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百脉根原生质体的分离和酶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百脉根里奥(Lotus corniculatus L.cv.Leon)无菌苗子叶及由下胚轴和子叶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供体材料,进行原生质体游离,研究不同酶解条件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属间体细胞杂交及培育新品种奠定研究基础。结果表明:子叶和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最适的酶液组合均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半纤维素酶、以及0.55 mol·L-1甘露醇,产量及活力分别可达4.13×106个·g-1,65%和3.8×106个·g-1,67.4%;最佳酶解时间分别为6 h和12 h。预培养8~10 d,CPW-10溶液中预质壁分离1 h或预暗培养1 d等预处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产量及活力(P<0.01)。  相似文献   

2.
提高甘草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及分裂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昕  余斌  陈晓燕  王清 《草地学报》2011,19(2):294-298
为探讨影响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原生质体游离的因素,提高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和分裂频率,试验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不同浓度组合的酶解液,在3种酶解方式下对甘草叶片、下胚轴、愈伤组织进行了原生质体游离。结果表明:苗龄11 d的甘草叶片、下胚轴及继代5次的愈伤组织是原生质体游离的良好材料,三者均在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和2.0%纤维素酶+0.25%离析酶+0.5%果胶酶的酶解液中原生质体游离频率最高,其产量和活力分别为1.25×105~1.26×105个·g-1,65.7%~70.5%;1.43×105~1.44×105个·g-1,69.5%~72.8%;1.10×105~1.16×105个·g-1,61.9%~69.4%;纵向切割的下胚轴平均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高于叶片和愈伤组织,分别为1.19×105个·g-1,65.2%。此外,在40 r·min-1摇床上处理7 h的酶解混合物中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而先静置后缓慢震荡(40 r·min-1)的酶解方式可得到最佳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将原生质体密度调整到1×105个·g-1并培养于KM8P培养基中,能获得最高频率的原生质体分裂频率(2.34%)。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甘草原生质体游离及分裂体系。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大肠杆菌(E.coli)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BEECs)的体外炎性损伤,探究大肠杆菌引发炎性反应的最佳浓度、作用时间及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5×104、5×105、1×106、2.5×106、5×106 CFU/mL)诱导刺激细胞3、6和9 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测D450 nm值,检测大肠杆菌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其次,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5×104、5×105 CFU/mL)处理细胞3、6和9 h,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1β(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量;最后,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5×104、5×105 CFU/mL)处理细胞6和9 h,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感染细胞9 h后,1×106、2.5×106和5×106 CFU/mL大肠杆菌组细胞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5×105 CFU/mL大肠杆菌组显著降低(P<0.05);大肠杆菌感染细胞9 h后,5×105 CFU/mL大肠杆菌组IL-1β、IL-6、IL-8和TNF-α极显著升高(P<0.01);大肠杆菌感染细胞6 h后,5×105 CFU/mL大肠杆菌组IκBα、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和IL-6均极显著升高(P<0.01),5×104 CFU/mL大肠杆菌组IκBα和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可以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产生炎性反应,且当细胞与5×105 CFU/mL大肠杆菌作用6 h或与5×104 CFU/mL大肠杆菌作用9 h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明耐镉乳酸菌对蛋鸡的脏器系数、镉在蛋鸡组织及鸡蛋中的残留及钙、铁、锌、锰、铜和硒在组织和鸡蛋中沉积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镉组,基础日粮+5 mg/kg镉(以氯化镉的形式添加);乳酸菌组,基础日粮+1×1010 CFU/kg耐镉乳酸菌;镉+低剂量乳酸菌组,基础日粮+5 mg/kg镉+1×1010 CFU/kg耐镉乳酸菌;镉+高剂量乳酸菌组,基础日粮+5 mg/kg镉+1×1011 CFU/kg耐镉乳酸菌,试验期6周。