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徐颂涛  邢后银 《农技服务》2012,29(9):1010+1012
南京地区冬春草莓和超甜玉米需求量大,采用畜禽粪便加玉米秸秆加适量石灰氮土壤消毒,较好地解决了大棚越冬草莓连作障碍的问题,既消化了大量畜禽粪便,又就地利用大棚草莓下茬的玉米秸秆,采大棚草莓—超甜玉米模式经济、生态效益好。从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出发,分析了大棚草莓—超甜玉米模式效益,介绍了大棚草莓促成越冬栽培技术和超甜玉米的夏秋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
草莓芳香多汁,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1—2月是大棚草莓上市的黄金时间,也是常年极端低温天气发生的时段,如何安全越冬成为大棚草莓生产的一大挑战。为减少低温灾害天气对贵州大棚草莓造成的损失,为草莓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针对2024年贵州低温冷(冻)害天气情况介绍低温对大棚草莓的危害以及应对低温冷(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宁波地区出口露地草莓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作为劳动密集型经济作物,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极具竞争优势。特别是露地草莓相对于大棚草莓而言具有成本低、人工省、轮作方便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近年来,出口露地草莓在栽培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和数量都呈急剧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气候、栽培习惯(大棚面积不断扩大,为病虫害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连作、外来物种增多、剧毒农药使用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草莓病虫害特别是虫害的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更为严重的是极大地影响到露地草莓加工出口贸易。而日本等国对农药的使用限制让我们在病虫害防治中慎之又慎,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兼顾农产品安全成为草莓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温室大棚草莓的周年种植,草莓的病害逐年加重。目前保护地草莓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黄萎病等。而草莓白粉病每年发生最重,成为主要病害。一、发病规律草莓白粉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成安县是草莓种植大县,自1992年引进至今,已栽种20000余亩。成为该县小康建设的支柱产业。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温室(大棚)草莓的栽培面积已占到草莓栽植总面积的90%以上。但是,由于温室特殊的环境,致使草莓的畸形大量发生。1998年春天本人在成安县东魏村和西魏村的调查中发生,越冬茬草莓的畸形果为53%,早春茬草莓的畸形果率达到41%。  相似文献   

