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水库渔业》1984,(1):16-17,25
新安江水库有养鱼水面60万亩,库区气候温和,水质肥沃,发展淡水渔业条件十分优越。水库建成后,我们充分利用了水库丰富的水产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展渔业生产:1962年结合捕捞催产水库自然成熟的鲢、鳙、草鱼亲鱼成功,并逐步形成了新安江水库特有的鱼苗生产技术,年生产能力在一亿尾以上,鱼苗自给有余;采取土坝库湾培育鱼种,解决了山区地少,无法开挖内塘培育鱼种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1988~1989年,因生产需要,我场先后10批从附近各地购回鲩、鲢、鳙亲鱼共626尾,其中鲩137尾,鲢372尾,鳙儿7尾,总体重2205.6公斤。运输平均成活率为:鲩96%,鲢72.72%,鳙95.4%。通过多次运输鲩、鲢、鳙亲鱼,我们得到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东沟县有国营渔场5处,乡办渔场2处,每年人工繁殖的鲢、鳙、鲤鱼除满足本县需要外,还供应省内外一些生产单位。1983年生产鱼苗2.9亿尾,1984年计划生产4.5亿尾。由于生产量的不断增加,每年都要收集大批亲鱼。  相似文献   

4.
2003年8月催产鲢、鳙、草、鲂鱼212组,平均催产率99.5%,受精率73.6%,孵化率76.7%,获产秋繁鱼苗7675万尾。  相似文献   

5.
今年,辽宁省丹东市家鱼人工繁殖鱼苗和对虾苗生产都获丰收。全市11个鱼苗繁殖场,共生产鲢、鳙、草、鲤与各种鱼苗3.0232亿尾,首次突破了亿尾大关,在全省名列第一。其中东沟县七股顶鱼场鱼苗产量达1.0653亿尾。鱼苗生产期已提前到5月15日开始。全市有1.5亿尾鱼苗销往东北三省和内蒙等地。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县金牛山水库受南京市政府指示,9月份生产一批鲢、鳙鱼苗支援洪涝灾区。该库9月7—15日,秋繁鱼苗1000万尾,这些鱼苗已分批调运江浦县、大厂区、浦口区等地。秋繁鲢、鳙在江苏省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
杜佳垠 《淡水渔业》1976,(11):27-27
目前,国内外有关鲢、鳙鱼患疖疮的病例报道尚少。1976年春,我们在辽宁复县科教基点工作期间,4月初,首先在松树水库鱼种场,发现所有鲢亲鱼、个别鳙亲鱼患有严重的疖疮病;5月初,在大河水库又发现鳙亲鱼同时患有疖疮病与打印病。  相似文献   

8.
郴江乡七里洞村村民谢厚杞以每亩鱼塘上交村鲜鱼100公斤(其中草鱼35%)承包了该村养鱼水面21.53亩,1988年是他承包的第五个年头,年产鲜鱼4000公斤,年纯收入1.1万元。他的经验是: 1.养鱼生产一条龙,即自繁、自育、自养”。他承包的第二年,将21.53亩水面中的12.93亩养成鱼,4.6亩养亲鱼,4亩育鱼种。承包的第一年冬他就选购亲鱼79尾,其中草亲鱼34尾,鲢亲鱼40尾,鳙亲鱼5尾,刁子鱼当年冬收集100公斤。第二年春自筹资金修建产卵池1个,面积20平方米,环道孵化鱼苗1000万尾,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1.2万尾,苗鱼、鱼种除自育、自养之处,鱼苗每年可收入1000元,鱼种可收入1200元左右。 2.家庭成员实行定额管理。他家五口人,男  相似文献   

9.
池塘育种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我们利用本场原有54亩育苗池,培养草、鲢、鳙、鲤鱼鱼苗,取得成效,成活率由30%提高到80%,密度由亩放15~20万尾增加到25~30万尾,培育天数由25天缩短到18天即达出塘规格。现将我们的经验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76年,在滁县城西、沙河水库进行同步交流电捕鱼试验。在电捕过程中,将捕获的鲢、鳙、草鱼亲鱼选留,备作催产亲鱼。其中,选留尾重8—10公斤的草亲鱼44尾,经入池培育,于1977年5月选出14组催产,全产11组,半产2组,未产1组,共获鱼卵750.3万粒,孵化鱼苗578.8万尾。催产试验表明,交流电捕的鱼类,只要年龄达到,按常规培育、催产和孵化,能获  相似文献   

11.
育苗车间内设置水泥池,架设小网箱供亲鱼产卵,用巴比妥纳麻醉亲鱼配对,成功率86.4%-87.5%,注新水刺激成熟的亲鱼,使其同步产卵,产卵鱼占成熟鱼比例达76.75%。1998年、1999年两年累计,工厂生产鱼苗103.5万尾,养成3-4cm鱼种78.5万尾,挂小网箱的水泥池鱼苗产量为51750尾/m^2.年。鱼种培育成活率75.8%,鱼种单产为7850尾/m^2.年。劳动生产率为196250尾/人.年。  相似文献   

