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根据成蝇前20d总产卵量模型、产卵历期模型、平均产卵量模型的幼虫生物量模型,经模拟、筛选、综合评定和决策分析得到了相应优化目标下的理论优化方案。前20d总卵量的优化方案为:因子水平(0,-1.633,-1);技术规范为种蝇饲养室温度22℃、饲养密度为5.7cm^3/蝇、光照8h。每头蝇平均产卵量的优化方案为:因子水平(0,-1.633,-1);技术规范为饲养室温度27℃、密度5.7cm^3/蝇、光  相似文献   

2.
受瓢虫伤害的茄子抗螨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侧多食跗线螨的发育历期(卵、幼螨、若螨、雌成螨)、产卵量、种群增长倍数和田间种群密度的角度比较被茄二十八星瓢虫取食后叶片(处理)与未被取食的正常叶片(对照)饲养该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该螨的产卵量、卵和诚螨历期。田间种群密度、种群增长倍数在处理和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幼螨和苦螨历期之间差异不明显,处理叶片的全世代历期比对照长,而产卵量比对照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自然滞育种群成虫滞育后生殖生物学的影响,明确“滞育发育”与滞育强度、滞育解除与滞育后发育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分别于11月、1月、3月在18、22、28℃及不同光周期(15D﹕9L、13.5D﹕10.5L、12L﹕12D)下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等。【结果】温度对滞育解除后的中华通草蛉成虫的产卵前期(P<0.001)、产卵历期(P<0.001)、产卵量(P=0.012)和雌虫寿命(P<0.001)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中华通草蛉解除滞育后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雌雄成虫寿命均缩短。11月份22℃下成虫产卵量最高,而18℃下最低,且3个温度间产卵量有显著差异(P<0.001)。而1月份(P=0.604)与3月份(P=0.745)不同温度间产卵量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越冬时期对滞育成虫产卵前期有显著性影响(P<0.001),且随越冬时间延长产卵前期减少。成虫在1月份产卵量高于其它越冬时期,且只有在光周期15D-9L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其余光照条件下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越冬时期对成虫产卵历期和雌虫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滞育解除过程中的产卵前期(P=0.240)、产卵历期(P=0.234)及雌虫寿命(P=0.155)均无显著性影响。中华通草蛉成虫在15D﹕9L条件下产卵量最大,且在11月份(P=0.008)与3月份(P<0.001)显著高于其它光周期下,1月份则光周期对产卵量无显著影响(P=0.735)。交互作用显示,温度与越冬时期的交互对产卵前期(P=0.016)及产卵量(P<0.001)影响显著,而对产卵历期(P=0.321)和雌虫寿命(P=0.583)则无显著影响。光周期与越冬时期的交互对产卵前期(P=0.664)、产卵历期(P=0.074)和雌虫寿命(P=0.052)均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影响成虫产卵量(P=0.031)。【结论】温度对滞育后发育生物学特性均有显著性影响。越冬时期只对产卵前期和产卵量有显著性影响,说明不同越冬时期滞育强度不同且滞育解除过程的能量消耗会对产卵量有一定影响。光周期只对产卵量有显著性影响,说明光照长度会影响中华通草蛉卵粒的形成。温度和越冬时期比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后发育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种内竞争密度效应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设置1、5、10、15、20和25头·皿-1(Φ=9 cm)6种不同幼虫密度处理,测定井上蛀果斑螟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率和种群增长指数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雌、雄蛹质量和平均单雌产卵量随幼虫密度增加显著减少;幼虫密度对预蛹期、成虫羽化率、雌雄性比和子代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密度为15头·皿-1,幼虫发育最好,其存活率和化蛹率分别为65.67%和98.83%,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分别为18.32 d和7.01 d,成虫产卵期为7.61 d,种群增长指数最高,为26.52.当幼虫密度大于15头·皿-1,随幼虫密度增加,幼虫存活率和化蛹率显著减少,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显著延长,成虫产卵期显著缩短.幼虫密度为25头·皿-1,幼虫发育最差,其存活率和化蛹率分别为36.12%和76.67%,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分别为20.36 d和8.56 d,成虫产卵期为5.29 d,种群增长指数最低,仅为4.57.井上蛀果斑螟幼虫期存在密度制约效应及密度临界值;在特定空间,幼虫密度超过临界值时发生密度效应,使该虫种群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桔全爪螨实验种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种群密度在调节、影响种群死亡率、发育速率、子代个体大小以及产卵量等方面的效应。