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报道了阿勒泰银鲫、东北银鲫及异育银鲫的染色体组型和Ag-NORs的数目。比较研究表明:银鲫和普通鲫鱼应为两个不同的物种,而且分布于我国不同水域的银鲫:阿勒泰银鲫、东北银鲫、滇池银鲫、淇河银鲫、普安银鲫及翁源银鲫之间亦有不同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二倍体野鲫、三倍体异育银鲫和复合四倍体银鲫等不同倍性鲫的染色体组型及红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差异,探讨了不同倍性鲫细胞遗传特征及其倍性鉴别的快速方法.结果表明:(1)二倍体野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00,核型公式为22 m+ 34 sm+22 st+22 t,染色体臂数NF= 156;三倍体异育银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156 (其中6条为超数染色体),核型公式为33 m+51 sm+33 st+33 t+6 mc,染色体臂数NF=234+6 mc;复合四倍体银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06 (其中6条为超数染色体),核型公式为44 m+68 sm+44 st+44 t+6 mc,染色体臂数NF= 312+6 mc.(2)二倍体野鲫、三倍体银鲫和复合四倍体银鲫的红细胞核长径、短径和核体积均依倍性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其中,又以核体积增大最为显著,银鲫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三倍体的核体积分别为二倍体野鲫的2.0倍和1.65倍.通过在Coulter Counter颗粒分析仪上测量红细胞核体积可实现二倍体野鲫、三倍体银鲫和复合四倍体银鲫的快速鉴别.(3)在复合四倍体银鲫中还观察到较高比例(约占10%)的哑铃型红细胞核现象.  相似文献   

3.
以2013年4-10月在额尔齐斯河干流中国段下游采集的546尾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样本为研究对象,对银鲫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摄食时空变化以及摄食策略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统计结果显示,银鲫总体的空肠率为28.17%,且在繁殖季节前期(5月)的空肠率(54.7%)显著高于其他月份。以食物出现率比较,硅藻(100%)及摇蚊幼虫(86.67%)在银鲫食物组成中比较常见;植物碎屑质量百分比(61.52%)、优势度指数(62.36%)均最高,此外,改进的Costello图示法也表明植物碎屑为银鲫的主要食物。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额尔齐斯河银鲫不同季节的食物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体长组间食物组成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银鲫为杂食性,且偏于植物食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生化分析方法测定黑龙江水系红肚鲫、挠力河鲫、宝清鲫、方正银鲫、亮珠河鲫和镜泊湖鲫6个地理群体银鲫染色体倍性和肌肉营养成分。试验结果表明,6个地理群体银鲫均为三倍体;6个地理群体银鲫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9.53±0.73%、17.12±0.76%、1.41±0.17%和2.61±0.28%;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67±0.70%,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68±0.28%,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值(F值)为2.16~2.40,鲜味氨基酸总量为6.24±0.33%,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标准;根据AAS和CS,6个地理群体银鲫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5.07~79.81。综合分析认为,6个地理群体银鲫均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为优质蛋白质来源;未开发地理群体中,镜泊湖鲫综合表现最佳,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单性鱼     
大家知道,动物是靠雌雄交配来繁衍后代而延续生命的.但是在鱼类世界却有个地道的“女儿国“,它的名字叫银鲫.银鲫的性别只有雌性,而没有雄性.那么它是怎样进行传宗接代的呢?原来,当银鲫性成熟后,其它异性鱼类的精子会对其卵细胞产生刺激,催化卵细胞开始自我分裂,并逐渐发育成新一代的雌性银鲫.而不是像其它鱼类一样,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新一代.这样一代又一代的长期演变,代代相传,银鲫始终保住了“女儿国“的清一色.……  相似文献   

6.
