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在江西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的池塘中进行,选择标准池塘2口,每口面积3亩,分别用浮性和沉性配合颗粒饲料进行斑点叉尾(鱼回)主养.经过7个月的养殖,采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起捕鲜鱼1720kg、饵料系数1.6;而采用沉性配合颗粒饲料起捕鲜鱼1640kg、饵料系数1.9.结果表明,采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无论产量还是饵料系数都要优于沉性配合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江西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的池塘中进行 ,选择标准池塘 2口 ,每口面积 3亩 ,分别用浮性和沉性配合颗粒饲料进行斑点叉尾主养。经过 7个月的养殖 ,采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起捕鲜鱼 172 0kg、饵料系数 1.6 ;而采用沉性配合颗粒饲料起捕鲜鱼 16 40kg、饵料系数 1.9。结果表明 ,采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无论产量还是饵料系数都要优于沉性配合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3.
杂交鳢和乌鳢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前者投喂人工饲料,后者投喂冰鲜鱼,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杂交鳢成活率80.9%,乌鳢53.9%;杂交鳢平均单产为5.2 kg/m~2,饵料系数1.367;乌鳢1.8 kg/m~2,饵料系数4.29.整个养殖过程杂交鳢塘换水2次,乌鳢塘换水6次.  相似文献   

4.
选择4口池塘,采用不同的养殖模式进行花?养殖试验,分析比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饵料系数、成活率、投入产出比等方面,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均优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其中,池塘搭设生态浮岛和种植莲藕的生态养殖模式效能最优.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我们在湖北省洪湖市大同湖农场四分场进行了3口池塘三种不同的青鱼池塘养殖模式试验,其中池塘搭设生态浮岛的青鱼生态养殖模式效能最优。在经济效益、饵料系数、成活率和养殖过程中的药品投入等方面,本研究采用的两种青鱼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均优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
杂交鳢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野性小、易驯食人工配合饵料等优点,2009年进行了杂交鳢的池塘高效养殖试验。两口共0.47 hm2鱼塘,共投放规格为6 000尾/kg的苗种50 kg,经过6个月的养殖后,杂交鳢渔获量为48 555 kg,销售收入59.78万元;成本包括饵料46 020 kg、冰鲜鱼1 000 kg等,共计45.32万元,纯利润14.46万元,平均利润30.76万元/hm2,饵料系数为1.03。结果表明,杂交鳢养殖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淡水池塘 80 :2 0养殖技术进行草鱼养殖试验 ,并与传统的以草鱼为主的养殖生产进行对比。试验池塘面积均为 1ha。试验塘投放 12 1g/尾的草鱼 750 0尾 ,对照塘放养 12 8g/尾的草鱼 4 50 0尾。经过近 12个月的养殖 ,试验塘收获鲜鱼 12 56 2 .5kg ,其中草鱼 10 6 71.7kg,投入产出比为 1:1.16 ,饲料系数为 1.59 ,盈利 10 358.5元。对照塘收获鲜鱼 94 83kg ,其中草鱼 4 2 15kg ,投入产出比为 1:1.0 4 ,盈利 182 7元 ,饲料系数为2 .2 0。试验表明 ,淡水池塘 80 :2 0养殖技术较传统养殖方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8.
移植生物饵料养殖中国对虾技术模式由来已久,但随着中国对虾养殖业的连年不景气,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感觉希望渺茫,移植生物饵料养殖中国对虾似乎已经成为过去,2012年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按照国家虾产业体系的相关要求,在试验基地的4口池塘内开展了移植蜾赢蜚、蓝蛤等在中国对虾与梭子蟹混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与周边的相同模式的池塘相比,试验池塘对虾发病迟,对虾各池塘平均产量达765 kg/hm2,比周边池塘高75~450 kg/hm2,梭子蟹的公蟹平均产量达630 kg/hm2,母蟹平均产量达690 kg/hm2,比周边池塘分别高105~390 kg/hm2和90~480 kg/hm2,试验池塘养殖效益明显高于周边池塘.现简单的将技术操作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养殖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暗纹东方鲀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羽  秦桂祥  崔恒梅  陆雪松 《水利渔业》2005,25(6):48-48,67
经过5个月的养殖,通过调节水温,改善池塘条件,搭放鲢、鳙鱼及使用生物活性剂改良水质等技术手段,2.65 hm^2池塘共产河鲀11723 kg,平均产量达4424 kg/hm^2,成活率95%,饵料系数2.0,与温室养殖相比,其饵料系数低,用电、用药少,鱼体几乎无药物残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健康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江西省南城县2口试验池塘开展了加州鲈池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模式试验.通过苗种放养,饲料投喂,特别是碱度调节、水质调控、增氧机的控制等方面综合管理,达到了高产高效养殖效果.其中1#塘单位面积加州鲈产量达到2098 kg/667 m2,2#池塘也达到了1619 kg/667 m2.试验结果表明加州鲈池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江西省南城县2口试验池塘开展了加州鲈池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模式试验.通过苗种放养,饲料投喂,特别是碱度调节、水质调控、增氧机的控制等方面综合管理,达到了高产高效养殖效果.其中1#塘单位面积加州鲈产量达到2098 kg/667 m2,2#池塘也达到了1619 kg/667 m2.试验结果表明加州鲈池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12.
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养殖河蟹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不断增加,养殖模式也多种多样。目前养殖模式有围网养殖、池塘精养、鱼蟹混养和稻蟹共作等模式。饲料来源有栽种水草、投放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天然饲料主要有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螺、蚌等,人工饲料主要有冰鲜鱼、豆饼、玉米、麦子、配合饲料等。为了解池塘种植水草条件下,投喂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河蟹生长及养殖效益情况,2018年在苏州阳澄湖镇进行了河蟹投喂冰鲜鱼和配合饲料池塘养殖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我们利用全价配合饲料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进行了建鲤鱼种池塘中套养驯化草鱼鱼种的试验,8亩池塘共产大规格鱼种13830kg,其中草鱼鱼种2900kg,鲤鱼鱼种8600kg,花白鲢鱼种2330kg,饵料系数分别为2.0和1.8,草鱼鱼种成活率为75%,实现亩利润4625.25元,初步探索出建鲤鱼种池塘中套养驯化草鱼鱼种的养殖模式,解决了草鱼鱼种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人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对池塘养殖大口黑鲈生长速度、鱼体生理健康的影响,以池塘养殖大口黑鲈为试验对象,在临近的2口池塘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池塘水面积9×667m~2)和冰鲜鱼(池塘水面积10×667m~2)157 d、162 d。养殖过程中,定期打样采集大口黑鲈的体长、体质量数据;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2种投饲对大口黑鲈的体长、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回归方程基本一致,而体长、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则是饲料养殖的大口黑鲈略大于冰鲜鱼组的结果;冰鲜鱼养殖的大口黑鲈出现营养过剩、存在发生营养过剩性疾病(如脂肪肝)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大口黑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池塘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本研究通过改造罗非鱼现有池塘、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等方式增加罗非鱼投放密度,同时混养南美白对虾,降低鱼虾患病概率,充分利用饵料,从而达到养殖模式优化、提高单位水体养殖生物产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形状规整的试验池塘4口,每口5亩,池深2.0~2.5米,  相似文献   

