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雌性不育系的研究和选育,对认识植物的育性发生和性别决定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也具有潜在的实践价值.以小麦雌性不育系XND126及品种辽春10号、陇春15、藁城8901为试验材料,对其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了观察,重点对XND126及其所配的3...  相似文献   

2.
中国蓖麻杂种优势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蓖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特殊用途和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对其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进行了研究。国外对于蓖麻杂优育种与遗传研究的工作开展得比较早。1950年美国Claasen等发现N型雌性单株,其雌性由1对隐性基因(f)控制,当其纯合时,植株为雌性单株,杂合则为正常的两性株。这种植株可以通过姊妹交传递下去,但其后代雌性单株和两性株各占一半。S型雌性单株则是1956年由Shifriss发现,其特点是早期为雌性单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蓖麻镶嵌系与雌性系间的生理差异,为蓖麻性别分化调控及其育种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以相同遗传背景的蓖麻镶嵌系和蓖麻雌性系为材料,分别在现蕾期和盛花期对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 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营养物质及内源激素进行分析。【结果】现蕾期,镶嵌系蓖麻的可溶性糖和细胞分裂素含 量显著高于雌性系,比雌性系分别高 36.9%、61.5%,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雌性系,为 25.6%。盛花期,蓖麻镶 嵌系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赤霉素、生长素和乙烯含量比雌性系显著升高,分别为 15.2%、23.3%、 13.8%、33.5%、73.8%,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脱落酸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为 38.0%、54.9%、14.8%。【结论】 蓖麻镶嵌雄花的形成先以可溶性糖和细胞分裂素增加为特征,之后伴随营养物质消耗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与净 光合速率的上升和赤霉素、生长素与乙烯水平的提高以及脱落酸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前黄瓜育种多采用杂种优势育种,F1代利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可以简化制种程序,提高种子质量的雌性系的利用广受育种者重视。本文着重介绍了黄瓜雌性系的概念、表达、优点及不足,并对其日后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温敏雄性不育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上特别具有优越性。迄今,已在许多植物中发现温敏雄性不育系,并广泛用于两系法杂交育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目前已从分子水平揭示温敏雄性不育的本质,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该研究从基因分子定位、基因差异表达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温敏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分子机理,并深入探讨了导致温敏雄性不育的基因差异表达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豆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有较高的地位.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提高产量.雄性不育是花粉或花药发育异常的现象.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为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和思路.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模式植物拟南芥的花粉和花药发育分子遗传传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近几年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遗传机制研...  相似文献   

7.
杂种优势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由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共同决定.在群体水平上,作物产量取决于作物与环境、个体与群体、个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杂交育种追求群体优势.在个体水平上追求在特定群体条件下有利于单株产量形成的性状集合,该集合由优势性状、零优势性状和负优势性状组成.杂交导致后代发生遗传变化的机制可分3类:亲本等位基因一致、亲本等位基因不同、亲本含有不同的非等位基因.杂种优势是上述3类基因协调组合和表达的结果,可称为“协调基因表达谱”.该基因表达谱的创建涉及3个阶段的基因重组,即创造自交系选育群体的杂交、自交系选择时的自交和亲本自交系选配的杂交.根据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具有高配合力的亲本自交系之间,不仅在基因组成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还应有一定的一致性,通过亲本自交系群体的循环相向选择,可以实现这一育种目标.同时,还需要进行协调基因表达谱的特点、形成规律及其与表现型关系的基础研究.注意研究自交系性状优势与基因群组成的一致性和互补性的关系,筛选出能够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分子标记,提出新的杂种优势形成理论和利用途径,为更长远的杂种优势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被子植物性别决定规律,用甜瓜的性别决定机制,对白麦瓶草、酸模、葡萄、蓖麻、西瓜、菠菜、喷瓜、番木瓜和山珠南星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被子植物的性别主要由花器官基因座上的性别决定基因互作控制,具有性染色体的植物只是花器官基因座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变异,其性别最终还是由性别决定基因控制。白麦瓶草、葡萄等只有1个花器官基因座的植物,其花型的决定方式,即为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西瓜、菠菜、酸模、喷瓜、番木瓜等具有2个花器官基因座的植物,其性别由2个花器官基因座上的性别决定基因互作控制;山珠南星和蓖麻等具有3个或多个花器官基因座的植物,其性别由3个或多个花器官基因座上的性别决定基因互作控制。  相似文献   

9.