研究表明:①桔全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期密度对卵→幼螨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②幼若螨期存在密度效应,且主要由于补偿不足所致,在每叶幼螨密度为1—80头的范围内,幼螨→成螨的发育速率随幼螨密度的升高而明显减慢;③当每叶卵密度超过40粒,由卵发育所致的成螨个体逐渐变小;④种群密度(幼若螨)对产卵量的密度效应为Allee型,最适产卵密度为每叶20粒,此时,每雌平均最大产卵量为35粒左右(室温20±2℃)。此外,本文还从理讨上探讨了目前在分析密度效应时,国内外流行的Mor-ris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竹裂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5~60粒/叶,温度25℃±0.5℃,光照14L10D条件下,孵化率为92.22%~100%,卵发育历期为4.4天~4.7天。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性比、繁殖力、寿命都均有明显影响,即在3~48头/叶的幼虫密度下,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现下降或减慢的趋势;而相继的成螨种群随密度的增高表现为雌性比增加;雌成螨的每雌产卵量(Y)与初始幼螨密度(X)之间呈线性关系Y=79.8779-1.3657X(R=0.9647**)。  相似文献   

7.
对烟草甲的试验种群的体长、体重、龄期以及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和试验种群生命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0(±1)℃,相对湿度75(±5)%,用碎麦加10%酵母饲养下,烟草甲卵多散产,卵长0.41 mm,卵宽0.19 mm,历期5.57 d;幼虫分为4龄,各龄幼虫历期分别为5.97、5.17、4.94、5.65;蛹历期3.61 d,雌雄性比为100:65,雌蛹体长、体宽、体重都明显高于雄蛹的体长、体宽体重;成虫产卵期5.16 d,单对隔离产卵量为21.35粒,明显少于群体产卵的平均卵量.生命表结果表明,烟草甲试验种群的种群趋势指数(I)为15.37.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云南玉溪烟粉虱种群的卵发育适宜条件,为其室内大批量饲养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温度、湿度、光周期及寄主植物等因素对云南玉溪烟粉虱种群的卵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寄主、温度、湿度等3个因素对烟粉虱的子代卵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影响作用顺序为寄主>温度>湿度,光周期对卵发育历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对各因素的配对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寄主上的烟粉虱卵发育历期与其他3种寄主间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而番茄、烟草、一品红各寄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3℃条件下的烟粉虱卵历期长于其他3个温度,其中23 ℃与25℃处理间差异显著,23℃与27、29℃处理间差异极显著,25℃与29℃处理间差异显著;50%相对湿度条件下的烟粉虱卵历期短于其他3个湿度处理,其中50%与60%、70%处理间差异显著,60%与80%处理间差异显著;4种光周期条件对烟粉虱卵的发育历期的影响在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烟粉虱卵期的饲养条件优化因素组合为:寄主为番茄、温度27℃、湿度50%、光周期14:10.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成虫饲养密度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寿命及繁殖的影响,在温度(25±1)℃、RH(70±10)%、光照15L∶9D、照度5 500lx条件下,以雌雄比1∶1共设5种成虫密度,依次为2、5、10、15和20对/产卵杯(840mL,直径10cm,高12cm),系统观察井上蛀果斑螟雌雄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成虫饲养密度对井上蛀果斑螟寿命和繁殖力有显著影响。饲养密度为2对时的产卵前期最长,产卵期最短;5、10、15和20对时的产卵前期无显著差异;10和15对时的产卵期显著高于其余3种密度。饲养密度为2对时的雌、雄成虫寿命最低,10对时的雌成虫寿命显著高于除5对外其余3种密度;5和10对时的雄成虫寿命显著高于其余3种密度。饲养密度为20对时的产卵高峰单雌日产卵量最少,10对时的产卵高峰单雌日产卵量显著高于除2对外的其余3种密度。饲养密度为20对时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最少,5和10对时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密度;10对时卵的孵化率显著高于其余4种密度。结果提示,井上蛀果斑螟成虫饲养密度过高或过低都显著降低其繁殖力,在840mL产卵杯空间下,以饲养密度10对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宁乡市早稻3个主栽品种(湘早籼45、中早39和陵两优211)对三(2)代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种群影响,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及遴选水稻主栽品种提供依据,通过室内试管单头饲养法和养虫笼群体饲养法研究了三(2)代白背飞虱在3个主栽品种卵历期和孵化率、若虫历期和羽化率、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3个水稻品种对三(2)代白背飞虱卵的历期和孵化率无显著性影响,但白背飞虱若虫历期和羽化率在3个水稻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三(2)代白背飞虱在杂交稻陵两优211上产卵量和雌虫寿命均显著高于常规稻湘早籼45和中早39。