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2月16日,樟树市洋湖乡某养鸭户饲养的1200羽26日龄樱桃谷肉用鸭发生病毒性肝炎,上午死亡27羽,中午应邀前去诊治,用药后死亡6羽,共死亡33羽,死亡率为2.8%。该病一般发生在3周龄以内,3周龄以上较少发病,故此病例较为特殊。该群鸭症状比较典型,经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本次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月11日,此群鸭曾发生过沙门氏菌病,投服氯霉素原粉3d后基本治愈。除有少量白色或暗红色稀粪外,鸭群无异常。2月16日早上又出现死鸭,3h内死亡21羽,鸭群中有较多鸭(约占30%)出现精神沉郁,离群,不能或不愿走动,眼半闭、打瞌睡,有的出…  相似文献   

2.
1987年8月30日,我县长林乡某养鸡专业户由本省南昌县和余干县某孵房购进苏州大麻鸭和本地麻鸭的杂交雏鸭(1~2日龄)850羽,运回饲养9天后发病,初步诊断为雏鸭传染性窦炎。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发病情况:850羽雏鸭于9月9日开始发病,20日龄时,死亡达高峰,最多的一天死亡76羽,10月15日基本平息,共死亡雏鸭502羽,死亡率为59.05%。  相似文献   

3.
一起鸭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绍基  黄平 《中国家禽》2001,23(13):26-27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淡水、污水、土壤中,国内外报道其对鱼、虾、蛇、蛙、水禽、猪、牛都可感染发病。2000年8月,笔者发现一起以病程短、腹泻、呼吸困难为特征的急性鸭病。经诊断为为嗜水气单胞菌病。1 发病情况2000年7月1日,广西贺州市八步镇某养鸭户从外地购进刚出壳雏鸭488只,分别放置3间育雏舍育雏。7月15日脱温,混养在一废弃池塘里。白天自由采食放在塘边空地上的混合饲料,晚上赶进塘边临时搭的鸭棚内休息。7月22日(即22日龄),突然发现有少数鸭发病,并于当天死亡10只,第2天死亡14只,当地兽医怀疑是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4.
1雏鸭群免疫1.1雏鸭在3日龄左右,应用病毒性肝炎活苗皮下注射免疫。1.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 l。1.3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  相似文献   

5.
1雏鸭群免疫(1)雏鸭3日龄左右,应用病毒性肝炎活苗皮下注射免疫。(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l。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9月 ,郑州市郊区古荥镇一肉鸭养殖户鸭群发病。病初少量死亡 ,2 0 %左右的鸭出现食欲减少及呼吸道症状 ,8天内 1 2 0多羽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及病理变化等项检查 ,诊断为曲霉菌病。1 发病情况2 0 0 0年 9月 5日 ,一养鸭专业户一批肉鸭共 2 0 0 0羽 ,起初成活率较高 ,但在 2 0日龄左右有 2 0 %的鸭出现食欲减少和呼吸道症状 ,第 2天有少量死亡 ,以后逐日递增 ,投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疗效不佳。经我们及时防治 ,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2 临床观察该肉鸭养殖户利用旧窑洞养殖 ,周围设有运动场 ,窑洞内及运动…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是雏鸭病害之首 ,2 0日龄以内多发 ,雏鸭育雏期是本病盛发期。现介绍一些防治方法 ,供参考。1 饲养分群管理法进雏鸭前 3天 ,鸭舍内用“百毒杀”消毒 ,消灭隐藏于舍内的病毒。雏鸭的饲养密度根据大、小、强、弱适当调整 ,对发育良好、发育不良和体弱的要分群饲养 ,并及时做好雏鸭的保温工作。一般 1~ 3日龄为 2 7~3 0℃ ,4~ 6日龄为 2 4~ 2 7℃ ,7~ 1 0日龄为 2 1~ 2 4℃ ,1 1~ 2 0日龄为 1 8~ 2 1℃。鸭舍饲养密度 ,1~ 7月日龄每平方米 1 5~ 2 0羽 ,8~ 1 4日龄 1 0~ 1 5羽 ,1 …  相似文献   

