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树断枝病是浙江省近年在桑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来势猛,发病重,损失大,主要发生在兰溪市梅江区一带。病害主要发生在春伐桑枝条的基部,外部病斑多数长2~3cm,内部病斑一般比外部病斑长1~2cm,病部由内向外侵染,逐渐在外部呈黑色斑,斑块渐渐扩展为周斑,并紧缩成颈状,病部纤维组织坏死,韧力较差,脆性大,遇风吹或振动枝条基部病斑处折断倒挂。以桑小粒型菌核病子囊孢子,病椹及病枝组织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及田间接种,有6个优势菌种使桑树感染,出现桑树断枝病症状,平均感染率80%左右。经鉴定,桑树断枝病病菌为杯盘菌属Ciboria,…  相似文献   

2.
桑树断枝病是浙江省近年在桑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来势猛,发病重,损失大,主要发生在兰溪市梅江区一带。病害主要发生在春伐桑枝条的基部,外部病斑多数长2~3cm,内部病斑一般比外部病斑长1~2cm,病部由内向外侵染,逐渐在外部呈黑色斑,斑块渐渐扩展为周斑,并紧缩成颈状,病部纤维组织坏死,韧力较差,脆性大,遇风吹或振动枝条基部病斑处折断倒挂。以桑小粒型菌核病子囊孢子,病椹及病枝组织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及田间接种,有6个优势菌种使桑树感染,出现桑树断枝病症状,平均感染率80%左右。经鉴定,桑树断枝病病菌为杯盘菌属Ciboria,…  相似文献   

3.
徐州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的原因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灾难性病害,是由媒介灰飞虱吸毒获毒带毒感染发病而难以控制的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也是江苏地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徐州地区近5a发生较轻,而2008年发生比较严重,一般田块株发病率10%~30%,严重田块高达80%以上,致使水稻减产严重,给徐州地区13.33万hm^2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玉米顶腐病是扎兰屯市近来新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局部地块发生较重,发病率可达70%以上,造成玉米减产。介绍玉米顶腐病的诊断技术、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辽宁西瓜衰萎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辽宁省新民市西瓜上发生一种新病害,病株根系衰弱、根毛数量减少,根部表皮粗糙,韧皮部木栓化,成软木塞状.随病情发展,植株叶 片自茎基部向顶部逐渐褪绿、变黄、枯萎,重病植株逐渐衰败、凋萎、死亡,故称之西瓜衰萎病.国际上,许多国家有关于西瓜、甜瓜的衰萎病发生的报道[1-5],而我国未见相关研究报道.在辽宁省西瓜产区田间调查发现,该病发生普遍,造成不同程度产量损失,重病田发病率高达30%,且有逐年加重趋势.据此,作者采集病害植株根部组织,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证病试验、病菌培养性状观察以及病菌rDNA ITS序列分析等试验,旨在明确该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种类,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出现一种新病害玉米疯顶病,其病原菌为霜霉科、指疫霉属、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Thirum et al.,是玉米霜霉病的一种。河北省未发生过疯顶病的地区突然发生,而且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以上,一般发病率为3%~60%,发病地块逐年增多,有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发病植株多数因出现雌、雄穗增生畸形而败育,颗粒无收损失严重。为有效控制该病的扩展蔓延,自1992年起开展了玉  相似文献   

