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通辽地区蓖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娟 《作物杂志》2004,20(3):27-27
通辽市是我国蓖麻主产区,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历年播种面积都在6万hm2以上,产量占全国的1/4.在种植结构调整中,蓖麻仍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在品种、生产条件、栽培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但还没有完全摆脱习惯生产意识和传统种植方式,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平均单产只有2010kg/hm2.我国加入WTO以后,蓖麻油及其系列产品销售渠道增多,国内、国际市场前景广阔,推动了蓖麻产业化的发展.为了稳定蓖麻基地建设,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我们以多年蓖麻栽培试验结果为依据,总结出"通辽地区蓖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为蓖麻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取了大田中的3种代表性种植模式进行密度对比的试验,以探索蓖麻最佳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蓖麻种植密度为1 900株左右的产量最高,产量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为三角叶薯蓣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采用种植密度、有机厩肥、氮肥、磷肥、钾肥5个可控栽培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16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2 m2。试验结果表明:16个试验处理的产量折合在6241.67~26416.67 kg/hm2之间,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4个试验因子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磷肥用量F值达显著水平,不同试验处理对三角叶薯蓣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15万株/hm2,施用底肥45000 kg/hm2,氮肥375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80 kg/hm2为该试验设计的最优试验组合。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能有效提高三角叶薯蓣的产量;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是影响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百农418’小麦群体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设置6个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450万、525万、600万苗/hm~2,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百农418’小麦的高产潜力与抗倒伏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成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继续增加,成穗数转为下降;种植密度与成穗数呈对数曲线关系(y=259.3lnx-859.7)。低密度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增产显著;高密度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增产不显著直至减产;种植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函数关系(y=5024+22.12x-0.022x~2)。种植密度对产量三要素的影响效应表现为成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增加穗数,但穗粒数、千粒重随之下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综合考虑高产潜力发挥和规避倒伏风险,‘百农418’小麦超高产栽培,黏壤土10月10日播种,适宜种植密度为450万~525万苗/hm~2;种植密度超过525万苗/hm~2,存在较大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南宁市恒茂种业科学研究院玉米种植基地秋玉米中常见的4个基本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以耐密自交系130为对照组,在种植密度8.5万~16万株/hm2范围内设计了5个不同的梯度水平,以该模式开展试验,具有很高的科学性。经过试验后得出了较为准确的研究结果,随着玉米材料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玉米材料的果穗会变短、变细;当密度超过一定数值时,玉米材料在倒伏率方面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倒伏率与玉米材料种植密度呈正相关的关系;经过对玉米材料产量的计算,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材料的产量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产量最高的玉米种植密度为12.5万~13.0万株/hm2;耐密自交系130对照组的玉米穗部没有明显变化,玉米倒伏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低,且产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经过对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发现,玉米种植的最佳密度为1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互作效应,2017—2018年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以‘矮抗58’为试验材料,设置112.5、150、187.5 kg/hm2 3个种植密度,0、180、240、300 kg/hm24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花后贮藏干物质的转运量及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而花前趋势相反;冬小麦群体分蘖数、穗数、穗粒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然而千粒重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可以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减小施氮量降低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负面影响。因此,适宜氮肥用量与种植密度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240 kg/hm2与种植密度150 kg/hm2相匹配是获得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明玉米品种禾睦玉918与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和播种期等主要栽培因素的关系。建立该品种籽粒产量(y)与种植密度(x_1)、氮施肥量(x_2)和播种期(x_3)三元二次回归方程数学模型:y^=594.13+9.42 x_1+1.36 x_2-10.85 x_3-55.29 x_1~2-29.74 x_2~2-25.18x_3~2+20.33 x_1x_2+12.07 x_1x_3+58.21 x_2x_3。确立玉米品种禾睦玉918最佳的种植方案为种植密度4 100株/667m^2、氮肥用量17kg/667m^2、播种期3月25日至4月15日,在该栽培措施下,可获得最高产量(617.43kg/667m^2)。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云荞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播条件下为了实现‘云荞1号’的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以目前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云荞1号’为材料,采用4个不同密度(70万株/hm2、95万株/hm2、120万株/hm2、145万株/hm2),研究了苦荞晚播条件下,密度对苦荞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株高、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等植物学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产量有显著差异;在14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达2424.17 kg/hm2。晚播的‘云荞1号’在云南秋播区最适宜的播种密度是1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丹玉40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形式与密度对其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比空5.70万株/hm2密度种植,产量达到最高,为15 523.8kg/hm2;其次是4比空5.70万株/hm2密度种植,产量为13 776.3kg/hm2。叶向值在4比空4.20万株/hm2密度种植和2比空4.95万株/hm2密度种植的条件下达到较高。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均在2比空5.70万株/hm2密度种植条件下达到最高值。说明丹玉405采用2比空或4比空5.70万株/hm2密度种植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增加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获得较高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0.
湖南永州地区蓖麻不同密度种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蓖麻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株高、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产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800株/667m~2的种植密度,产量为250~300kg/667m~2,灌浆成熟期株高230~240cm,花果期叶面积系数2.0~2.5,开花期净同化率为7.9~8.4g/m~2·d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晋北区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以晋豆4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密度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呈先升后降趋势,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均下降,百粒重先降后升,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适宜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密度是优化大豆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维持合理的种植密度,同时适当地提高单株粒重和分枝数,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通过SPSS曲线估计,得出种植密度与大豆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是二次曲线模型y=b_0+b_1x+b_2x~2,晋北区大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最佳数学预测模型是y=-5762.478+791.819x-16.147x2,理论最适密度为24.5191万株/hm~2,产量为4 046.61kg/hm~2。该研究为晋北早熟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胡建风  唐义  王道琴  李贵玉  赵丽萍  李华 《种子》2007,26(12):114-117
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杂交玉米品种黔兴201的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与其产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效应分析,得出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种植密度>N>K2O>P2O5。初步筛选出该品种单产超过800kg/667m2的主要农艺措施:种植密度4732~5355株/667m2、纯氮用量21.55~25.55kg/667m2、P2O5用量20.15~31.85kg/667m2、K2O用量23.60~32.70kg/667m2。  相似文献   

