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了培育大径材林木,对塞罕坝地区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密度不同,林木的径级组成、分化程度也不同。密度越大,径级数越多,林木分化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   

2.
以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取的调查数据,综合林分生长模型、动态规划模型等,以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为经济评价方法确定出落叶松大、中径材优化经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6地位级适合培育中径材,不同初植密度林分间伐3次就可以进行主伐;18地位级以培育大径材为主,密度4 400株/hm2的林分需要间伐5次,而密度3 300株/hm2的间伐4次就可以获得目的材种;20地位级也主要培育大径材,经过间伐45次后,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全部优化经营模式内部收益率均在15%以上。本研究为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山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关帝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例,从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密度优化调控技术、目标树大径材培育技术、低效林质量提升技术3方面介绍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体系。从建立固定观测样地、确定实施对象、林木分类和林分抚育、近自然抚育强度4方面总结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系统的建设措施,以期为今后山西省华北落叶松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大径材用于实木加工是桉树人工林发展的趋势,但桉树人工林大径级原木的培育尚缺乏经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桉树大径材树种选择、初植密度控制、间伐、修枝和施肥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其对大径材生长和材性的影响,以期为桉树资源高效利用及大径材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按照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模式,针对孟家岗林场68林班13小班的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根据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算出间伐时林分的直径分布,按照下层抚育间伐的方法确定间伐强度,科学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分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华北落叶松生产实际,将改培型大径级华北落叶松用材林林木分为大径材目标树、培育辅助木和一般利用木三类,依据不同选择要求,相对应地适时适地优化作业设计、抚育间伐、施肥作业等,通过采取不断调整林分密度,改良树木生长环境,加速立木的胸径生长,缩短成材期,提高材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用材林改良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区域内抚育间伐后不同保留密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的生长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抚育的效果。运用DP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胸径与冠幅的回归方程,并通过方差分析验证得到其回归效果十分显著,最终确定不同径阶的华北落叶松经营密度的最大理论值。为确定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的经营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当前大径级用材存在明显的市场供需矛盾,加大大径材定向培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阐述了华北落叶松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在造林地选择、苗木使用、林地准备等相关技术的要点,以期为实践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坡位辽东林区57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产力,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坡位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蓄积量表现为坡下部﹥坡上部﹥坡中部;生长在坡下部、坡中部和坡上部林分的大径材分布比例依次为60.0%、58.6%和33.3%,中径材分布比例依次为40.0%、41.4%和66.7%,生长在坡下部的林木,大径材较多,生长在坡上部的林木中径材较多。  相似文献   

10.
华北落叶松是冀北山地最重要的用材和生态树种。本文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龙头山分场华北落叶松混交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干解析,分析其生长过程。研究表明:在所测树龄(97 a)范围内,胸径和树高总增长量均是逐年增加,材积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生长过程符合Richards模型,材积的生长过程符合Gompertz模型。依据所拟合的生长过程曲线可推测出华北落叶松数量成熟龄为120 a左右,是培育大径材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对辽宁东部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林分分析,提出了伐前更新红松的造林模式、异砧嫁接、病虫害防治和上层木采伐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期为辽宁东部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林分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在西南地区大径材的需求,大力发展云南松大径材人工林定向培育是一条快速缓解用材紧张的新途径。文章通过种源选择、立地条件的选择、栽植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对云南松在径材培育进行阐述,试图归纳出一套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云南松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3.
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不同密度管理培育大径材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68年生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密度管理(间伐)对林分生长及大径材出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调整密度能有效促进红松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生长,缩短大径木的培育年限。但间伐强度过大林分株数减少,降低了林分活立木总蓄积量及大径材出材量,中度间伐红松人工林的大径材出材量最大(243.79 m3·hm-2),其次是强度间伐和弱度间伐,但均高于对照。综合考虑,红松人工林大径材培育以中度间伐效果最佳,68年生适宜保留密度为310株·hm-2。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桉树速生大径材培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速生大径材培育是人工林大径材培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对其认识和研究还很少,国外研究则比较深入.本文扼要介绍桉树栽培的现状,并对以后我国桉树大径材的可行性培育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江西杉木大径材培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对江西杉木大径材经营管理进行连续多年的综合调查研究,提出培育杉木大径材应采取的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施肥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以及培育杉木大径材的主伐年限和林分产量,为探索杉木大径材人工林定向、高产、高效、集约化经营配套技术提供实践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分析沙松人工林生长规律,提出培育沙松人工林大、中径材技术的措施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华北落叶松母树林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等特点,并从母树林选择、幼林抚育、管理培育3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改建母树林技术,对提高改建华北落叶松母树成功率以及结实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8a、22a、38a等3个不同林龄的林分,每个林龄林分设置15块样地。通过样地调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林下植被层生物量、林分净生产力进行研究,以揭示其生物生产力。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8a、22a、38a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94.58t/hm2、101.19t/hm2、216.25t/hm2。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以干材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1.36%以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层中凋落物层与灌木、草本层的生物量也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华北落叶松森林净生产力表现为乔木层的净第一生产力、不同林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净生产力均较高,达到4.60t/(hm2·a)以上,其中干材的净生产力积累最快,为2.36~3.20t/(hm2·a)。  相似文献   

19.
杉木大径材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龙福 《华东森林经理》2000,14(3):16-18,28
利用人工杉木大径材培育经营类型的33a生林分解析材料,对杉木大径材人工林林分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杉木大径材人工林的各项经营措施的实施及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培育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可以兼顾珍贵用材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最大化追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本文总结了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关键技术环节并以红椎为例,对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概算,并提出了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的未来优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