说明杂交稻陵两优211更适合三(2)代白背飞虱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龟纹瓢虫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龟纹瓢虫人工饲养的最适温度和高温耐受性,研究了温度对龟纹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其人工饲养及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在15、20、25、30和35℃5个温度梯度下饲养,记录了龟纹瓢虫的发育历期、产卵量等生理指标,组建了其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5~25℃内,龟纹瓢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5和30℃下各发育阶段历期没有显著差异。龟纹瓢虫产卵量在25℃下最大,总存活率亦最高为78.8%,另外,龟纹瓢虫在35℃下仍能够少量产卵。龟纹瓢虫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4.24℃,其内禀增长力和种群趋势指数均在25℃下最大,分别为0.11和270.6,表明饲养龟纹瓢虫的最适温度为25℃,并且成虫能耐受35℃的高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甜菜夜蛾的物理防治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对成虫期的甜菜夜蛾夜间分别进行黄光处理、白光处理和黑暗处理,探讨不同光处理对甜菜夜蛾的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夜间不同光处理对甜菜夜蛾的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与无光照相比,夜间光照使甜菜夜蛾成虫的寿命有显著提高,产卵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但对幼虫历期、蛹历期及蛹重无显著影响。夜间黄光处理和白光处理相比成虫寿命较短,产卵高峰期相对集中,卵的孵化率较高,其他指标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结论]光照条件改变可以可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系统研究了花椒全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花椒全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10-60粒/叶,温度(25&#177;1)℃,相对湿度75%&#177;5%,光照14(Light)∶10(Dark)条件下,孵化率高达95%-100%,卵发育历期为6.6-6.8 d.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的性比、繁殖力和寿命均存在明显影响.在3-36头/叶时,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下降和减慢的趋势,并且当代性比向偏雌方向发展.采用线性方程Y=9.398 lnN1+37.666,(R=0.978)来描述雌成螨每雌产卵量(Y)与幼螨密度(N1)之间的关系.花椒全爪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与卵密度无关,却受幼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云南富民杨梅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世代及产卵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危害云南富民杨梅的拟果蝇(D.simulans)室内饲养,研究了其世代历期、成虫产卵规律和产卵量。结果表明:①在室内T=19.0~25.2℃、Rh=67.4%~84.7%条件下,拟果蝇(D.simulans)卵历期为0.7 d,幼虫历期为4 d,蛹历期为4.9 d,单个成虫饲养,历期为3.9 d,世代历期为13.5 d。②在室内T=19.0~25.5℃,Rh=55.2%~82.3%条件下,配对饲养成虫寿命为46.3d,是单个成虫饲养寿命的11.9倍;一对成虫有效产卵量为735.2粒。③成虫羽化后1~2 d开始产卵,产卵期间,共有3次产卵高峰,卵量分别为47.6粒、50.2粒、43.8粒;羽化后2~17 d内的产卵量为整个生育期产卵量的52.2%。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新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不同地理种群在(27±1)℃的恒温条件下,光照时数为4~20 h之间时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光周期和不同地理区域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发育历期有极显著性影响,两因素交互作用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发育历期有极显著性影响.焉耆、塔城、昌吉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LD14:10 h,乌鲁木齐、哈密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LD15:9 h.新疆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在光照时间时数为8~12 h之间时幼虫的发育历期最长,滞育诱导率最高.并且光照时数长于14 h时,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反而幼虫发育历期缩短,滞育率降低.光周期和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负相关,即光照延长,亚洲玉米螟幼虫发育历期缩短.不同地理区域和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正相关,即北纬度升高,亚洲玉米螟幼虫发育历期延长.  相似文献   

16.
