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铅污染下旱地红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旱地红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研究外添不同含量单一重金属Pb在不同培养时间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b含量低于200 mg.kg-1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Pb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当Pb含量高于200 mg.kg-1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则随Pb含量的提高而逐渐降低,且Pb含量越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越低.Pb含量为200 mg.kg-1时酸性磷酸酶活性达到峰值,因此200 mg.kg-1可作为酸性磷酸酶活性转变的Pb表征临界浓度.此外,培养20 d前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培养20 d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下降.因此第20天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强,可作为受Pb胁迫的临界期.  相似文献   

2.
六价铬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模拟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六价铬水溶态和总量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六价铬进入土壤后,水溶态铬含量迅速降低,其降幅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缓,并与外源总铬达极显著正相关;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两类土样六价铬的最大吸附量范围为181.82~238.10 mg/kg;铬可显著或极显著抑制土壤脱氢酶活性, 且土壤脱氢酶活性随土壤肥力水平降低明显递减,揭示脱氢酶活性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风沙土、红壤轻度和中度污染时土壤总铬量范围分别为24.34~33.97、15.60~31.23和121.72~169.84、78.01~156.14 mg/kg,对应的水溶态铬量分别为4.40~10.12、0.23~4.28 mg/kg和21.98~50.59、1.14~21.38 mg/kg;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风沙土脱氢酶活性呈现出递减的规律性变化; 风沙土和红壤高、低肥脱氢酶活性与六价水溶态铬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584**、-0.635**,-0.523**和-0.417**,均达极显著负相关,揭示土壤中水溶态重金属含量对土壤生化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铜对空心菜光合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铜对空心菜光合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空心菜为供试材料,设计施铜浓度0 mg/kg、30mg/kg、8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600 mg/kg、和1 000 mg/kg 8个处理,采用土培方式分析重金属铜对空心菜干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SOD活性、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施铜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当施铜浓度达到100 mg/kg时,开始下降;施铜浓度为200 mg/kg、400 mg/kg时,空心菜叶片SOD活性相比对照显著升高,而当施铜浓度为600 mg/kg时,SOD活性降低;施铜浓度大于200 mg/kg时,空心菜叶片POD活性相比对照显著升高,说明当土壤中施铜浓度超过200mg/kg时,会对空心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施较低浓度的铜(≤80 mg/kg)对空心菜生长影响不显著,施较高浓度的铜(≥100 mg/kg)对空心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毒死蜱对土壤中三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3种浓度毒死蜱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0.5 mg/kg、2.5 mg/kg和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影响不同.0.5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是激活作用,2.5 mg/kg、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是抑制-激活-恢复对照水平的过程,且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高激活作用时间比2.5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向后推移.在土壤培养1~7 d,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水平,且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土壤培养7~28 d,脱氢酶活性迅速增加,至28 d时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28 d后脱氢酶活性逐渐减弱并恢复至对照水平.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脲酶活性影响主要在培养1~21 d内的抑制作用,而后对脱氢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Pb2+胁迫对桐花树碳代谢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桐花树幼苗对Pb2+胁迫的耐受性强,在时间和质量比上,其碳代谢相关生理指标受到Pb2+胁迫的双重影响.桐花树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Hill反应活性对外源Pb2+胁迫具有相同的响应趋势.当培养土中Pb2+质量比为500 mg/kg时,桐花树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hill反应活性升高;随着Pb2+质量比的升高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桐花树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与Hill反应活性均显著降低.