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柴艳玲 《北京农业》2011,(6):130-132
中国有着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植物资源,云南省的野生花卉资源为中国的花卉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后盾。云南省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植物王国",具有近2万种的高等植物,几乎占了全国植物物种总数的50.00%。在这些植物中,野生观赏植物约有3000种,无论春夏秋冬,都总有鲜花绽放。不仅为云南省野生花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条件,还能有效促使其与云南省蓬勃发展的花卉业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着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植物资源,云南省的野生花卉资源为中国的花卉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后盾。云南省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植物王国”,具有近2万种的高等植物,几乎占了全国植物物种总数的50.00%。在这些植物中,野生观赏植物约有3000种,无论春夏秋冬,都总有鲜花绽放。不仅为云南省野生花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野生花卉的特点、开发利用价值、利用途径及繁育技术,并提出开发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野生花卉资源丰富多样,因此重视对野生花卉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非常必要,由此实现花卉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侧重浅析野生花卉的开发与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菌物种资源极其丰富。野生食用菌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其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野生食用菌资源过度采集、开发创新力度不足等。为此,本文提出以野生食用菌资源抚育与利用相结合,将家庭农场、营地教育、"互联网+认养"等创新模式融合到云南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当中,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为华东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动植物基因库,蕴藏有极其丰富的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分析了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特点,阐述了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宁夏野生花卉植物柳兰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柳兰资源丰富,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野生乡土花卉植物,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前景.我们对宁夏野生花卉植物柳兰的生物学特征与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其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21,(7)
野生花卉是生态系统和天然风景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现有花卉的起点物种都是野生花卉。野生花卉用途广泛,是将来发展的新花卉来源以及育种材料,其具有遗传多样性、多变性的特征,是未来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此同时,野生花卉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地开发利用,才能实现野生花卉价值最大化。本文基于野生花卉的开发利用现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性描述,并对野生花卉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为提高黔江区及其他相近地区开发利用野生草本花卉资源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渝东南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特点,采用Delphi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及Yaahp 10.1构建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的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结果]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的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由3个子系统的约束层和11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层构成,利用该评价系统对黔江区80种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菊、千里光、紫花地丁和酢浆草等野生草本花卉可作为黔江区乡村旅游示范带的园林绿化植物资源首选;龙芽草、鼠麴草、箭叶秋葵和圆叶牵牛等野生草本花卉也得到较高评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可用于黔江区城市及景区的绿化美化.[结论]构建的黔江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园林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可操作性强,符合地方实际,可作为黔江区及其他相近地区的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评价工具使用.  相似文献   

10.
樊慧敏  王建书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4):177-179,183
为了弄清冀南太行山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状况,于2007-2009年对冀南太行山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冀南太行山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利用价值较高的野生草本花卉33科,78种.并对该地区主要的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的观赏特性、园林用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发利用野生草本花卉资源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资源、相关研究、产业三方面分析了云南水生花卉的发展状况。云南宁蒗县是荷花在我国的垂直分布最高点;云南的荷花资源有优良的地方品种,在同一或同类型的品种内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产业以观光、藕莲、藕粉为主。云南是我国唯一的耐寒睡莲和热带睡莲野生种群都有分布的地区,是中国野生睡莲五大分布中心之一;睡莲相关产业有观光、香水莲、切花、耐寒睡莲种苗等。云南还有很多特色的水生花卉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提出了收集云南水生花卉资源、培育特色新品种、以应用研究为主解决产业瓶颈问题和开发独特水生花卉新产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钱璐  杨晓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03-4105
通过调查云南花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云南花卉旅游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究云南花卉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和内容,结合资源、文化、交通、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对云南花卉旅游的开发进行功能分区,即滇西北、滇西南、滇中、滇东北、滇东南,并对促进花卉旅游产品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云南芒果产业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云南芒果野生资源及产业种植情况,从区域分布、海拔、范围、主栽品种及发展现状等方面分析云南芒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报春花属植物种类多样、姿态优美、花色丰富、花期各异,是一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云南是我国报春花属植物资源分布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报春花盆栽应用历史。报春花属植物根据不同的园林用途,可用作花坛、花境、盆花、切花及岩石园布置;也可根据不同的花期,应用于城市各类型园林绿地。然而,目前云南报春花属植物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引种驯化及新品种培育、园林应用等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应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以形成富有地方风格、充满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半夏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化东  吴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50-151,200
通过查阅和整理文献,并结合实地走访,对我国的半夏资源及生产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我国半夏野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北、安徽、云南和贵州等省区,栽培量较大的主要是甘肃、山西、山东、贵州和云南等省区。该研究为半夏的资源收集与保护,半夏的生产和开发利用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云南核桃种质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97个核桃种质开花结实习性、产量、坚果品质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云南核桃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其花型、结实期、成熟期、坚果三径值、出仁率等均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97个种质综合评价认为:云南泡核桃、三台核桃、细香核桃3个品种品质最优,是云南核桃的主栽品种,可大力发展;丽3号、杂交14号等9个优系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弥渡纸皮核桃等可作早熟品种;铁核桃和野核桃可作为栽培品种砧木和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网站及实地调查,简要概述了我国海南、云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切花资源现状,介绍了部分重要的热带切花品种,并推荐了几种可大力发展的热带切花品种。热带切花以草本为主,乔木灌木藤本为辅,木本切花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热带切花在以切花为主线的传统发展模式下,切叶也崭露头角,其中以天南星科、百合科和蕨类植物居多,而切枝类当以富贵竹为首。目前,热带切花主要以热带兰和姜目花卉为主,如蝴蝶兰、石斛兰、文心兰和姜花、姜荷花、瓷玫瑰及赫蕉类植物,而以龙船花为代表的木本切花和热带兰花杂交栽培品种莫氏兰有望成为切花新宠,老虎须是近年来新兴起的奇特珍稀切花品种。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切花产业亦蓬勃发展,为了加强热带切花的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今后需加强科研及市场的协作;发展规模化生产,创建产品品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热带切花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为热带鲜切花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促进热带切花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滇东北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北地区既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如果依照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阐述了滇东北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滇东北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将为云南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土地、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一个可资选择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湖北省的野生球根花卉植物资源,列举了36科140属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球根花卉150余种,并对其保护、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