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了酸枣、枣和中间类型的7份种质,采用国标法测定分析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完熟期果实中糖和有机酸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不同种质类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枣、中间类型和酸枣;可滴定酸的含量在不同种质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酸枣、中间类型和枣;果实不同发育期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3个种质类型的果实中都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等3种糖组分和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琥珀酸、酒石酸和山楂酸等12种有机酸的组分。但不同种质类型间同一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从酸枣到枣糖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增幅最大,糖的组分由单糖积累型过渡到蔗糖积累型;总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主要由柠檬酸和苹果酸的降低而引起;从酸枣到枣种质的有机酸组分由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转变成苹果酸和奎宁酸为主。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枣种质资源网络信息平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数据库设计、开发工具和环境。通过对枣种质资源性状规范化调查方法、新品种、枣种质资源库、资源查询等领域知识的分析,按系统集成的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基于B/S三层结构的网络信息平台,为枣种质资源的交流、研究和科学利用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枣在我国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是鼠李科枣属木本植物,又名红枣,是我国特有的果品,根据枣果的大小可分为大枣和小枣,主要的栽培区域在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及山东等地区。枣营养丰富,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氨基酸、Vc、Vp等,而且含有Ca、P、Fe、Z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枣含有的V_c比苹  相似文献   

4.
嘉宝果的种质资源丰富,果实富含的花青素和酚类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等功能,其深加工产品多样化。综述了嘉宝果种质资源、生物活性物质及贮藏加工的研究进展,对今后嘉宝果的生产和科研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瓜不同种质资源糖分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早、中、晚熟9种西瓜种质资源为材料,研究了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主要可溶性糖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9种种质资源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均呈“S”型,同时早熟种质资源的蔗糖也呈“S”型变化,而中熟和晚熟种质资源的蔗糖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直至成熟。早熟种质资源在果实成熟时主要的可溶性糖是葡萄糖和果糖;中熟和晚熟种质资源在果实成熟时的主要可溶性糖是蔗糖。  相似文献   

6.
基于SSR标记的255个枣品种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枣原产中国,种质资源丰富。对来自中国22个省区不同用途的255个枣品种进行SSR分析,揭示这些不同产地来源的枣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为枣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改良CTAB提取供试枣种质的基因组DNA,以前期枣基因组测序挖掘出的SSR引物为基础,进行高效率引物筛选,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55份枣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后显色。根据条带有无统计数据,计算出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IC),用NTSYS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利用Structure软件分析群体遗传结构,计算出最适群体数目,构建遗传结构图。【结果】从6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3对高效率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17个多态性位点,各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为2-10条,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多态位点数为5.09个,PIC值变幅为0.359-0.727,平均为0.548,这些多态性引物可应用到其他枣种质资源的研究中;建立了只需1-2个标记就可鉴别出来的部分枣品种的SSR指纹,可用于这些品种的快速分子鉴定;255个枣品种的聚类分析将所有枣品种分为15个亚类,包括4个大类和11个小类,不同品种间的相似系数范围0.71-1.00,其中北京花生枣单独聚为一类,与其他枣品种关系较远;‘奉节鸡蛋枣’和‘溆浦鸡蛋枣’、‘陕西奶枣’和‘天津大马牙枣’的相似系数均为1.00;结合聚类图、供试品种的用途和原产地分析,不同枣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品种原产地有一定相关性,但和品种用途没有显著相关性。群体结构分析中,通过绘制K与ΔK的关系图,K=15时,ΔK最大,据此将255个枣品种也同样划分为15个群体,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各群体中大部分品种血缘关系比较单一,较少品种含有其他类群的遗传成分。总体看,山西或陕西的枣品种出现在绝大部分居群中,说明这两个省的资源在不同群体间的基因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方栽培区域中来自湖南的枣品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居群,可能是其起源相对单一,且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和其他产地枣品种间基因交流较少所致。上述结果表明,供试枣品种中与来源区域相关性明显的品种由相同地域内枣品种演化而来,而另一部分与来源产地相关性不明显的品种则是由不同区域间品种经过频繁的基因交流和重组选育而来,融合了不同区域品种的特点,从而没有了明显的区域特征。【结论】不同地理环境在枣品种的群体进化中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影响了不同产地间枣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7.
7种大品类红枣中可溶性糖含量及组成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开发利用红枣糖质资源,分析了灰枣、骏枣、壶瓶枣、板枣、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和木枣7种大品类红枣的总糖含量、总还原糖含量、主要单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及组成比例。结果表明,7种大品类红枣的总糖含量都在70%以上,其中,骏枣、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和木枣总糖含量大于81%,木枣总糖含量最高,达到了84.9%;7种红枣中还原糖占总糖比例差别较大,在44.9%~74.4%之间,其中,骏枣的还原糖占比最低,为44.9%,木枣的还原糖占比最高,为74.4%;7种红枣葡萄糖与果糖的比例不同,但差异不显著,均在1∶1左右,其中,骏枣果糖含量最低,葡萄糖与果糖比例为1∶0.95,木枣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与果糖比例为1∶1.26。故可依据红枣中糖含量及组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红枣糖质资源合理利用,如总糖含量高的金丝小枣、骏枣、赞皇大枣等可直接提取其总糖,代替淀粉糖作为天然健康的工业配料;还原糖含量较低的骏枣可用来提取可溶性红枣多糖,作为保健食品原料;果糖含量较高的木枣可用来加工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产品。根据不同品种红枣中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不同,可用于指导利用酶工程技术将单糖转化为阿洛酮糖等功能性稀少糖。  相似文献   

