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蛋白乳--花生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E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等,对人体健康,减少组织衰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均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1 发病原因 主要是母兔在怀孕期和哺乳期饲喂不当或饲料营养不全价所造成。母兔患有某些寄生虫病、热性传染病、乳房疾病、内分泌失调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过早交配,乳腺发育不全;或年龄过大,乳腺萎缩,均可造成缺乳或无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都尔伯特半荒漠草原牧区牧民家庭采集62份样品中分离到34株乳杆菌对其中27株进行了种的鉴定。结果:干酪乳杆菌植物亚种(L.casei subsp.Plantarum)13株,格氏乳杆菌(L.gasseri)1株,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10株,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L.coryniformis subsp.coryniformis)1株,面包乳杆菌(L.panis)1株,弯曲乳杆菌(L.curvatus)1株。其中高温菌1株。  相似文献   

4.
5.
郭宪  裴杰  王宏博  阎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56-6257
牦牛乳是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的特色产品.在分析牦牛乳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对牦牛乳的特点、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因素、牦牛乳产品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深入开发与利用牦牛乳及提高牦牛乳产品的商品价值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诱乳激素诱导空怀干乳奶牛泌乳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VE油溶液和VC水溶液制备一种适合皮肤涂抹用药的VC和VE复方微乳,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其粒径,高速离心法、温度梯度法和恒温加速试验检验其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有效成分含量,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眼刺激性试验检验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制备的VC和VE复方微乳粒径为10~100 nm,符合微乳的粒径要求。样品经4 000 r/m in离心30 m in和37℃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保存3个月均保持澄清透明,未见分层或絮凝,其稳定温度范围为4~60℃。样品中VC和VE的含量分别为(182.91±2.39)和(13.97±0.60)m 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3%和96.7%。该VC和VE复方微乳无经口毒性、皮肤刺激性和眼刺激性,适合用于皮肤给药。  相似文献   

8.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聚乙二醇400单硬脂酸酯(PEG400MS),聚氧乙烯脂肪酸酯(LAE-9),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EL-4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0(EL-60)和烷基糖苷(APG)等为表面活性剂,以甘油、丙二醇和1,3-丁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液,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等因素对微乳形成区大小及微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油等对微乳的形成均有影响;各配方微乳的粒径均在100 nm以下,符合微乳的粒径要求,AEO-7/IPM/水,EL-40/IPM/水,EL-40/span80/IPM/水以及EL-40/span80/IPM/液体石蜡/水4种微乳体系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望成为药物和化妆品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10.
本项研究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4个苏木即:朝格温都尔苏木,巴彦温都尔苏木,乌力吉苏木和那仁布拉格苏木的牧民家庭采集稀奶油,新鲜山羊奶及发酵山羊奶中分离到乳杆菌11株,经过对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有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6株,瑞士乳杆菌(L.helevticus)3株,弯曲乳杆菌(L.curvatus),干酪乳杆菌(L.casei)各1株。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都尔伯特半荒漠草原牧区牧民家庭采集62份样品中分离到2株双歧杆菌,对其进行了种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1株为两歧双歧杆菌,1株为短歧双歧杆菌,且有凝乳现象。  相似文献   