用PCR法克隆测定了4个品种金鱼(草金、文种、龙种和蛋种)、6个不同水域鲫与银鲫的m tDNA控制区部分序列,并对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金鱼与鲫的序列长度均为471 bp,银鲫为472bp;在所用样品中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金鱼4品种间序列无差异,共享1种单倍型;11尾鲫(来自6个不同水域)呈现8种单倍型,4尾银鲫(来自2个不同水域)共享1种单倍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鱼隶属于鲫的一支,银鲫呈独立的另一支。对金鱼与不同地域鲫的遗传距离测定结果表明:金鱼与嘉兴南湖的鲫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D=0.00426),其次为盐城射阳湖鲫(D=0.00534)、淮河鲫(D=0.00641)、鄱阳湖鲫(D=0.00749),再次为黄河下游鲫(D=0.01073),与闽江鲫亲缘关系较远(D=0.01291)。据此推测,金鱼起源于长江流域的鲫。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雄性银鲫的新鲜精液进行分级抽提得到精子的不同组份,包括精浆、精头的膜、鞭毛和脱膜精头等,在荷包红鲤和雌性银鲫杂交时加入其中的可溶性精头膜蛋白组分,研究精子膜蛋白在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加入同源精子膜蛋白后的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卵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低很多,并且在子代培育过程中,发现了生长速度快、表型和父本相似、基因型基本和父本基因型相同的特殊子代。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精子膜蛋白可能是雌核发育银鲫卵子进行雄核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精子膜蛋白在异精雌核发育银鲫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雄性银鲫的新鲜精液进行分级抽提得到精子的不同组份,包括精浆、精头的膜、鞭毛和脱膜精头等,在荷包红鲤和雌性银鲫杂交时加入其中的可溶性精头膜蛋白组分,研究精子膜蛋白在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加入同源精子膜蛋白后的雌核发育银鲫异源受精卵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低很多,并且在子代培育过程中,发现了生长速度快、表型和父本相似、基因型基本和父本基因型相同的特殊子代。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精子膜蛋白可能是雌核发育银鲫卵子进行雄核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精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黑龙江水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银鲫种群——方正银鲫和扎龙湖银鲫的染色体数量和精子密度 ,以及精子在天然水体中的泳动能力、精子的寿命、精子头部的直径和体积 ,结果表明 ,两种银鲫的遗传基础截然不同 ,方正银鲫的体细胞具有 15 0±条染色体 ,扎龙湖银鲫的体细胞具有 10 0条染色体 ;其精子的直径、体积和精子密度也反映了这一点 ,方正银鲫精子头部的直径平均为 2 .81︼m,体积平均为 11.83︼m3,尾长为 4 5 .2 6 ︼m;扎龙湖银鲫精子头部直径平均为 2 .34︼m,体积平均为 6 .83︼m3,尾长为 38.39︼m;方正银鲫的精子密度为 0 .5 7× 10 1 0 / m L~ 0 .90× 10 1 0 / m L,平均为 0 .73× 10 1 0 / m L;扎龙湖银鲫为 0 .94× 10 1 0 / m L~ 1.70× 10 1 0 / m L,平均为 1.38× 10 1 0 / m L。其他测量内容没有明显的区别 ,方正银鲫和扎龙湖银鲫精子的泳动能力分别为 4 9.16 s和 4 9.15 s,寿命分别为 3min2 4 s和 3m in16 s,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两种鲫鱼的授精力没有明显的区域。本项研究进一步证明方正县双丰水库具有 15 0±条染色体的银鲫 ,其雄性具有正常的性别发育和生产精液的能力 ,所产生的精子与倍性正常的鱼类的精子在形态结构、泳动能力和受精能力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个随机引物对产于方正、彭泽和淇河地区的三个银鲫种群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显示14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单一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在2 ̄13条之间,片段长度在300 ̄4000bp之间。根据RAPD结果,进行了银鲫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分析。14个引物中,引物OPV-07、OPV-14和OPV-20等对三种群银鲫扩增出的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可作为银鲫种群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在异育银鲫养殖水体中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其底部水质、藻类种类及异育银鲫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改良养殖水体作用明显,其显著降低NH3-N、NO2-、COD等水产养殖有害因子的含量,增加溶解氧及缓冲pH值;藻类的种类和比例发生了变化,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加入有利于单细胞藻类(硅藻、裸藻等)成为优势种群并能促进异育银鲫生长,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2.
饥饿对异育银鲫鱼种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5尾均重为12.50g的异育银鲫鱼种随机放入3个水族箱,温度控制在22℃,采用循环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饥饿时间(0、10、20、30、40d)对异育银鲫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40d内,异育银鲫鱼种的体重先显著下降再趋向稳定,而含肉率和肠体比呈下降的趋势;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在试验期间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数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白细胞数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用兴国红鲤原种(父本)作异源精核诱导营天然雌核发育的普安银鲫A型(母本),异精雌核发育普安银鲫子代,投放2.3 g/尾的鱼种,经105 d饲养。结果:出池规格达69.5 g/尾,日增重0.64 g/尾,比普通鲫提高0.27 g/尾;群体增重倍数24.3倍,较对照池提高11.62倍;成活率85.04%,比对照组提高6.54个百分点。异精雌核发育子代在生长速度和抗病性方面较土著鲫显示出显著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4.
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4~26℃水温条件下,以10 mg.kg-1剂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织中药物浓度,研究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恩诺沙星在健康异育银鲫组织内的代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后,药物在组织中代谢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口服给药后,药物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F)为86%,组织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推测是由于药物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肠肝循环作用所致。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均具有良好的组织分布,肾脏、肌肉、肝胰脏、鳃和血液5种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624.2、965.9、721.8、298.0、239.6μg·h·mL-1和465.3、343.1、542.9、411.4、205.9μg·h·mL-1,最大药物浓度(Cmax)分别为33.48、16.91、26.44、18.71μg.g-1和15.30μg·mL-1,9.20、5.39、7.78、6.88μg.g-1和4.50μg·mL-1;药物在各组织中消除时间较长,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69.0、141.4、113.4、36.7、63.5 h和27.3、49.2、77.0、38.5、62.7 h。结论:恩诺沙星以10 mg.kg-1剂量单次口服给药,对细菌引起的异育银鲫病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但需注意药物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两个试验以考察在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一采用420尾平均体重为6.5g的异育银鲫鱼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1%、0.2%、0.3%柠檬酸,经21 dN养后,各组增重率分别为53.4%,56.9%,59.0%,57.8%,其中添加0.2%柠檬酸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增重率(P〈0.05)。试验二采用150尾平均体重为45.0g的异育银鲫,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1%、0.2%、0.3%、0.4%柠檬酸,进行了两周的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1%、0.2%柠檬酸显著提高了磷消化率(P〈0.05),添加0.2%柠檬酸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消化率(P〈0.05),但添加柠檬酸对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剂量柠掾酸可促进异育银鲫生长,提高异育银鲫对饲料干物质和磷的消化率,柠檬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16.
