吸肥总量不断提高。施用化肥不但可提高植株三要素的含量,而且也提高植株吸肥总量,化肥配合增施有机肥(如猪粪或稻草)又有进一步增加植株吸肥强度和吸肥容量的效果。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进展而逐渐减少。增施化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连续施肥对土壤供肥和水稻吸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10a不施肥的土壤仍保持一定的基本肥力.水稻从土壤吸收的养分三要素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稻茬、稻根自然归还土壤,这是水稻土保持一定养分水平的物质基础.随着生育期的进展,水稻植株的吸肥总量不断提高.施用化肥不但可提高植株三要素的含量,而且也提高植株吸肥总量,化肥配合增施有机肥(如猪粪或稻草)又有进一步增加植株吸肥强度和吸肥容量的效果.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进展而逐渐减少.增施化肥有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作用,如再配施有机肥则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施肥10a对土壤三要素产投比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湘东地区不同耕整方式下直播油菜适宜播种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裂区试验,研究了湘东地区三熟制直播油菜丰油730在机械开沟浅耕直播、机械开沟免耕直播、板田免耕直播3种播种方式下不同播种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开沟浅耕直播或机械开沟免耕直播方式优于板田免耕直播;10月下旬播种,机械开沟浅耕直播或机械开沟免耕直播适宜播种量为4.5 kg/hm(2收获密度约60万株/hm2)左右;板田免耕直播方式应根据土壤墒情及肥力状况,适当调节并加大播种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免耕、秸秆还田、化学除草和水稻抛秧技术组装配套,探索出了一套简便易行、轻型节本、科学适用的水稻新型栽培方法,多年示范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明显的节本、增产和增效的优势,同时可解决秸秆焚烧严重、长期免耕土壤养分不均及土壤深层养分如何供给等问题,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农田生态环境的良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施用有机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抛栽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连续免耕2年以后土壤物理性状变差;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免耕稻田的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大于翻耕;成熟期免耕0~5 cm土层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力提高,而5~10 cm和10~15伽土层的大部分养分含量降低;免耕导致土壤细菌增加,真菌和放线菌减少.免耕2年以后水稻产量有所下降,但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连续多年免耕对水稻产量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1997年的水稻田土壤养分复查及2008年的标准农田地力调查的三次结果可以发现,临安市稻田耕作层呈现了变浅的趋势.通过对历年来生产情况的研究,笔者对稻田耕作层变浅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长期浅耕或免耕是造成稻田耕作层变浅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盐化潮土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近郊盐化潮土不同农田中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田中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农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不仅具有垂直分布的规律而且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转化酶综合因子和全氮因子。转化酶可作为盐化潮土不同农田中土壤养分的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农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日益严重,水稻的种植也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影响,重金属污染对于水稻的氮、磷、钾营养物质吸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降低了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严重降低了水稻的产量,本文重点探究了改良剂对于水稻植株锌元素、铬元素的复合水稻,提高水稻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有效提高水稻的种植质量。  相似文献   

10.
长期少免耕土壤供肥特征与水稻吸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连续少免耕11年的定位试验田里,研究了少免耕土壤的供肥特性和水稻吸肥规律。结果表明:(1)少免耕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等在上层富集和积累,耕翻有利于氮素的矿化,提高前拥有效氮的供应,后期则较低;(2)连续少免耕植株含氮率前期较高,后期较低,易出现早衰现象,并不是土壤真正缺氮,而与7~14cm土层容重和穿透阻力增加,障碍层上移,可能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和吸收能力等有关;(3)连续多年少免耕植株累积吸氮量明显低于常耕,施肥区少免耕平均比常耕低18.2%,不施肥区低40%,不利于水稻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1.
正1建立长期耕地定位监测点的意义长期定位地力肥力和质量监测,对土壤在不同施肥条件下肥力演变和作物的增产效应、养分供给能力有较大作用,并为土壤的培育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每年连续性样品采集,分析土壤养分数据及其变化趋势,将为农田耕地地力和环境质量的探索研究打好基础,对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12.