16.
正本研究通过对慈溪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混养不同密度罗氏沼虾池塘水质、浮游植物、南美白对虾生长、饵料系数、罗氏沼虾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新模式,以期为长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科学养殖提供指导和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条件本试验在浙江省慈溪市龙武渔业专业合作社进行,选择9个面积约10亩的养殖池塘,池塘深度为1.2米,每口池塘配备1.5千瓦  相似文献   

17.
放养模式指的就是池塘内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种按不同的数量进行搭配组合。这些养殖模式体现出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表现在饵料系数和养殖成本上。养殖同样的品种,一个好的放养模式可以把饵料系数控制在1.8甚至1.6以内,而一个差的养殖模式可能使饵料系数达到2.0,甚至超过2.5。这样一正一反两个模式的差别就非常明显,养殖饲料成本相差0.3元~1.0元。由于在湖南湖区近两年草鱼价最低在5.2元/kg~5.6元/kg,大部分养殖户处在保本的边缘,一个良好的养殖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在闽西北山区进行红螯螯虾池塘健康养殖生产试验,经过5个月的养殖,结果8口池塘共产红螯螯虾19095kg,平均单产达0.57kg/m2,养殖成活率64.2%,饲料系数1.31,投入产出比1∶1.69。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换水的养殖模式进行点带石斑鱼的淡化养殖试验,经122d的养殖,点带石斑鱼的平均体重由4g增至115.5g,存活率71.2%,平均产量4.11kg/m2,饵料系数0.757。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养殖岗位为拓展鲟鱼养殖方式,促进京郊鲟鱼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平谷区一室外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开展了鲟鱼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经过210天的养殖,杂交鲟平均规格由250g/尾增重至750g/尾,养殖成活率达到96.5%,饵料系数为1.26,鲟鱼总产量为4342.5kg,系统内单位水体产量为17.37kg/m~3,单位水体经济效益为129.1元/m~3。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鲟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下保持了较高的生长水平,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此说明在北京地区利用室外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开展杂交鲟养殖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