试验期末,采集各组蛋鸡血液,测定总抗氧化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集各组蛋鸡内脏组织和鸡蛋,计算脏器系数,同时测定组织和鸡蛋中镉、钙、铁、铜、锌、锰及硒元素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及乳酸菌组显著提高了蛋鸡总抗氧化能力(P<0.05)。各处理组中,镉组脾脏指数最低,镉加乳酸菌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镉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组显著提高心脏指数(P<0.05)。镉组致蛋鸡肝脏和肾脏中镉残留量远高于其他组织,补加耐镉乳酸菌显著减少了心脏的镉残留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镉组显著降低肾脏钙、脾脏和卵黄的锰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镉加低剂量耐镉乳酸菌显著增加肾脏锰含量、卵黄铁含量及肾脏和脾脏铜含量(P<0.05);镉在鸡蛋中的残留量较低,与对照组相比,镉组显著降低鸡蛋铁、锰元素含量(P<0.05),补加耐镉乳酸菌显著增加铁、锌、锰和硒元素含量(P<0.05)。结果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添加1×1010 CFU/kg的耐镉乳酸菌,可显著提高蛋鸡血清总抗氧化力水平和蛋鸡的心脏指数,显著改善镉暴露导致的脾脏萎缩和心脏镉的残留量;同时显著增加锰、铜、铁在肾脏、脾脏及卵黄中的含量及铁、锌、锰和硒在鸡蛋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西藏地区燕麦(Avena sativa L.)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混合青贮使用添加剂改善发酵品质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燕麦秸秆利用效率,将收获籽粒后的燕麦秸秆和抽穗期刈割的多年生黑麦草以4∶6混合青贮,分别添加1×106 cfu·g-1 FW的乳酸菌制剂、4% FW糖蜜和乳酸菌+糖蜜,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单独或组合添加糖蜜和乳酸菌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显著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P<0.05)。添加糖蜜组发酵品质优于添加乳酸菌组,显示较高的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且单独添加糖蜜与组合添加组各发酵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燕麦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4∶6)混合青贮时添加4%糖蜜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黄芩水提液对肠炎模型小鼠空肠损伤的作用机理。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小鼠。通过连续3 d给小鼠灌胃0.4 mL·d-1产肠毒大肠杆菌(3×108 CFU·mL-1)建立肠炎模型,黄芩水提液组每只小鼠在攻菌前预灌服0.2 mL黄芩水提液(低剂量组0.3 g·d-1,中剂量组0.6 g·d-1,高剂量组1.2 g·d-1),连续灌胃6 d。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空肠炎性因子IL-6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空肠绒毛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但参与肠道损伤修复的MAPK mRNA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相比于模型组,黄芩水提液各剂量组的小鼠空肠IL-6 mRNA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空肠JNK/ERK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且绒毛结构得到显著改善。综上所述,在小鼠肠炎模型中,黄芩水提液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下调JNK/ERK mRNA的方式促进空肠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7.
杨泉灿  钱仲仓  张汉满 《草地学报》2014,22(6):1371-1374
为研究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茭白(Zizania caclucifora)叶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乳酸菌组(LAB, 乳酸菌1×105 CFU·g-1鲜草)、纤维素酶组(CEL, 纤维素酶1 g·kg-1鲜草)和混合组(MIX, 乳酸菌1×105 CFU·g-1鲜草+纤维素酶1 g·kg-1鲜草).桶装青贮,30 d后检测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粗蛋白(CP),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试验组pH、氨氮/总氮(NH3-N/TN)值显著降低,乳酸含量、乳酸/乙酸值显著提高;试验组产气量、有机物消化率、氨氮和有机酸含量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推荐使用乳酸菌(1×105 CFU·g-1鲜草)和纤维素酶(1 g·kg-1鲜草)混合青贮茭白叶.  相似文献   

8.