实验还显示,叶绿素a对Pb2+胁迫较叶绿素b更为敏感;Hill反应活性对于Pb2+胁迫的反应比叶绿素含量更为敏感.在500~2 000 mg/kg Pb2+胁迫范围内,淀粉酶活性随胁迫质量比的升高而升高,经Pb2+胁迫处理15 d的样品,其淀粉酶活性总体上高于处理3 d的样品,但当Pb2+质量比达3 000 mg/kg时,淀粉酶的活性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Cd、Pb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探明不同水稻土对Cd、Pb吸附解吸的影响,以红壤、紫色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研究Cd、Pb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分析红壤、紫色土对Cd2+、Pb2+吸附解吸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对Cd2+的吸附用Langmuir、Freimdlich模型均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5以上;而Pb2+的吸附则用Freimdlich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在0.99以上。随着溶液中Cd2+、Pb2+含量的增大,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吸附量增大;解吸量亦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871.34 mg/kg和4353.69 mg/kg,10914.65 mg/kg和14249.07 mg/kg;最大解吸率分别达到3.12%和2.43%,1.02%和0.33%。紫色土对Cd2+、Pb2+的吸附量大于红壤,解吸率低于红壤;同等浓度下,红壤、紫色土对Pb2+的吸附量高于Cd2+。研究表明土壤粘粒、有机质、CEC含量是影响红壤、紫色土吸附解吸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外源Cd胁迫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外源Cd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采集湖南长沙红壤性水稻土,设置外源Cd胁迫浓度梯度为0、1、3、5、7 mg·kg~(-1)和10 mg·kg~(-1),进行室内模拟土壤Cd污染培养实验,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随外源Cd胁迫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当外源Cd胁迫浓度为1 mg·kg~(-1)时,土壤微生物生物碳、氮含量达到最大值;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随着外源Cd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土壤蔗糖酶活性随外源Cd胁迫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由通径分析可知:外源Cd胁迫可以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也可以通过酶活性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d污染对酶活性的影响也有同样的作用机制;其中Cd胁迫对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直接抑制作用系数最大(-1.110),与脱氢酶的相关系数最大(-0.952~(**))。综上,外源Cd胁迫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脱氢酶活性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6,(1):43-46
本文通过设置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缩二脲对玉米苗期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缩二脲浓度的增加,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缩二脲浓度为60 mg/kg(土)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丙二醛(MDA)含量随缩二脲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随缩二脲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系活力都随着缩二脲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当缩二脲浓度为40 mg/kg(土)时,根长、根表面积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当缩二脲浓度为60 mg/kg(土)时,根系活力显著降低,根系的生理功能也受到破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铅污染水稻土的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受外源铅污染(0 ̄1 200 mg.kg-1)种植水稻后的青紫泥的微生物量碳、基础呼吸作用、代谢商及土壤脲酶、脱氢酶的变化,分析了外源铅污染的水稻土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延长,水稻土生物量碳呈下降趋势,基础呼吸作用随铅浓度升高而加强;土壤代谢商随铅浓度升高变化趋势不同;土壤脲酶、脱氢酶活性随铅处理浓度升高明显受抑制;土壤有效铅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脲酶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Pb2+、Cd2+胁迫对红花檵木光合特性及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Pb2+浓度为100 mg/kg时,红花檵木叶片的光合特性指标和色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明显上升,当Pb2+浓度为500 mg/kg以上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Pb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叶绿素含量则在Pb2+浓度为1000 mg/kg以上时才出现显著下降趋势;(2)Cd2+处理降低了红花檵木叶片Pn、Tr和Gs,叶绿素含量在Cd2+浓度为100 mg/kg以上时显著下降;(3)Pb2+浓度为100mg/kg,Cd2+浓度为100 mg/kg时,红花檵木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即促进了红花檵木叶片的着色。  相似文献   

11.