7.
甜菜黑腐病是我省河西走廊甜菜生长期发生的1种新病害,发病植株急剧萎蔫死亡,根部由根尾向上变黑腐烂。据调查,一般发病率2%~5%,个别严重地块高达21%,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识别和防治该病已成为当地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1病害田间识别田间5月份可发现病株,发病盛期在6~7月。地上部症状有两种类型:①植株矮化,仅为健株高的1/2~2/3。病叶直立,灰绿色,随着病害的发展,由基部叶片叶缘开始变黄,并成V字形向叶基扩展,然后全叶变黄枯死,并由下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全株枯死。②植株外观无显著变化,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台州地区新发现了一种甘薯基部腐烂病害,经调查取样,其病原分离鉴定为甘薯基腐病菌(Plenodomus destruens),是我国大陆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病害。本文介绍了甘薯基腐病的分布情况和症状识别,并结合文献对病原菌形态及病害发生特点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建立健康种苗制度、清洁田园、水旱轮作、薯田淹水和化学药剂预防等措施,以及从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开展区域协作,研究甘薯主要病害和新入侵病害的致病成因、侵染循环等建议,为有效防控甘薯基腐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987—1989年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仅在上海市崇明县局部田块发生,至1989年,全县大多数乡水稻田均有发病,据对发生较重的西部地区6个乡统汁,发病4.23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3.44%,其中发病率达5%以上的占4.24%、发病率20%以上的占1.22%。病害发生后,轻者引起水稻粒重下降、出米率低、严重的基至造成失收。预计全县因细菌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在我国广东省首次报道了由侵管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vasinfecta)侵染引起的花生新赤壳菌基腐病.罹病花生植株萎蔫、植株茎基部和根系变黑腐烂,在潮湿条件下,罹病部位有浅红色子囊果.这是我国大陆首次报道的花生新病害.该病害在广东省的多个市县有发生,严重的发病率高达30%.除广东省外,该病在我国江西省也有分布和危害,其致病菌可进一步鉴定为侵管新赤壳菌非洲变种(N.vasinfecta var.africana).在广东省也发现了由侵管新赤壳菌侵管变种(N.vasinfecta var.vasinfecta)引起的大豆茎枯病.对侵管新赤壳菌的文献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楠竹笋腐病     
马澄政 《植物保护》1982,8(4):41-41
楠竹笋腐病,在我所滚坡100亩竹林内,为害十分严重。从1977年起,逐步蔓延成灾。据1980年调查:发病率49.4%,病情指数36.0%,发病死亡率47.0%。在其他地区竹林内也有另星发生,但未成灾。 一、症状 初期病斑被笋箨包裹,极难发现。当笋高一米左右,基部笋箨外表可见少量白色菌丝或紫褐色斑块,剥开笋箨,笋箨和笋表皮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猕猴桃种植面积 2.06万 hm~2,主要集中在西安市的周至县、户县、长安县、灞桥区和宝鸡市的眉县,以周至种植面积最大,达 0.87万 hm~2。 2001年春季本省猕猴桃普遍发生了 1种枝条新病害,造成结果枝大量枯死,发生面积 1万 hm~2,以四至七年生果园发病最重。病园率 60%~ 85%,平均病株率 45.4%,病枝率 7.9%,严重果园病枝率高达 14.1%。   该病主要发生在上年的结果枝,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母枝基部 20 cm内。发病初期 (2月上、中旬 )病部皮层水渍状,浅褐色,外观与正常枝条外观差别不大,用手挤压病部有松软感,剖开病部皮…  相似文献   

13.
玉米苗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苗枯病是近几年玉米苗期发生的一种新病害 ,1 999年山东省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据调查 ,一般发病地块发病株率 1 0 %~ 2 0 %,严重的可达 60 %以上。造成毁种 ,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的发展。1 发病症状 玉米苗枯病发生在苗期 ,感病幼苗最先由种子根的一处、数处或根尖部分发生褐变 ,以后逐渐扩展成一段或整条根 ,有时一条或数条根同时发生 ,造成整个根部发育不良 ,根毛减少 ,无次生根或很少次生根。初生根感病后坏死 ,根系变黑褐色 ,在基部节间形成坏死环 ,基部呈水渍状 ,在轻微外力作用下极易出现整齐断裂。地上部叶鞘褐色有撕裂状 ,叶片发…  相似文献   

14.
人参立枯病是人参苗期的主要病害,在靖宇县各参区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为8%~25%,严重时可造成参苗成片死亡,损失严重。目前已成为影响靖宇县参苗生产的一个主要限制因子。为了解决这一生产难题,1998年,我们对人参立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如下:1 症状立枯病不仅为害1~2a生幼苗,而且3a以上的参苗在出土初期亦受害,但以1~2a生幼苗受害最重。其主要症状是:在参苗的茎基部,即距土表3~5cm的干湿土交界处,初现浅黄褐色的病斑,后呈黄褐色凹陷长斑,严重时茎基部腐烂或缢缩呈…  相似文献   

