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本文以万寿菊DUS测试指南研制过程中初步确定的性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性状的功能及特征,探讨了该组性状在万寿菊DUS测试中的代表性和全面性。[方法]根据性状的功能及特征,通过对该组性状所描述的植株部位、性状的观测时期、表达方式和观测方式所进行的分析,说明了该组性状的组合在上述功能及特征上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结果]对于性状描述的植株部位,该组性状中有5个性状描述了植株整体形态,3个性状描述了茎部形态,6个性状描述了叶片形态,23个性状描述了花形态,1个性状描述了生理学特征。对于性状的观测时期,该组性状中有1个性状是在苗期观测,1个性状是在始花期观测,其他36个性状是在盛花期观测。对于性状的表达方式,该组性状中有10个质量性状、9个假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对于性状的观测方式,该组性状中有30个性状采用群体目测方式(以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为测试对象所得到的一个群体观测值),8个性状采用个体测量方式(以单个植株或植株部位为测试对象所得到的多个个体测量值)。[结论]基于万寿菊的变异特点及形态特征,该组性状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考虑了DUS测试的准确性和简易性,实现了性状在植株部位、观测时期、表达方式和观测方式上的合理搭配和构成。  相似文献   

2.
奶牛育种中的长寿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寿性状是奶牛育种中最重要的功能性状之一,除产量性状之外,长寿性状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由于遗传力低、数据分布特殊和性状表现晚等特点,长寿性状也是选育难度最大的性状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起,长寿性状就进入了各国奶牛育种家的视野,针对长寿性状的研究持续进行;上世纪90年代后,各奶业发达国家陆续将长寿性状纳入其奶牛综合选择指数。目前,我国奶牛综合选择指数(CPI)中尚不包含长寿性状,对长寿性状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奶牛长寿性状的有关研究,从性状定义、遗传评估方法、与其他性状的关系、遗传标记、性状选育策略等方面系统介绍了长寿性状的研究和选育情况。通过汇总有关长寿性状与其他性状遗传相关的研究,阐述了长寿性状与其他性状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收集各国奶牛选育方案中的相关信息,重点介绍了各主要奶业发达国家对长寿性状的选育策略。此外,本文还通过收集在我国奶牛群体中针对长寿性状开展的研究,概述了奶牛长寿性状在我国的研究现状。长寿性状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可使用不同的模型对其进行遗传评估,包括线性模型、阈模型、生存分析模型和随机回归模型等。长寿性状与产量、体型、繁殖、健康和管理类性状等存在低到中等的遗传相关,线性体型性状中,与泌乳系统有关的体型性状与长寿性状的遗传相关较高;繁殖和健康性状表现更好的奶牛,其长寿性状通常表现更好;长寿性状与其他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受牛群选育方向的影响较大,在不同群体中,长寿性状与同一性状的遗传相关不尽相同。奶业发达国家的奶牛综合选择指数中均包含长寿性状,这些国家除了使用直接长寿进行选择之外,部分国家还同时采用间接选择的方法对长寿性状进行选育,常用于间接选择长寿性的其他性状主要包括泌乳系统、腰强度、尻角度、肢蹄和乳房炎抗性等。在不同群体中,均发现了大量与长寿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其中大多数标记都定位在已报道的与繁殖、疾病和体型等性状相关的遗传区域内。文章还提出了从数据收集、遗传参数估计、遗传标记挖掘、评估模型和选择策略探讨等方面针对我国奶牛群体进行长寿性状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典范性状对进行决策分析,为多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一种简便的方法。【方法】运用通径分析的决策分析方法对典范组合性状对进行决策分析。【结果】建立了典范性状对的通径分析模型;分析得到典范性状对可以用以供选择的各性状xi(i=1,2,…,m)为因,典范目标性状Hig为果的中心线性回归模型表述;定义了各选择性状对典范目标性状的决策系数,各决策系数代表了各选择性状对典范目标性状的综合效用。【结论】通过各性状决策系数的确定,选择组合性状中的主载性状、限制性状和辅助性状,育种者就可根据个体的性状表现来选择,以达到对典范目标性状所期望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客观地评价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主要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区试观察记载的大数据性状资料的利用率,探索利用区试性状演变规律促进提高育种性状选择准确率的可能性,为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提供支撑,本研究对2000—2015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历年参试品种汇总的16个表观数量性状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按产量性状、抗逆广适性状、品质性状3个指标性状分类,以区试分组为依据,对旱肥、旱薄两类参试品种性状差异及表现趋势进行比较,并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参试品系的一般性状(育种辅助选择的亚性状或间接性状)和目标性状(品种审定直接考察要求达标的性状)相互间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比对典型性状因子及其对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和评价的作用,为提高优良性状选择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34个中原牡丹传统品种的6个定性二元性状、21个定性多态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连续两年田间观测,并进行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牡丹传统品种定性二元性状和定性多态性状的一致性均较好,而数量性状因受环境因素影响一致性差;所有品种大部分定性二元性状和定性多态性状表现稳定性较好,数量性状变异最大;经分析筛选出5个定性二元性状和19个定性多态性状用于品种特异性比较