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当前在发展商品鱼生产中,渔农面临着“饲料贵、成本高、见效慢、赚钱少”的问题。鉴此,据科技示范户试验,可就地利用稻种的鲜草作肥、饲料,养鱼快、体肥壮、成本低、效益高。农友们可因地制宜,不妨一试。1抓紧时机利用鱼池在夏花鱼种放养前的空闲时机,以及池底淤泥肥力较高的有利条件,种植稻稗,待稻、稗长到一定产量后,灌水淹没,腐烂分解,成为鱼池的肥料与草、纺等鱼的饲料。2优选鱼池应选择淤泥稍厚、土质肥沃、池底平坦、灌排自如的鱼池,宜在4月将池水排干。池底土质较硬的,应进行翻耕平整,准备播种。3及时播种播种的稻、稗…  相似文献   

2.
养成背青肚白河蟹的诀窍池塘养蟹,蟹壳易发黑,且向味较差,怎样才能在池塘中养出背青肚白的河蟹呢?一是控制池底淤泥。养蟹的池塘,池底要有一定厚度的淤泥层,以利水草及底栖生物繁殖,但淤泥层不能超过20厘米厚。二是改善池水水质。河蟹要求池水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相似文献   

3.
京郊12万亩池塘,近千个淡水商品鱼基地,大部分是从1984年陆续开挖建成,至今已有十多年。由于在饲养管理中大量投饲、施肥,加之塘埂坍塌冲刷流入池中。目前鱼池严重老化淤泥淤积很厚,据测算,鱼塘每年池底大约要增加10公分左右厚的淤泥。由于年久不清淤带来后果,一是鱼塘变得越来越浅,影响产  相似文献   

4.
一、选好池塘鱼苗池应选择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的鱼池。面积2~3亩,水深1~1.5米,池呈长方形,东西向,阳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适量(6~10厘米),无水草、杂草,鱼池不渗漏。二、修整和消毒鱼苗未入池前应进行清整,一般在科、春季进行,挖去池底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填补漏洞裂缝,清除坦坡杂草。另外在鱼苗放养前要对水体进行彻底消毒,以杀死野杂鱼、敌害生物和病原体。通常采用的清塘方法有:1.生石灰清塘。干法清塘,留6厘米深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0~80公斤,水溶后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每亩1米水深用…  相似文献   

5.
池塘残饵分解对养殖水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艾青  郑陶生  杨四秀 《水利渔业》2006,26(5):81-82,85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精养池塘底层残饵腐败分解后对池塘水质的影响、更换池水后池底水质的变化以及清除池底残饵后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败分解,使鱼池水质变坏,DO下降至0,COD cr上升到78.63 mg/L,pH下降至6.3,不能满足鱼的生理需要。更换池水后,池底水质仍受到一定的影响。清除池底残饵后,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大量硫化物释放出来,仍严重影响鱼池水质。在高产精养池应尽量控制饵料的残留,并坚持每年清理1次池底,保持养殖水环境的清洁。  相似文献   

6.
1、鱼塘清整与消毒 1.1鱼塘清淤 使用多年的养殖池塘,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养殖鱼类细菌性病害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关系。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可大大降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生物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相似文献   

7.
张建  余建 《科学养鱼》2003,(7):20-20
一、水温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强度,会影响到它们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一般而言,水温较高时,细菌对有机肥料的分解作用旺盛,肥效发挥较快,水温低时则相反。施肥后,达到肥水标准的时间随水温和天气情况变化而不同。一般晴天水温在22℃左右时适量施肥,4~5天后水色呈黄绿色时,可达到肥水标准。若施肥后遇阴雨天,水质还未转浓,此时不能盲目追肥,以防止肥料在池中大量累积,造成鱼池缺氧。二、水体pH鱼池施肥效果与水的酸碱度密切相关,池水呈中性或微碱性时施肥效果最好,此时浮游生物生长最旺盛。如池底淤泥过厚,底质和池水呈酸…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2001年进行了池塘加州鲈与河蟹混养试验,取得了成功,并于2002年进行了推广应用,全镇养殖面积达1000亩,亩养殖效益达4000元,比单产加州鲈效益提高近1000元,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一、池塘准备鱼池的面积应选择8亩左右为宜,若面积过大,对养殖加州鲈管理不便。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系配套,池水深度达1.5米。坡比1∶2,池底淤泥深度不超过10厘米。冬季池闲时,对鱼池进行改造、清塘,若淤泥过深,可清除一部分,有条件的可对池底进行耕翻一次,然后进行药物消毒,亩施生石灰75千克,化水后泼洒…  相似文献   

9.
《河南水产》2009,(4):38-38
1.加强越冬前的饲养培育越冬的鱼种和亲鱼要强化秋季培育,以增强鱼类体质。 2.清整越冬池排干池水,挖除池底过厚的淤泥;对越冬池进行消毒,如不能排干池水或不能消毒,则应当在池中多次拉网,清除野杂鱼。  相似文献   

10.
由于鱼池承包责任制的不够完善,有些承包户进行掠夺性生产,致使鱼池淤泥沉积,池埂塌坡,生产条件逐年恶化。调查中发现,有些鱼池已变成锅底形,池底淤泥沉积厚度已超过1米。养鱼池淤泥沉积的厚度随着生产强化程度和鱼产量而变化。大体每养成50公斤鲜鱼,淤泥沉积1厘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县的鲢、鳙暴发性出血病不断出现,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本病一般于4月份开始流行,6~8月份达到高峰期,死亡率高,也很难控制,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损失。1.病因(1)鱼池长年不清塘,池底淤泥过多,易使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菌易于大量繁殖;同时亚硝酸盐含量高,亦诱发出血病的发生。(2)鱼池套养鸭过多或经常投放新鲜的禽、畜粪,尤其高温季节,由于鸭食剩的饲料和新鲜的禽、畜粪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氧,加之过多鸭在鱼池戏水,使池水浑浊,池鱼经常缺氧浮头,体质下降而致病。(3)池鱼有病不早治或鱼病期间拉网打鱼…  相似文献   

