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赵聘  赵云焕 《山东家禽》2004,(10):19-21
强制换羽是以人为的应激(停料、限水、控制光照)使产蛋鸡的生殖系统发生特有而可逆的形态学和机能性变化,体重降低,促使鸡群在同一时期停产,迅速换羽后快速恢复产蛋(休产期2个月左右)的一种技术措施。强制换羽后的鸡群的产蛋率,一般比母鸡第一个产蛋期下降10%~15%,但比自然换羽的鸡群的产蛋率高8%~12%。因此.在后备鸡群供应不继或继续饲养仍然有利的情况下,可对产蛋一年左右的鸡群进行强制换羽以利用第二个产蛋期。延长母鸡的利用年限。目前,强制换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种鸡与商品蛋鸡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赵聘  赵云焕 《水禽世界》2004,(10):19-21
强制换羽是以人为的应激(停料、限水、控制光照)使产蛋鸡的生殖系统发生特有而可逆的形态学和机能性变化,体重降低,促使鸡群在同一时期停产,迅速换羽后快速恢复产蛋(休产期2个月左右)的一种技术措施。强制换羽后的鸡群的产蛋率,一般比母鸡第一个产蛋期下降10%~15%,但比自然换羽的鸡群的产蛋率高8%~12%。因此,在后备鸡群供应不继或继续饲养仍然有利的情况下,可对产蛋一年左右的鸡群进行强制换羽以利用第二个产蛋期,延长母鸡的利用年限。目前,强制换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种鸡与商品蛋鸡的生产中。1强制换羽的目的和应用条件1.1强制换羽可以解…  相似文献   

3.
强制换羽就是采用生物、化学、物理(如饥饿)等方法促使产蛋鸡在短时间内停产、失重、换羽,并重新恢复产蛋的过程,这项技术已在现代养禽业中广泛应用。目前社会上普遍使用饥饿换羽方法,下面就该法成功实践作如下总结:1强制换羽最佳周龄的选择比较理想的换羽时间是66 ̄68周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换羽后鸡群产蛋率和换羽时的周龄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周龄越小,换羽的产蛋率越高;反之,周龄越大,产蛋率越低。该特性在鸡群68周龄以后,表现更加突出,因此,换羽周龄一般不超过68周龄。2强制换羽前的准备工作如在鸡群发病条件下进行强制换羽,则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饥饿法强制换羽技术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取449日龄的京红1号蛋鸡13 876只进行饥饿法强制换羽试验,测定强制换羽期间试验鸡的产蛋数、死淘数和蛋品质及停料期间试验鸡体重下降情况,分析强制换羽对产蛋率、减重率、死淘率及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停料第12天时鸡群停止产蛋,恢复喂料后第4天鸡群开始见蛋,第25天产蛋率达50.00%以上,第6周产蛋率达85.00%以上;饥饿第15天时减重率达30.09%,达到恢复喂料的标准要求,初始体重较低的鸡减重率高于初始体重较高的鸡(P0.05);停料期间鸡群总死淘率为0.66%,停料9~15天鸡群的日均死淘率显著高于第1~4天(P0.05),恢复喂料19 d内鸡群总死淘率为0.85%,恢复喂料第1~4天的日均死淘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换羽后蛋重、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等均有升高趋势。说明饥饿法强制换羽可有效改善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延长蛋鸡的产蛋年限。  相似文献   

5.
鸡的强制换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聘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13):24-25
强制换羽是以人为的应激(停料、限水、控制光照)使产蛋鸡的生殖系统发生特有而可逆的形态学和机能性变化,体重降低,促使鸡群在同一时期停产,迅速换羽后快速恢复产蛋(休产期2个月左右)的~种技术措施。强制换羽后的鸡群的产蛋率,一般比母鸡第一个产蛋期下降10%-15%,但比自然换羽的鸡群的产蛋率高8%-12%。因此,在后备鸡群供应不继或继续饲养仍然有利的情况下,可对产蛋一年左右的鸡群进行强制换羽以利用第二个产蛋期,延长母鸡的利用年限。目前,强制换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种鸡与商品蛋鸡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强制换羽,就是人为地给鸡施加一些应激因素,在应激因素作用下,使其停止产蛋,体重下降、羽毛脱落从而更换新羽。强制换羽的目的,是使整个鸡群在短期内停产、换羽、恢复体质,然后恢复产蛋,提高蛋的质量,达到延长蛋鸡的利用时间。采用饥饿法对鸡只进行强制换羽。1强制换羽技术1.1换羽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对拟换羽的产蛋鸡进行筛选,把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摸索蛋鸡强制换羽效果和利用第二个产蛋年的经济效益,作者参照有关资料结合现有条件,对自养的产蛋鸡实行强制换羽。合适的强制换羽时间采用来航和本地母鸡各67只,平面圈养鸡群连续产蛋近一年,体力消耗较大,加上天气炎热降温条件差,鸡采食量明显下降,使产蛋率不到40%,并有少部分鸡群出现换羽;此时进行了强制换羽。  相似文献   

