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大豆田一年生杂草出苗规律及豆-草竞争临界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漯河市夏大豆田一年生杂草种类、出苗规律和豆—草竞争临界期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漯河市夏大豆田一年生杂草种类共 7科 1 3种 ,以狗尾草、马唐、反枝苋为优势种。杂草出苗快慢与土壤墒情关系密切。墒情适宜时 ,大豆播种后 2 0d杂草可基本出齐苗 ,此时为大豆苗期化学防除的有利时机。豆—草共生 30d为竞争临界期。  相似文献   

2.
1.大豆田草害.大豆田主要杂草有狗尾草、野苋菜、梭梭草等数十种.最经济、有效、简便的防除方法就是化学除草:①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即播种后1~2天出苗前,每667平方米(1亩)用50%乙草胺乳油120~150克,对水30~40千克,对土表均匀喷雾.若有出土杂草,可加入草甘膦,封闭除草只对窄叶草防除效果好.②苗后茎叶除草.在大豆2~3片复叶、杂草3叶前进行,每667平方米用10.8%精喹禾灵乳油40~50毫升与20%氟磺胺草醚水剂30~35毫升加水40~50千克混匀后喷雾,能防除豆田中几乎所有杂草,1次施药,一季无草.  相似文献   

3.
<正>一、大豆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防除方法(一)大豆田杂草发生种类大豆田杂草种类很多,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反枝苋、藜、苍耳、铁苋菜、马齿苋等;莎草科杂草主要有香附子;多年生杂草主要有刺儿菜、苣荬菜、青蒿等。(二)大豆田杂草的发生特点1.杂草种类多,发生时期长,出苗不整齐,从大豆播种开始到8月末均能不断发生,因而造成防除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夏大豆、花生通常在6月份播种。正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杂草发生来势猛、密度高、长势强、种类多。铲除不及时、彻底,很容易形成草荒,真是“草长豆苗稀”。严重影响花生、大豆的生长,造成减产。大豆花生田主要单子叶有马唐、牛筋草、藜、狗尾草;阔叶杂草有反枝苋、鳢肠、铁苋、茼麻。杂草一般在大豆播种后5天开始出土,整个杂草出土期持续长达60天左右,对大豆高产极为不利。而化学除草却可很轻松地防除田间杂草,尤其在连阴雨天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如何提高大豆单产 ,化学除草是关键措施之一。由于大豆前期生长较慢 ,给杂草迅速生长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同时 ,杂草又为病虫害充当寄主和中间媒介 ,成为大豆产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 ,科学使用化学除草技术不仅省工省时 ,而且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现将不同时期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介绍如下 :1 播种前土壤处理播种前 1~ 3天 ,使用 48%氟乐灵乳油 1 0 0~1 50ml/亩 ,或 72 %都尔乳油 1 0 0~ 1 2 0ml/亩 ,对水 40~ 50kg进行土壤喷雾 ,喷后浅混土 1~ 3cm。2 播种后出苗前播种后出…  相似文献   

6.
夏大豆是淮北地区重要的旱粮作物之一,杂草的防除已成为夏大豆种植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多年来各地调查结果表明,多数都因苗期草害严重得不到及时解决,轻则造成减产15%~30%,重则绝收.因此,消灭或控制大豆田杂草是确保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阜阳地区大豆田间常见杂草的种类及危害特点,分别从农业耕作措施、提高大豆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除草剂应用及必要的人工辅助拔除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大豆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大豆田杂草的种类与发生特点1、大豆田杂草的种类与发生情况大豆田杂草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野燕麦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苍耳、苋、龙葵、香薷、酸模叶蓼、藜、鸭跖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问荆、苣荬菜、大蓟、刺儿菜等多年生杂草。杂草为害是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6~8月份的杂草发生期正值雨季,  相似文献   

9.
选择澜沧县惠民乡5个村不同生态区的33块夏玉米田进行杂草调查。结果表明,夏玉米田杂草种类有37种,隶属17科。其中优势种群为马唐、胜红蓟、辣子草、香附子等9种,隶属6科。播种后杂草出草高峰期禾草在10 d,阔叶杂草20 d,莎草40 d。化学防治禾草、阔叶杂草以"封"为主,"杀"为辅;防治莎草以"杀"为主。  相似文献   

10.
经调查,洪泽县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生时间长,有2个萌发高峰,即播后3~12d和15~25d,杂草种类多,其中发生频度较高的有6科10种杂草;发生量大,种群组合复杂,发生总量比移栽稻田多3~8倍;部分恶性杂草由旱地向稻田蔓延,为害严重。分析成因主要是直播稻播种量少,生育期包括秧田期和本田期,干湿交替时间长,各种条件有利杂草萌发为害。针对该发生特点,提出了“前封、中控、后补”的杂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豆田杂草采用人工拔除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防除效果较差。采用化学防除省工省力,降低成本,效果好。一、播种后出苗前除草1.杂草尚未萌发出土地块对于大豆播种较早的地块,播种时杂草尚未萌  相似文献   

