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气流式集中排种系统中排种定量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流式集中排种系统的播种要求,通过对普通外槽轮排种器的研究,设计了能够满足"一器多行" 排种的大播量外槽轮排种定量器;由压缩弹簧和调节手柄组成的播量调节装置能准确控制阻塞轮的位置,从而改变外槽轮的工作长度,达到能够准确调节播量的目的.与一般外槽轮排种器的播量调节装置相比,播量调节方便、准确且耐用,为进一步研究气流式集中排种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外槽轮式排种器播量调节范围与控制精度,设计了一种外槽轮式播量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机组行进速度信号,同时控制槽轮转速与槽轮长度,实现播量调节与控制。通过试验,建立了播量与槽轮转速、有效工作长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槽轮转速、有效工作长度对播量变异系数与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最大误差小于5%,平均误差为3. 2%,满足精度要求;槽轮有效工作长度在14~30mm范围内、转速为40~60 r/min时,变异系数小于0. 5%。上述参数范围是所设计外槽轮式排种器播量自动控制系统适宜的控制范围。研究为外槽轮排种器的播量自动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种型孔深度可变的排种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型孔深度可变的排种器,分析了影响排种器单粒率的主要因素.通过采用的固定凸轮活销机构实现型孔轮的型孔深度可变,根据种子在充填分离、清种定量和排种过程中的要求,改变型孔深度,提高了排种器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种子的适应性.由外槽轮根据排种器的排种量,定量向充种区补充种子,保证了排种器在充种区域内始终保持最佳种子量,减少了种子在充填分离过程中因相互作用、干扰产生空穴.同时,在清种定量的过程中,刷轮需清除的种子量较少,便于清种,提高了排种器单粒率,适用于大豆和玉米等大粒种子的精密播种.  相似文献   

4.
宽苗带勾型窝眼轮式小麦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宽苗带小麦精密播种排种器排种均匀性差的难题,结合小麦精量排种技术提出一种勾型窝眼轮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使种子行内分布均匀,行间种子不散乱。对关键参数进行了设计和理论分析,通过EDEM离散元软件完成了种层厚度调节板水平距离、窝眼布置形式、窝眼个数、窝眼倾角、种箱底板倾角对充种性能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勾型窝眼轮转速、种层厚度调节板垂直高度和窝眼长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多元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并应用Design-Expert 8. 0. 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和因素对指标影响关系,确定了影响单粒率重要性大小依次为窝眼长度、种层厚度调节板垂直高度和排种轮转速,排种轮转速与窝眼长度间交互作用不可忽视;影响合格率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种层厚度调节板垂直高度、排种轮转速和窝眼长度。基于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排种轮转速为23. 05 r/min、窝眼长度为7. 00 mm、种层厚度调节板垂直高度为25. 00 mm时,合格率为98. 59%。对该优化参数组合下的排种器进行充种性能和排种性能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充种合格率为98. 01%,试验验证结果与仿真优化结果相吻合,验证了仿真优化结果的可靠性,此时排种器4行间充种合格率变异系数仅为1. 20%,宽苗带各行间变异系数较小;排种合格率为90. 03%,行间排种合格率变异系数为1. 50%,行内均匀性变异系数达到16. 54%,排种性能明显优于常用外槽轮排种器。  相似文献   

5.
勺夹式蚕豆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蚕豆机械化播种质量,解决蚕豆精量播种难题,结合勺轮式排种器和指夹式排种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勺夹式蚕豆精量排种器。根据蚕豆种子物理特性,分析确定了种盘工作区域范围、弧形滑道结构参数、种夹机构参数以及托种板关键参数。以种夹长度、种夹宽度和弯折角为试验因素进行了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了种夹较优参数组合为种夹长度15.5mm,种夹宽度10mm,弯折角35°,在较优参数组合下本排种器的株距合格指数为 95.11%、漏播指数为1.61% 、重播指数为 3.28% ,满足设计要求,为蚕豆精量排种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三倍体西瓜种子重要物理特性测定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开发三倍体西瓜种子破壳机排种器,通过实验对三倍体西瓜种子的主要物理特性进行了测定。实验采用3种无籽西瓜种子黑牛、蜜红和花皮,含水率分别为7.11%,6.98%,6.69%,选用种子物理特性标准测定方法进行了测定和应用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无籽西瓜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真密度、休止角与木板、涂漆铁板、塑料板和玻璃的静滑动摩擦系数的变化范围。研究结果填补了无籽西瓜种子物理特性空白,并为开发无籽西瓜种子破壳机排种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7.
倾斜外槽轮上排种式排种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一种能满足小麦精播栽培要求的倾斜外槽轮上排种式排种器的设计.重点介绍了排种槽轮和排种杯的设计。本设计通过科研鉴定。  相似文献   

