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杂3号地膜精播稀植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杂3号是江苏省农科院最新培育的抗虫杂交棉,生产上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势,在江苏省迅速推广.为探讨苏杂3号地膜精播稀植种植技术,解决常规育苗移栽用工多、管理繁、劳动强度大及常规地膜直播棉用种多、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实现抗虫杂交棉精播稀植、省工节本、高产优质目标,2007年在江苏省灌云县洋桥农场进行了苏杂3号地膜精播稀植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2.
2008、2009年分别用南农2191和科棉6号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及优化整枝技术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利用"双秆棉"技术克服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是完全可行的,具体操作和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适当保留2个左右营养枝有利于增加结铃数,处理得当可以增产;不整枝处理在低密度和气候条件较好时结铃数增加,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在密度较高时和雨涝年份成铃数降低,影响产量。因此,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应强调合理整枝。  相似文献   

3.
杂交棉滨职棉1号最适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虫杂交棉滨职棉1号兼具抗虫、优质、高产等优点,于2008年通过山东省评审委员会审定。本试验旨在探讨该品种在不同群体水平下的成铃特点及产量表现,确定其在本地区最适宜种植密度,以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河南省太康县种植棉花6666.7hm~2,平均皮棉产量1203kg·hm~(-2),总产802万kg。其中,营养钵育苗移栽棉面积2333.3hm~2,直播地膜棉1466.7hm~2,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棉2866.7hm~2。棉花均为抗虫棉,其中抗虫杂交棉面积2800hm~2,占总面积的42%;常规抗虫棉3866.7hm~2,占58%。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南抗3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配的杂交棉新组合.我们于2000年从育种单位引进该组合试种,采取大区对比试验和成片生产示范种植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种植0.13hm2和10hm2,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前茬为水稻(少量麦套),对照为常规杂交棉荆杂棉1号.结果表明,在江汉平原棉区该组合具有优良的丰产性,抗虫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2018年在赣北地区采取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江农棉2号进行高产示范种植。结果表明,江农棉2号大田综合表现突出,实收籽棉产量为5379 kg/hm~2,皮棉产量为2264.55 kg/hm~2。并结合示范实践总结出该品种在赣北地区高产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7.
宁杂棉3号抗虫杂交棉是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的抗虫-抗病杂交棉.  相似文献   

8.
杂交棉与常规棉在江苏区试中的产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96~2006年期间江苏省杂交棉及常规棉区域试验资料,采用通径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杂交棉与常规棉在皮棉产量表现、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的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棉,衣分显著低于常规棉。杂交棉与常规棉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顺序均为株铃数〉铃重〉衣分,但杂交棉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的关系更密切,单株结铃数、铃重和衣分之间的偏相关关系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德成  李伟 《中国棉花》2007,34(11):39-40
1抗虫杂交棉简化栽培中的误区1.1推迟播期夺全苗的误区。抗虫杂交棉与常规棉种子相比出苗具有暴发力不强、芽势弱的特点,本地早春温度回升慢,日平均温度稳定在8℃的终日常年一般在3月22-25日,该时期是棉花营养钵育苗播种适期。在大田生产上常把播期推迟到4月5-8日,忽视了棉花营养钵早苗优势,使棉花有效生长期缩短了近13天。1.2低密度便于管理、增产的误区。抗虫杂交棉个体优势强,需要“扩行、减株”,生产上密度降得过低。本地移栽密度一般每公顷2.25万株,最低的只有1.5万株,影响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制约了高产的产量结构的形成。1.3抗虫杂交…  相似文献   

10.
以抗虫杂交棉铜杂411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保留不同叶枝数的条件下,叶枝及果枝的果节数、成铃数及成铃率等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保留1-2层叶枝的单株总果节数、成铃数及子棉产量均较高,建议在抗虫杂交棉简化节本栽培过程中适当保留1-2层叶枝。  相似文献   

11.
关于杂交棉种植密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巧鱼 《江西棉花》2007,29(4):18-21
杂交棉植株高大健壮,发棵早,搭架快,果枝果节多,单株成铃多,成铃率高,产量水平高,宜因地制宜适当稀植,可保证其有适当的结铃空间.在其它栽培措施配合下, 能协调棉株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为棉花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映雁 《中国棉花》2010,37(9):17-19
比较了长江中下游沿江棉区地膜棉两段栽培模式和地膜棉持续成铃栽培模式的生长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持续成铃栽培模式更有利于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抗虫杂交棉品种以其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势,在冀中南以地膜直播形式得以推广。但受种子售价高等因素限制,北方棉区仍未大面积种植。抗虫杂交棉品种在冀中南棉花育苗移栽示范应用中,  相似文献   

14.
德杂1号简介     
双价抗虫杂交棉德杂1号是山东省德州市德农种子有限公司以中棉所41作母本,433作父本配置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杂交棉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山东省抗虫杂交棉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9025)。  相似文献   

15.
抗虫湘杂棉的蕾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在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钾肥的均衡施用,特别是在蕾期,人们往往只注重氮肥的提苗施用,而忽视了施用钾肥,造成棉叶宽、大、薄,叶绿素缺失,蕾小,脱落多,这种现象在抗虫杂交棉田中最为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并结合抗虫杂交棉蕾期的生长特点,特提出抗虫杂交棉的蕾期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在湖北宜城示范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在当地的特征、特性 ,1 999年襄樊市、宜城市棉办引进了中棉所2 9抗虫杂交棉品种进行示范试种 ,试验、示范在宜城市璞河镇 4个村麦套棉田进行。营养钵育苗 ,4月1 0日播种 ,5月 1日移栽 ,每公顷密度为 3.0万~3.3万株 ,移栽前每公顷施磷肥 750 kg、碳铵 750 kg,有机饼肥 750 kg,钾肥 1 1 2 .5kg。1 生育特点及丰产性示范结果表明 ,该品种杂交优势强 ,品质优良 ,色泽好 ,衣分高 ,抗虫抗病 ,产量高。据田间调查 ,该品种 5月 30日现蕾 ,比其它品种提前 5~ 7天 ,脱落减少 1 5%左右 ,单株三桃合计 38.2个 ,比中棉所…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性状表现和栽培措施及亲本选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目前推广的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以及参加全国抗虫棉区试中的抗虫杂交棉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性状表现,并针对抗虫杂交棉表现出来的特性,提出了抗虫杂交棉栽培措施及亲本选配要求。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最适密度和施氮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应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经各地试验试种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和丰产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对转基因抗曳杂交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该组合的生长发育特性与常规棉花品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具有较明显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高产栽培必须针对其生育特点而制定。本研究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最适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目的在于为制定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试验手1996年在南京本所试验地进行,试验采用地膜平铺育苗,4月19日播种,5月19日移栽。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其中1个重复为取…  相似文献   

19.
杨磊  张扬栋 《中国棉花》2017,44(10):26-26
江农棉2号是利用杂种优势选育出的高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江农棉2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由于棉盲蝽发生较重,严重地影响了广大棉农植棉积极性。移栽地膜棉、露地移栽棉、直播地膜棉是目前主要栽培方式,其中移栽地膜棉兼有移栽棉和地膜棉的双重优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植棉效益,进行了移栽地膜棉优质、高产、简化配套技术探索,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认为,该技术省种、省膜、省工,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较常规移栽地膜棉省工30%-40%,增产15%-20%,每公顷产籽棉4900k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