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对金针菇进行不同浓度、不同使用方法的强力增产素处理、不同配方培养科的筛选及菌糠再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强力增产素结合拌料和喷施处理对金针菇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配方培养料:棉籽壳50%、米糠20%、麸皮15%、玉米粉10%、豆饼5%,其栽培的金针菇产量高品质好;平菇和香菇的菌糠可以用来栽培金针菇;加草菇菌糠对产量有负影响,但能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2.
木耳菌糠改性处理用于栽培金针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利用木耳菌糠废料,对木耳菌糠进行多种方式的改性处理,考察不同处理方法对金针菇产量的影响。采用的菌糠改性处理方法包括碱性反应、堆闷、烘烤、超声等4套方法,以改性后的木耳菌糠作为栽培金针菇的栽培主料,设计4组不同的培养料原料配方及2组对照,在相同的管理模式下进行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木耳菌糠经方法 C、方法 D的改性处理后,金针菇产量大幅度提高;每组中均以第3小组配方提高金针菇产量的幅度最大;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新鲜木屑不适宜栽培金针菇,经过堆积发酵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平菇生产成本,缓解金针菇菌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金针菇菌糠和棉籽壳混合物作为平菇碳源基质,试验设计4种配方,研究不同配方对菌丝生长状况、鲜菇产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配方B(菌糠52%,棉籽壳24%,麦麸20%,石膏1.5%,蔗糖1%,过磷酸钙1.5%)栽培的平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为963.50 g/袋、87.59%和11.50,是最佳配方。本研究结果为金针菇菌糠栽培平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工厂化生产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Fr.) Sing]的菌渣为主要原料,采用5种不同的配方栽培平菇(Pleurisies ostreatus).结果表明,以配方4(金针菇菌糠24%,新鲜棉子壳74%,石灰粉1%,石膏粉1%)栽培平菇的效果最好,平均每袋比对照降低生产成本0.61元,提高经济效益1.21元.  相似文献   

5.
以香菇菌糠替代阔叶木屑辅之以其它原料,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栽培金针菇添加香菇菌糠可行,各配方栽培所得生物转化率均高于纯阔叶木屑栽培,配方经筛选优化,香菇菌糠的添加量在30%为宜,生物转化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6.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后的菌糠养分非常丰富,栽培基质养分未充分转化.以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菌糠为主要基质,以玉米芯为主料制成不同的组合进行袋栽平菇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栽培平菇长势均良好,当杏鲍菇菌糠含量为60%时,平菇产量达到最高,成本较对照降低约29.8%.  相似文献   

