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人工水源保护林降水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研究表明 ,密云水库集水区大气降水化学元素含量在不同时段内变幅较大 ,各元素加权平均值之和为12 .0 0 11m g/ L ,各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 Ca >N >K >Mg >Na >P >Fe>Zn >Cu >Mn。大气降水经过 3种类型的水源保护林林冠层后 ,所测定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不一 ,但总的结果来看 ,化学元素含量升高的元素较多 ,且化学元素含量之和 ,无论是林内穿透降雨还是树干茎流均呈升高趋势 ,不同林分结果如下 :林内穿透降雨中化学元素总量分别为刺槐林 4 6 .192 4 mg/ L、油松林 2 0 .6 135 m g/ L、板栗林 17.110 5 mg/ L ;树干茎流中化学元素总量不同林分分别为刺槐林 6 1.5 86 2 m g/ L、油松林 73.32 35 mg/ L、板栗林 35 .5 0 74 mg/ L。  相似文献   

2.
青海大通不同树种水源涵养林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青海大通水源区宝库林场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杨、云杉-白桦混交林、云杉-落叶松混交林、沙棘林共7个样地,测定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流中化学元素的含量以及河水TN、TP含量,分析水源涵养林不同树种对测定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大通水源区大气降水化学元素含量顺序为CaNSNaKMgPZnMnFeCu;各林种穿透水、树干流中各化学元素含量较大气降水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增长趋势相似,其中增幅最大的是Ca元素;穿透水Ca增长量最大的云落混交林,净增长26.59mg/L,树干流落叶松净增长为120.43mg/L;穿透水中青杨和云杉对Mn有吸附作用,沙棘、白桦、青杨、云杉、云杉白桦混交林对Zn表现出一定的吸附作用,树干流中云杉对Na、N、P呈现出吸附作用,树干流Na含量是穿透水的27%,N为84%,P为5%,沙棘和青杨对P元素也表现为吸附作用,吸收率分别为32%和33%;河水中的TN、TP有一个较好的消减作用,消减率分别为60.71%和69.94%;相关性分析表明,同一种元素不同树种间大部分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同树种不同元素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穿透水、树干流水质的主成分分析,得到不同树种水质的贡献程度最大的是云落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3.
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分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树干茎流、穿透水、林内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N、P、SiO2、K、Ca、Mg、Cu、Fe、Zn、Mn共1O种养分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养分元素含量不同,各元素各月平均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SiO2〉Zn〉NH4-N〉K〉NO3-N〉Fe〉Mg〉Mn〉P〉Cu。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树干茎流、林内穿透水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季节动态变化.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树干茎流中各元素含量按大小排序为K〉Ca〉NH4-N〉SiO2〉Mg〉NO3-N〉Zn〉Mn〉Fe〉P〉Cu;林内穿透水中各元素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K〉Zn〉SiO2〉NH4-N〉NO3-N〉Mg〉Mn〉Fe〉P〉Cu。树干茎流中SiO2、Fe、Zn,穿透水中Fe为负淋溶.其余各元素浓度有所增加,在这2项中,除NH4-N、K外,树干茎流中NO3-N、P、SiO2、Ca、Cu、Fe、Zn、Mn养分元素的富集作用均小于穿透水。  相似文献   

4.
重庆缙云山酸沉降背景下针阔混交林水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三峡库区缙云山小流域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等水文过程中的pH值及Na+、K+、Ca2+、Mg2+等离子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降水pH值为5.31,呈酸性,已属于酸雨范围(pH<5.65)。相对于大气降水,针阔混交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离子含量均大幅增加。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Mg、Cu元素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大气降水,而K、Zn和Mn均大于大气降水。地表径流中Ca元素含量最高,为16.416mg/L,Mn元素含量最低,几乎检测不到。各元素含量排序为:Ca>K>Na>Mg>Zn>Fe>Cu>Mn。地下径流中,Ca元素是含量增加最多的养分元素,各元素含量排序为:Ca>K>Na>Mg>Zn>Cu>Fe=Mn。(2)Cu元素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均出现了负淋溶,其余各元素浓度均有所增加。如果林木长期处于酸雨逆境下,将会导致部分营养元素大量流失,并最终造成林木营养亏损且影响其生长。  相似文献   

5.