樟树人工林土壤氮矿化对改变凋落物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年7月至8月,在长沙天际岭林场,用树脂芯原位法测定去除凋落物、添加凋落物对樟树人工林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树林凋落物处理7个月后,去除、添加凋落物和对照处理土壤中无机氮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添加凋落物(18.96mg/kg)对照(16.36mg/kg)去除凋落物(10.99mg/kg)。经过28d的培养,3种处理土壤中NO3--N含量培养前后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NO3--N含量从培养前的0.67、0.51和0.39mg/kg分别上升到3.10、7.11和6.67mg/kg;NH4+-N含量培养前后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3种处理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均为正值,分别增加了4.83、1.45和1.26mg/kg,净氮矿化速率依次为去除凋落物(0.173mg/(kg·d))对照(0.052mg/(kg·d))添加凋落物(0.045mg/(kg·d))。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小飞蓬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程度,揭示小飞蓬对重金属铅耐性的生理机制,设置五个铅浓度梯度(0、200、500、1000、1500 mg·kg~(-1)),研究在不同铅胁迫条件下,小飞蓬的生物量(干重)、铅积累、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铅浓度为1500 mg·kg~(-1)时,小飞蓬的生物量(干重)、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都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当铅浓度在1000 mg·kg~(-1)以下时,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 P)、电子传递速率(ETR)和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铅浓度达到1500 mg·kg~(-1)时,Fv/Fm、q P、ETR、Fv′/Fm′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表明铅浓度小于1000 mg·kg~(-1)时,小飞蓬的反应中心光合活性未受到影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小飞蓬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铅积累随铅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当铅浓度达到1000 mg·kg~(-1)时,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铅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40.2 mg·kg~(-1)和333.5mg·kg~(-1),表明在铅污染区小飞蓬具有较强的铅积累能力。综上所述,小飞蓬在1000 mg·kg~(-1)以下的铅污染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因此可考虑将小飞蓬作为铅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在物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外源Pb在不同土壤中的老化过程,对外源添加Pb的土壤进行不同时间(1、3、9、30、100、360 d)的室内培养,并利用三种化学提取剂(0.01 mol·L-1 CaCl2、0.05 mol·L-1 EDTA-2Na和0.43 mol·L-1 HNO3)表征的有效态Pb的动态变化,研究了我国三种典型土壤(红壤、黑土和潮土)中有效态Pb的老化过程。结果表明,有效态Pb提取率受不同提取剂和土壤性质的显著影响,0.43mol·L-1 HNO3(81%~99%)和0.05 mol·L-1 EDTA-2Na(66%~99%)对Pb的提取率远高于0.01 mol·L-1 CaCl2(0.002%~13.8%),红壤中0.01 mol·L-1 CaCl2提取率(7.2%~13.8%)远高于潮土和黑土(0.002%~0.037%)。三种土壤中0.05 mol·L-1 EDTA-2Na提取率排序为:黑土>红壤>潮土;三种土壤中0.43 mol·L-1 HNO3提取率较高且随老化时间无显著变化,而0.01 mol·L-1 CaCl2提取态Pb总体上均随老化时间显著降低后逐渐变缓。红壤和潮土中0.05 mol·L-1 EDTA提取态Pb的老化过程经过30 d的快速下降后逐渐变缓,到100~360 d后基本达到平衡,而黑土中变化相对缓慢。三种土壤适宜的老化时间分别为:100 d(红壤)、360 d(潮土)、>360 d(黑土)。外源Pb在三种土壤中的老化过程符合一阶指数衰减方程。EDTA提取态Pb老化速率与土壤pH、电导率(EC)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铁铝氧化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系数的差异并评估区域N2O排放,为评估南方红壤丘陵区N2O排放清单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南方红壤丘陵区4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油茶林、旱地农田、稻田和松林),通过分析土壤不施肥与施氮肥时N2O排放速率和排放量的差异,计算排放系数,并用15N同位素标记方法探究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土壤排放N2O的相对贡献。【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稻田全氮含量最高(2.22 g/kg),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0.05,下同)。土壤不施肥时,N2O排放速率在0~227.80 μg/(kg·h),施氮量为200 kg N/ha时,N2O排放速率在0~4213.27 μg/(kg·h)。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N2O排放系数均随土壤孔隙含水量(WPFS)增加而增加,WPFS为75%时,稻田、旱地农田、油茶林和松林土壤N2O排放系数分别为2.47%、0.39%、2.31%和0.91%。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N2O排放系数主要受全氮含量影响,N2O累积排放量均与潜在反硝化潜势呈显著正相关,除稻田外,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N2O累积排放量也与潜在硝化势呈显著正相关,以NO3--N为底物的反硝化作用对N2O排放的相对贡献平均大于90.00%,远高于硝化作用。【结论】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以NO3--N为底物的反硝化作用主导N2O排放,施用氨基氮肥可能有效减少氮肥N2O排放损失,为国家执行碳中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冬季农田杂草荠菜对铅的生理响应及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新的铅超富集植物以弥补目前国内铅超富集植物的不足,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在不同铅浓度(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 mg·kg~(-1))处理下的生长、生理及对铅的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在所有铅处理条件下,荠菜均能正常生长,且未出现任何中毒症状。荠菜的株高、根长、叶长、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均随土壤铅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几乎所有铅处理组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荠菜的地上部铅含量和铅积累量、根系铅含量和铅积累量、植株铅积累总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则随土壤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土壤铅浓度为1000 mg·kg~(-1)时,荠菜地上部、根系的铅含量分别为1 036.14、1 201.37 mg·kg~(-1),超过铅超富集植物临界值(1000 mg·kg~(-1))。地上部富集系数在土壤铅浓度高于600 mg·kg~(-1)时超过1,但转运系数均小于1。同时,荠菜的抗氧化酶活性(SOD、CAT)随土壤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自由基(H_2O_2、O_2~-)含量则处于较为稳定状态。因此,荠菜不仅有较强的铅富集能力与稳定的转运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耐铅性,可作为一种新的铅富集植物应用于铅污染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16.
