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利用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方法]利用9种含有芦苇配方的培养料培养杏鲍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和营养成分等进行研究.[结果]采用芦苇末与棉籽壳进行优化组合,辅以麸皮、玉米粉等配料作为杏鲍菇的培养料,能够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营养需求,且当培养料中芦苇末与棉籽壳之比在2∶1与1∶2之间时,栽培效果比对照组培养料配方的更具优势.[结论]芦苇末可以作为培养料原料用来栽培杏鲍菇.  相似文献   

2.
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397-6398
[目的]研究利用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方法]利用9种含有芦苇配方的培养料培养杏鲍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和营养成分等进行研究。[结果]采用芦苇末与棉籽壳进行优化组合,辅以麸皮、玉米粉等配料作为杏鲍菇的培养料,能够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营养需求,且当培养料中芦苇末与棉籽壳之比在2∶1与1∶2之间时,栽培效果比对照组培养料配方的更具优势。[结论]芦苇末可以作为培养料原料用来栽培杏鲍菇。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区栽植金针菇的培养基配方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充分利用西藏的本土资源,取代棉籽壳栽植人们喜食的金针菇,本研究采用了3种不同碳源的培养基配方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并与全棉籽壳碳源培养基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以冷杉木屑与棉籽壳混合碳源的培养基其菇产量同对照的棉籽壳培养基无显著差异;而以冷杉木屑为碳源的培养基因其成本低廉,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香菇母种和原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配方以胡萝卜加木屑麦麸煎汁澄清液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最好;原种培养料以木屑加棉籽壳培养料最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珍稀食用菌黄伞的母种常用培养基配料、培养温度、p H值、培养基水分、不同培养料的转化率等因子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黄伞在4种培养基中以培养基4长势旺盛,长速也最快,平均日生长达0.52 cm;菌丝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p H值为7~8;培养基(棉籽壳)最适含水量为1∶1.4;棉籽壳、木屑适宜栽培黄伞,用其栽培生物学转化率可达64.7%。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营养指数分别为53.2,68.6,58.3和17.4,均居3种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第1位,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8.5和生物价84.6.这些结果证实,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棉籽壳、玉米芯、锯末、麦草等为主料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培养料栽培平菇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但棉籽壳培养基生物学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营养指数分别为53.2,68.6,58.3和17.4,均居3种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第1位,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8.5和生物价84.6。这些结果证实,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菜籽皮栽培金福菇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菜籽皮、菜籽皮与棉籽壳混合、棉籽壳为培养料,对金福菇的菌丝生长过程、鲜菇产量及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籽皮与棉籽壳混合培养料的鲜菇产量是棉籽壳培养料的2.56倍,菜籽皮与棉籽壳混合培养料产生的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36.78%,亚油酸含量为69.32%,分别比棉籽壳培养料提高4.24%和5.82%.  相似文献   

10.
野生长根菇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长根菇子实体作材料,通过组织分离,取子实体菌肉组织接入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试验,获得试管纯母种。将纯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经2代母种扩转,在Ⅱ、Ⅳ、Ⅴ、Ⅵ号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收集孢子分离悬浮液注入Ⅰ、Ⅶ号分离培养基上进行单菌落挑选,经驯化栽培试验,该菌株表现为生物性状稳定.无退化、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李国锋 《山西农业科学》2014,(6):560-562,572
分别比较了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维生素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玉米琼脂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综合培养基上鲍鱼菇和秀珍菇母种的生长情况,从菌落边缘、菌丝密度、颜色以及菌丝的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分别设计了以芦笋老茎为主料,棉籽壳、麸皮、豆饼为辅料的不同配方培养料,进行了鲍鱼菇和秀珍菇的袋栽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综合培养基是培养鲍鱼菇和秀珍菇母种的最适培养基;添加不同的辅料对鲍鱼菇和秀珍菇的产量有明显的影响;以芦笋老茎为主料、添加棉籽壳和麸皮的培养料能使鲍鱼菇BH,BS菌株和秀珍菇C,D菌株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浦北县椎林下野生红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 ,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分别接入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菌丝萌发试验 ,获得了红菇组织分离纯培养菌丝体。