8.
1995年11月,某鸭场一批樱桃谷肉鸭发生疫病,一栏520羽鸭,在一周内死亡360多羽,病鸭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等变化,经分离培养,确诊为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症状发病鸭群约18日龄,病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拉绿色稀粪、头颈震颤、昏睡,有轻度罗音.开始死亡较急,后逐渐趋缓,一周内,520羽鸭子死亡360多羽,死亡率高达69.2%.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中旬,福建龙海市金定村某养殖户的鸭群发生一种以眼、鼻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眶湿润并形成“眼圈”、头颈震颤、软脚、运动失调、排黄白绿色稀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检查初步诊断为鸭疫里默氏菌病与鸭霍乱混合感染。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户2003年3月1日从外地购进刚出壳樱桃谷鸭800羽,饲养到18日龄时,有少数鸭突然打喷嚏,畜主认为是一般感冒,全群鸭投服人用药感冒通无效。后每羽鸭肌注鸭病毒性肝炎、鸭瘟二联高免卵黄抗体0.5ml,效果也不佳,病情趋向严重。病初日死亡2~4羽,不久出现临床症状鸭达362羽(包括已死去的),发…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本地鸭场不断发生鸭链球菌病。1998年5月,玉州区仁厚乡某养鸭户的鸭群患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检查诊断为鸭链球菌病,经治疗很快控制了疫情,现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该户已多年在自家鱼塘养鸭,为了扩大生产,1998年4月2日购进当日孵出的樱桃谷鸭苗500羽,按惯例接种过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瘟疫苗,10日龄后喂自配的粉料,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作保健剂。5月15日(43日龄)发现有几只鸭停食,次日死亡3羽,疑为“霍乱”,随即全群注射“新方灭败灵”,第3天又死亡8羽,复用青霉素G…  相似文献   

11.
1 发病情况 2004年3月,建湖县某肉鸭饲养场连续几批肉鸭发生大批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万余元.3月8日其中一批肉鸭,计5 000羽,从10日龄起,第一天死亡210羽,连续3天死亡425羽,死亡率达28.5%;另一批8 000羽,从28日龄起,连续3天死亡1 400羽,死亡率达17.5%.鸭群在1日龄时曾皮下肌注鸡胚化肝炎弱毒疫苗1 ml,发病期间给鸭群使用庆大霉素饮水.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情况 1999年8月27日,我镇茹田村黄某饲养600羽雏鸭,用5%恩诺沙星粉(100克/包)拌料防治上呼吸道疾病,以每包饲喂40羽,饲喂后不久,即发现鸭群出现异常死亡,随后大批死亡。2 病理变化 剖检死鸭24羽,其中18羽肝脏肿大,暗红色,条索状或斑点状出血;胆囊胀大,充满胆汁;肠道出血;脑水肿,充血、出血。3 病例复制 选体重100g左右健康的雏鸭15羽,分3组拌料饲喂,第一组用40羽/包,第二组用100羽/包,第三组用150羽/包;第一组全部死亡、第二组出现神经症状,第三组正常。4 体会 4.1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例复制结果,诊断该鸭…  相似文献   

13.
1 发病情况  3个种鸭场分别存栏父母代肉种鸭70 0 0羽、5 5 0 0羽、2 0 0 0羽。均按肉种鸭免疫程序进行了鸭瘟 -鸭肝炎二联活疫苗、种鸭大肠杆菌铝胶苗、鸭巴氏杆菌蜂胶苗的免疫。发病前产蛋率分别为85 %、83 %、89%。投喂某饲料厂生产的高峰蛋鸭饲料后 3天开始发病。喂该批饲料的鸭群发病率达1 0 0 % ,死亡率 1 %~ 3 % ,而未喂该批饲料的周围鸭场及同场其他鸭群未见发病和死亡。2 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鸭精神沉郁 ,食欲明显下降 ,采食量减少 3 0 %~ 40 %。产蛋率以每天 5 %~48%的速度下降 ,最低降至 2 5 %~ 3 0 % ,小蛋、沙壳蛋明显增…  相似文献   