8.
几种红枣中生物活性物质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枣(Zizyphus jujuba)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环磷酸腺苷,以宁夏几种特色红枣(灵武长枣、同心圆枣和中宁圆枣)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中的环磷酸腺苷,并与山东大枣、陕北滩枣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红枣中环磷酸腺苷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灵武长枣(335.7μg/g)、中宁圆枣(169.0μg/g)、山东大枣(168.2μg/g)、陕北滩枣(140.8μg/g)、同心圆枣(139.5μg/g),研究结果为红枣优良品种选育及进一步深加工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揭示枣种质资源果实各有机酸组分的含量特征及不同含量种质的分布情况,为枣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国家枣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19份枣种质脆熟期果实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实中的酒石酸、奎宁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富马酸7种水溶性有机酸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枣果实中总酸含量为8 298.20~33 098.94 μg·g-1,平均值15 847.51 μg·g-1,含量最高的是''伏脆蜜'',含量最低的是''蒲城圆梨枣'';枣果中的有机酸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占总酸的47.27%,其次是奎宁酸占总酸的33.38%,柠檬酸占总酸的11.87%,这3种酸占总有机酸的93.45%;所测90.41%的种质都属于苹果酸优势型,其余9.58%为奎宁酸优势型;正态性检验发现枣种质的总酸、苹果酸、柠檬酸和乙酸符合正态分布,酒石酸、奎宁酸、琥珀酸和富马酸不符合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发现,总酸与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富马酸、琥珀酸5种有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奎宁酸与苹果酸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3种主要有机酸进行聚类分析,可把219份种质分为5个类群,第一类群和第三类群属低酸型种质共139份,第三类群柠檬酸含量是第一类群的2倍多。总酸含量中等的第二类群包括69份种质,第四类包括苹果酸优势型高酸种质4份,第五类包括奎宁酸优势型的高酸种质7份。研究明确枣种质资源果实的主要有机酸组分,总酸和各组分的含量范围以及不同含量种质的分布情况,筛选出一批苹果酸优势型和奎宁酸优势型的高酸  种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烤烟种质资源的化学品质,筛选出化学品质优良的烤烟种质资源,为烟草育种亲本选择及其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24份烤烟种质资源的10项化学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以普遍认可的烟叶化学成分适宜范围衡量各种质资源的烟叶化学品质.[结果]第I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2.040,包括42份种质,其化学品质特点是还原糖、总糖、总氮、烟碱、氮碱比、糖碱比、蛋白质和两糖差等主要化学成分指标适宜,钾较高,综合化学品质好,多数审(认)定品种和优质资源被聚在此类;第II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2.450,包括7份种质,其化学品质特点是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糖碱比、氮碱比和蛋白质等指标适宜,化学成分协调,烟叶品质较好;第III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1.360,包括20份种质,其化学品质特点是总氮适宜,糖碱比、烟碱、总糖和还原糖较适宜,但钾、氯、两糖差和蛋白质等的标准化值不适宜,综合化学品质中等;第IV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1.180,包括11份种质,其化学品质特点是总氮、钾、氯适宜,总糖、还原糖和氮碱比较适宜,综合化学品质中等;第V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0.110,包括13份种质,其化学品质特点是总氮、烟碱、氯和氮碱比适宜,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和两糖差较适宜,但钾含量较低,品质较好;第VI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1.380,包括23份种质,其化学成分特点是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和糖碱比适宜,烟碱、钾、氯和氮碱比较适宜,其余指标不适宜;第VII类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为-3.700,包括8份种质,其化学成分特点是氮碱比适宜,总氮、氯和钾较适宜,其余指标不适宜.[结论]各类烤烟种质资源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金星6007、白花205、春雷一号、春雷三号、G-28、中烟90、K326、Kutsaga 51E、保山团叶、寸茎烟、潘圆黄、581永定一号、吉烟7号、Kutsaga E1、SC58、T.I.706和朝鲜抗赤等化学品质较好的种质资源,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烟草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