比较了几种不同成分培养基的分离效果 ,并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经 3代母种扩转 ,在Ⅰ号、Ⅴ号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找出栽培白灵菇的最佳培养料配方和栽培模式,对以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玉米芯为主料不同培养料配方下菌丝生长和出菇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双排菌袋覆土栽培、工厂化栽培、层架式栽培三种模式下白灵菇的产量等差异情况。结果表明,棉籽壳为主料时,菌丝生长快,优等菇比例高,且菌袋不易污染,棉籽壳和玉米芯混合作为主料时,菌丝生长稍差,但可大大降低成本;三种栽培模式中工厂化栽培模式产量高,且子实体形态好。棉籽壳和玉米芯混合做主料综合考虑为最佳培养料,工厂化栽培为最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紫陀螺菌菌丝生长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了马蹄菌紫陀螺菌组织分离、扩大培养的培养基及温度、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分离及菌丝的培养条件为PDA+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复合维生素B+蛋白胨培养基、21℃;适合扩大培养的培养基配方:98%玉米芯+1%石膏+1%蔗糖和98%棉籽壳+1%石膏+1%蔗糖。本研究为紫陀螺菌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验比较了马蹄菌紫陀螺菌组织分离、扩大培养的培养基及温度、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分离及菌丝的培养条件为PDA+磷酸二氢钾+硫酸镘+复合维生素B+蛋白胨培养基、21℃;适合扩大培养的培养基配方:98%玉米芯+1%石膏+1%蔗糖和98%棉籽壳+1%石膏+1%蔗糖.本研究为紫陀螺菌人工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白茶树菇菌丝分离及菌种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茶树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取子实体菌柄与菌盖交界处的组织分别接入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试验,获得试管母种,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经2代母种扩转,在Ⅱ、Ⅳ、Ⅴ、Ⅵ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并通过栽培试验,该菌株生物性状稳定,无退化、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金针菇载培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金针菇菌丝在黄豆芽母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大,在玉米粉培养基上的菌丝干重最高,在PH6的培养料中生长较好;原其形成后的光照可提高子实体产量;金-98是一个优良的菌株;塑料袋栽是一种较好的栽培方式;在培养基中加入多菌灵、NaCl、低浓度的托布津和KMnO4防治病在,对金针菇菌丝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6,(4):502-505
研究了设施条件下不同p H值和不同培养料配方2种因素对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通过对菌丝的生长以菌饼萌生天数、平均每日菌丝生长长度、菌丝长势进行多重比较,子实体则以菌盖厚度、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进行比较,以筛选出最适宜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p H值范围和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p H值在6.5~7.5均适宜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白灵菇菌丝和子实体在培养料以棉籽壳为主料的配方中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9.
结合本地实际,选用杏鲍菇1号作为材料,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试验,得出不同配方培养基栽培的杏鲍菇出菇个数、子实体等形态各不相同。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秸秆,与棉籽壳作为混合培养基栽培杏鲍菇时,合理的配方培养基其产量、生物转化率比单独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秸秆栽培杏鲍菇时有明显提高。玉米芯和棉籽壳混合料某些配方甚至要高于单纯使用棉籽壳培养料。因此,在伊犁河谷建议使用配方4培养基或配方5培养基栽培杏鲍菇,与对照相比可使其生物学效率提高到90%以上,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 1 株在粤北韶关学院内采集的疑似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野生菌株,并 筛选其菌丝适宜培养基,为丰富其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该菌株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该疑似大白口蘑野 生菌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纯菌丝体;通过子实体形态特征分析、菌丝生 物学特性分析和 ITS 序列克隆与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在 PSA 培养基、酵母膏培养基和棉籽壳培养基中进行菌 丝培养试验,筛选菌丝适宜培养基。【结果】该菌株与 GenBank 中报道的大白口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Ident 在 82.23%~90.06% 之间,其中与序列 JX041888.1 相似性最高、Ident 为 90.06%。结合传统形态学分析,鉴定该菌株 为野生大白口蘑,命名为 Tsg1。菌丝体均可在 PSA 培养基、酵母膏培养基和棉籽壳培养基中培养,但在棉籽壳 培养基中菌丝体最为浓密粗壮、长势最好,其菌丝生长速度为 3.68 mm/d。【结论】该菌株为野生大白口蘑,棉 籽壳培养基是其菌丝培养适宜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