苜蓿、玉米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玉米(Zea mays)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采用CO2滴定法和微生物培养法,分别对有氧暴露0、2、4、6、8、10 d的苜蓿、玉米青贮饲料,以及有氧暴露0、2、4 d的苜蓿青贮饲料和玉米青贮饲料的全混合日粮有氧稳定性进行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苜蓿青贮饲料在有氧暴露10 d时pH升高0.38,玉米青贮饲料则升高0.60;有氧暴露4d时,苜蓿青贮饲料CO2产量低于1 g/kg·DM,而玉米青贮饲料则高达5.4 g/kg·DM;苜蓿青贮饲料的酵母菌和霉菌数量从1.58×102CFU/g·DM和2.51×102CFU/g·DM显著增加到2.51×103CFU/g·DM和7.94×102CFU/g·DM(P<0.05),而玉米青贮饲料在有氧暴露2 d时即从2.51×102CFU/g·DM和1.26×102CFU/g·DM显著提高到3.98×103CFU/g·DM和3.16×103CFU/g·DM(P<0.05);这说明苜蓿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要优于玉米青贮饲料;在有氧暴露的4d内,虽然苜蓿青贮饲料全混合日粮的pH变化为0.93,低于玉米青贮饲料2.18,但酵母菌和霉菌的数量无明显差异,在有氧暴露2 d后均显著地增加(P<0.05)。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影响水稻(Oryza sativa L.)秸秆青贮质量的腐败菌种类并筛选适合其青贮的优质乳酸菌,研究了青贮前后水稻秸秆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变化并分离鉴定2株乳酸菌。使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将青贮前后可培养微生物计数并分离纯化,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技术分析分离纯化后的微生物多样性,结合ARDRA和RAPD-PCR技术对青贮中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青贮前后好氧或兼性厌氧细菌菌落总数由7.6×107 cfu·g-1下降到2.43×106 cfu·g-1,真菌菌落数变化较为明显,从4.43×105 cfu·g-1下降到86 cfu·g-1,乳酸菌菌落数从4.16×105 cfu·g-1上升到6.61×106 cfu·g-1。ARDRA聚类分析及16SrDNA测序显示青贮前存在腐败细菌芽孢杆菌(Bacillus)和致病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青贮后腐败细菌主要是芽孢杆菌,腐败真菌主要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筛选出的2株乳酸菌分别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casei)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需进一步验证是否可作为青贮饲料添加剂。水稻秸秆青贮后依然有腐败菌的存在,需进一步提高其青贮发酵工艺,防治有氧恶化。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在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6×1011 CFU/kg和5种水平的地衣芽孢杆菌[0(C1组)、1×1011(C2组)、2×1011(C3组)、3×1011(C4组)和4×1011CFU/kg(C5组)],并且设置空白对照组(两种菌均不加)(C组),制成6种发酵底物。测定体外发酵48 h产气参数、CH4浓度、培养液发酵指标和饲料养分消失率。结果显示: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共同作用对24、48 h累积产气量、快速发酵部分产气量、慢速发酵部分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为2×1011 CFU/kg时产气量和各项产气参数均达到最大值。②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共同作用对pH影响不显著(P>0.05),但可显著影响氨态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产量(P<0.05)。当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为2×1011 CFU/kg时,NH3-N浓度最小,MCP含量最大。③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共同作用对干物质消失率(DMD)、有机物消失率(OMD)和代谢能(ME)影响显著(P<0.05),对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失率(ADFD)无显著影响(P>0.05),且DMD、OMD、NDFD和ME在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为2×1011 CFU/kg时最大,ADFD最小。综上所述,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联用能促进绵羊瘤胃体外发酵,整体来看,当酿酒酵母的添加量为6×1011 CFU/kg和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为2×1011 CFU/kg时,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赵苗苗  玉柱 《草地学报》2015,23(1):205-210
以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为材料,研究了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单独添加或组合添加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象草经刈割切短后,分别添加纤维素酶(CEL)、乳酸菌(LD1~LD8)、乳酸菌+纤维素酶(LD1+CEL~LD8+CEL),密封贮藏60 d后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所有添加剂处理组的pH值、丁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K),乳酸、粗脂肪(E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弗氏法评分中LD2,LD3,LD7及所有组合添加处理组的发酵品质均为优,LD4发酵品质为中,CK发酵品质为差.组合添加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均显著高于CK;且LD6+CEL将青贮饲料的NDF,ADF降到最低,其WSC也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表明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能有效改善象草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且以LD6+CEL的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青贮添加剂对狼尾草和圆叶决明混合青贮效果的影响,利用乳酸菌、纤维素酶作为青贮添加剂对狼尾草和圆叶决明(混合比例为75∶25)进行混合青贮研究.试验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试验Ⅰ组(添加≥1.0×105CFU·g-1乳酸菌剂),试验Ⅱ组(添加0.2g·kg-1纤维素酶),试验Ⅲ组(同时添加≥1.0×1...  相似文献   

13.