12.
苏植 《农家致富》2023,(11):27-28
<正>2.化学防控措施(1)播前灭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前杂草较多的田块,在播前3~7天,可先用草铵膦在田间空行进行定向喷雾,降低杂草基数,在大豆、玉米播后苗前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2)土壤封闭。大豆、玉米同期带状间作,除草剂使用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主,可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异丙甲草胺、  相似文献   

13.
每公顷撒布五氯酚钠20—30公斤,间隔6—7天播种,不仅有效的消灭稻稗及其他杂草,而且对水稻发芽和生育亦无不良影响。药效期一般可维持15—20天,因而对于晚发芽的杂草无杀伤作用。今后有必要探索在水稻生育期施药以消灭晚期杂草的问题。同时在不影响某除稗效果的前提下,如何减少用药量以降低成本以及进一步简化使用方法以便于推广,也是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北地区夏玉米田杂草的种类有21科65种,主要杂草有14种,马唐、鸭跖草和旱稗为优势种杂草。出草高峰期大约在玉米播种后10~30d内,但不同种植方式的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有所不同。玉农乐和克芜踪是较适宜的除草剂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播期对燕麦田杂草种群变化以及燕麦草生产的影响,在冀西北寒旱区的砂质栗钙土农田,研究了不同播期(5月24日、6月8日、6月23日)对燕麦田杂草密度、优势杂草种类、杂草多样性以及杂草和燕麦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24日播种与6月8日播种处理的燕麦田杂草密度始终差异不显著,晚播后燕麦田杂草密度明显降低.播期显著影响燕麦田杂草的群落结构,早播的燕麦田杂草以喜凉的灰绿藜为主,随着播期推迟,相对喜温的苋菜以及狗尾草、小画眉草和稗草等禾本科杂草成为优势种.早播和晚播的燕麦田植物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有降低趋势.在燕麦最适刈割期抽穗后第10~20天,5月24日和6月8日播种的燕麦生物量均高于6月23日播种.对杂草群落结构、杂草生物量和燕麦产量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冀西北寒旱区燕麦适当早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田间杂草,提高饲草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播大豆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夏播大豆田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对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播大豆田在翻耕、翻耕后覆盖小麦秸秆、免耕留茬和免耕后覆盖小麦秸秆的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措施相结合的条件下,各处理田间杂草的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大豆播种后7周,各处理的杂草出苗总数分别为260.80株/m^2、133.87株/m^2、319.56株/m^2和41.78株/m^2。秸秆覆盖是影响杂草发生量的决定性因素。大豆播种后8周,杂草生物量分别为1567.33 g/m^2、397.93 g/m^2、1842.17 g/m^2和369.00g/m^2。夏播大豆田杂草集中在播后3周内出苗,杂草出苗数占出苗总数的95%左右,因此对田间杂草的化学防治应该在大豆播种后第3周进行。  相似文献   

17.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我省常年播种面积约14万hm2,但田间杂草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较大.据调查,一般大豆田的禾本科杂草占总杂草株数的70%~85%,阔叶杂草占15%~30%,每年因杂草危害而造成大豆减产10%~20%,有效防除大豆田杂草是保证大豆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为了防除大豆田杂草,减少产量损失,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10%旱地雷乳油防除大豆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大田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上害虫主要有蝼蛄、金针虫、蛴螬和地老虎等,危害很多作物。抓好地下害虫的防治,是夺取作物丰产的重要环节。现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1 药剂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剂500ml加水50~60kg,处理小麦、玉米或高梁种子500~600kg,均匀喷施,摊开晾干后即可播种。有效期30~35天,可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 除草灭虫。在春播作物出苗前或地老虎1~2龄幼虫盛发期,及时铲除田间或地埂杂草,减少幼虫早期食料,并将杂草深埋或运出田外沤肥,以消灭产卵场所。  3 撒施毒土。每667m2用50%辛硫乳剂30ml拌细砂或细土25~3…  相似文献   

19.
旱稻田杂草的发生及数量是影响旱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明确旱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筛选合适的除草剂,笔者调查了旱稻田杂草的发生情况,并进行了6种稻田常用除草剂的药效试验。结果显示,旱稻田杂草有6种,隶属5科6属,旱稻田杂草发生呈现种类多、周期长、杂草种类相对集中等特点。在旱稻播种灌溉后杂草即已萌发,播后5~10 d是杂草萌发高峰期,并持续增长至30 d左右达到顶峰。从试验的6种除草剂防除效果来看,五氟磺草胺土壤封闭效果最好,播后5 d防效达到98.9%;吡嘧丙恶、施田补和丁恶乳油的封闭效果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1 杂草发生特点 河南省是我国夏芝麻的主要产区,由于田间杂草种类繁多(优势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千金子、狗尾草、画眉草、莎草、野苋、青葙、鳢肠、铁苋菜、马齿苋等),加之芝麻种子粒小,幼苗期生长缓慢,6月上、中旬播种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杂草萌发出土快,生长迅速,芝麻往往因竞争不过杂草而引起严重草害,减产一般在1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