15.
王宇  杨畅  杨晓  善文辉  杨芳  王琦 《植物保护》2021,47(3):242-246
本研究在云南、四川、贵州、陕西、重庆5个省(市)共18个县市进行葡萄酸腐病、炭疽病和黑曲霉病害调查,调查发现,5省市葡萄酸腐病发生严重,在陕西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发病率可达到35%以上;葡萄炭疽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四川省成都市和重庆市璧山县,其发病率分别达到49.0%和45.0%,并且重庆市璧山县炭疽病的病情指数高达32.6;葡萄黑曲霉病发生普遍,陕西省西安市、四川省、重庆市发病率均高于20.0%,其中陕西省西安市发病率已达46.0%。5省市针对葡萄病害防治药剂主要集中在18种杀菌剂,主要防治葡萄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和白粉病,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治技术比较缺失。通过调查,期望给当地提供合理的病害防控及药剂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玉米顶腐病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了玉米顶腐病发生的系统性症状特点及病原菌鉴定的结果。玉米顶腐病抽穗前主要表现叶缘缺刻、叶片枯死、扭曲卷裹、弯头、顶叶丛生;抽穗后表现为叶片基部腐烂,叶鞘、茎秆腐烂,植株畸形。叶缘缺刻和叶片撕裂是顶腐病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鉴别性特征。引起玉米顶腐病的病原菌小分生孢子呈假头状着生,而不是串珠状着生,因此,将该病原菌鉴定为亚粘团镰孢霉[Fusarium subglutinans(Wr.&Reink.)Nelson,Toussoun & Marasas]。引起茎、叶部两种症状的亚粘团镰孢霉同源性很高,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是同一病原。与串珠镰孢霉复合侵染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其发病率较单独接菌高11.1%。  相似文献   

17.
甘蔗白条病是一种检疫性细菌病害,具有危害性大,潜伏期长的特点,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起,在种植甘蔗的主要国家或地区均有发生。2020年在广西宜州蔗区发现疑似感染甘蔗白条病蔗株,为明确病原及发生情况,为其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不同甘蔗品种新植和宿根蔗进行发病率调查,并采集病样进行PCR检测分析。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自然发病率不同,桂糖44新植和宿根蔗均有白条病发生,且宿根蔗发病率高于新植蔗,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8%~18%,平均发病率为13.83%;宿根蔗发病率为18%~34%,平均发病率为24.71%。而桂糖42、桂糖55、柳城05-136等3个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均未发现白条病。PCR检测结果表明:有10份样品扩增出608 bp的特异性条带,阳性检出率为90.9%,所得序列与X. albilineans序列同源性高达100%,且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宜州蔗区发现由X. 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  相似文献   

18.
防治棉花苗期复合根病新药剂苗病净1号简桂良,孙文姬,马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棉花苗期病害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障碍之一,在全国各棉区常年发生,重病年发病率可达90%以上,严重影响棉田全苗和培育壮苗。我所针对我国主要棉苗根病(立枯病、炭疽病、红...  相似文献   

19.
芹菜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芹菜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苗期到成株期均有发生,引起植株死亡。病症主要发生在叶柄的基部和茎的基部,病斑初期为淡褐色,水渍状,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的凹陷病斑,慢慢扩大为黄褐色或黑褐色的腐烂病斑,具有恶臭味,最后仅残留表皮和维管束。...  相似文献   

20.
魔芋在我市的长阳、兴山、五峰、秭归、远安等县市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尤其是农民对魔芋病害防治措施不力,致使魔芋每年病害的发病率在30%~50%左右,重者绝收。 1魔芋主要病害发生危害特点 1.1软腐病:又名黑腐病,是由细菌Erwin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