12.
青鱼人工繁殖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鱼繁殖与鲢、鳙、草鱼比较 ,技术难度较大 ,生产操作要求较高。生产鱼苗的单位大部分不生产青鱼苗 ;而生产“四大家鱼”苗的单位 ,青鱼又是少数 ,青鱼苗仅占“四大家鱼”苗的 5 %左右。本场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鱼类人工繁殖 ,在青鱼的人工繁殖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近年来 ,本场在催产药物、催产方法等诸多方面又作了改进 ,青鱼的催产率稳定在 95 %以上 ,受精率、孵化率均比过去提高 1 0— 2 0 % ,平均每组亲鱼产苗 76 2万尾 ,现将试验方法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亲本选留与培育1 1 1 亲鱼留养 青鱼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  相似文献   

13.
1978年我们在缩短草鱼三年上市为二年上市的基础上,采用提早繁殖的草鱼苗和常规繁殖的鲢、鳙、鲤、团头鲂鱼苗,进行了由鱼苗当年养成食用鱼的研究,获得了每亩净产686.3斤的成效。今年又自4月17日开始,繁殖了草、鲢、鳙鱼以及细鳞斜颌鲴鱼苗230万尾,比我省一般家鱼繁殖时间提早了约一个月。  相似文献   

14.
本刊启示     
新田县金陵水库有养鱼水面3057亩,为发展水库渔业生产,在省、地、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于1981年兴建水库鱼池,1983年建成投产,共有鱼苗鱼种池19口,面积为18亩。到1987年为止,外进鱼花苗250万尾,培育出草、鲢,鳙鱼种180万尾,其中大规格鱼种93.5万尾。  相似文献   

15.
《淡水渔业》1976,(7):4-7
我场有苗种培育池180亩,亲鱼培育池30亩(兼套养鱼种)。为了养出大鱼种,促进商品鱼生产的发展,我们针对本省鱼苗生产晚,培育期短的特点,从1967年开始全面采取一养到底的饲育方法。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培育技术有所提高。一般每年都生产出秋片鱼种150—170万尾,出池鱼种有70—80%达到8寸以上,其中鲢、鳙鱼约半数达到3.5寸以上。苗种池平均每亩育成鱼种7,000—9,000尾,全期培育成活率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应中非共和国国家元首科林巴主席的要求;同意向该国提供草鱼、鳙、鲢、鲤以及红鲤鱼的苗种,以帮助该国发展淡水养鱼业。这次提供的1~2厘米鱼苗6,000多尾,6月12日由农牧渔业部和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派员护送,飞越亚、欧、非三大洲,行程2万多公里,历时52个小时,于14日到达该国首都班吉,饲养在勃利亚农场。运输中的成活率达99.5%。  相似文献   

17.
我所家鱼人工繁殖始于一九五九年,二十年间共催产草、鲢、鳙、鳊鱼3200组次,银鲴3.5万组,共出鱼苗八亿尾,一九七五年以来,还繁殖了团头鲂、细鳞斜颌鲴等品种,现就我所如何提高家鱼人工繁殖技术,谈以下几点粗浅认识。一、把好亲鱼质量关,提高亲鱼成熟度。1.选育成熟年龄的大规格亲鱼。在  相似文献   

18.
亲鱼的饲养     
饲养亲鱼的目的,是为繁殖鱼苗提供合格亲本。因而,必须根据亲鱼的习性、食性、不同季节食量的变化和性腺发育等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科学饲养亲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合理放养、投喂食料(施肥),调节水质。亲鱼的放养密度,多以鱼体重计算,每亩池塘放养的鱼总重以100—150公斤为宜。亲鱼可以混养:主养草亲鱼的池塘,可搭配10—15%的鲢(鳙)亲鱼;主养鲢亲鱼的池塘,可搭配10%的鳙鱼;主养鳙亲鱼的池塘,可搭配10%的鲢亲鱼;主养青亲鱼的池塘,可搭配10~15%的鲢(鳙)亲鱼。  相似文献   

19.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20.
为摸索出适宜养鱼专业户操作的红鱼人工繁殖、养殖一条龙的生产模式,我们在滁州市曲亭进行试验、示范获成功,共催产极鱼9组,催产率66.67%,受精率巧.l%,培育喂鱼夏花1.24万尾,成活率612%,转入池塘养殖,第二年3月规格达450-900克/尾。一、亲鱼的选择和培育及每亲鱼来源于城西水库,在繁殖季节在水库中捕获一尾重3.5公斤的雌鱼及几尾雄鱼,当即实施人工授精,将受精卵带回实施人工孵化,得到少量鱼苗培育而成,繁殖用级亲鱼宜搭养在成鱼或鱼种池中,以保证性腺较为成熟,当年繁殖的鳅鱼第二年已可用于繁殖,但以3—4龄,体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