冀北山地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冀北山地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的Ca、Fe、K、Mg、Mn、Zn共6种养分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化学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Ca>K>Mg>Fe>Mn>Zn,树干茎流各项指标均增长较多,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Ca>K>Mg>Fe>Zn>Mn,枯落物水中K和Ca元素浓度增加最大。(2)大气降雨中Zn的变异系数最大,达2.853;K和Ca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0.158,0.163。穿透雨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Fe元素,其值为0.692;树干茎流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Zn元素,其值为0.594;枯透水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Fe元素,其值为1.164。(3)经过淋洗后水样中各元素的浓度均有所增加,穿透水、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Ca、K增加较多,Fe、Mn、Zn的淋溶量较少。  相似文献   

6.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降水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的养分输入源,观测并分析降水化学对于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养分元素浓度显得极为重要。对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的Ca、Fe、K、Mg、Mn、Zn共6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其水化学特征明显发生了变化,化学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含量排序为Ca〉K〉Mg〉Fe〉Mn〉Zn,其中Mn元素的增长倍数最多,但6月份Mn和Zn元素浓度都出现负增长。树干茎流各项指标均增长很多,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Ca〉K〉Mg〉Mn〉Fe〉Zn。枯落物水中K和Ca元素浓度增加最大。(2)大气降雨中Zn的变异系数最大,达2.853;K和Ca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158,0.163。落叶松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Fe元素3.115,Mg元素为1.288,Fe元素为2.139。(3)经过淋洗后水样中各元素的浓度均有所增加,穿透水、树干茎流和枯透水中K、Ca增加较多,Fe、Zn的淋溶量较少。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油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穿透降水和树干茎流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单次降雨过程中的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呈幂函数关系,而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跟林外降水量皆呈线性相关关系,它们占林外降水的比例分别为7.23%~87.39%,12.56%~91.58%和0.007%~1.77%。环境状况、气象条件和降水特性的不同是造成同一地区大气降水化学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降水透过油松林冠层后,穿透降水和树干茎流中元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穿透降水中各元素含量变化均与降水时间间隔呈正相关,而与降雨强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除N外,树干茎流中P,K元素含量与降水特性的关系与穿透降水的相同。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对降雨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小兴安岭林区不同类型原始红松林对降雨水化学特性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穿透雨中K+、Mg2+含量在红松人工林中最高,年均含量分别为6.803,1.352mg/L;Ca2+、Na+、Cl-含量在枫桦红松林中最高,分别为12.200,2.513,3.436mg/L;Fe、Mn、SO24-、NH4+含量在椴树红松林中最高,分别为0.036,0.011,3.598,0.483mg/L。树干茎流中K+、Na+、Mn、SO24-、Cl-和NH4+平均含量在枫桦红松林最高,分别达9.138,6.180,0.338,9.861,7.209,2.181mg/L;Ca2+、Mg2+、Fe含量在椴树红松林中最高,年均含量分别为17.860,3.320,0.131mg/L。各红松林型穿透雨中K+、SO24-、Cl-含量在秋季达最高值,Na+、Ca2+、NH4+含量在春季达最高值,Mn、Mg2+、NH4+含量在夏季达最低值。