7.
利用0~70%的平菇菌糠与棉籽壳混合作为主要培养料栽培鸡腿菇,比较不同配方对鸡腿菇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菌糠用量对鸡腿菇菌丝生长速度没有影响,培养料中添加17.5%的菌糠对鸡腿菇产量和经济效益来说都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养基质和栽培方式对金针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培养基和栽培方式对金针菇产量的影响规律,用木屑,棉子皮为主料,适当搭配甘蔗兴旺等辅料,以生料,煮产和灭菌料,袋栽,夺块栽方式栽培金针菇。结果表明,以配方78%棉子壳,10%精米糠,10%甘蔗渣,1%过磷酸下和1%石膏栽培的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好,产量高,品质好,生物效率高达128%;在栽培方式上,以灭菌袋栽最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菌糠基质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以其培养料栽培草菇,探讨菌糠在草菇生产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两个个方面展开讨论,利用菌糠为主要原料栽培草菇试验,比较了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三种不同配方的菌糠栽培草菇后的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变化情况及其经济效益;通过对菌糠栽培草菇过程中常见病害烂棒病的调查发现,该病主要危害菌柄基部或整个菌袋,导致菌袋污染而减产甚至绝收。结果表明,菌糠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废弃物,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同时,由于其具有较高的pH、通气性好等优点,可以有效地降低草菇菌丝生长期间杂菌感染率,提高子实体产量与品质。但菌糠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易酸化、板结严重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草菇正常发育以及出菇效果。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菌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工厂化栽培白金针菇产生的菌糖量很大,目前主要处理方法是焚烧,既造成资源浪费及污染环境,本研究系利用白金针菇菌糠栽培鸡腿蘑进行了多配方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菌渣培养料对双孢蘑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以稻草、杏鲍菇菌渣、金针菇菌渣为主培养料的3种不同配方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的方法,对其子实体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稻草配方的蘑菇粗蛋白含量(40.00%)和粗脂肪含量(3.20%)较菌渣配方高,其蛋白质品质评价指标均优于菌渣配方栽培的蘑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表明杏鲍菇菌渣配方氨基酸组成最优,菌渣配方均好于稻草配方;借助模式识别得出杏鲍菇菌渣配方、稻草配方栽培蘑菇与全鸡蛋蛋白质的贴近度为0.88,高于金针菇菌渣配方;杏鲍菇菌渣与金针菇菌渣配方栽培的蘑菇,其风味氨基酸含量高于稻草配方;结果说明菌渣配方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蘑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粗木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对不同麦麸添加量配方进行工厂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麦麸添加量为20%时,金针菇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为92.05%.通过培养基辅料添加量优化试验可知,麦麸15%、玉米粉5%、豆饼粉7%、石膏3%时金针菇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达到92.47%.该配方可在金针菇工厂化瓶栽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木屑不同比例配方设施化再生法栽培对白色金针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中加入20%~25%的木屑栽培白色金针菇,出菇快而整齐,产量高,品质优。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三种常见食用菌(香菇、金针菇、杏鲍菇)菌糠的营养成分及其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香菇菌糠、金针菇菌糠、杏鲍菇菌糠中粗蛋白含量达7.58%~11.94%,香菇菌糠与杏鲍菇菌糠中纤维素含量较高,金针菇菌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差异不大,杏鲍菇菌糠可替代50%棉籽壳和50%麸皮用于鸡腿菇的栽培。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杏鲍菇菌糠,配制成4个平菇栽培料配方,与不添加菌糠的新料配方进行栽培比较。在25℃恒温条件下比较了5个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和浓密度等指标;在温度25~27℃,空气相对湿度55~70%、光照强度120 Lux的条件下,对5个配方出菇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添加50%废菌糠的配方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长致密,生物学转化率最高,达82.53%,菇型较好,是最优的菌糠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柄瞻、味美,有丰富的营养及抗癌物质,被誉为“增智菇”和“保健食品”。过去栽培金针菇多采用玻璃瓶套间出菇或塑料袋一端直立出菇,用传统方法,发菌慢,催菇时间长,管理费工费时。下面介绍一种复合配方两头出菇新技术,效果好,省工省时,可增产25~30%。  相似文献   

17.
试验木屑不同比例配方对设施化再生法栽培白色金针菇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中加入20%~25%的木屑栽培的白金针菇,出菇快而整齐,产量高,品质优。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对不同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棉籽壳和麦麸栽培食用菌的效果,以及施用菌糠有机肥对脐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木屑、棉籽壳和麦麸作为培养料,栽培秀珍菇、金福菇和鲍鱼菇的生物效率分别达到64.95%、84.65%和70.49%,与CK差异不显著;施用菌糠有机肥的脐橙平均产量比CK增加5.54kg/株,达到极显著差异,并可提高脐橙的品质,改良果园土壤的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蟹味菇菌糠及棉籽壳配制成5种不同的栽培配方,观察鸡腿菇在不同栽培配方中的出菇情况,并对比了不同栽培配方出菇前后栽培料中木质纤维素和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变化。结果表明:鸡腿菇出菇前的半纤维素含量最高,木聚糖酶活性最强,出菇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增加,纤维素含量下降最明显。在5种配方的栽培料中,添加60%蟹味菇菌糠的鸡腿菇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前后酶活性、产量均高于其他配方,比对照生长速度提高了9.3%,酶活性平均增加5.56%,产量增加6.36%。  相似文献   

20.
<正> 金针菇袋式栽培,就是用塑料袋作栽培容器,老法是一头出菇种植,不能充分利用空间,产量低。新法两头出菇产量高,效益好,成本也低。袋式栽培包括装料、发菌和出菇。通常把装料发菌的过程叫菌袋培养。金针菇袋栽的关键是菌袋培养,包括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和发菌培养。 根据灭菌方法不同,选用不同质量的塑料袋装。如用高压蒸气灭菌,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塑料,常压蒸气灭菌可用低压聚乙烯塑料。料袋筒宽17厘米,长35厘米。培养料常用的配方比例:棉籽壳89%,麸皮10%,石膏或碳酸钙1%。料与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