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使社会发展加快速度;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计算机犯罪。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硅谷,而中国第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至今,其犯罪类型大幅度增加,发案率大幅度上升,逐渐由单机犯罪演变为网络犯罪,并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
网络洗钱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和计算机数据,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所得并使之成为表面来源合法的所有犯罪活动和过程的总称,它是洗钱犯罪的新形式、新类型。由于兼顾“网络”与“洗钱”两个因素,与传统洗钱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匿名性,涉及范围更广,社会危害性更大,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网络洗钱犯罪,必须从网络证据的法定化、网络证据刑事管辖权的界定、扩大网络洗钱上游犯罪的范围、明确网络洗钱犯罪主体等方面加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3.
进城务工的农民是现代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农村进城的人口流动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也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问题.在城市,农村进城流动人口已成为当前犯罪主体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农村进城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和因素,提出了预防、减少农村进城流动人口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犯罪具有主体特征、主观特征、客体特征及客观特征。知识产权犯罪是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所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提高刑事司法效率,发挥刑法威慑功能是打击并有效控制知识产权犯罪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已成了中国的重大社会问题。流动人口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最主要的是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本文在认识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特点的基础上,深刻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从而创造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高继伟  陈丽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190-190,168
农民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以期寻找一些有益的预防、和控制之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文化转型期异质文化,社会不良文化,青少年亚文化以及代际文化冲突对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文化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青少年亚文化进行调控将是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对待农民工犯罪原因上,笔者十分注重对社会原因的研究。本文旨在以农民工犯罪中的一类特殊犯罪——“私力救济式”农民工犯罪的定义为切入点,围绕着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被侵犯进行社会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在认知,需求,情感,意志和动机五个主要心理要素方面与成人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也是构建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重要基石.网络瘾癖是一种病态心理,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甚大.网络瘾廦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交往障碍,对青少年的早期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并给其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导致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大学生犯罪也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认知受当今社会影响巨大,社会强烈冲击着他们周遭的世界.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学校教育中应采取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栾娟 《现代农业科学》2008,(5):135-135,139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未成年人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4个方面来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以期能更好地预防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2.
社会危害性是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有没有必要继续在犯罪概念中继续存在下去,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危害性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认为从犯罪概念的历史发展和其功能上考察,社会危害性必须在犯罪概念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3.
作为弱势群体的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支持。但是,我国青少年社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社会支持基本状况、犯罪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支持系统的衰落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就要建立起有效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的比例有逐年上升之势,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探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可以看出要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需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其心理状况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学校不能只抓生源而忽略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大学生犯罪也不例外.制约和决定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因此,要运用多种学科作为工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有的大学生只注重专业课学习而轻视法律课学习,有的经受不起社会的诱惑,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改变,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依靠的主体是农民自身,而农村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未来建设者,是极其重要的后备力量。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前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的比重居高不下。因此,深入分析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的原因,对于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顾一莎 《甘肃农业》2005,(11):174-174
从刑事法学的观点出发,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的一部分。但是,青少年犯罪又不同于一般的犯罪,在市场经济发展现阶段,青少年犯罪有其独特的原因及特点,在对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其特点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其预防对策才具可行性和可能性。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预防或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财产类犯罪是所有犯罪类别中所占比重最高的犯罪类型,探讨财产类犯罪变迁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法律年鉴》数据表明,社会经济增长水平、收入分配状况、通货膨胀、失业率以及城市化率等宏观经济因素会影响犯罪数量的变化。社会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水平对我国财产类犯罪数量的变迁具有显著影响作用,降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水平不失成为一种控制我国财产类犯罪数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图书馆的组织者、管理人员应针对青少年犯罪的重点群体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强化图书馆服务职能、优化图书馆环境,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日益增多。如何控制知识产权犯罪,保护权利人的权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知识产权犯罪可以通过行政、立法、司法等多种途径来控制。本文采用实证的方法来考察我国通过司法途径控制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知识产权犯罪司法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