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甘蔗生产进入后期,为加强生产指导,确保甘蔗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全国农技中心会同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研究制定了《2015年甘蔗秋冬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加强甘蔗秋冬季田间管理:一是防旱抗旱。旱地无灌溉条件的蔗区,应提前做好防旱抗旱工作;有灌溉条件的蔗田待甘蔗进入生长后期,应逐渐减少水分供应,收获前两个月停止灌水。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技术》2013,(2):33-34
1、技术背景甘蔗是需水量较大的经济作物。在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土壤栽培甘蔗,采用传统开沟种植技术,由于种植沟内土壤保蓄能力低,导致有限的自然降水成了制约甘蔗萌发出苗、生长的首要因素。同时,施入土壤中的肥料也因降雨冲刷、径流等水分损失而部分损失,造成甘蔗对肥料利用率低,集中表现在旱地甘蔗单位面积收获有效茎数量少,单茎节间短、茎细,单茎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项目,我们于1993—1994年开展了旱地甘蔗深沟、板土、镇压的抗旱保水栽培试验研究。据昌宁县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新植蔗每公顷增产21—22.2吨,宿根蔗增10.46吨,增糖0.5%。此项栽培技术具有抗旱、保水、延长宿根年限、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含糖量的明显效果,是适合云南旱地甘蔗推广的一项高产、高糖重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旱地甘蔗地膜覆盖高产栽培选用健康、耐瘠、抗旱良种为核心,深耕栽培、科学种植、地膜覆盖、合理用肥、有效防治病虫草害为重点的栽培技术,进一步优化配组各种实用、先进技术,实现旱地甘蔗双高栽培目标.  相似文献   

5.
沈忠祥 《云南农业》2009,(10):25-25
蔗糖业是盂连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提高蔗糖业的科技水平,走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之路,应加快甘蔗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提升旱地甘蔗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雷州半岛旱地甘蔗生态系统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被破坏,土壤“库”容变小,土壤给"源"减少,土壤“流”增强,旱灾频繁等严重问题,论述了改革栽培制度、蓄水保墒耕作、选用高产多抗良种、建立高效低耗群体等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对提高旱地甘蔗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蔗区年降雨少,且分布不均,在春旱尤为严重的年景,甘蔗下种至萌发出苗的2~5月降雨量仅为100毫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成为制约甘蔗萌发出苗和低产低糖的首要因素。经多年多点试验,"槽植"平均亩增产甘蔗0.8~1.2吨,提高蔗糖分0.2%~0.5%。"槽植法"适宜各种不同类型的旱地蔗区推广应用。近年来,云南旱地蔗区广泛采用"槽植"法进行栽培,取得了显著的运用效果。"槽植"法即沿等高线开植  相似文献   

8.
1、新植甘蔗抗旱栽培技术一般来说,蔗区生态类型多样,因而选择的甘蔗品种各不相同。大旱之年,我们首先应该选择种植抗旱性强的甘蔗品种。实践证明,目前抗旱性较好的新品种主要有粤糖86/368、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10号、桂糖11号和云蔗03/194(早熟)等。旱地甘蔗一般采用深沟板土栽培技术,抗旱效果比较理想。其技术要点包括:一是开沟,要求植蔗沟深40cm,播幅宽30cm,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甘蔗生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是我国的主要糖料作物,在生产上受多个非生物因素制约,其中干旱是影响甘蔗生长的主要胁迫因素之一。本研究从干旱胁迫对甘蔗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的影响及甘蔗抗旱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甘蔗抗旱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种植是农业发展重要的部分,在发展小麦生产的过程当中,其中人们对于小麦抗旱技术有着一定的追求,该文就对襄汾县旱地小麦探摘沟播抗旱技术进行介绍,分别介绍了旱地小麦的生长特点、施肥、田间管理以及抗旱保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春植甘蔗施用保水剂与喷洒等量清水对照相比较,能提高甘蔗出苗率,促进甘蔗伸长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于小麦拔节期、穗期叶面喷施FA旱地龙抗旱生长营养调节剂,结果表明,喷施FA旱地龙抗旱生长营养调节剂的春小麦产量及各种生长指标均好于对照,以孕穗期倾施1.05kg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3.5%。