12.
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丁二酮变种发酵乳风味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发酵过程中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丁二酮变种发酵乳双乙酰的变化规律,并检测发酵乳样品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方法】采用邻苯二胺法,分别测定25,30℃培养4,8,12,24,36和48 h发酵乳中双乙酰的含量,用GC-MS方法测定了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结果】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丁二酮变种发酵前期有大量双乙酰积累,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双乙酰含量逐步增加。通过GC-MS方法在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共鉴定出19种成分,其中酯类4种、醇类1种、杂环化合物1种、短链挥发性脂肪酸5种、羰基化合物8种。【结论】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丁二酮变种发酵乳中,有较高含量的双乙酰,在发酵后期其含量更大,乙醇、2,3-丁二酮、2,3-戊二酮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单菌种乳酸菌发酵乳中的相应含量。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水平DDGS对奶牛乳产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8头荷斯坦奶牛,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分别在饲料中添加15%(Ⅰ组)、25%(Ⅱ组)和35%(Ⅲ组)的DDGS,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DDGS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Ⅱ组平均产奶量为10.99kg·d^-1,比Ⅰ组提高了4.67%,差异不显著(P〉0.05);比Ⅲ组提高了9.03%,差异显著(P〈0.05);②不同处理间的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糖和乳蛋白含量,Ⅱ组与Ⅰ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干物质,试验第15天时,Ⅱ组比Ⅰ组提高了4.39%(P〈0.05),比Ⅲ组提高了1.19%(P〉0.05)。根据上述生产性能指标综合评定,建议奶牛配合饲料中DDGS适宜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5.
两种乳杆菌在牙鲆消化道的定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从牙鲆肠道分离的 1株鼠李糖乳杆菌P15和 1株干酪乳杆菌 ,通过试验研究其在牙鲆消化道的定植和演替规律。在投喂含有 1 2× 10 9cfu/ g乳杆菌的饲料 5d后 ,消化道定植的乳酸菌超过 10 6cfu/ g ,其后维持在 10 6~ 10 8cfu/g动态平衡中 ;同时随着乳酸菌的增加 ,2组鱼消化道的弧菌均从 10 7~ 10 8cfu/g降低到 10 5~ 10 7cfu/g。停喂乳杆菌 7d后 ,2个试验组鱼消化道的乳酸菌均从 10 5~ 10 6cfu/ g下降到 10 4~ 10 5cfu/ g ,P15组鱼小肠中弧菌从 10 5cfu/g回升到 10 7cfu/g ;LC组鱼盲囊中弧菌从 10 5cfu/g回升到 10 6cfu/g ,小肠中弧菌数量也有显著的增加。试验结果表明 ,2种乳杆菌均能在牙鲆消化道内定植 ;乳杆菌的投喂和定植 ,使牙鲆消化道中的弧菌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从分子角度对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半血红乳菇(Lactarius semisangui fluus)及橙色乳菇(Lactarius akahatsu)的分类地位进行了阐述。利用真菌通用引物对湖南衡阳的红汁乳菇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进行扩增、测序。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的半血红乳菇及橙色乳菇的ITS序列比较,最后得出Lactarius semisanguifluus和Lactarius hatsudake是同物异名,而Lactarius semisanguifluus和Lactarius akahatsu则不是同种的结论;试验中还发现GenBank中的AF096988 Lactarius semisanguifluus是错误的命名种,应该是乳菇属中的松乳菇。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个旗(代号为ZW和DS)牧民家庭采集新鲜山羊奶、绵羊奶、牛奶,混合绵山羊奶、牛羊奶,发酵24h的凝固酸奶及木桶中发酵10d以上的搅拌型酸奶,酸化稀奶油等65个乳样。分离到34株乳杆菌,经对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其中30株属于杆菌属(Lactobacilus),4株属于芽胞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us)。  相似文献   

18.
山核桃乳饮料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核桃乳饮料研究简报THEBEVERAGERESEARCHOFTHEKERNELOFPECAN韩喜江向文胜(东北农业大学基础部哈尔滨150030)郝素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郭迎(黑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150030)HanXijiangX...  相似文献   

19.
母乳对婴儿来说,在营养及生理功能方面是最理想的。它具有以下优点:含有双歧乳杆菌繁殖因子和乳铁蛋白抗感染因子;所含的各种营养成份在质与量上能均衡地提供给婴儿,又不能加重婴儿未成熟的消化代谢功能的负担;不含异种蛋白质,吸乳婴儿不会发生过敏症;还可成为母子之间情感的纽带。考虑到营养及抗感染因素,在最近的婴儿奶粉中加了些DHA和双歧杆菌繁殖因子及乳铁蛋白等,除此以外,一些添加乳肽的奶粉也已上市。 从婴儿营养学的角度看,将乳肽加入到奶粉中可以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并且降低过敏性。就生理功能方面具有母乳优点的肽奶和用于治疗低过敏性的乳肽食品的开发利用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20.
西藏三大优良牦牛类群产乳性能及乳品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1997-1998年对嘉黎、帕里、斯布三大优良类群的成年母牦牛进行了产奶性能的测定与乳品分析,结果表明帕里牦牛的产乳量最高(199.80 kg);其次是斯布牦牛(179.70 kg);嘉黎牦牛最低(147.00 kg),产乳量均低于国内外其他牦牛。乳品分析结果为帕里牦牛乳蛋白质含量为5.73 %,乳脂率为5.95 %,乳糖为3.77 %;斯布牦牛为5.27 %,7.50 %,3.49 %;嘉黎牦牛为5.10 %,6.75 %,3.56 %,并且发现嘉黎牦牛乳中含有微量的硒(0.0064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