柠檬酸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了两个试验以考察在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一采用420尾平均体重为6.5g的异育银鲫鱼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1%、0.2%、0.3%柠檬酸,经21 dN养后,各组增重率分别为53.4%,56.9%,59.0%,57.8%,其中添加0.2%柠檬酸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增重率(P〈0.05)。试验二采用150尾平均体重为45.0g的异育银鲫,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1%、0.2%、0.3%、0.4%柠檬酸,进行了两周的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1%、0.2%柠檬酸显著提高了磷消化率(P〈0.05),添加0.2%柠檬酸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消化率(P〈0.05),但添加柠檬酸对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剂量柠掾酸可促进异育银鲫生长,提高异育银鲫对饲料干物质和磷的消化率,柠檬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饲料中鱼粉成本的不断升高,寻求新的饲料原料显得越来越重要。蚕豆营养丰富袁比小麦等谷粒具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能量,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因而可以部分替代饲料中的小麦和鱼粉等物质,在鱼类饲料原料替代方面潜在价值可期。研究表明,蚕豆可促进鲈(Dicentrarchus labrax)的生长,改变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等鱼类的肌肉品质,对摄食蚕豆鱼类的生理生化特性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蚕豆中的单宁、多酚和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鱼体的生理代谢。综述前人研究,可根据不同鱼类添加不同比例的蚕豆或消除蚕豆中抗营养因子等手段以优化蚕豆替代饲料在鱼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绿康源(试验Ⅰ组)、1%绿康源+0.1%合生素(试验Ⅱ组)、0.1%合生素(试验Ⅲ组)、2%小肽(试验Ⅳ组),连续投喂300尾初始体重31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gibelio)60 d后,测定试验鱼生长,肠消化酶活性及血清、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1)试验Ⅲ、Ⅳ组增重率(W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Ⅲ、Ⅳ组的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中仅后者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除试验Ⅱ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不同添加剂对血清SOD、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Ⅱ、Ⅲ组肝胰脏SOD、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试验Ⅲ组显示明显的促生长和抗氧化效果,试验Ⅰ、Ⅱ组对提高试验鱼的抗氧化作用明显,试验Ⅳ组则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9.
分别进行了两个试验考察包膜氨基酸的作用效果。试验一以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蛋氨酸,测定了其水中溶失率。结果表明,晶体赖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57.0%、14.3%、21.3%;晶体蛋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蛋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87.7%、19.0%、28.0%,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后,其水中溶失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二在鱼粉含量为9%的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晶体、硬化油脂包膜、明胶包膜的0.23%赖氨酸和0.09%蛋氨酸,饲养平均体重为2.48g的异育银鲫鱼种6周。结果表明,对照组、晶体氨基酸组、硬化油脂包膜氨基酸组、明胶包膜氨基酸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169.8%、173.3%、201.4%、200.2%,添加晶体氨酸对异育银鲫的生长无改善(P〉0.10),但添加硬化油脂包膜或明胶包膜氨基酸试验组鱼体增重率为18.6%、17.9%(P〈0.05),饲料系数下降0.28、0.37(P〈0.05),显著促进了异育银鲫的生长。对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鱼体肌肉在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处理后,其水中溶失率显著降低,利用性显著提高,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后对异育银鲫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添加包膜氨基酸对异育银鲫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别进行了两个试验考察包膜氨基酸的作用效果。试验一以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蛋氨酸,测定了其水中溶失率。结果表明,晶体赖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赖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57.0%、14.3%、21.3%;晶体蛋氨酸、硬化油脂、明胶包膜蛋氨酸的水中溶失率分别为87.7%、19.0%、28.0%,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后,其水中溶失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二在鱼粉含量为9%的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晶体、硬化油脂包膜、明胶包膜的0.23%赖氨酸和0.09%蛋氨酸,饲养平均体重为2.48g的异育银鲫鱼种6周。结果表明,对照组、晶体氨基酸组、硬化油脂包膜氨基酸组、明胶包膜氨基酸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169.8%、173.3%、201.4%、200.2%,添加晶体氨酸对异育银鲫的生长无改善(P〉0.10),但添加硬化油脂包膜或明胶包膜氨基酸试验组鱼体增重率为18.6%、17.9%(P〈0.05),饲料系数下降0.28、0.37(P〈0.05),显著促进了异育银鲫的生长。对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鱼体肌肉在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晶体氨基酸经硬化油脂、明胶包膜处理后,其水中溶失率显著降低,利用性显著提高,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后对异育银鲫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