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小麦秋种中农机农艺结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多年的小麦生产实践,剖析了小麦秋种中存在的玉米秸秆粉碎过长、连年旋耕、不深耕深松、播后不镇压、深播压水等农机农艺结合存在的突出问题、危害和形成原因,提出了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化和秸秆还田、耕耙、播种等关键环节的具体农艺农机要求。  相似文献   

2.
依据多年的小麦生产实践,剖析了小麦种植中存在的玉米秸秆粉碎过长;连年旋耕;不深耕深松;播后不镇压;深播压水等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突出问题、危害和形成原因,提出了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化和秸秆还田、耕耙、播种等关键环节的具体农艺农机要求。  相似文献   

3.
水稻种植采取农机农艺结合,集成多种农业技术。主要包括小麦、油菜秸秆收割机粉碎;拖拉机旋耕全量还田;秸秆速腐剂应用;水稻机械化基质育秧;水稻机械化栽插;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病虫防治;机械化收割;水稻秸秆机械打捆等综合技术措施。本文就当涂县农机农艺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稻种植采取农机农艺结合,集成多种农业技术。主要包括小麦、油菜秸秆收割机粉碎;拖拉机旋耕全量还田;秸秆速腐剂应用;水稻机械化基质育秧;水稻机械化栽插;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病虫防治;机械化收割;水稻秸秆机械打捆等综合技术措施。本文就当涂县农机农艺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气温逐步升高,春播即将开始,搞好春播期病虫草害防治指导工作,是确保迁安市春播作物高产优质的基础措施。现对迁安市春播作物病虫草害预防工作提出如下建议:1花生1.1轮作倒茬。与禾谷类或蔬菜类作物实施轮作倒茬。平衡土壤养分,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积累。1.2培肥地力。以4年为一个周期,循环采用"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深松旋耕—秸秆过腹还田旋耕灭茬—深松免耕"的秸秆还田与农机农艺相  相似文献   

6.
SGTN-180型旋耕埋草施肥联合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现有秸秆还田机械存在的正转秸秆还田机械覆盖性较差、功能单一,需多次作业才能满足农艺要求;而反转秸秆还田机械刀辊前方壅土严重,功耗较大等问题,设计了SGTN-180型旋耕埋草施肥联合作业机。该联合作业机采用双辊配置:前辊正转,进行秸秆粉碎;后辊反转旋耕,完成秸秆翻埋和碎土作业的独特作业模式,有效提高覆盖性能和降低功耗;并设计有施肥装置,完成播种前土壤整备的联合作业。鉴定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旋耕埋草施肥联合作业机可一次性实现秸秆粉碎还田、旋耕碎土、施肥等多项作业,具有较好的耕作质量:作业后,植被覆盖率94.8%、碎土率93.1%、耕后平整度0.4 cm、耕深稳定性97.2%,肥料在2~11 cm耕层内与土壤混合,呈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轮作小麦—玉米栽培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秸秆还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寻秸秆还田与耕作、施肥方式的最佳搭配,进行不同还田方式对比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配施有机肥后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添加菌剂后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翻耕1次后耙地这5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P<0.05),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灌浆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提高了38.51%;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大提高了86.35%和32.13%,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提高了35.51%和36.50%,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提高了12.15%和10.97%。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酶活性最大提高了81.72%和137.98%;抽穗末期Shannon指数提高了1.67%~3.09%;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04%~10.16%、2.20%...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06,(1):23-23
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设计的IGJQN-165型秸秆粉碎-旋耕组合多用机,是一种既适用于稻麦秸秆粉碎还田,又适用于玉米,棉花等高秆作物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具。  相似文献   