12.
青鱼肉质好,肌间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被视为上等食用鱼。现在野生青鱼资源日趋减少,摸索一条高产、高效、低耗的饲养方法很有必要。笔者2001年进行了污水塘培养青鱼种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叙述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南北走向,面积2668米2,水深1~1.5米,池底淤泥20厘米厚。水源为酱油厂排出的污水,水色呈酱褐色,池水透明度15~20厘米。池埂南边1米处设置4米2的饵料台1个,池内配置增氧机1台。1.2清塘消毒4月中旬排干池水,让淤泥硬化,4月底清除5厘米厚的淤泥,…  相似文献   

13.
凌跃进 《内陆水产》1998,23(4):14-14
池塘清淤本是养殖生产中一项常规工作。特别是鱼池淤泥是一种很好的农家肥,捞塘泥肥田是过去农村冬季的主农活之一。但近些年来,许多池塘承包户只重眼前利益,在放种、投饲、施肥方面下功,忽视了必要的清淤工作。年复一年,池底越淤越厚。据笔者调查,一般的池塘淤泥厚达0.4m以上,有些年久失修的精养池塘及靠近镇的有生活污水流人的池塘,甚至厚达lin左右,导致池塘生态条件严重恶化。其对养殖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l使池塘变浅,水体空间减小。过多的淤泥使池塘容量减少,直接影响载鱼量。2.造成池塘缺氧,泛池增多。由于…  相似文献   

14.
(二)冬片鱼种养殖1.鱼池条件池塘一般以3~5亩为宜,以东西向的长方形为好,便于拉网操作,池塘水深2~2.5米;池底需平坦,塘埂无渗漏,池底淤泥不超过20厘米;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无污染;池塘四周无阻挡光线、遮风的高大树木和建筑物,以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和有利于风浪作用增加池水的溶解氧。池塘应配备增氧机,一般每亩配置0.75千瓦功  相似文献   

15.
鱼类气泡病的防治鱼类“气泡病”多发生在多年养殖、塘底淤泥厚的池塘或池水很肥的池塘。在夏秋季,若池水很肥,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下午通常出现溶氧过饱和现象,较小的鱼体吞食了氧气气泡后就容易得气泡病。冬季结冰后,阻断了水体和大气的气体交换,由池底淤泥、残饵、粪便分解产生的甲烷、氨氮和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大量富积,此时可看到水底冒出大量的气泡(气体过饱和),从而使鱼得气泡病。气泡病的预防:最好每年在秋放前清一次淤,将塘泥挖去15~20cm。在夏秋季每15天用“底净”25公斤/亩全池均匀泼洒…  相似文献   

16.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是一种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优质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笔者对池塘投喂颗粒饲料主养团头鲂进行了技术探索,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10亩,水深2米左右,长方形,不渗漏,池底平坦,淤泥厚20厘米左右。水源充足无污染。每5~10亩水面配3千瓦增氧机一台,每口池塘配投饵机一台。注排水设备和生产工具齐全完好。二、放养前的准备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让池底冰冻日晒,杀死病原菌。然后挖出过多淤泥,修补堤埂,填好漏洞,整平池底。鱼种放养前10~15…  相似文献   

17.
张效新 《齐鲁渔业》2002,19(1):33-33
一、清塘消毒 1.时间选择 亲鱼培育池一般每年清塘1次。并且要求在繁殖生产结束1个月内完成。有些养鱼户将亲鱼池塘清池时间选择在春季.由于时间紧.石灰药性尚未完全消失就注水放鱼。造成鱼体机械损伤、中毒死亡及水质清瘦等不良后果。苗种池应在苗种下塘前15~20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精养成鱼池则要求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后立即进行。 2.生石灰用量 理论上讲,干池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带水清塘每亩用150~200kg。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池水理化性质、池底淤泥与水草状况、养殖鱼类、放养时间等诸多因素。一…  相似文献   

18.
<正> 任丘市鱼种场,作为一方的示范场,经过20多年的生产实践.基本上掌握了育苗的一般规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年来的工艺规程整理如下: 1 鱼池条件和投放前的准备 1.1 鱼池条件鱼池为本场现有的40口鱼苗池,面积54亩,平均池面积1.35亩,最大3.8亩,最小1.2亩。水深1~1.5m,池底淤泥30cm,水源为白洋淀地上水和提自深井水。水质状况:pH7.1~1.8,溶解氧4.3~8.5ml.5月15日~6月15日水温17.2~28.5C。 1.2 鱼苗人塘前先将池水抽干,清除杂草和野生鱼,整平池埂池底,然后放水,深度O.2m,每亩用  相似文献   

19.
1发病原因1.1池底淤泥太厚,有机质过多,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造成底部缺氧而进行无氧发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溶入水中通过鱼鳃进入鱼体而使鱼致病。1.2入冬停食前没有进行水质调节,水的透明度低,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差,使池水溶氧下降而造成池底沉积的有机质缺氧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溶入  相似文献   

20.
高寒地区池塘养殖要获得丰收,抓好春季的早期管理是关键。下面把实践中摸索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一、池塘消毒抓好冬闲鱼池的春季消毒是夺取全年成鱼高产稳产的前提。水源充足的池塘可以先将池水放干,清除多余的淤泥和坡上的杂草,修整塘基,使阳光曝晒池底及护坡,7-10天后再注水。可结合堵塞裂隙漏洞,加高加固池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