8.
换羽是鸡的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每年都要更换一次羽毛。自然换羽一般需要3-4个月的时间,而且自然换羽的鸡群,因为换羽有先有后,恢复产蛋也有快有慢,整个鸡群难于出现产蛋高峰,这对进行集约化的饲养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在实际生产中,为了缩短母鸡的换羽时间,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常采用强制换羽技术。所谓的强制换羽,就是人为地给鸡施加一些应激因素,造成强刺激,引起鸡体的器官和系统发生特有的形态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停止产蛋,体重下降,羽毛脱落和更换新羽,从而达到在短期内使鸡群停产、换羽,然后恢复产…  相似文献   

9.
强制换羽与产蛋成绩王宗仪译自《鸡的研究》1994,(2),71-73高阳历校无论采用任何方法对鸡群进行强制换羽,都要经过数周的停产期,新羽才能长出,而后进入第二个产蛋周期。一般临近换羽之前的产蛋率已有所下降。通过强制换羽大体上可改善鸡蛋的品质,减少每...  相似文献   

10.
1强制换羽的意义人工强制换羽是人为地强制鸭群停止产蛋,以加快换羽速度,控制产蛋季节,缩短休产时间,提高种蛋品质的一项技术措施。种鸭如任其自然换羽,约需3~4个月的休产期,且参差不齐,使蛋的品质下降。而进行人工强制换羽,可加速换羽进程,使休产换羽期缩短在2个月内。换羽后,种鸭的耐粗饲和耐寒能力增强,产蛋整齐,蛋的品质好。对饲养两年的种鸭群,目前各地普遍实施强制换羽来提高种鸭的产蛋率。2强制换羽的时间强制换羽一般都在产蛋后期,蛋用鸭的产蛋率下降到50%以下,且羽毛零乱,个别母鸭已出现脱毛现象时进行。生产中多在秋季(9~10月)…  相似文献   

11.
将1210只健康的53周龄的广东惠州麻肉种鸡用于强制换羽。试验前测定标记鸡的体重,共停料18天,自由饮水,自然光照。停料第2周每隔1天测定一次体重,当失重率达到27.44%时恢复喂料。恢复喂料后18天见蛋,经过5周产蛋率就达到57.14%,9周时产蛋率77.67%。结果表明,优质肉种鸡停料后体重下降速率低于蛋用鸡;种鸡进行强制换羽期间不停止饮水供应能够有效减少鸡只的死亡率;合理把握恢复喂料时机,能够使鸡群换羽后保持良好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2.
产蛋鸡在自然条件下,经过一年左右的产蛋才发生换羽而休产。自然换羽一般4个月左右,时间长,且鸡群中换羽很不整齐,产蛋率较低,蛋壳质量也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鸡业的经济效益。为了缩短换羽时间,延长鸡的生产利用年限,常给鸡采取人工强制换羽。人工强制换羽与自然换羽相比,具有换羽时间短、换羽后产蛋较整齐、蛋重增大、蛋质量提高、破蛋率降低等优点。人工强制换羽的方法很多,但经实践证明,饥饿法强制换羽可有效地利用高产鸡的第二个产蛋周期,降低产蛋成本,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有些养殖户掌握不了其技术要点,造成鸡只的强制换羽…  相似文献   

13.
现代的大型养鸡场都实行全进全出,当第一个产蛋年度结束,即将开绐换羽时,就全部淘汰、更新鸡群。但是,当遇到更新鸡群成本太大,经济上又不合算时,则采取强制换羽、留养老鸡群的办法。通常,强制换羽可以节省鸡群更新费用,使老母鸡停产期缩短,开产整齐。但鸡群第二个产蛋年的产蛋量约比第一个产蛋年度减少20%左右。蛋鸡产蛋下降程度好些,肉种鸡第二产蛋年下降尤为突出。我们采取了以下强制换羽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将1210只健康的53周龄的广东惠州麻肉种鸡用于强制换羽。试验前测定标记鸡的体重,共停料18d,自由饮水,自然光照。停料第2周每隔1d测定一次体重,当失重率达到27.44%时,恢复喂料。恢复喂料后18d见蛋,经过5周产蛋率就达到57.14%,9周时产蛋率77.67%。结果表明,优质肉种鸡停料后体重下降速度低于蛋用鸡;种鸡进行强制换羽期间不停止饮水供应,能够有效减少鸡只的死亡率;合理把握恢复喂料时机,能够使鸡群换羽后保持良好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5.
蛋鸡发生一些病毒性疾病以后,有时会造成产蛋率下降,畸形蛋增多。下降幅度小的,经过治疗一定时间后会逐渐回升;下降幅度较大或畸形蛋较多,则可能会造成产蛋率持续低下,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太明显,尤其是日龄较小的鸡群,养着赔钱,淘汰可惜,怎么办?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强制换羽对于改善病后产蛋率低下,蛋品质不佳有着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具体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1换羽前的准备工作1.1准备换羽的鸡群一般不要超过400日龄,日龄太大效果不会太好,换羽后产蛋率较低。经过统计,发病在200~ 300日龄之间的鸡群,通过实施  相似文献   