13.
柳永强 《中国种业》2017,(12):49-50
在陇中半干旱区,采用黑膜覆盖、黑膜覆盖+滴灌两种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陇薯7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抗旱性。结果表明,黑膜覆盖模式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与大薯重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在密度为51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黑膜覆盖+滴灌模式下,密度51000株/hm~2与57000株/hm~2的产量较高,二者基本持平。黑膜覆盖+滴灌模式比黑膜覆盖模式马铃薯产量增幅明显,其平均抗旱指数达到1.40,说明黑膜覆盖+滴灌是陇中旱作区马铃薯抗旱栽培的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14.
摘 要:天优华占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选育而成新品种,米质优良,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因而,对于天优华占最佳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的研究及其高产机理的探讨,可为该品种在金华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支持。以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20、165、210kg/hm2)和栽插密度(22.5万/hm2和16.5万/hm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下,不同施肥水平间天优华占产量水平差异较大。两种栽培密度下,天优华占的产量都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水平,以高密度处理产量较高。高密度和低密度下,均以高肥区产量水平最高,分别达到7 464.3、6 534.8 kg/hm2。通过此研究发现,天优华占最佳栽插密度为22.5万/hm2,每1 hm2施用氮肥210 kg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对安麦8号和安麦9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豫北冬小麦新品种安麦8号和安麦9号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安麦8号、安麦9号和周麦18为主处理,以播量180万/hm~2、240万/hm~2和300万/hm~2为副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小麦品种干物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适量增加密度可以增加单株干物质量和叶面积系数。180万/hm~2和240万/hm~2种植密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300万/hm~2种植密度,亩穗数则相反。同一密度下,安麦8号和安麦9号总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安麦8号和安麦9号产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其在180万/hm~2和240万/hm~2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优于300万/hm~2种植密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沼肥(液)不同用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开展3个种植密度3种沼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在A_1、A_2密度下,玉米产量随沼肥(液)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A_3密度下,沼肥(液)施用量越大玉米产量反而降低,产量与经济效益表现最优的是A_2B_3、A_1B_3处理,即当玉米群体密度分别为5069株/667m~2,4535株/667m~2,沼肥用量为1111.7kg/667m~2。  相似文献   

17.
王学 《中国种业》2018,(10):67-69
为了确定机收玉米敦玉27最佳种植密度,为大面积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在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酒泉育种站基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机收玉米新品种敦玉27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推迟,籽粒含水量在递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籽粒含水量在递增,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在递减,产量、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密度的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12.75万株/hm~213.50万株/hm~212.00万株/hm~211.25万株/hm~2,适宜种植密度一般为12.75万~13.50万株/hm~2,最佳种植密度为12.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冬种马铃薯轻简化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不同厢垄栽培模式的稻草用量、肥料用量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采用厢式栽培模式效果显著优于双行垄栽模式。在厢式栽培模式中,处理H(种植密度9.0万株/hm2,施复合肥600kg/hm2,覆盖稻草10000kg/hm2)分枝数最少,株高和茎粗中等,商品薯率一般,绿皮薯率最少,淀粉产量1722.00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下烤烟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情况及烤烟中、上部叶的发育特征,以K326为试验材料,设置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影响烤烟群体和个体干物质积累的叶片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成熟期单株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成熟期烤烟单株叶片干物质积累量、整株干物质积累量、冠根比受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极显著交互效应的影响。施氮提高了烤烟中、上部叶现蕾期时的比叶重和叶片密度,种植密度对现蕾期和成熟期的中、上部叶单叶重及比叶重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烤烟叶片发育与干物质积累的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烤烟中部叶的比叶重和烤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上部叶的叶片厚度与烤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在低密度条件下,氮肥用量112.5 kg N/hm2时烤烟上等烟比例达73.35%,在中等密度下,氮肥用量112.5 kg N/hm2时烤烟产量、产值和均价达到各处理的最大值。综合考虑,在广西百色烟区周年烟稻轮作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1.82万株/hm2、基施氮肥用量112.5 kg N/...  相似文献   

20.
旨在为油菜株型育种和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选用3个不同类型的紧凑型油菜常规品种,以松散型油菜杂交种‘秦优7号’为对照,研究了在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密度下各品系的库源特征及其与收获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紧凑型油菜单株在不同密度下的库源特征与对照松散型相同,单株根、茎、枝、壳干重,角粒数和单株角果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低密度显著高于高密度;千粒重随密度的变化不大。紧凑型油菜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松散型油菜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紧凑型油菜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获。收获指数对密度的响应在两类型品种表现一致,最低密度15万株/hm2增加到30万株/hm2时达到峰值,以后随着种植密度的继续增加而降低。收获指数与茎+枝+壳干重之和,与库性状角粒数、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与库源关系的粒根比、粒茎比、粒枝比、粒壳比显著正相关,说明要提高收获指数不仅要扩“源”增“库”,还要协调库源的合理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