单雌蓖麻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单雌蓖麻各种交配方式的后代进行分析,明确单雌性状受细胞核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表现为多基因累加效应。同时,可能还存在有抑制基因。根据单雌蓖麻的遗传特点,提出选育综合种和单雌系,进而培育杂交种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cellarum)雌雄成虫之间存在的差异基因及其表达与功能富集,分别对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利用R语言DESeq包比较它们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然后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雄性的基因在数量上多于雌性,其中雄性特有的基因6833个,雌性特有的基因3898个,两性共有的基因17763个;雌雄成虫差异表达基因共18675个,其中在雌性中表达上调基因9794个,表达下调基因8881个;差异表达基因明显富集在有机酸代谢、肽代谢过程等功能类别上,参与核糖体生物合成、RNA转运等KEGG通路.研究结果为揭示韭菜迟眼蕈蚊的基因功能、明确基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GA20氧化酶基因在蓖麻中的表达情况,以具有典型代表的4种高秆和4种矮秆蓖麻品种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GA20氧化酶基因在蓖麻的不同器官及器官发育的不同阶段的表达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蓖麻的矮化不是由GA20氧化酶基因的突变所引起;GA20氧化酶基因在种子和嫩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成熟叶中可大量表达,在茎中可微量表达,在根中可痕量进行表达;同一生长时期,高秆品种的GA20氧化酶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矮秆品种,不同生长时期高秆品种GA20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呈现由高到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而矮秆蓖麻GA20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始终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蓖麻GA20氧化酶基因的功能特征及揭示其参与调控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骆驼斯氏副柔线虫雌虫和雄虫的转录组差异,挖掘出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功能基因,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分别对其雌虫和雄虫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构建cDNA文库,通过建库质量评估和组装效率评估后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比较雌虫和雄虫的转录本,获得6 43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131个基因上调;4 299个基因下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类,有341 328和714个Unigenes分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三大类41个分支中。KEGG数据库分析,有1 116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到198条KEGG通路中,显著富集在机体免疫调节,卵母细胞成熟等通路。功能聚类分析中,雌虫样本在生殖发育、产卵、生殖行为中高表达;雄虫在主要精子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磷酸酶中高表达。此外,在雄虫和雌虫中筛选出Tab-3,Tab-5、Fem-1和Mog-3等10种线虫性别决定相关基因,以及8种雄性性别特异表达基因和4种雌性性别特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在虫体性别决定和性别特异性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出雌虫和雄虫差异表达基因在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等方面的生物学特征,挖掘出性别决定基因和性别特异性表达相关基因,为进一步开展斯氏副柔线虫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药物靶点预测和疫苗候选基因筛选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3.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但杂种F1的育性问题严重阻碍其杂种优势的利用,水稻广亲和性被广泛认为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本文重点概述了近年来水稻籼粳亚种间广亲和性的遗传学研究以及杂种不育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育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是一种天然现象,即杂交后代在产量、适应性和对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方面表现出超过双亲的特点。由于杂种优势能够使农作物产量和抗性等方面显著提升,故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植物学家们已经初步解释了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和遗传机制,但是杂种优势的形成原因复杂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阐述了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及主要农作物对杂种优势的应用进展,可以预见未来的研究会通过先进的测序技术结合多组学研究来逐步阐明杂种优势的复杂机理。