16.
换羽是禽类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一般来说,鸡群中的低产鸡换羽早而且停产,而高产鸡换羽晚,而且可边换羽边产蛋,无明显停产期。这样,整个鸡群换羽程度很不一致,产蛋率明显下降,造成鸡场经济效益降低。采用人工强制换羽措施,是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蛋鸡第二产蛋年的产蛋率和产蛋数量均较第一产蛋年低,但可节省购买雏鸡、育雏、育成的费用,而且第二产蛋年产蛋时蛋鸡抗病力较强,死亡率较低,喂养时料蛋比相差不大,综合来说,经济效益还是较可观的。现将蛋鸡第二产蛋年的利用技术介绍如下。1.强制换羽早产蛋强制换羽比自然换羽提前3~4周产蛋。方法有两种:一是饥饿法:鸡的产蛋率下降到30%左右时,停止人工补充光照,停料7天左右,不停水;以后9~10天内每只鸡每天给料30~40克;然后自由采食蛋鸡饲料。此法换羽掌握鸡体失重20%~30%为宜。二是化学法:鸡群中有…  相似文献   

18.
旨在评价饥饿法强制换羽技术在漯河麻鸡小型绿壳蛋种鸡上的应用效果,探讨停饲早期补饲粗石粉对强制换羽鸡群死淘率的影响。选取小型绿壳蛋种鸡12 299只,试验开始前1天标记100只鸡用于测定停饲期间的体重变化;试验第1~2天全群鸡停止饮水、停止喂料,试验第3~7天提供饮水但继续停止喂料,试验前4天对鸡群补饲粗石粉;从停料第8天开始对标记个体称重,当标记个体中有70%以上的个体体重下降幅度达到25%时即为开始恢复喂料的时间;测定并比较停饲期间和恢复喂料后15 d内不同阶段鸡群的死淘率以及粗石粉补饲鸡群和非补饲鸡群的死淘率,记录恢复喂料后鸡群第一次产蛋时间,计算停饲期间和恢复产蛋后6周内的产蛋率和破蛋率。结果表明,停饲20 d时鸡群的体重下降幅度为24.1%,接近符合恢复喂料的要求;在停饲末期,初始体重较小个体的失重率大于初始体重较大个体(P0.05或P0.01);停饲5~8 d鸡群的死淘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恢复喂料后0~3 d鸡群的死淘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或P0.01),停饲期间和恢复喂料后15 d内鸡群的死淘率均低于1.1%,且粗石粉补饲鸡群的死淘率极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补饲鸡群(P0.01);在停饲期间,粗石粉补饲鸡群的产蛋率下降幅度和破蛋率明显低于非补饲鸡群,恢复喂料后第10天鸡群内开始见蛋,第6周产蛋率超过50%,破蛋率随产蛋率的上升而下降。综上提示,饥饿法强制换羽技术在漯河麻鸡小型绿壳蛋种鸡上的应用效果良好,且停饲早期补饲粗石粉能够降低停饲期间和恢复喂料后15 d内鸡群的死淘率,提高停饲期间鸡群的产蛋率并降低破蛋率。  相似文献   

19.
在规模化蛋鸡养殖企业,鸡群自然换羽周期长,产蛋率下降,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减少这一现象导致的经济损失,对蛋鸡采取强制换羽技术。该技术可延长蛋鸡的产蛋期,降低育成鸡的饲养成本,增加蛋重,提高蛋壳厚度和强度,是蛋鸡养殖的重要技术。为此,本文从强制换羽技术对鸡群的要求、换羽前的准备、换羽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简述了蛋鸡人工强制换羽技术要点,为蛋鸡企业科学应用换羽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强制换羽的主要目的是延长鸡的经济寿命,充分发挥鸡的遗传潜力。自然条件下,产蛋鸡需经过1年左右的产蛋才发生换羽而休产,自然换羽过程一般需经4个月左右时间,休产期需投入大量的成本,加之后期产蛋率低下,大大降低了养鸡的经济效益。在规模化养鸡生产实践中,采用饥饿、加锌、加碘、低钙、无盐、药物和激素等方法对鸡群实行强制换羽,以终止产蛋周期和缩短换羽时间,达到鸡群均匀换羽、产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