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顺应重庆农村发展形势的现实选择,也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渝东南的区情、农情,分析了影响渝东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渝东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庆区域发展不均衡,以三峡库区为主的“渝东北翼”和以武陵山区为主的“渝东南翼”集中了全市8O%的贫困人口,城乡收入差距很大。2010年2月21日,重庆市政府召开会议,重庆统筹城乡从“最不发达板块”发力,在“两翼地区”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市长黄奇帆表示,到2012年,全市“两翼”地区300余万农户,近1000万人,95%都将通过林业经济的发展实现1万元的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3.
根据湘潭市区域特点,依据区域城乡土地统筹协调利用的相关原理,从经济协调性、生态协调性和社会协调性3大子系统共25个单项指标构建了湘潭市城乡土地统筹协调利用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单项指标的权重,对湘潭市近8年的城乡土地统筹协调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促进湘潭市未来城乡土地统筹协调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100个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的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100个小麦品种(系)籽粒的赖氨酸含量平均值为0.40%,中等及以上赖氨酸含量的品种(系)有53个,占全部供试品种(系)的53%,其中宁麦9号、宁0078、宁9-18、宁96048、扬麦13号、910084、安92484、渝98767等 8个品种(系)的赖氨酸含量最高, 占全部供试品种的8%.  相似文献   

5.
更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技推广》2006,(11):21-21
品种类型品种名称生育期(天)适宜区域籼型三系杂交稻天优122124广东省早晚季作早中熟,南方双季稻区作后季稻一丰8号150四川省一季中稻区金优527152轻云发、贵区、作渝一中季低中海稻拔稻区(武陵山除外)和四川平坝稻区,陕西南部稻瘟病D优202153建四三川省明平市坝作和晚稻丘陵稻  相似文献   

6.
冬虫夏草寄主幼虫不同产地主要食料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伍晓丽  钱敏  曾纬 《特产研究》2007,29(4):52-55
对重庆(渝)和四川(川)产珠芽蓼根茎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渝产珠芽蓼根茎的灰分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川产珠芽蓼根茎,水分和粗脂肪显著低于川产珠芽蓼根茎;渝产珠芽蓼根茎的K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川产珠芽蓼根茎,Mg、Fe和Mn 3种元素的含量显著低于川产珠芽蓼根茎;K、Ca、Mg3种含量最多的元素排序中,渝产珠芽蓼为"K>Ca>Mg",川产珠芽蓼为"Mg>K>Ca"。渝产珠芽蓼根茎的水解精氨酸、组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川产珠芽蓼根茎,并且差异显著(P<0.05);渝产珠芽蓼根茎的游离精氨酸和游离谷氨酸的含量分别低于川产珠芽蓼根茎,并且差异显著(P<0.05);渝产珠芽蓼的精氨酸和蛋氨酸的总含量分别高于川产珠芽蓼,并且差异显著(P<0.05)。以上分析结果可能是渝产珠芽蓼饲养效果优于川产珠芽蓼的原因之一。这一结果为人工饲料的配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五年来,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从2002年的4940元提高到2006年的7335元,已连续22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2007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265元。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出台和完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扶持力度,统筹城乡发展,为农民致富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使农民创业创新机会更多,区域更广,层次更高。成绩来之不易,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影响农民创业致富的一些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铭 《农家科技》2014,(12):30-33
四大目标:建成可复制可推广型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城乡统筹杂志记者:基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巫山如何科学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目标是什么?李春奎: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之后,孙政才书记指出,渝东北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资源也是生态。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3,(1):58
今后一个时期,杭州将围绕"六个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推进规划建设一体化按照"做优老城区、做强新城区、做大县(市)城、提升中心镇、建设新社区"的总体思路,坚持"城乡一张图、全市一盘棋",完善城乡区域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建设。  相似文献   