树干茎流中K+、Na+、Mg2+、Mn、SO24-、Cl-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春季含量高、夏秋季含量低的趋势,其中Na+、Mg2+、Mn、SO24-夏季含量与秋季含量差异较小(P>0.05)。不同元素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三者间关系不同。Mg2+、Fe、Mn、SO24-含量呈现树干茎流>穿透雨>大气降雨的趋势。各林冠对Ca2+春季产生淋溶作用,夏季产生吸附作用,秋季枫桦红松林和椴树红松林表现为吸附作用,云冷杉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为淋溶作用。各林型穿透雨中NH4+含量均低于大气降雨,树干茎流中NH4+含量均高于大气降雨,其中3种原始红松林树干茎流中NH4+含量明显高于红松人工林。春季除椴树红松林外,其他林型对Na+产生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始红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K,Ca,Mg,Mn,Fe共5种养分元素进行了测定,结合水量分配比例,计算了各元素在森林中的净输入量。结果表明:⑴原始红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除Fe元素外,所有浓度值均有树干茎流>穿透雨>大气降雨;从各元素平均浓度来看,Ca元素最高,Fe元素最低,其排序为:Ca>K>Mg>Mn>Fe。⑵大气降雨年平均浓度中,K元素变动系数最大,为1.514,Ca元素最小,为0.827;原始红松林穿透雨、树干茎流年平均浓度中变动系数最大的元素分别为Mn,Mg(或Fe);变动系数最小的元素分别为Ca,Mn;各元素年平均浓度的变异系数均为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⑶原始红松林各元素净输入量排序为:K>Ca>Mg>Mn>Fe,且Fe元素的净输入量为负值。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径流、枯透水和地表径流中的pH值、溶解氧、浊度、总溶解固体、K、Na、Ca、Mg、Cu、Zn、Mn和Fe等水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层后,其水化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pH和DO降低,TURB和TDS明显增加,化学元素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树干径流除了Cu外其余各化学元素含量均明显增加。穿透水和树干径流中各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大。枯透水各化学元素的变异系数低于其他水样,只有Mn元素变化较大。穿透水、树干径流和枯透水中的K、Ca淋溶量较大,Cu、Zn淋溶量较少,根据淋溶系数的大小排列穿透水的淋溶序列为Mn>K>Mg>Cu>Fe>Ca>Na>Zn,树干径流的淋溶序列为Mn>Mg>K>Fe>Ca>Cu>Na>Zn,而枯透水的淋溶序列为Mg>Mn>K>Fe>Ca>Cu>Na>Zn。  相似文献   

11.
以贡嘎山海拔2 900~3 100 m的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气降水在穿透雨、树干径流、苔藓、土壤和地下水各个过程中干湿季和年际间离子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树干径流和穿透雨pH值小于降水,苔藓层可以有效的吸附酸性物质,土壤层酸性较强,森林区河流可以有效的缓解酸性物质;(2)森林区阴离子含量最高的是HCO_3~-,阳离子含量最高的是Ca~(2+),离子含量在干湿季的大小顺序不同.降水经过林冠后,除Na~+外,离子含量值均呈现出明显的增大趋势,苔藓层对于K~+、Ca~(2+)、Mg~(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土壤对于HCO_3~-的吸附能力较强;(3)苔藓、土壤和林区河流的N/P值均大于16,地表植被的限制因子是P;N、P在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径流、苔藓、土壤、地表水中的变化曲线相似,苔藓层N、P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台湾农村生活废水之水质特性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之目的乃以桃园灌区农村生活废水为对象,调查其水质特性受季节变化之影响等,并与桃园大圳第二支线上游之灌溉水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农村生活废水的各项水质浓度与社区户数间并没有一致性存在,而是与社区规划、社区生活形态有关。其中,若因洗车、花园浇灌水等的稀释作用较小时,社区生活废水的化学需氧量约为 159~563mg/L、总氮 15~68mg/L,总磷 0.6~5.7mg/L。在季节变化的影响方面,发现生活废水中的 pH值乃随雨季初期→中期→末期而逐渐降低;电导度、生化需氧量、有机氮、凯氏氮及总氮的平均污染浓度则随雨季初期→中期→末期的顺序而升高;至于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及总磷,是以雨季中期之污染值最高。最后,研究指出,农村生活废水的污染浓度非常高,其中,电导度是桃园大圳第二支线上游灌溉水质的 2.2倍,化学需氧量为 22.5倍,生化需氧量 45.6倍,氨氮 2.2倍,有机氮 122.4倍,凯氏氮 44.0倍,亚硝酸盐氮 2.4倍,总氮 14.3倍及总磷 128.3倍。