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用自然性、多样性等9项指标建立赤峰市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赋值标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权重,进而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最后就该保护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质量评价是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在对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深入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用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该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由计算出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0 75)表明,该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制定长白山区域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保证森林生态系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确定了评价单元与指标选择的原则,提出了长白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为今后的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北生态公益林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指出其在评价公益林建设质量和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部分指标没有细化或量化、指标描述抽象或模糊以及没有采用分级评价方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并采用逻辑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旨为林业部门公益林绩效评价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选取生物多样性、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脆弱性、人为活动强度等7项指标作为原则层、18项1级指标作为指标层,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综合评价指数为0.891 5,评价等级为Ⅰ级;多样性、稀有性等2个原则层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高达49.28%,对生态质量制约性最强,是反映保护区湿地生态质量保护成效的关键指标;保护对象典型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多度、保护物种稀有性等4个一级指标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较大;近20年该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合临沂地区生长的优良暖季型草坪草品种。对狗牙根、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假俭草、野牛草5种暖季型草坪草和对照草种冷季型草坪高羊茅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通过草坪密度、质地、颜色、耐寒性、耐旱性、生长速率6个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临沂地区暖季型草坪草综合质量评价明显好于冷季型草坪草,其中狗牙根、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可以在临沂地区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山西中条山混沟原始森林植被--地质自然资源遗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学术界对山西省中条山混沟古冰川遗迹和原始森林植被存在的争议,在与太行山、秦岭等邻近地区作对比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中条山混沟古冰川遗迹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混沟森林植被的演替顶极森林群落特征和该森林群落所具有的原始森林植被特征,以使公众对中条山古冰川遗迹和原始森林植被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辽宁虹螺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辽宁虹螺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和权重得分,计算出该保护区综合评价得分为0.75,说明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分析保护区目前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将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和生态修复提供决策依据。充分考虑石臼湖湿地的实际情况,从湿地生态特征,功能整合性和社会经济环境等三方面共选取24项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石臼湖湿地的生态特征(湿地土壤、植被、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物质生产与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水调节及水质净化功能等)进行了逐项具体分析与评价;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对数模型分别对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两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恢复的对策及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选用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等指标对永善县五莲峰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的综合评价分值为72,评价等级为Ⅱ级,其生态质量较好。根据单项评价结果,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典型性、自然性和面积适应性得分较高,稀有性、脆弱性和人为活动得分较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兼顾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水平上,采用生态公益林结构指标和稳定性指标,对三明市区生态公益林进行质量评价分析,提出进一步扩大面积,提高生态公益林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广州市2014年E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出植被覆盖度(NDVI指数)、土壤指数(裸图植被指数)及坡度3个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结果,再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归一化后的环境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处理,得出广州市自然生态环境最终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广州市总体自然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优等级别的地区仅占总面积的0.01%,良好级别的占4.5%,中等级别的占35.79%,差等级别的占59.70%;南部的城市核心区生态环境普遍较差,北部和东北部状况较南部好。重视城市中绿地、绿道的建设,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高自然生态环境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徐州山地森林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徐州山地森林标准地调查数据,从森林结构与功能和森林健康状况2个方面来构建森林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等级评分法、加权综合指数法来评价徐州山地森林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无论是森林结构与功能还是健康状况,森林生态质量都是天然林好于混交林,混交林好于人工林;徐州山地森林生态质量等级好、中、差所占的比重大小悬殊,其中质量等级为差的所占比重最大,说明了徐州山地提高森林生态质量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对云南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2010—2019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和统计,选取分维数、景观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破碎度、分离度、脆弱度指数、生态环境脆弱度等8个景观评价指标,探讨在景观格局变化背景下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森林公园的景观格局以林地为基底,建设用地、农地、水域零...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6年和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从森林质量和生态状况2个方面对森林质量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乔木林面积蓄积、纯林和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变化以及龄组结构、径级结构、郁闭度等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质量逐年提升;对森林健康状况、天然林自然度、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状况得到改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凸显。资源评价认为:滇西北森林资源富集,林分质量较高;植被区系类型复杂独特,科研价值高;区位关键重要,生态功能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生态修复措施对城市湖泊水质净化的效果,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对广州流花湖治理湖区(三湖)和未治理湖区(二湖)进行长期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底质改善、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和鱼类群落优化等生态修复措施,三湖水质得到显著提升,总磷含量、总氮含量、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均显著降低,三湖水质已达到Ⅳ类水标准及以上。二湖湖区水体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降低趋势,且随时间推进显著高于三湖,长期处于Ⅴ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评价沂蒙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区环境空气状况,采用日本生产的ITC201A型空气离子测量仪,对修复区不同生态修复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实测与研究,并综合运用CI法、FCI法和隶属度U法3种负离子评价模型对其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负离子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即退耕台田苹果经济林地的空气质量最好,其次是麻标×椴树阔叶混交林、黑松针叶纯林、退耕梯田和荒草地的,道路空气质量较差。有林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无林地区,阔叶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针叶林地。在生态修复措施上注重退耕梯田建设保证修复区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应首先加强退耕台田经济林和生态林封禁措施的实施,田间道路两旁应栽植道路防护林,改善生态修复区内道路周围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给2022年冬奥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崇礼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区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构建了以自然环境、经济水平、社会发展3个层次1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以熵值确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法计算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结果显示:2015-2018年期间崇礼区各年度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分别为0.7099、0.8150、0.9512和0.9736,环境质量有明显提升,2017-2018年均在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绿量(叶面积)为847.6万m2,每天固定CO2310t,放出氧气226t。可供福州市目前1/3,人口呼吸耗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