水分和铅交互胁迫对国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在水分和铅交互胁迫条件下,国槐(Sophora japonicaL.)幼苗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60%、80%、100%)及5个铅胁迫水平(0、300、500、1000、2000mg.kg-1)交互作用对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和铅的交互胁迫下,国槐幼苗叶片POD、SOD酶活性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单一的水分胁迫、铅胁迫相比,交互作用对SOD、POD活性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协同或拮抗效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国槐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变化呈现升高的趋势。在铅含量<2000mg.kg-1条件下,交互胁迫的国槐幼苗叶片MDA含量低于单一水分胁迫处理,表明国槐在交互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比单一水分胁迫下受到的膜伤害小;国槐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对水分胁迫较不敏感,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比较复杂,但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铅含量500mg.kg-1和40%水分胁迫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MDA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和铅胁迫的增大,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40%水分胁迫下,重金属铅和水分胁迫对叶片中脯氨酸的积累有协同促进作用。适当的交互胁迫(铅含量300、500mg.kg-1和40%水分处理)有利于提高国槐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培养,设磷处理浓度为0、0.1、0.3和0.5 g/kg,镉处理浓度为0、0.5和1.0 mg/kg,研究磷、镉单独处理及磷、镉共同处理对湖南省4种典型母质(第四纪红土、花岗岩风化物、石灰岩风化物和板岩风化物)发育的耕型红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2~8周的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氮矿化量均值随磷添加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且在添加0.1 g/kg 磷时土壤的氮矿化量最大,其余红壤氮矿化量均随磷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镉对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和耕型石灰岩红壤氮矿化有抑制作用,最大降幅分别为4.98 mg/kg 和6.53 mg/kg;磷、镉共同处理,除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外,对其余红壤氮矿化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且不同红壤氮矿化量存在差异;添加0.3 g/kg 和0.5 g/kg 磷对轻度镉污染红壤的有机氮矿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长期施肥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以红壤稻田和红壤旱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材料,对长期施肥后土壤Cu、Zn、Pb和Cd的含量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常规农业管理条件下农田重金属污染提供更多可靠及有用信息。结果表明:红壤稻田土壤Cu、Zn、Pb含量分别为27.2~34.4、83.8~96.1、41.0~62.0 mg·kg~(-1),不同施肥处理土壤Cu、Zn、Pb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Cd含量为0.49~1.04mg·kg~(-1),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二级标准。红壤旱地土壤Cu、Zn、Pb全量范围分别为34.6~88.3、79.4~173.7、56.7~81.1 mg·kg~(-1),其中施加有机肥处理的土壤Cu超过土壤环境二级标准,Cd为0.14~1.35 mg·kg~(-1),超标率为42.9%。通过红壤稻田和旱地各处理土壤Cd有效性比较,施用猪粪旱地(33.8%)高于稻田(23.9%),而施用化肥旱地土壤Cd有效性最高处理(NP 14.8%)低于稻田最低处理(NPK 31.2%)。从红壤稻田和红壤旱地长期施肥试验结果看出: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还田未见明显的重金属积累,但施用猪粪处理的土壤中Cd有显著积累。红壤稻田施用Ca肥可明显降低土壤Cd的有效性;施用猪粪在增加土壤Cd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旱地红壤Cd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养分积累规律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和露地穴播种植方式下,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养分积累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下,OPT(N 150 kg·hm-2,P2O5 120 kg·hm,K 84 kg·bm-2)和CK(不施肥)处理的小麦各生育期N、P、K的吸收量分别高于露地种植,各施肥处理小麦不同生育期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