因此,若不慎将生活废水排入灌溉水道,将严重影响灌溉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对雷竹林土壤氮、磷渗漏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于2009年利用土壤渗漏水收集器在浙江省临安市的雷竹林中进行雷竹林氮、磷渗漏淋失特征的田间试验,以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林土壤氮、磷渗漏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渗漏水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渗漏水中全氮(TN)和全磷(TP)的浓度均随施肥量增大而增加。不同施肥处理渗漏水中T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7~50.9mg/L和1.2~2.5mg/L。硝态氮(NO3--N)是渗漏水中TN的主要形态,占TN的75.7%~83.6%。整个试验期间,各施肥处理雷竹林氮和磷的累计淋失负荷分别为53.0~149.2kg/hm2和3.0~5.8kg/hm2。不同施肥处理雷竹林土壤渗漏水中氮、磷渗漏淋失负荷递减次序为常规施肥>缓释肥>专用复合肥>微生物肥>对照。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低量施肥量的专用复合肥、缓释肥和微生物肥处理的氮渗漏流失负荷分别减少31.8%,17.6%,41.2%,而磷渗漏流失负荷分别减少29.4%,12.9%,40.4%。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以及土壤水和岩石主量元素的测定,同时构建主成分多元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岩溶地区主量元素迁移的主要因素,并计算其贡献率。结果表明:Mg和Ca在各土壤点的含量分别可达1 393.98~5 497.42,880.47~3 133.43mg/kg,远高于K和Na的498.58~3 315.42,32.98~186.75mg/kg。土壤CO2浓度和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夏秋高于冬春的季节性特征,土壤孔隙度则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断降低,土壤水中HCO_3~-和Ca~(2+)含量最高。各主量元素迁移能力的强弱为NaCaMgK,且各元素迁移系数总体上在夏季最高。对主量元素迁移贡献率最大的因素主要包括降水量、土壤CO_2浓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阴离子含量,这些因素在各土壤点的累积贡献率可达52.84%~79.06%;土壤容重、土壤和土壤水中主量元素含量累积贡献率均值达22.98%,显著低于前述因子。而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充气孔隙度的贡献率较低,仅2.19%~8.76%。  相似文献   

15.
盐地碱蓬浮床对海水养殖水体原位修复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由陆地生境转移到浮床盐水生环境后的生长情况及其对海水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的效果,为利用盐生植物原位修复海水养殖池塘提供方法。[方法]测定修复期间盐水浮床和陆地两种生境下盐地碱蓬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并监测海水养殖池塘水体水质。[结果]试验期内浮床生境中盐地碱蓬适应良好,生物量显著增加,其中浮床生境盐地碱蓬根系活力、叶片含氮量分别显著高于同期陆地生境中的盐地碱蓬。水质检测表明,修复后浮床区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为3.34,0.20,0.47,0.35mg/L,均明显低于对照区,去除效果良好。[结论]盐地碱蓬从陆地生境转移到浮床盐水生境后可以适应水生环境,并通过根系吸收部分去除水中的氮、磷等污染元素。盐地碱蓬原位修复海水养殖池塘水体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贵州石漠化地区地下漏失水土理化性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贵州石漠化地区的3个洞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表土与地下漏失水土进行监测与采样分析,研究了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中地表土壤与洞穴漏失水土的理化性质特征。结果表明,地表石漠化程度越高,岩溶裂隙管道的联通性越强,地下漏失水的滴率变幅越大,漏失土中的粘粒含量越低;在相同岩性条件下,石漠化程度越高,地表土壤pH值与元素含量越高;石将军洞漏失水Ca~(2+)、Mg~(2+)、Sr~(2+)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1.48,17.65,0.026mg/L,韩家冲洞分别为58.39,2.49,0.074mg/L,荣发洞分别为38.29,25.33,0.037mg/L;受岩性差异影响,韩家冲洞漏失水中的Mg~(2+)浓度相对较低,Ca~(2+)、Sr~(2+)浓度相对较高;受气候条件差异影响,荣发洞洞漏失水中的Ca~(2+)、Mg~(2+)、Sr~(2+)浓度均高于石将军洞;洞穴漏失水对漏失土长期的化学侵蚀作用导致漏失土pH值与元素含量高于地表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