以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牧草为青贮原料,设计不同含水量、不同菌剂添加量、不同密度3种处理方式,通过比较不同处理间有机酸的组成成分含量以及对有机酸的影响,为研究青贮饲料发酵特性和评价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天然牧草青贮后乳酸的含量在天然牧草含水量为65%~70%时达到最大值46.74 mmol/g,乙酸和丙酸的含量随天然牧草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丁酸的含量则相反;天然牧草青贮后乳酸、乙酸和丙酸的含量在菌剂添加量为0.50 g/kg时达到最大值,乳酸的含量为63.74 mmol/g,乙酸为30.08 mmol/g、丙酸为36.54 mmol/g,而丁酸的含量则降低到0 mmol/g;天然牧草青贮的密度达到300 kg/m3时,天然牧草青贮料中的有机酸组成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全株燕麦(Avena sativa L.)的饲料化程度,本研究以无添加剂组为对照,探究了添加植物乳杆菌(LP,1×10-5 cfu·g-1)、糖蜜(ML,0.4%)、食用油(OL,1%)、丙酸(PA,0.4%)、茶多酚(TP,0.4%)以及茶多酚和糖蜜组合(TP+ML,0.4%+0.4%)对全株燕麦贮饲料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ML,PA以及TP+ML添加组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减少了好氧性细菌数量(P<0.05),提高了发酵品质。有氧暴露阶段,TP+ML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最佳,超过48 h。综上所述,TP+ML添加组提高了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可作为青贮添加剂生产优质全株燕麦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研究不同丙酸浓度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以确定天然牧草青贮丙酸最适添加量。试验以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天然打草场的牧草为原料,共设四个处理组,丙酸添加量分别为0 mL·kg-1(CK,对照组),2 mL·kg-1(T1),4 mL·kg-1(T2),6 mL·kg-1(T3),在厌氧发酵60天后测定其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各丙酸浓度处理组均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WSC)含量(P<0.05)、提高了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含量、显著降低了pH值(P<0.05)、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各丙酸浓度处理组中乳酸菌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有氧稳定性均显著提高。说明添加丙酸可以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品质且提高有氧稳定性,在丙酸添加量为2 mL·kg-1时即可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小雪  王仕玉  郭凤根  罗富成 《草地学报》2022,30(10):2827-2833
为研究添加剂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白藜、红藜、黑藜为材料,设对照(CK)、乳酸菌(植物乳杆菌,0.02 g·kg-1,LAB)、纤维素酶(绿色木酶,0.5 g·kg-1,CEL)处理,60 d后分析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不同品种的藜麦秸秆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青贮饲料的粗蛋白、pH值、乳酸、乙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添加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饲料的粗蛋白、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H值(P<0.05);黑藜的粗蛋白、乳酸、乙酸显著高于白藜和红藜,白藜的pH值、氨态氮/总氮显著高于黑藜和红藜(P<0.05);LAB处理的白藜及CEL处理的黑藜相对饲喂价值较高,等级为3级,LAB处理的黑藜及CEL处理的3种秸秆粗饲料分级指数较高,等级为4级。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添加剂可以提高秸秆的青贮品质,其中CEL处理的红藜效果最佳,此结果为藜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酶制剂对水稻秸秆和白酒糟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酶制剂对水稻(Oryza sativa L.)秸秆和白酒糟(m︰m=1︰1)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设置CK(对照)、CEL(250 U·g-1纤维素酶)和XYL(250 U·g-1木聚糖酶)3个处理,青贮120 d后取样测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CEL处理的感官评定等级为良好;CEL和XYL处理的干物质、粗脂肪、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的粗蛋白和磷含量显著高于CK(P<0.05);CEL和XYL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且CEL处理显著低于XYL处理(P<0.05);CEL和XYL处理30 h的养分消化率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48 h的养分消化率均显著高于CK(P<0.05);CEL和XYL处理的饲用价值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显著高于XYL处理(P<0.05)。综上所述,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能够提高水稻秸秆和白酒糟混合青贮的营养品质、养分消化率和饲用价值,且纤维素酶的添加效果优于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