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稻壳中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浓度的Vc、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稻壳黄酮乙醇溶液的还原能力比较,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比较,以及在卵黄脂蛋白、猪油等不同体系中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稻壳黄酮对DPPH·、O2·-、·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而且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体系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从抑制猪油氧化实验可以看出,稻壳中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但以上3者对不同的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体系表现出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榛蘑(Armillariella mellea)水溶性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Smirnoff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等测定方法,从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3个方面研究了A.mellea水溶性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mellea多糖对3种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清除DPPH·和·OH的能力低于阳性对照天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在多糖浓度为2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97.1%,在浓度为3 mg/mL和5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100%.A.mellea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2个方面,对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O2-.和.OH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O2-.、.OH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IC50分别为0.37、0.33 mg/ml。[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吴映梅  王明力  李姗姗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46-5247,5275
[目的]研究科学的方法制作出的薏苡仁饮料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薏苡仁为主要原料研制饮料,通过测定饮料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对薏苡仁饮料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试验表明,制得的薏苡仁饮料,1ml饮料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相当于0.15 mg的抗坏血酸,对O2^-·清除率为28.6%.[结论]薏苡仁饮料中的抗氧化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薏苡仁饮料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饮料,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5.
柳树叶的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柳树叶原花青素的总抗氧化力、还原力、对O2-·,·OH,H2O2和屡NO2-的清除作用,并与发Vc相比较,结果表明,在这一系列抗氧试验中,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均较Vc强,要相同浓度下,二者对O2-·和H2O2的清除作用相差不大,在总抗氧化力和还原力测定和对NO2-清除作用约为Vc的2倍,在对·OH的清除上,原花青素浓度为3 μg/mL时,清除率达8.9%,而Vc浓度为4.8 mg/mL时清除率为10.5%.
Abstract:
The total antioxidative activity and reductive activity of procyanidins(PC) from the leaves of willow and their scavenging of the free radicals O2- · , · OH, H2 O2 and NO2- were studied by spectrophotometr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s of vitamin C (Vc). Procyanidins were shown to have stronger antioxidative activity than Vc, and PC and Vc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ir scavenging rate for O2- · and H2O2. The total antioxidative activity, reductive activity and scavenging of NO2- of PC were approximately twice those of Vc. The scavenging rate of PC for · OH was 8. 9% with a PC concentration of 3 μg/mL and that of Vc for · OH was 10.5 % with a Vc concentration of 4.8 mg/mL.  相似文献   

6.
几种天然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云  王洪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181-2183
[目的]寻求比较几种天然抗氧化剂清除体外自由基能力的新方法。[方法]以TB、HQ为对照,用DPPH法、邻二氮菲-Fe2+分光光度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比较天然抗氧化剂Vc、VE、TP和迷迭香提取物对有机DPPH.、OH.及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试验条件下TP对DPPH.和OH.的清除能力强于Vc、VE和迷迭香提取物,而Vc对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效果较好。DPPH法较其他两种方法更适于比较这几种天然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论]DPPH法可用于比较Vc、VE、TP、迷迭香提取物和TBHQ清除DPPH.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醋粉的·OH(羟自由基)和DPPH·(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研究醋粉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将离体的小鼠肝线粒体和红细胞作为氧化损伤模型,研究醋粉对小鼠红细胞和肝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醋粉具有较强的清除·OH和DPPH·的能力,其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也很强;醋粉可以明显抑制红细胞的氧化溶血和丙二醛的产生,对肝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也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说明醋粉的抗氧化活性较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火炭母95%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室温浸提法对火炭母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考察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自由基(OH·)、总抗氧化能力(ABTS法)、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作用,并与VC进行比较,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及p H和温度对提取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火炭母95%乙醇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可达92.5%。提取物对DPPH·、OH·、ABTS+·、O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2.8、90.8、110.8、277.1μg/m L,清除能力均比VC强,且提取物还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弱酸弱碱性。[结论]火炭母95%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及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沙棘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还原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清除DPPH自由基4个方面研究了沙棘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同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沙棘多糖对O2-·清除能力明显强于Vc,EC50为0.2mg·mL-1;还原力较低;抑制羟自由基产生能力略低Vc,EC50为0.597 mg·mL-1;清除DPPH·的能力略低于Vc,清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巨大型蒲公英小分子量糖蛋白的单糖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巨大型蒲公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大型蒲公英为材料,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蒲公英粗糖蛋白,经Sephadex G-100柱、DEAE-52柱和透析法分离纯化得到蒲公英小分子量糖蛋白,用GC分析其单糖组成;同时采用磷钼络合物法、Fenton氧化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蒲公英小分子量糖蛋白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其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巨大型蒲公英小分子量糖蛋白的多糖与蛋白质比例为1.722∶1,小分子量糖蛋白的单糖组成成分有鼠李糖、甘聚糖和葡萄糖.巨大型蒲公英小分子量糖蛋白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其对·OH和O2(-)的清除率均随样品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对·OH和O2(-)的清除作用强于Vc,而总抗氧化活性弱于Vc.[结论]巨大型蒲公英小分子量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食品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1.