3组基础肥力不同的红壤性水稻土3a6季盆栽水稻培育结果表明:稻谷增产倍率显著受土壤基础肥力与施肥处理双重影响,施肥使水稻蘖穗得到较充分发育,而较高基础肥力结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更能巩固水稻前、中期的生长效果,有效穗率与经济系数超过低肥土或化肥的。短期以全化肥优于有机、无机肥结构,更优于全有机肥。而有机,无机肥结构具有较高集约性和长、短效益兼顾性,更显著地富化土壤养分容量,提高元素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蒋云舞  王建新  鲁耀  杨景华  周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63-2066,2217
[目的]通过了解云南不同典型作物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正确识别和评估农田土壤肥力质量,为当地精准施肥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田间土壤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不同种植模式以蔬菜-休闲和蔬菜-蔬菜轮作模式土壤肥力最高,土壤养分含量达到或接近极丰富水平,然后依次是水稻-蔬菜、水稻-休闲、水稻-春玉米,玉米-休闲种植模式土壤肥力最低。不同土壤类型以石灰性土肥力最高,土壤主要养分基本上达到极丰富水平或丰富水平,然后依次是新积土、黄壤和水稻土,红壤肥力最低。不同土壤质地,砂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肥力大小相当,重壤土肥力相对较低。同时,研究区域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有效硼含量在临界值以下,其他主要养分指标基本上达丰富或极丰富水平。[结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下土壤养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确定最佳施肥量时,既要考虑土壤自身养分含量现状,又要充分考虑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3组基础肥力不同的红壤性水稻土3a6季盆栽水稻培育结果表明:稻谷增产倍率显著受土壤基础肥力与施肥处理双重影响.施肥使水稻蘖穗得到较充分发育,而较高基础肥力结合施用有机、无机肥更能巩固水稻前、中期的生长效果,有效穗率与经济系数超过低肥上或全化肥的.短期效益以全化肥优于有机、无机肥结合,更优于全有机肥.而有机、无机肥结合具有较高集约性和长、短效益兼顾性,更显著地富化土壤养分容量,提高元素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结果表明 :在基础肥力较高的土壤中 ,紫云英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明显好于单施化肥 ,水稻产量增加 772~ 874kg/hm2 ,增产 16.0 %~ 18.1% ,差异显著。紫云英与化肥配合施用 ,土壤速效养分和缓效养分并举 ,在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 ,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 ,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仅就广西桂北、桂中、桂南地区水稻产量与土壤基础肥力、耕层养分含量、土体构型的关系进行研讨,提出了高产水稻土的一般指标及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任城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开展氮磷钾硅配比对产量、植株磷含量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研究,表明合理的氮磷钾硅配比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氮、磷、钾肥施用量,硅影响氮、磷、钾的吸收和利用,土壤磷酸酶活力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指导水稻合理施用磷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免耕对水稻根际pH值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三种条件下其根际和非根际的pH值和养分含量;【结果】水稻根际pH值小于非根际土壤,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根际和非根际pH值的差值总是大于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根际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其速效钾含量却低于非根际土壤。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根际的碱解氮含量比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的低,而其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比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的高。但是,根际与非根际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差值均表现为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小于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结论】免耕水稻根系活动强于常耕水稻。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番茄品种“普罗旺斯”为材料,研究高肥力土壤不同养分投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植株、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磷肥投入能够提高番茄产量,适当增加钾肥投入能够改善番茄品质,综合分析,P3处理单株产量最高,口感与营养品质好,单株产量比CK1、CK2分别提高22.85%、77.85%,Vc含量比CK1、CK2分别提高6.68%、21.42%,糖酸比分别提高了21.06%、17.93%。但高肥力土壤,氮磷钾施用量高会造成植株、果实和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累积,同时抑制中微量元素吸收。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改良、冬小麦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设置5个周年定位处理,即秋季旋耕+夏季免耕(ART+SNT,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ASS+SNT)、秋季深耕+夏季免耕(ADMP+SNT)、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ADMP+SSSS)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ADMP+SSSL),研究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土壤孔隙、土壤含水量、土壤呼吸速率、干物质积累、植株氮磷钾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可以改善土壤孔隙特性,增加土壤孔隙度、孔隙体积和大孔隙数量。而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对土壤耕层改良的效果优于单一秋季深松(耕),其冬小麦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均高于秋季深松(耕)+夏季免耕。5个处理中,以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对土壤耕层的改良效果最好,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和产量最高。与秋季旋耕+夏季免耕相比,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11.3%和35.4%,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磷钾积累分别增加28.2%,62.3%,67.8%和63.8%,产量提高27.8%。因此,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是砂姜黑土区适宜的土壤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