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果农之友》2011,(4):51-51
果树食心虫是蛀入果实内危害的蛾类幼虫的统称,主要包括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果蛾)等。1人工防治越冬刮除树干粗皮;冬季清园,清扫落叶、杂草等;在幼虫危害果期至羽化前(麦收前),彻底摘净梨大食心虫虫果,这是消灭梨大食心虫的关键措  相似文献   

2.
冷凯 《中国园艺文摘》2012,(12):175-176
通过连续多年对双辽市8种果树食心虫分布及为害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出该地区果树食心虫结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梨小食心虫是我场桃、梨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同时还为害苹果等多种果树。自1968年以来,我们对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连续进行了七年的研究工作,重点是1968、1969和1974这三年,其他四年只进行了一般的消长时间记载和预测预报,附带观察生活习性。 现将历年研究资料整理如下,供生产和科学研究参考。 一、研究方法-大田观察与人工饲养相结合 (一)首先摸准年发世代:从越冬代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至最后一代老熟幼虫入蛰完毕,各世代各种虫态均在大饲养笼内进行饲养观察。各代虫态取其前、中、后各期发生者50—100头,进行群体饲养,多余虫态及时…  相似文献   

4.
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小食心虫是我国果树上主要的蛀果害虫,文章主要综述桃小食心虫发生、发育特点和综合防控技术,寻求桃小食心虫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和探讨新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果园内食心虫发生普遍,主要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两种食心虫在果园内时常混合发生、同时危害。食心虫蛀食嫩梢和果实,对果树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果品的商品性和食用价值。通过分析总结食心虫的发生原因、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提出了在目前果园中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果农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黎彦 《果农之友》2013,(9):30-30
桃小食心虫是果树上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许多科技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其天敌,特别是寄生性天敌研究甚少。我们经过调查、饲养观察、发现甲腹茧蜂(chelonus sp.)(属膜翅目、茧蜂科)是自然界寄生桃小食心虫的一种优良天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桃小食心虫是北方果树传统蛀果类害虫之一。通过资料汇总、田间调查及动态监测等手段,系统总结了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是果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化学防治使其抗药性发展很快,且防治困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可作为大面积害虫治理的防治技术,通过干扰雌雄虫正常交配达到害虫防治的作用。综述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发现、结构鉴定及梨小食心虫迷向技术原理、迷向散发器的种类和技术研究应用进展,以期为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和迷向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李混栽园和苹果单植园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食心虫的性诱剂,诱捕调查了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果树食心虫的发生种类有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3种;混栽园优势种群为李小食心虫,苹果园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雄成虫一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一年有4个发生高峰期,苹果蠹蛾雄成虫一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陈松 《落叶果树》2016,(5):43-45
近年来随着成武县果树栽植面积的扩大,特别是桃、梨、苹果的混合栽培,梨小食心虫在全县各个果园都有发生。为了准确掌握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连续4年对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监测调查,掌握了梨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出蛰期、各代成虫发生期和危害情况,分析了其发生与当年物侯期、气温、降水的关系,提出了切合成武县实际的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李杏资源圃为研究对象,利用4种食心虫的性诱剂,诱捕调查圃内食心虫发生种类及其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李杏资源圃食心虫发生种类有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4种,优势种群为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后期蛾量高峰与低谷难以准确界定,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李小食心虫一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桃小食心虫一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桃蛀螟全年只诱到3头成虫,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2.
‘库尔勒香梨’园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同域混合发生,均钻蛀隐蔽为害,且抗逆性强,致使化学农药使用频繁而防效低下,已严重制约南疆特色‘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通过田间性迷向干扰试验,测定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迷向剂在阿克苏地区‘库尔勒香梨’园(约9hm2)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该果园1年发生4代,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性迷向剂胶条600、900、1200个/hm2处理的迷向率均在94%以上,复合迷向干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蛀果率调查结果显示,7月10日和8月10日性迷向剂胶条600、900、1 200个/hm2处理的蛀果率分别为0.50%、0.25%、0.13%和0.38%、0.25%、0.13%,均显著低于对照,整体上随时间延续防效更为明显。综上,采用性迷向剂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进行复合干扰迷向防治有良好的效果,且具有环境友好的优势,综合考虑成本,建议田间使用性迷向剂胶条900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3.6%加强型杀虫双GR、3.6%普通型杀虫双GR和8%杀螟丹.辛硫磷GR 3种农药对甘蔗螟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对螟害枯心率防效均达80%左右,对螟害株率防效均达69%以上;5%辛硫磷GR、3.6%加强型杀虫双GR和5%新型甲拌磷GR 3种农药对金龟子田间残留虫口数防效最佳,防效均达80%以上。它们可作为防治甘蔗螟虫、金龟子的替换农药,田间使用剂量以60~9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螟虫,确保甘蔗生产安全,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云南蔗区甘蔗螟虫发生危害特点,并根据其发生危害特点,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This contribution is part of a bachelor thesis, which reviews the literature about suitable bio-indicators for the current dormancy status of a (fruit) tree in the winter. This is part of an on-going chilling research project and evaluation of the three chilling models as to their suitability for fruit growing in temperate zone regions with cool winters. The aim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dormancy status of a tre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o overcome dormancy.  相似文献   

16.
对甘蔗螟虫的为害特点和防治现状以及性诱剂的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为了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利用性诱剂进行预测预报,指导适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Small fruit size is one of the limiting factors in marketing cherries (Prunus avium L.). Several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improve fruit size; among them, blossom and fruit thinning in order to reduce crop load have proved effective. Unfortunately, hand thinning is very costly, and chemical thinning has proved ineffective. In the present study, carried out in two consecutive years (2006–2007), application of uniconazole (E-1-(4-chlorophenyl)-4,4-dimethyl-2-(1,2,4-triazol-1-yl-1-penten-3-ol)) at 100–125 mg l−1, in the form of 0.2–0.25% Magic™, at 30% full bloom, reduced the fruit set of ‘Bing’ cherry fruit. As a result time spent in hand thinning was reduced by about 50% and the crop load by about 40%, and there was a considerable shift to larger fruit size (>26 mm), provided the crop load was not too low. No neg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on the return bloom and yield in the following year.  相似文献   

18.
以30 a生火村红杏为试材,进行有机肥量、浇水时期、修剪、疏果4项栽培技术对红杏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浇水时期及次数、修剪和疏果对火村红杏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对果实单果重、维生素C含量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古巴蝇(Lixophaga diatraeae Townsend)和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在广西农科院武鸣里建基地进行了古巴蝇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示范。对冬植蔗、春植蔗、秋植蔗、宿根蔗和实生苗释放古巴蝇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结果显示:在不施用农药防治甘蔗螟虫的情况下.仅适时释放古巴蝇和赤眼蜂到蔗地。各蔗地的枯心率和螟害节率平均在5%和10%以下。表明古巴蝇和赤眼蜂能有效控制螟虫为害,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一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苹果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微域温湿度及光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探索套袋果实微域温湿度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套袋栽培技术。本试验中采用温、湿度自动监测仪, 研究了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微域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袋和除袋方法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袋内微域温湿度及其果实表面温度。在一天中不同时刻除袋, 套袋果表面温度与气温和裸露果表面温度有所不同。除袋方法对果实温度有一定影响, 分次除袋更有利于果实对强光的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