6.
大棚栽培的草莓一般在元旦前后开始上市,经济价值较高。但是大棚内温度和湿度都很高,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极有利于某些病虫害的大发生,尤其是白粉病,其发生受温、湿度影响比较大,是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通过调查发现,草莓白粉病的发生是以大棚盖膜后为害为主,特别是在草莓现蕾开花进入产果期以后为害最重,严重影响了草莓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新建大棚草莓适宜的施氮量,以试验地周边多年大棚种植草莓的常规施氮量为对照,研究草莓越冬期追肥减氮对草莓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越冬期常规施氮处理(210.0 kg/hm2)相比,追肥减氮27.76%时草莓产量无显著差异,约为42 883.62 kg/hm2;减氮17.27%时经济效益最佳,约为57.29万元/hm2;减氮20%、10%时果实硝酸盐、可溶性蛋白质量比显著下降,减氮20%、10%、20%时果实VC、花青素质量比及糖酸比显著增加;随着减氮比例的增加草莓灰霉病发病率逐渐下降;减氮使土壤硝态氮质量比有所下降,当减氮30%时硝态氮质量比显著下降,减氮对土壤碱解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比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草莓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土壤硝态氮质量比等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新建大棚草莓在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越冬期追肥减氮20%~30%可实现草莓生产提质增效以及减少土壤硝态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大棚草莓于9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下旬覆盖地膜和大棚膜,11月底草莓开始采收,次年2月底。3月初在草莓大棚保护地采用套种方式种植甜玉米、糯玉米等特种玉米,4月中下旬待玉米植株长到一定高度后,除去草莓植株,既不会影响草莓的正常生长,同时又充分利用草莓大棚的温室作用,缩短甜、糯玉米的成熟期,可大幅度提高甜、糯玉米的种植效益。2000年,我们开展了“草莓大棚套种栽培甜、糯玉米”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大棚生产技术的推广,大棚草莓以其产量高、上市早、效益显著等优点被人们所青睐。但由于草莓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育苗繁育技术较难,大棚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不一等原因,造成果农有时生产出来的草莓达不到出口标准,价格也悬殊很大,损失极大。为此,按照最新国家标准,以实用新技术为依托,对草莓的育苗繁育技术、大棚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目的在于通过介绍提高果农大棚草莓生产的商品等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大棚草莓促成高效栽培是目前草莓生产上一项主要栽培模式,通过大棚建造、良种壮苗、适时定植等栽培技术达到促成高效的目的,最终实现大棚草莓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成安县是草莓种植大县,温室(大棚)草莓的栽培面积已占到草莓栽植总面积的90%以上。但是,由于温室的环境特殊,至使草莓的畸形果大量发生。据1998年春天的调查发现,越冬茬草莓的畸形果为53%,早春茬草莓的畸形果率达到41%。为此,作者与成安县农办逮学义于2001~2003年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研究信阳大棚草莓生长期间主要气象灾害指标和应用。[方法]利用信阳市气象局观测站气象资料和信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的大棚草莓生长、产量、主要资料,对信阳市农科院草莓种植园内气象要素光、温、水与棚内草莓产量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棚内温度与气温关系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结果]在建立棚内温度与外界气象站气温关系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大棚草莓生长、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和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确立了大棚草莓生长期间气象灾害预警指标及防御对策。[结论]在品种和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草莓单产的高低受棚内气象条件和棚外气象灾害的共同影响。总结出草莓生长期间的农业气象灾害及预警指标,为信阳草莓生产期间开展气象专题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根据建立的指标,通过农业智慧气象小气候仪进行超极限温度报警和干旱肥水一体化自动灌溉装置,为大棚草莓生产管理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寒地具有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生产出的草莓果实风味浓、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寒地草莓栽植面积越来越大,怎样才能让草莓安全越冬成为影响和制约草莓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现将草莓越冬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薛美琴 《新农业》2023,(1):28-29
长兴县自2006年开始引进红颊草莓进行大棚促成栽培,该品种长势旺,产量高,品味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红颊大棚草莓促成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莓农增效增收显著,长兴县种植规模逐年呈上升态势。通过多年来试验和总结,形成了浙北地区红颊草莓大棚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文成县樟台乡是欠发达山区乡镇,近几年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帮助农民致富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山坑等村发展了大棚草莓基地100多亩,并进行草莓一水稻连作,实现了草莓亩产值过万元、水稻产量过千斤的良好综合效益。我们在大棚草莓种植技术方面主要掌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大棚草莓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主要包括:繁苗准备、定植要求、定植方法、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为提高大棚内草莓的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民致富之友》2008,(3):39-39
步入冬季,气候转冷,河北省滦南县城镇西张士坎村蒋玉明的草莓大棚里却是温暖如春,这些绿油油的草莓苗是一个月前才从棚外移栽过来的。今年夏天.蒋玉明把大棚里的草莓全移栽到棚外,棚里栽上了茄子秧,既解决了草莓重茬种植难题,又增加了大棚利用率,8分地的草莓大棚栽茄子共卖了2300块钱,老蒋笑呵呵地称自己学的是“傻瓜”技术。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来,大棚草莓在我镇发展迅速,草莓收后农户一般就利用大棚作架种植一茬丝瓜或南瓜,但经济效益低,而且影响大棚的使用寿命。为提高大棚的经济效益,我们探索了大棚草莓与厚皮甜瓜复种模式。茬口安排为9月中下旬定植草莓,12月开始采收,翌年1~4月收获;二月中下旬前后甜瓜育苗,4月上旬定植,6~7月收获。  相似文献   

19.
两种高效套种、复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路 《农家科技》2009,(10):27-27
<正>近3年来,江苏省滨海市睦邻开发区大棚设施基地创造了大棚草莓套种扁豆、连作夏大白菜和草莓、玉米、香荷芋两种新型高效种植模式。采用大棚草莓套种扁豆、连作夏大白菜的种植模式,大棚草莓上市期长、效益好;利用棚架种扁豆,不  相似文献   

20.
沈瑞 《农家顾问》2006,(11):34-35
用大棚栽培草莓,常造成畸形果较多,以致大大降低了草莓果的商品价值.影响了大棚草莓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草莓畸形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其次为营养失调。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草莓畸形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