第二轮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新植和宿根试验 ,对来自福建、广西、广东、云南、四川 5省甘蔗优良品种 (系 )进行联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 :桂糖 90 / 95、福农 91/ 2 3、福农 91/ 2 1、闽糖 90 / 55的平均产蔗量和产糖量比对照品种新台糖 10号和桂糖 11号增产增糖 ;桂糖 91/ 116、粤糖 89/ 2 4 0的蔗产量高于新台糖 10 ,而不及桂糖 11号 ,但含糖量高于两对照 ;桂糖 90 / 95的蔗产量和含糖量居参试品种之首 ,福农 91/ 2 3和桂糖 91/ 116的含糖量并列第二 ,其它 3个品种的含糖量位居第三至第六  相似文献   

12.
甘蔗黄叶病毒是2000年国际病毒分类命名委员会第七次报告才确认的黄症病毒科未归属成员。其分布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甘蔗产区,并已于近年传入我国南方蔗区。该病毒引起甘蔗病毒性黄叶病,经高粱蚜及玉米蚜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可能起源于黄症病毒科属间基因重组。本文简述该病毒研究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甘蔗生态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甘蔗生态育种、甘蔗生态栽培和甘蔗生态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论述。甘蔗生态育种主要是利用甘蔗叶型(长短、宽狭、厚薄和旗叶)、株型(幼苗株型和成长株型)、茎型(紧密直立和疏散斜生)、根型(浅根和深根)等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育成生产上所需求的优异生态良种,如早封行良种能抗旱和抗咸,迟封行良种有利于种植间套作物,群体透光度高的良种其高产高糖后代机率高于透光度低的.自动脱叶及茎直立的良种适于甘蔗机械化栽培管理。甘蔗生态栽培包括地膜覆盖、化学除草等生态栽培技术措施,使甘蔗生长在一个人为创造的生态条件下,保温、保湿、保土、保肥有利于高产高糖高效益。甘蔗生态病虫害综合治理主要是利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和有限度的农药防治等来获得长效、高效、低残、低毒、低污染和低成本的防治病虫害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甘蔗品种闽糖69/421为试材,分别种植于400,600,800,1 000,1 200,1 400,1 600 m海拔高度的蔗区,对不同海拔的甘蔗成熟期的蔗糖分的积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蔗蔗糖分积累时期受海拔影响不一样,在蔗糖分积累初期,海拔400~1 000 m时,甘蔗蔗糖分受海拔的影响较大,随着海拔升高,蔗糖分降低;但在海拔1 000~1 600 m,甘蔗蔗糖分变化不大。而在甘蔗蔗糖分积累中后期,海拔对甘蔗蔗糖分积累的影响变小,随着海拔升高,甘蔗蔗糖分积累呈现总体下降,不同海拔间蔗糖分起伏较大,但下降幅度不大。甘蔗蔗糖分积累除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ATPase活性的常规测定方法,研究了7个不同甘蔗品种感染甘蔗花叶病毒株系A(SCMV-A)后叶片及其叶绿体中Mg~(2+)-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闽糖70/611,F134,闽选703,福引79/8,福引79/9,NCo310和Co740等7个品种染病后,叶片中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健株;叶绿体中Mg~(2+)-ATPase活性也呈现相同的趋势,而Ca~(2+)-ATPase活性则差异不显著.然而病株叶片叶绿体之外部分的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健株.