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咪唑乙烟酸降解菌Z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咪唑乙烟酸降解菌株Z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咪唑乙烟酸降解菌株Z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同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确定的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麦麸皮1.5%,米糠2%,豆粕1.5%,酵母粉1.5%,NaC l 0.8%,KH2PO40.01%,MnC l20.03%。该研究结果为大规模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茶树中分离到一株相对较高谷氨酸脱酸酶活力的内生真菌菌株CSN-4,对该菌株产谷氨酸脱羧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响应面法对以YPD为基础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为每200 m L的发酵培养基:乳糖5 g,酵母膏1.6 g,蛋白胨5.4 g,NH4NO3 2 g,KH2PO4 0.9 g,Mg SO4 0.4 g,谷氨酸钠1 g。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 m L,转速180 rpm,p H值6.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葡萄糖,酵母膏,KH2PO4为3个最显著因素。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谷氨酸脱羧酶酶活力达到98.63 U/m L,是优化前的2.26倍。单因素和响应面结合的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产酶条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酶量。  相似文献   

3.
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WC2菌株活性代谢物质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拮抗甘蔗赤腐病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TWC2菌株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TWC2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5 g/L麦芽糖,10 g/L果糖,10 g/L蛋白胨,10 g/L酵母浸出粉,1 g/L CaCl_2。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4℃,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起始pH 6.0~6.5,接种量7%,装液量40 mL/250 mL,发酵时间为48 h。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发酵液抑制甘蔗赤腐病菌的能力较优化前提高了39.91%。  相似文献   

4.
玉米内生细菌YY1菌株高产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内生细菌YY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有强烈的拮抗作用,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发挥抑菌活性。以培养基的无菌滤液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拮抗活性为检测指标,确定其产生抗菌物质所需要的最佳碳源、氮源及无机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该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培养基配方,并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3.0%,蛋白胨2.0%,KH2PO40.02%,MnCl20.01%。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为培养基装液量30 mL/250 mL,接种量4%,培养基初始pH值为9.0,28℃条件下、120 r/min摇床振荡培养48 h。经发酵条件优化后,其抗菌活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从提高细胞生物量并降低发酵生产成本的目的出发,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已筛选出的枯草芽孢杆菌CS27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工艺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5%黄豆粉、0.5%糖蜜、0.8%氯化铵、1.0%氯化钠、0.1%柠檬酸钠、0.5%碳酸钙、0.1%七水合硫酸镁;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最佳装液量50 mL/250 mL,最适接种量10%,初始pH7.0。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条件下细胞生物量可以达到1.75×10~9 cfu/mL,为枯草芽孢杆菌CS27菌株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菌种发酵豆粕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粕、麸皮、糖蜜为原料,利用米曲霉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菌液接种量、温度、发酵时间、料水比、麸皮添加量、糖蜜添加量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装料量25 g(其中91%豆粕、7%麸皮、2%糖蜜),1.5%MgSO_4,1%(NH_4)_2SO_4,1%尿素,1%K_2HPO_4,料水比1∶1.1,接种13%的菌液,在31.3℃发酵78.6 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粗蛋白含量达到56%,比发酵前提高13.96%;真蛋白含量达到52.43%,比发酵前提高21.39%;活菌数达到1.38×109;脲酶活性降低了95.93%。该复合菌株发酵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蛋白含量,降低脲酶活性,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和抗原蛋白,且发酵过程中产生曲香味和酒香味,适用于豆粕发酵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豆渣的可利用价值,本研究以米曲霉发酵豆渣与未发酵豆渣为试材,对豆渣中的总脂肪和可溶性总糖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豆渣的总脂肪含量由19.10%降低至18.77%(以干基计),其各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同;可溶性总糖由7.46%增至9.79%;氨基酸态氮由0.04%增至0.266%;小肽含量由1.615%增至5.741%,蛋白酶活力达345Ug/mL。米曲霉发酵豆渣可显著改变其营养和功能性成分,改善其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人参内生菌B69菌株对根腐病的抑制作用,优化人参病害拮抗菌株B69的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液的活菌含量和抗菌活性。方法以B69发酵液对病原菌根腐病的抑制作用为活性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方法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经检测发酵液的活菌数含量为8.25×108 cfu/m L,较优化前的活菌含量1.82×108cfu/m L增幅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此含量达到了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的技术标准(有效活菌数≥2.0亿/m L)。发酵液对人参根腐病的抑菌圈也由优化前的18mm增加到35mm。结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淀粉1.0%、牛肉浸膏0.5%、酵母粉0.5%、蛋白胨0.2%和Na Cl0.5%;初始p H7.0;最适装液量为100 m L/250 m L;培养条件为35℃、170r/min振荡培养;接种量5%,发酵时间为48h。  相似文献   