同时更多地挖掘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分子标记;创新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从而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准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油料作物。为了鉴定蓖麻WRI1(WRINKLED1)转录因子,搞清蓖麻种子油脂生物合成调控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全基因组鉴定蓖麻RcWRI1蛋白及基因,分析蓖麻RcWRI1蛋白结构特征和功能;应用qPCR检测蓖麻RcWRI1基因表达谱。[结果]鉴定获得2种蓖麻RcWRI1蛋白,即RcWRI1-1(446AA)和RcWRI1-2(443AA),均为蓖麻RcWRI1基因(LOC8283400)编码的产物。与拟南芥AtWRI1相似,RcWRI1-1和RcWRI1-2都具有2个高度保守AP2结构域,属不稳定的亲水蛋白,预测其具有调控脂肪酸代谢等功能。RcWRI1-1和RcWRI1-2在蓖麻花、叶、种子和果皮均表达,RcWRI1-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RcWRI1-2,且在种子中表达量最高。[结论]蓖麻RcWRI1基因编码两种RcWRI1蛋白(RcWRI1-1和RcWRI1-2),其中RcWRI1-1是主要表达者,在蓖麻叶、花、种子和果皮油脂合成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可为种子油脂生物合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与黄瓜雌性性状连锁的cs-acs1g基因特异片段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快速、准确划分出黄瓜雌性系是蔬菜育种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任务,为了弥补目前物理方法鉴定的缺陷,本试验开展分子水平上鉴定的研究。【方法】从GenBank中查找到cs-acs1g基因序列,根据该序列设计两对引物,然后从黄瓜(C0208)雌性系材料中克隆2个基因片段,利用PCR扩增方法及田间调查手段相结合,验证cs-acs1g基因的2个片段和雌性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s-acs1g基因的1 013 bp片段为黄瓜(Cucumis sativus L.)雌性系所特有,非雌性系没有此片段,而cs-acs1g基因的540 bp片段无品种特异性。【结论】利用雌性系特异基因进行植株鉴定可以应用到实践中,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SRY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 chromosome)是人类及哺乳动物睾丸决定因子TDF(testisdetermining factor)的最佳候选基因。SRY蛋白含有204个氨基酸,其中1个约79个氨基酸区域即HMG盒(high mobility group box)是SRY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唯一功能区。由于SRY的发现,人们进而发现了1个庞大的与性别决定有关的SRY盒-Sox(SRY-related HMG box gene)基因家族。锯缘青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蟹类之一,其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机制仍处于进化的早期阶段,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性别决定机制尚不多见。通过采用PCR技术,以特异扩增人SRY基因HMG盒保守区的1对兼并引物,扩增了锯缘青蟹基因组的Sox基因。结果表明锯缘青蟹雌雄个体与人一样,均能扩增出1条大小约为216bp左右的基因片段,显示出该基因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为探索锯缘青蟹的性别决定机制及Sox基因的进化提供了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19.
锯缘青蟹Sox基因的PCR扩增(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RY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 chromosome)是人类及哺乳动物睾丸决定因子TDF(testisdetermining factor)的最佳候选基因。SRY蛋白含有204个氨基酸,其中1个约79个氨基酸区域即HMG盒(high mobility group box)是SRY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唯一功能区。由于SRY的发现,人们进而发现了1个庞大的与性别决定有关的SRY盒-Sox(SRY-related HMG box gene)基因家族。锯缘青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蟹类之一,其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机制仍处于进化的早期阶段,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性别决定机制尚不多见。通过采用PCR技术,以特异扩增人SRY基因HMG盒保守区的1对兼并引物,扩增了锯缘青蟹基因组的Sox基因。结果表明锯缘青蟹雌雄个体与人一样,均能扩增出1条大小约为216bp左右的基因片段,显示出该基因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为探索锯缘青蟹的性别决定机制及Sox基因的进化提供了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蓖麻杂交优势利用第一人"的黄家祥,带领他的团队在蓖麻产业化征途上迈出了新的步伐:9月底,从非洲传来好消息,山东家祥蓖麻研究所与塞内加尔政府签署了合作种植蓖麻的协议。塞内加尔,是这家研究所蓖麻种植业务开拓的第9个非洲国家。现在身为山东家祥蓖麻研究所所长的黄家祥,原来是桓台县陈庄乡黄郭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他从1977年开始从事蓖麻杂交育种工作,取得了专业研究机构及专业人士也难望其项背的突出成绩:1983年,他育成了我国第一个蓖麻杂交种"桓杂1号";1994年,他育成了我国第一个蓖麻单雌性自交系"841-1";他利用蓖麻雌性系作母本,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