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以发好袋装的三级菌种为栽培基础,直接摆在农田地面上或林下,在袋上划口、打眼,进行人为培养和管理,从袋上直接长出木耳的一种栽培方法。改变了林区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这项新技术拓宽了黑木耳的栽培原料和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经过林区职工群众多年的实践证明: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是脱贫解困,节约林木资源,适宜林区发展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2.
代用料栽培黑木耳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木耳栽培方法.具有节约木材资源.生物学转换率高.不污染环境,重要的经济价值等诸多优点。但代用料栽培黑木耳田间管理阶段绿色木霉侵染一直困扰着代用料栽培黑木耳生产.经常造成一定损失,严重时造成绝产。研究绿色木霉侵染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于代用料栽培黑木耳生产具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近年来着重推广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不但可以利用农林副产品为原料,节约大量的林木资源,而且不受地区的限制,山区、平原和城镇均可进行生产。代料栽培,环境条件便于控制,生产周期短,产量比较稳定,为发展我国黑木耳生产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为黑木耳的主要产区,每年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大量的黑木耳产品,黑木耳的栽培生产已成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农村脱贫致富的热门项目,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在有的产区存在着制种过程中菌丝接种不复活或复活菌丝生长速度较慢,抵制外界不良条件能力差,在出耳过程中易导致细菌、侵染造成大面积烂耳;生长的木耳耳片的厚薄、大小及颜色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5.
<正>黑木耳,俗称黑耳子、黑菜,简称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地栽黑木耳,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当前,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春耳、秋耳和春耳秋管增产增收模式,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确定春耳栽培季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安排栽培季节是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的前提条件。春木耳,在春季日均气温10~13℃,为开口催耳芽的有利季节。黑龙江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栽培以往一直采用木段式生产方式,随着木材资源的减少,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代用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代料栽培黑木耳技术的不完善,以及黑木耳生产者对该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所以生产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新的栽培户问题更多,这些问题直接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省作为中国黑木耳的主产区之一,一直以椴木栽培为主。华中农业大学和有关科研单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行过代料栽培的试验,并获得成功,但由于当时市场对代料木耳产品的认可度较低,规模化栽培的关键技术还欠成熟,因此代料栽培黑木耳未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由于市场对木耳的需求量增加,同时南方木耳老产区耳木资源逐渐匮乏,产量下降,东北代料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并获得大面积推广。南方各省在借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代用料林地栽培是充分利用山区林地的自然生态条件进行黑木耳生产的一种模式,这种栽培方式可使林木与黑木耳相互促进生长。如:林地空气清新,可以减少出耳期间杂菌的污染;林木的枝繁叶茂形成了自然蔽荫,在试验时观测:上午 10时林下光照强度是 2900~ 4200lx,林外为 130000~ 135000lx,所以林地栽培黑木耳不用搭设荫棚,既可满足黑木耳对光的需求,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从树木表面及地表蒸发出大量的水分,保持了林地湿润,同时林地昼夜温差大,近于野生黑木耳生长的自然条件,获得的木耳,耳片厚、颜色深、品质好、产量高;出耳…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菌类食品,已经由原来的山野珍品转而成为一种大众化食品。,随着森林林木资源锐减和“天保工程”的实施,生产黑木耳的木耳段不断减少,代料栽培黑木耳势在必行。 1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含义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就是把按特定的培养基配方、含水量和 pH值标准拌好的培养料,依据一定的装袋标准,装入特制的塑料袋内,套上无棉体颈圈,加热灭菌后,通过封闭式接种,把专门用于地栽的黑木耳菌种接入培养基内,经养菌,待菌丝长至袋底,割一定数量和规格的“ V”形口,摆在大地上,上盖草帘遮荫保湿,保证一定的温度、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很多农户进行黑木耳袋料栽培,效益较高,成为本地"两高一优"农业的重要项目。由于本地林业迅速发展,有一定面积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已达到郁闭状态。林下通风良好,氧气充足,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十分有利于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因此,我们进行了杨树速生丰产林地黑木耳袋料栽培的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生产时间安排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在前一年12月生产栽培种,当年2月下旬生产菌袋,经50多天发菌,在5月初夜间温度达到10℃左右,白天20~25℃时,杨树的叶片已展开,具有一定的遮荫条件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