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41份冬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植株性状、穗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穗部性状间、产量构成因素与植株性状间、穗部性状与植株性状间均呈显著相关,说明通过穗部性状、植株性状间接选择产量性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梨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形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对产量影响较大的目标性状,结果表明:利用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可以确定合理的目标性,为性状的间接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5份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植株性状、穗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穗部性状间、产量构成因素与植株性状间、穗部性状与植株性状间均呈显著相关,说明通过选择穗部性状和植株性状可以间接选择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3”为试材,设置不同的栽培密度,通过测定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研究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株距为32cm的处理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干重、株高、茎粗、叶绿素作用效果明显;株距为20cm的处理对马铃薯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4种不同温度下贮藏克新1号马铃薯的品质变化,获得不同用途下克新1号较为合适的贮藏温度和时间。[方法]对不同温度(1、4、10和16℃)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蛋白质、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及发芽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试验发现,与10和16℃贮藏相比,1和4℃贮藏条件下,克新1号马铃薯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1℃贮藏无冷害现象;16℃贮藏下30 d马铃薯开始发芽,相对其他贮藏温度,发芽数量和芽长显著增加,水分含量下降最明显;在1和4℃温度条件下可贮藏120 d以上,马铃薯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因此1~4℃可作为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最佳贮藏温度。[结论]研究可为马铃薯产后贮藏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淀粉及相应酶活性差异,选用不同淀粉含量品种(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为供试材料,分析块茎不同部位(顶部、右侧、脐部、左侧和髓部)干物质、淀粉含量(包括直、支链淀粉含量)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块茎淀粉品质(粗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由基因型可知,克新22号均高于克新19号;由块茎不同部位可知,两品种均表现块茎两侧脐部顶部髓部。淀粉形成关键酶活性,由基因型可知,克新22号SSS、GBSS和SBE活性均高于克新19号,而两品种AGPase活性差异不大;由块茎不同部位可知,总体表现块茎两侧脐部顶部髓部。其中,块茎不同部位SSS、GBSS和SBE活性差异显著,而AGPase活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块茎淀粉品质测定和淀粉合成酶活性合理取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冬种不同品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品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冬种重复对比试验,探索在桂东南地区不同品种马铃薯的产量及经济性状。试验表明:本地区冬种马铃薯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条件下产量表现最好的是费乌瑞它,其次是克新1号、克新12和大西洋品种;克新18号表现最差,大面积推广种植应予以谨慎。  相似文献   

15.
张川  梁金平  吴烨  周美玲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38-1541
为筛选适宜福建省龙岩市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2009年引进7个马铃薯新品种,并在龙岩市龙门镇赤水村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中薯7号产量最高达31942.5kg·ha^-1,比对照紫花851增产36.16%,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表现高抗晚疫病;L-97-1和克新19在产量和理论淀粉含量上均高于对照紫花851,且抗病性较好。根据综合表现,中薯7号、L-97-1和克新19均适宜在龙岩市种植,可以进入下一步的生产试验;福克212、闽晋2号和DE03-34-7可以继续进行筛选试验;闽晋1号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选用8个不同熟期、综合性状良好、在各地生产上主栽的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顶部、中部和基部的淀粉粒度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顶部、中部、基部的中位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较大的品种为克新12,其次是克新17,较小的为东农303。在同一品种的顶部、中部和基部的中位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对比中,品种东农303、克新17、克新18、克新19中部最大,顶部次之,基部最小;品种克新16、克新20、大西洋为中部最大,基部其次,顶部最小;品种克新12顶部最大,中部次之,基部最小。马铃薯淀粉粒度分布呈现正态分布,粒度集中在0.76~314.69μm,大部分颗粒集中在18.73~155.23μm。  相似文献   

17.