10.
结合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研究和土地利用政策资料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探讨城乡发展和农村土地整治的相互关系。以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程度、自然地域特征、待整治土地类型和土地整理目标为指标,建立标准,划分协调发展型、沿江城镇扩张型、沿海陆海统筹发展型、采煤塌陷地复垦型和城乡发展滞后型5种土地整治模式;结合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针对不同整治模式提出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分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组合评价模型和3套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指标赋权方法组合、评价方法组合、评价结果组合等方法,从河北省自身一个时期、河北省与全国各省(市、区)比较、河北省内部各地市相比较的角度,对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完成相应的事前一致性检验和事后一致性检验,从而选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最优排序结果。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经历了很差、较差、基本统筹、一般统筹4个阶段,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2013年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为0.619 5;但是,当前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仍处于较低层次,且其内部各地市间发展水平不太均衡,承德市、石家庄市、张家口市、秦皇岛市分列前4名,唐山市、廊坊市等位于第二梯队,邯郸市、沧州市属于第三层次。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基于城乡统筹视角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多重目标指标体系,划分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区域与时序,并在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结果表明:1两江新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可分为近期整治、中期整治和远期整治三大区域,整治潜力分别为599.26,732.93,507.73hm2.2根据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及利用特征,两江新区农村居民点可划分为城乡结合型、生态发展型、培育改造型和优化挖潜型4种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基于城乡统筹视角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多重目标指标体系,划分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区域与时序,并在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结果表明:1两江新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可分为近期整治、中期整治和远期整治三大区域,整治潜力分别为599.26,732.93,507.73hm2.2根据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及利用特征,两江新区农村居民点可划分为城乡结合型、生态发展型、培育改造型和优化挖潜型4种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14.
黄元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76-20378
从区域经济学经营城市、总部经济、产业转移、空间模式等创新的视角探讨了统筹城乡的路径和模式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地区引进甘薯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凡  余金龙  刘丽芳  余韩开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5-13316,13346
[目的]筛选适宜川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品种。[方法]对引进的8个甘薯品种(南薯007、泉薯9号、渝5-12-57、川12-17、浙薯23、E01-09、宁23-1、浙薯70)进行栽培试验,以南薯88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宁23-1、浙薯70鲜薯产量比南薯88分别增产4.91%和1.72%,浙薯70、川12-17淀粉产量比南薯88分别增产24.46%、24.10%,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宁23-1、浙薯70、川12-17综合性状均较优良,可以在今后的生产中进行大面积推广与种植。  相似文献   

16.
高锡荣  徐璐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81-10682,10686
采用层次聚类,把我国29个省市分成信息化高度发达地区、信息化发达地区、信息化次发达地区和信息化较落后地区4大类。从每一类地区中选取1~2个有代表性的省份作为研究试点,进行城乡统筹信息化的模式提炼,可为我国城乡统筹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紫肉甘薯新品种"渝紫薯7号"的产量与食用品质2010-2013年在北方薯区、重庆薯区、长江薯区3个区域试验中的表现,并采用AMMI分析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渝紫薯7号"在3组区试中,鲜薯产量平均28.672t/hm2,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23.57%,稳定性好,并优于对照"宁紫薯1号";薯干产量平均8.483t/hm2,比对照增产42.19%,稳定性与对照"宁紫薯1号"相当;食用品质总体优于对照,稳定性好.因此,"渝紫薯7号"是一个高产、优质、稳定性好、适应性广的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适宜北方、重庆和长江流域薯区种植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六盘水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依据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从农业产业化的视角针对不同区域提出构建特色城镇发展型、山区生态恢复型的喀斯特山区的"农工贸旅一体化"、"农旅一体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ESDA方法和区域粮食增产潜力测算,探究粮食单产空间差异变化及空间格局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粮食均衡增产潜力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重庆市粮食单产变动态势呈现"V"型,2007年单产水平最低。(2)重庆市粮食单产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总体差异贡献度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区渝东南区,区域差异为渝东北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区。(3)研究期间,粮食单产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4)重庆市可划为3个一级、8个二级均衡增产类型区,粮食单产增产潜力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区渝东南区,总增产潜力表现为渝东北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区,全市总增产潜力为4.20×10~6 t。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探讨适宜的低碳农业模式,发展低碳农业已成当务之急。本研究着重从区域循环发展的层次,分析总结了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包含农户庭院、乡村层次、园区层次、乡镇区域、城乡区域低碳循环农业模式,以利于不同层面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发展模式,实现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