14.
1997年4月以来,我县香泉、张集、历阳、姥桥、西埠、沈巷及周边地区的鸭群中先后流行着一种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发生纤维素性渗出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鸭群一旦感染此病,其群体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达46.3%和43.8%,给养鸭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根据临床实践,将此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及发病特点  通过对就诊病鸭的调查,发现1~8周龄的鸭易感,其中以2~5周龄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最小发病日龄为12日龄,最大的为35日龄。在…  相似文献   

15.
鸭光敏症     
本镇湖底村陈某某于 1 999年 8月 3日购进北京鸭 1 5 0羽 ,樱桃鸭 5 0羽。投给饲料大米、稻谷、麦皮。个体重 1 0 0 0~ 1 5 0 0 g。于 9月 1 2日发现鸭嘴、脚出现水泡 ,采食困难 ,喜蹲地面 ,跛行。经投服抗生素、磺胺药无效。1 临床症状 鸭群喜蹲地面 ,驱赶时有的跛行。上喙  相似文献   

16.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鸭均易感,主要危害2~6周龄的小鸭或中鸭。本病常见的病型有急性败血症、气囊炎、肠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大肠杆菌脑炎和全眼球炎等。本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危害养鸭业重要传染病之一。1 发病情况2017年8月,柳州市某养鸭场养有一批麻鸭13 500羽,已达35日龄,起初鸭群生长一直良好,3月12日发现死亡3羽,另有一部分鸭精神差,翅膀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情况2010年12月20日上午,河北省河间市某养殖户饲养4000只樱桃谷商品鸭,在鸭6日龄时,鸭群表现采食量减少,整个鸭群只有1%~2%采食,绝大部分表现为羽毛蓬松,精神沉郁,鸭只出现大量不明原因死亡,1天死亡100  相似文献   

18.
雏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动态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定雏鸭禽流感母源抗体消长动态,试验选用绍鸭原种场商品代苗鸭52羽,公母各半,分为2组,分别于1、3、5、7日龄随机扑杀采血0.8ml;10、13、16、19、22、25日龄,每羽颈静脉采血0.5ml。经测定,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平均值为7.3log2,3、5、7、10日龄分别为6.6log2、6.6log2、5.4log2、5.1log2,3~5日龄抗体出现平台期,此后呈逐步下降趋势,10日龄时降至接近禽流感抗体保护临界线,至25日龄时母源抗体基本消失。因此,对种鸭免疫抗体较高的鸭群,其后代首免时间以2周龄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1 发病情况 溧阳市竹箦镇南旺村某养鸭专业户 ,于 1997年 10月 2 9日 ,购进樱桃谷苗鸭 2 830羽 ,采用塑料大棚圈养 ,前期饲喂溧阳正昌小鸭料 ,30日龄生长发育良好 ,存活率为 96 .47% ;后改喂苏南某饲料公司大鸭料 ,两天后鸭群出现食欲减退或废食 ,精神萎顿的病鸭 ,当日死亡 4  相似文献   

20.
1999年4月中旬,广西贺州市某养殖户的鸭群发生一种以眼、鼻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眶湿润并形成“眼圈”;头颈震颤,脚软,运动失调,排黄白绿色稀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系统检查,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与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户1999年4月1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樱桃谷鸭800只,分别放置4间育雏舍育雏,每间200只。饲喂市场个体户销售的饲料。4月15日脱温,混养在一个池塘内。当时的环境温度:白天为20~23℃,夜间是13~15℃,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自由采食塘边空地上的饲料,晚上赶进塘边临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