【目的】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是马铃薯上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明确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品种块茎的适应性,为马铃薯抗性品种筛选以及制定有效的害虫综合治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目前生产上商业化推广的4个马铃薯品种(夏波蒂、龙薯4号、龙薯12号、克新17号)块茎为试验材料,采用年龄-阶段特定两性生命表,测定不同品种块茎上马铃薯块茎蛾的发育历期和种群参数,以评价马铃薯块茎蛾在不同品种上的适应性。【结果】取食不同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期、蛹期和雌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取食克新17号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期(15.18 d)和蛹期(8.10 d)相较于取食其他3个品种(夏波蒂、龙薯4号、龙薯12号)长,而雌成虫寿命(8.46 d)较短。另外,取食同种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雄成虫寿命普遍高于雌成虫。取食不同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单雌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取食夏波蒂(235.06粒)和龙薯4号(254.48粒)的马铃薯块茎蛾单雌产卵量显著多于取食克新17号(165.71粒)。取食不同品种块茎的马铃薯块茎蛾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和平均世代时间(T)等种群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取食克新17号的马铃薯块茎蛾的rλR0值(r=0.108,λ=1.125,R0=26.513)均显著低于其余3个品种,T值(30.28)显著高于其余3个品种。在幼虫选择性取食试验中,1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尤为偏好龙薯4号和夏波蒂,对克新17号选择性最低, 并随着龄期的增长,选择性逐渐降低。【结论】马铃薯块茎蛾对不同品种薯块的适应性不同,在夏波蒂和龙薯4号上适应性较好,龙薯12号次之,克新17号种群建立水平最低。在马铃薯块茎蛾危害严重区域,可以考虑选择种植马铃薯块茎蛾适应性较低的品种,作为田间抑制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一个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方法]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法对参试74份马铃薯材料进行抗旱性鉴定,测定各材料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标、薯块膨大期叶面积指数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将薯块膨大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叶面积指数与抗旱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白脚板、威芋3号、咪咪洋芋、冀张薯8号、鄂薯7号、毕引2号、克新19号、云薯501、米拉9个品种为高抗旱品种,大方本地洋芋、中薯14号、SO3-753、05-191、SO4-2303、大白花、SO1-198(7)、丽薯6号和春薯4号9个品种(系)为中抗旱品种,其余品种(系)均为低抗旱或不抗旱品种。且马铃薯抗旱系数的高低与叶面积指数相关性较小,而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有直接相关性。[结论]马铃薯人工控水抗旱栽培是一项节本、增效的技术,这为马铃薯资源抗旱性鉴定和筛选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进行单膜覆盖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试验,鉴定引进品种在银川地区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块茎品质等综合性状.结果表明,05-3、LK99、费乌瑞它、克新6号在银川地区种植可行.试验选用的早熟马铃薯品种之间存在差异,费乌瑞它虽然产量较低,但该品种比LK99早采13 d左右上市,比克新1号早采20 d左右上市,市场销售价格优势明显;且早熟能够为后茬复种作物提供更大的时间空间.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1997年开始了马铃薯炸条专用品种选育研究,利用高产、商品薯率高的亲本F81109与还原糖含量低、干物质含量高、炸片品质好的品种B5141-6杂交,经多年选育鉴定育成白皮白肉炸条专用品种克新17号,于2005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干物质含量23.37%左右,Vc含量20.43毫克/100克鲜薯,还原糖0.213%,食味好,抗病毒退化能力强、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炸条产品色泽好,同时本文对中国培育炸条品种的亲本选配及杂种群体处理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