9.
麦秸秆还田农机农艺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实践表明,通过现有的农机装备技术,可实现麦秸秆全量机械粉碎还田,改善土壤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并通过农艺技术调节,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现对麦秸秆还田农机农艺集成技术的具体做法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前言: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模式是农田保育与轻简麦作的一项农机农艺集成创新技术。此技术主要通过秸秆粉碎、深翻或旋耕埋草、适墒播种、播后镇压、合理增施基肥等措施,实现全苗壮苗,达到省工、节本、增效、安全、生态的效果。稻秸秆粉碎还田集成小麦种植机械化复式作业技术模式主要是通过水稻成熟前断水降渍,高留茬收割,秸秆粉碎,埋草整地,适墒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开沟、镇压等复式作业,实现苗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通过推进"四大工程",加大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力度。一是秸秆还田工程全部收割机械加装粉碎装置,实施秸秆直接还田,农机服务队24小时现场巡查执导,确保麦茬高度低于10厘米;全区240余部小麦联合收割机全部安装秸秆切碎,扩大机械旋耕灭茬面积。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东北玉米集约化生产区秸秆资源利用和培肥土壤,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置常规栽培(对照)、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和秸秆翻埋还田,采用常规方法探索半干旱地区玉米秸秆对土壤物理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栽培方式(对照)土壤容重最大,为1.38g·cm~(-3),其次为覆盖还田、翻埋还田和旋耕还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00%、8.06%和7.46%。0~20cm土层,吐丝期翻埋还田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旋耕还田高12.20%、7.35%和16.30%;成熟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8.52%、17.64%和22.63%。20~40cm土层,吐丝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4.90%、13.73%和15.82%;成熟期翻埋还田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常规栽培、覆盖还田和旋耕还田高14.98%、14.66%和17.82%。覆盖还田处理的行粒数最大,其它还田方式略低。不同方式秸秆还田各处理间玉米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年平均产量最高为秸秆翻埋还田,较对照提高9.6%。  相似文献   

13.
苏建平  丁峰 《当代农业》2010,(19):48-49
机械化秸秆还田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是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增肥改土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实现大面积、大数量秸秆还田的有效途径。该项技术是以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机机组实现的秸秆还田农机工程与农业生物技术和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模式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及其氧化稳定性。结果显示:不同秸秆方式对各级别团聚体影响有差异,秸秆还田降低了微团聚体(<53μm)的含量,增加了大团聚体(>2000μm)和中微团聚体(250~53μm)的含量;在不同的还田模式下,总体看来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玉米秸秆粉碎旋耕直接还田或覆盖还田对团聚体的分布影响较大。短时期内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团聚体稳定性影响较小。在小麦秸秆粉碎旋耕直接还田条件下,玉米秸秆粉碎旋耕直接还田更有利于大级别团聚体(>250μm)中有机碳的增加;在小麦秸秆不还田情况下,玉米秸秆粉碎旋耕直接还田或覆盖深松还田则有利于小级别团聚体中有机碳的提高。秸秆还田提高了较大团聚体(>2000μm和250~2000μm)有机碳的氧化稳定性。降低了较小团聚体(<53μm)有机碳的氧化稳定性。在同一小麦秸秆还田模式下,玉米秸秆粉碎旋耕直接还田有利于较大团聚体氧化稳定性的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团聚体的平均几何直径(GMD)与250~53μ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和<53μm级别团聚体数量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一、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发展概况1.玉米秸秆还田的概念玉米秸秆还田就是把玉米秸秆通过机械切碎或粉碎后,直接洒在地表或通过机械深翻或旋耕犁深旋把秸秆施入土壤的一种农业措施。这一技术从2001年在夏县开始推广,2008年大面积实施,2010年得到普及。2.秸秆还田的方法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主要分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直接还田主要通过玉米收获机和旋耕犁来完成;间接还田则是将切  相似文献   

16.
高功 《农家致富》2015,(4):46-47
一、秸秆直接还田技术1.技术内涵与技术内容秸秆直接还田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秸秆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括秸秆翻压还田、秸秆混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压还田技术是以犁耕作业为主要手段,将秸秆整株或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秸秆混埋还田技术以秸秆粉碎、破茬、旋耕、耙压等机械作业为主,将秸秆直接混埋在表层和浅层土壤中;秸秆覆盖还田是保护性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华北平原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了秸秆不还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4个处理。结果表明:从冬小麦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情况和产量、产值来看,多数性状表现为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从劳动生产率来看,秸秆还田免耕的劳动生产率最高为24.48%,其次为秸秆还田翻耕,再次为秸秆还田旋耕,对照的劳动生产率为最低;从产投比来看,秸秆还田旋耕处理的经济效益较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完善农机农艺配套技术,在无为县不同地力下施用新型肥料进行了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不同地力下机插水稻新型肥料施肥技术。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监测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或绿肥还田,深施控缓释配方肥,增施生物有机肥,基肥追肥配合"协同的农机农艺融合施肥技术模型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通过开展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以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的小麦旋耕精少量播种、小麦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对比试验,验证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在安徽省的适应性,为推广先进农机化技术提供试验支撑。结果表明,模式二(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王荔 《吉林农业》2012,(10):180
推进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是一项重要工作。为减轻三秋防火压力,实施好"玉米机收提升计划",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等大型农业机械,加快推进玉米机收推广步伐,努力提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水平,为圆满完成任务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