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接种是禽病预防的重要环节。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防治家禽传染病,保障家禽健康、安全、经济可靠的积极措施。但家禽接种了疫苗未必都能获得满意的免疫效果,归纳起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应用组织学方法比较观察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弱毒细胞疫苗与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免疫的效果。试验选用5月龄长白×大约克夏二元杂交母猪18头。PRRSV弱毒细胞疫苗和灭活疫苗通过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结果表明PRRSV弱毒细胞疫苗生殖道黏膜接种组母猪的子宫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较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组和对照组母猪显著减少(P<0.01);而且子宫黏膜上皮变矮变薄,变得有些不规则。灭活疫苗生殖道黏膜接种组母猪子宫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母猪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PRRSV弱毒细胞疫苗经生殖道黏膜免疫接种则对生殖道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说明PRRSV弱毒细胞疫苗和灭活疫苗经生殖道黏膜免疫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一种由双链双节段RNA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袭雏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肝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在养鸡场中可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仍是免疫接种,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养禽户常遇到IBD疫苗免疫失败的问题.下面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免疫失败的原因作一浅要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动物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主要手段。笔者从多年工作实践中了解到,虽然动物按正常程序接种过免疫,但部分动物免疫抗体效价不合格,还有部分动物在免疫有效期内仍不能抵抗相应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病,造成免疫失败。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可归纳为以下3种。1.疫苗因素1疫苗本身质量问题引起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5.
正在鸡群养殖过程中,通常采用免疫接种来有效防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例如常见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等疾病都是依靠免疫接种来进行防控的。虽然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选择优质的疫苗在免疫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选用正确的免疫途径和操作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随着养鸡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大型养鸡场均选用喷雾免疫的方法来给鸡群免疫接种,尤其是在肉鸡场,采取这种方式非常普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结核免疫与结核新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十多年来有关结核免疫的生物学机制和结核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结核疫苗的发展方向,尤其指出植物疫苗是最为廉价、有前途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免疫接种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猪群健康与否与养殖效益高低。应在充分调查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猪场条件、猪群状况等设计免疫程序,才能起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黏膜免疫学研究是近几年来研究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黏膜免疫的规律、特点及其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了丰富和充实,并且对黏膜相关的疫病的发生机制及其防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在此,就黏膜免疫学的意义、黏膜免疫的主要途径、黏膜免疫与动物疫病防制、黏膜免疫与疫苗、黏膜免疫的研究动态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顾敏 《科学种养》2012,(6):48-49
实施免疫接种是防控奶牛口蹄疫最有效的措施,但在基层免疫工作中,常因一些防疫人员忽视技术细节而影响免疫效果,在我站进行的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中,常有不合格样品出现。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就如何提高奶牛口蹄疫免疫效果谈点粗浅的意见,以期对一线防疫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jgming@126.com     
 黏膜免疫学研究是近几年来研究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黏膜免疫的规律、特点及其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了丰富和充实,并且对黏膜相关的疫病的发生机制及其防制提供了新的依据。在此,就黏膜免疫学的意义、黏膜免疫的主要途径、黏膜免疫与动物疫病防制、黏膜免疫与疫苗、黏膜免疫的研究动态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刺种是养鸡生产中一种普遍应用的免疫接种方法,可通过诱导鸡体产生细胞免疫达到鸡群免疫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使每只鸡得到准确剂量的疫苗,快速产生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其产物制成的,能有效预防动物传染性疾病的生物制品,包括活疫苗、灭活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等。然而,很多因素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因此,本文介绍如何正确购买、运输和保存疫苗,为生产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猪三针”免疫是指在接种猪瘟疫苗、猪口蹄疫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时在同一猪体上分3个部位一次性进行注射。这是昌宁县2012年春季在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小试、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试基础上新推广的生猪免疫方式,与传统的免疫方式相比,该免疫方法省时省力,生猪应激次数减少,疫苗利用率得到提高,同时免疫副反应也小,生猪养殖户特别是广大农村散养户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在走访种鸡场时,经常会遇到"鸡群虽然加强了免疫,但还会发病"的情况。为此,现将规范化种鸡场的免疫接种要点进行汇总,以助种鸡场在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的基础上,认真严格操作,确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理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使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6.
猪瘟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高死亡率。近些年来,由于贯彻综合性防治措施,猪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下降。然而,在高密度免疫接种情况下,免疫猪发生猪瘟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接种了猪瘟疫苗为什么还发生猪瘟?针  相似文献   

17.
1.提前免疫。预防犬瘟热等疫病貉的哺乳期为45天,目前养貉多是在仔貉分窝后2周才免疫注射犬瘟热、细小病毒等单苗或五联苗。实践证明,免疫后仔(幼)貉发病率仍不降低.是因为在注射免疫前2周有的仔貉已感染了病毒.再加上免疫注射1周后疫苗才能发挥保护作用,实际上有3周的免疫空白期,增加了仔貉感染病毒的机会。所以,有专家建议,对仔貉的首次免疫应在产后35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制定免疫程序前的准备制定免疫程序前需要首先考虑以下问题: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有哪些且哪些疾病需要免疫;免疫的目的只是保护好受免鸡群自身,还是也要保护下一代;是否有商品化疫苗,以及疫苗的特性是什么;免疫途径是群体免疫还是个体免疫;疫苗需要免疫的次数(使用联苗或同时免疫)及其价格;制定免疫程序时要不要把监控  相似文献   

19.
<正>油乳剂灭活疫苗具有安全、稳定、易于保存、便于运输和免疫期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鸡传染病的控制。但油乳剂灭活疫苗吸收较慢,通常在注射免疫后1周内会引起局部组织轻微水肿,完全吸收需要3~4周。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免疫接种人员操作不规范或疫苗质量问题会导致疫苗注射部位出现局部组织坏死、增生等不良  相似文献   

20.
鸡新城疫(ND)和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IB)仍然是目前养鸡业的最大病害。国内外虽已研制出许多良好的疫苗,但由于近年来变异株和超强毒的出现以及ND和IB混感率的不断上升,现在应用的ND和IB疫苗普遍存在以下弊端:(1)疫苗毒株与当地流行毒不相吻合,免疫效果不佳;(2)ND和IB疫苗分别接种,常造成应激反应而影响免疫应答;(3)油佐剂灭活苗的免疫产生速度不够理想。为此,1996~1997年对当地鸡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对致病毒株分离鉴定的基础上,试图选用与本地抗原性相似的国际标准毒株作为制苗毒株,研制ND—IB(双价)二联油剂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