柑桔锈壁虱Phyllocoptruta oleivorus(Ashm.)属瘿螨科,是世界性害螨。国外分布于南北美洲,叙利亚、日本、苏联、菲律宾和澳洲等地;国内各柑桔产区均有发生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又以浙江、福建、湖南、四川等地区为害最为严重。于1984—1985年在日光培养箱和人工气候箱内,分别在不同温度、品种、光照时数、不同期叶龄和不同受害程度等因子下,用叶片进行饲养,现将其结果初步整理如下: 一、温度因子试验:表1给出不同温度下柑桔锈壁虱的发育历期、寿命、死亡率、产卵量、种群趋势指数Ⅰ。可见卵在41℃下几乎都不孵化,少数孵化的一若也都死亡,柑桔锈壁虱非常耐高温,最适温度在26℃—32℃之间,重庆地区每年7—9月为该螨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结全爪螨种群在桂花上的消长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桂花桔全爪螨种群一年中有4个高峰,其为害最高峰在4月中旬~5月上旬及5月中旬~6月上旬,环境因子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时数、降雨量及天敌对卵量影响较小,对幼、葳、成螨的数量影响较大,其中天因子的影响尤为显著,螨量与光照时数呈负相关的关系。螨量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y5=0.2562+0.0584xr2-0.132xs1+0.1172x3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花椒全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花椒全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10~60粒/叶,温度(25±1)℃,相对湿度75%±5%,光照14(Light):10(Dark)条件下,孵化率高迭95%~100%,卵发育历期为6.6~6.8 d.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的性比、繁殖力和寿命均存在明显影响.在3~36头/叶时,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下降和减慢的趋势,并且当代性比向偏雌方向发展.采用线性方程y=9.398 ln N1+37.666,(R=0.978)来描述雌成螨每雌产卵量(Y)与幼螨密度(N1)之间的关系.花椒全爪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与卵密度无关,却受幼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长时波动高温处理棕榈蓟马对其后代种群的影响。[方法]以25℃恒温饲养的种群为对照,将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预蛹(3龄若虫)于波动高温下处理至1龄若虫产生,将1龄若虫单头饲养在25℃恒温条件下,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并构建特定年龄生命表。[结果]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卵期、1龄若虫期、蛹期、未成熟期、雌虫寿命、产卵前期、内禀增长率以及繁殖力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2龄若虫历期、3龄若虫历期和周限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高温处理显著缩短了棕榈蓟马的未成熟期,延长了雌虫寿命,但种群的繁殖力下降,单雌产卵量(18.46粒)较对照(93.35粒)显著下降。[结论]长时波动高温处理对棕榈蓟马后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度和寄主对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模拟柚喀木虱的自然生存环境,用人工气候箱研究其在柠檬Citrus limon上繁殖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同时比较其在黄龙病柠檬苗上饲养时上述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研究15、20和25℃条件下柠檬、九里香Murraya exotica和酸橘Citrus sunki对柚喀木虱成虫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在15℃、相对湿度70%条件下柚喀木虱在健康柠檬上平均卵历期为9.38 d,1~5龄若虫历期分别为8.80、6.66、6.00、6.76和5.94 d,产卵前期为16.2 d,世代历期为59.74 d,世代存活率为28.34%;而在带病柠檬上2龄、4龄和总若虫历期显著缩短,产卵前期显著延长,4龄、总若虫期存活率和世代存活率显著下降。来源相同的成虫在健康和黄龙病柠檬苗上的产卵量无显著差异,但在病苗和健苗上分别饲养1代后,从健苗上羽化的成虫产卵量显著高于病苗。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用柠檬饲养柚喀木虱成虫存活率最高;而在相同的寄主条件下,温度为15℃时存活率最高;成虫在柠檬上15℃条件下饲养20 d后存活率仍达81.67%。寄主感染黄龙病使柚喀木虱若虫的发育历期缩短,但对其存活率和繁殖造成不良影响。【结论】该饲养条件下的柚喀木虱能顺利完成整个世代且能获得较高存活率,该饲养条件可用于室内大量繁殖柚喀木虱,并进一步应用到柚喀木虱的生活习性和黄龙病病理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