这表明SCMV—A对叶片、叶绿体及叶绿体以外部分的Mg~(2+)-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甘蔗新品种栽培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对粤糖95/168、福农15号、桂糖23号、新台糖22号(CK)甘蔗新品种进行1新1宿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福农15号萌芽生长快,分蘖率强,宿根性好,适应性广,早熟高产高糖,品种较优,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并对该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据2001-2003年粤北霜冻蔗区旱坡地3年3次新植、2次宿根试验结果,HoCP95-988特早熟高糖、高产稳产,萌芽性好、分蘖性强,有效茎多,宿根性强,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适宜霜冻蔗区及旱坡地种植。该品种11月上旬蔗糖分可达15.57%,分别比粤糖93-159和新台糖16号同期蔗糖分高1.68个百分点和2.24个百分点;榨季平均蔗糖分15.68%,分别比粤糖93-159和新台糖16号高1.14个百分点和1.71个百分点;平均蔗产量111585kg·hm-2,分别比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增产10.0%和20.3%;平均含糖量17426kg·hm-2,分别比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增产糖17.78%、34.31%。  相似文献   

18.
2006~2007年在粤北霜冻区旱坡地进行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7个参试品种中,CP89-2143和粤糖00-236综合表现较好,表现为特早熟、高糖、稳产、宿根性好、农艺性状优良,11月上旬至次年1月中旬平均蔗糖分含量分别为15.52%和15.85%,比对照种新台糖10号高1.23个百分点和1.56个百分点:蔗茎产量为108 777 kg/hm2和103 433 kg/hm2,含糖量为16 883 kg/hm2和16 413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增产蔗茎19.2%、13.4%和增产蔗糖29.6%、26.0%;CP94-1100表现特早熟、高糖、农艺性状好,新植蔗茎产量为98 363 kg/hm2,但宿根性差:CP93-1382高产稳产、宿根性强,但蔗糖分含量一般(13.93%);CP92-1666表现特早熟、高糖,但蔗茎产量一般(83 427 kg/hm2)且不易脱叶;CP88-1762和CP94-1340的蔗糖分含量和蔗茎产量表现一般,茎径偏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甘蔗黄叶病在广西北部蔗区的发生情况,为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北部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样品,采用引物(P1:5′-AATCAGTGCACACATCCGAG-3′/P2:5′-GGAGCGTCGCCTACCTATT-3′)进行SCYLV一步法RT-PCR检测。【结果】柳州郊区蔗区调查的8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75.0%;柳城蔗区调查的7个品种全部带毒,带毒率为100.0%;鹿寨蔗区调查的4个品种中有2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50.0%;宜州蔗区调查的6个品种中有4个带毒,带毒率为66.7%。在所调查的品种中,柳城03-182、桂糖21和台糖16在作为调查对象的蔗区均检测出黄叶病毒;主栽品种ROC22也在柳城和宜州蔗区检测出黄叶病毒。【结论】甘蔗黄叶病已在广西北部蔗区发生,且有向外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云南红皮果蔗在贵州蔗区的试种表现。[方法]2007年底,云南果蔗当家品种云南红皮果蔗被引入贵州,植于望谟县岜赖村。2008~2009年进行试种观察。[结果]云南红皮果蔗出苗率为45.9%,分蘖率为105.1%,株高为282 cm,茎径为3.2 cm,糖分锤度为19.1%,有效茎为75 037.5条/hm2,产量为143 769.75 kg/hm2;茎皮紫红,商品性好;蔗汁多,清甜蜜香,口感好,品质优良;宿根性好,适应性广,较抗旱抗寒,较抗病虫害;中早熟,糖分积累早,上市早,丰产稳产,效益好。[结论]云南红皮果蔗适宜贵州蔗区栽培,可以大力推广应用,促进贵州果蔗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