9.
FS-4是1株对香蕉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以高氏一号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进行了相关优化,对FS-4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0.5%蛋白胨,2.4%蔗糖,0.05%的磷酸氢二钾、氯化钠和硫酸镁,发酵温度28 ℃,初始pH为7为最佳培养基配方及最优发酵条件。发酵62 h后,发酵液中抑菌物质活性达到最高水平,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7.1 mm。  相似文献   

10.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TB2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TB2菌株的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份为:玉米淀粉1.0%、豆粉1.0%、(NH4)2SO40.5%、MgSO4·7H2O0.1%、FeSO4·7H2O0.03%、K2HPO4·3H2O0.02%、KH2PO40.01%;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为7.5,温度35℃,接种量3%,装液量5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周期22~26h。优化条件下发酵水平活菌数达到8.52×1010cfu/mL。  相似文献   

11.
低盐风味麦辣酱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燕麦和黄豆原料,通过根霉Q303和米曲霉AS3.042微生物发酵,制备麦酱原醅,再与碎鲜辣椒混合,加入泡菜发酵液进行发酵,制备低盐风味麦辣酱。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低盐风味麦辣酱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酱制醅的最佳条件为:根霉Q303、米曲霉AS3.042的接种量3‰、温度28℃、时间48 h;麦酱酱醅后熟温度45℃、后熟时间10 d、盐质量分数7%;低盐风味麦辣酱的最佳质量配比为麦酱∶碎鲜辣椒=1∶1、接种5%的泡菜发酵液、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5 d。  相似文献   

12.
研究米曲霉和酿酒酵母混合固态发酵热榨花生粕同步提取花生非淀粉多糖和抗氧化肽,为花生粕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发酵产物的可溶性氮浓度、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非淀粉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菌种比例、接种量、营养盐溶液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菌种比例1∶2,接种量3mL,营养盐溶液添加量30mL,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2h,水浴温度40℃,水浴时间6h。此工艺下发酵产物的可溶性氮浓度为46.32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90%、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6.96%、非淀粉多糖得率为4.36%。发酵产物经乙醇沉淀和超滤分离得到的花生非淀粉多糖和抗氧化肽产品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金属离子螯合力和还原力等4大类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豆粕固态发酵产活性肽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玲  王红  刘茜 《大豆科学》2011,30(6):997-1000
以豆粕粉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法,接入产酶能力较强的米曲霉、黑曲霉和混合细菌进行发酵,以多肽转化率为指标对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02 h,发酵温度32℃,接种量4%。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6%,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96~98 h,得到的大豆肽转化率为38.13%。层析柱分析得到分子量在500~1 000 Da之间的肽段是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功能肽。  相似文献   

14.
从腐烂的木薯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生淀粉能力较强的菌株ITBB FC2,经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属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该菌株用2%生木薯粉培养基摇瓶,37 ℃,200 r/min培养3 d后,发酵液葡萄糖含量为970 mg/L,生淀粉酶活力为495.04 U/mL。采用固体产酶培养基(麸皮 ∶ 水=1 ∶ 1)培养,所得酶活力为6 330 U/g。酶反应最适pH为4.0~5.0。Ca2+对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菌种筛选、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系统地研究了微生物发酵生产豆粕生物肽的工艺。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为最佳菌株,其豆粕生物肽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种子培养时间16 h,豆粕粒度40目,初始pH6.8,葡萄糖2%,豆粕11%,接种量6%,发酵时间48 h;在此工艺条件下蛋白质降解为多肽的得率为41.18%。  相似文献   

16.
固态发酵高温豆粕制备多肽饲料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温豆粕为原料,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法制备多肽饲料的最优发酵工艺.首先对影响固态发酵多肽得率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为:豆麸比2∶1,加水量110%,加蜜量4%.然后对影响固态发酵中多肽得率的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A)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  相似文献   

17.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拮抗放线菌BPS2发酵条件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er)]拮抗放线菌BPS2进行了发酵条件的研究,包括发酵液的初步筛选、碳源、氮源、初始pH值、装液量、发酵时间等。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1000mL培养基中蔗糖2.0%、玉米粉2.0%、黄豆饼粉3.0%、蛋白胨0.6%、硫酸铵0.3%、磷酸二氢钾0.1%、氯化钠0.1%、碳酸钙0.3%,培养初始pH值为6,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30mL,发酵周期为60h。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优化金银忍冬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组分。方法以盛花期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组分。结果金银忍冬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蔗糖质量浓度为400g/L、硼酸质量浓度为127.23mg/L、2,4-D质量浓度为75.00mg/L,在此培养基组分条件下,金银忍冬花粉萌发率的预测值为90.24%,验证萌发率为89.65%。结论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可得到理论最佳培养基组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