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旱地甘蔗抗旱节水槽植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开沟做槽、种苗选择与处理、合理密植、盖膜与揭膜、查苗补苗、土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福农15号"是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选育的甘蔗新品种.植株高大,中至中大茎,分蘖力较好,成茎率高,中后期生长快,每667平方米(1亩)有效茎数5000条左右.蔗茎均匀,单茎较重.中抗花叶病,抗黑穗病.大田栽培表现出早熟、高糖、丰产、抗旱、宿根性好等优良特点,每667平方米蔗茎产量7.08吨.适合水田或水浇旱地栽培.(彩图参见81页图5)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云南高海拔蔗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形成的立体气候和小气候环境差异及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严重,蔗区多无灌溉条件,甘蔗大生长期热量不足,冬季霜冻出现频率和大小不一,土壤瘦瘠等特殊生态条件。论述了高海拔旱地甘蔗农业生态系统的育种目标是:萌发力强,早生快发,前中期生长快,成茎率高,有效茎多,抗旱,抗病,耐寒力强,宿根性好,糖分高,早中熟的中至中大茎品种。认为通过导入新种质,扩大遗传背景,以增强后代的抗逆性,改良甘蔗的产量和糖分性状;从生态条件差异不大的蔗区引种,在不同生态型蔗区进行选育,鉴定;采用相宜耕作栽培技术,创造良好的小生态环境是选育不同生态型优良品种,实现高产、高糖、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春植甘蔗下种期要求在春分前后.这段时间直接影响甘蔗种苗萌发的主导因素是低温阴雨或低温干旱、霜冻.因此,在栽培上要掌握冷尾暖头下种,春旱地区要抗旱抢种,并注意做好选种、施肥、整地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无灌溉条件的旱坡地 ,夺取高产的首要问题是抗旱出苗。推广秋植蔗 ,一是解决春季干旱出苗难的问题 ,二是保证齐苗壮苗 ,为旱地甘蔗高产创造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加甘蔗滴灌系统的利用途径,提高甘蔗产量和种蔗效益。[方法]通过与传统滴灌方法对比,了解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的使用效果。[结果]应用滴灌系统综合技术的"灌水+灌肥+灌药"处理,能提早甘蔗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甘蔗生长,有较多的有效茎和较重的单茎重,进甘蔗成熟;促进宿根蔗甘蔗芽的萌发,增加宿根蔗的有效茎。使新植蔗的产量和糖分分别比对照高35.9%和0.32%;宿根蔗的产量和糖分分别比对照高36.0%和0.27%。[结论]滴灌系统综合应用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旱地甘蔗的产量和蔗糖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云南蔗区自然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出旱地甘蔗丰产综合技术。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甘蔗生长的下种量、行距、施肥量采用5元2次正交旋转通用组合设计进行研究,分析重要技术措施对甘蔗产量和生长的影响,提出适于云南各地推广的综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讨“旱地龙”对甘蔗抗旱增产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了喷施不同质量浓度“旱地龙”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叶片矿质营养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旱地龙”能明显提高甘蔗叶片的矿质营养含量,“旱地龙”喷施质量浓度以3g/L、2g/L、4g/L分别对提高甘蔗叶片N、P、K含量效果最好,分别比C K (0 g/L )提高0.13、0.04、0.12个百分点。在光合指标方面,以“旱地龙”3g/L喷施处理对提高叶绿素含量和4g/L喷施处理对提高气孔导度作用较大,分别比CK增加0.19 mg/g和0.05μmol/(m2· s);喷施“旱地龙”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整个伸长期均高于CK ,以4 g/L处理作用较大,分别比CK增加4.94μmol/(m2· s)和0.42 mmol/(m2· s),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以“旱地龙”4 g/L喷施处理最高,为0.32μmol/(m2· s)。可见,喷施“旱地龙”可有效促进甘蔗对N、P、K等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