8.
谷子排种器是谷子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播种机的播种性能。为此,针对我国北方寒地谷子条播种植特点,设计了一款槽轮式谷子排种器,为得到排种器的最佳播种参数,根据国家标准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排种量和排种均匀度变异系数作为目标函数,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排种器作业段长度、排种轴转速和播种带作业速度最优数值,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得到最优的排种作业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排种器作业段长度为10mm、排种轴转速为50r/min、播种带作业速度为4.0km/h时,排种器满足排种量要求且排种均匀度变异系数最优。  相似文献   

9.
影响排种器工作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是决定播种机特性和播种质量的主要因素。排种器工作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播种机工作效率及作物出苗的质量,所以,了解影响排种器工作性能的因素十分必要。1.条播排种器的排种均匀性条播排种过程一般是将整箱种子形成连续不断的种子流。按精确排种量的要求,应该是精确、可控、定量地从种子箱中分离出种子,形成等时距、均匀的种子流,但实际上受多种因素影响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原因是受分离元件和定量元件的工作质量及环境条件的限制。外槽轮排种器是靠槽轮转动时齿脊拨动种子强制排种,槽轮转到凹槽处排出的种子较多…  相似文献   

10.
中心传动强推式精密排种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机械式多功能精密排种器传动轴不在排种轮中心的问题,采用新的推种轮齿形曲线,使推种轮位置降低,传动轴在排种轮中心.研究确定了不同种子对应排种轮孔径和数量的关系,测定了排种器的排种量、种子破损率和可靠性,设计了中心传动强推式精密排种器.  相似文献   

11.
排种器作为播种机关键部件,其工作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影响播种机整体作业质量。机械式排种器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修方便等优点,勺轮式排种器作为机械式排种器的一种,在硬度较大、较规则种子播种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此,应用Solid Works软件设计了一种勺轮式排种器,应用离散元软件对排种器排种大豆种子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到了排种器工作性能较好的工作参数。由离散元软件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勺轮组合转速为10~13 r/min,排种器种子室内种子数量在1 800~2 100粒时,排种器整体工作性能较好;且适当的振动可提高本设计的排种器的工作性能。该研究为勺轮式排种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轮勺式大蒜单粒取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因大蒜颗粒大、形状不规则和表面粗糙而造成漏播及重播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轮勺式大蒜单粒取种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取种勺、取种轮、驱动电机、支架、种箱等组成。对取种区、输种区和排种区的大蒜分别进行了受力分析,阐述了轮勺式大蒜单粒取种装置的原理,通过离散元仿真软件对取种勺及取种轮的结构形状进行了对比优化,确定了取种勺及取种轮的最优结构,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了取种勺的尺寸区间。以取种勺的半径、长度和取种轮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漏充率和合格率为响应指标进行了正交回归试验,建立了漏充率和合格率的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了参数优化。最优参数组合为取种勺半径16. 30 mm、取种勺长度38. 50 mm、取种轮转速10. 0 r/min,在最优参数组合下进行了台架试验,得漏充率5. 50%,合格率91. 10%,与回归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北方春油菜多数以条播为主,但此播种方法浪费种子,不能达到油菜的播种要求。为此,以北方油菜种子杂303号油菜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油菜种子物理特性的研究,设计了窝眼轮式排种器,并对排种器进行静态试验,研究了转速、种子盒内种子容积对排量和破损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窝眼轮转速和种子盒内种子容积对排量和破损率影响显著;窝眼轮转速为35.73r/min时,窝眼轮的排种量随种子盒内种子容积的增加而增大,种子的破损率随种子盒内种子容积的增加而增大;当种子盒内种子的容积占种子盒容积的2/3时,窝眼轮的排种量随窝眼轮转速的增大而减少,种子的破损率随窝眼轮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该排种器播种精度高,可满足春油菜的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芝麻种子球形度低、流动性差导致排种过程充种稳定性差,难以实现精量播种的实际问题,基于芝麻的机械物理特性和播种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采用倾斜齿勺式型孔充种、气送辅助导种的芝麻精量集排器,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参数,构建了充种、携种和投种环节中芝麻种子颗粒群的力学模型。应用EDEM开展了排种器排种性能仿真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了型孔高度、型孔右壁倾角和齿勺倾角对排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型孔高度为1.92 mm、型孔右壁倾角为8.4°、齿勺倾角为28.6°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平均排种量分别为1.69%、3.7 g/min。以排种轴转速、种层充填高度为试验因素,以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排种性能二因素三水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排种轴转速15 r/min、种层充填高度10 mm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62%、0.40%,排种性能较优。田间试验表明,机组作业速度为2.9 km/h时,芝麻平均种植密度为36株/m2,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低于4%,满足芝麻田间播种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叶菜类种子粒径小、播量大、形状不规则,传统排种器难以实现精密播种的现状,设计一种叶菜精密播种的关键部件气力式排种器。排种器采用正负气压组合式排种原理,可简化播种机排种器结构与数量,提高排种器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吸嘴吸种时间为1.0 s、气吹吸嘴时间为0.3 s、气针清嘴时间为0.3 s时,生产率、重播率及空穴率综合性能最优,分别为12 800穴/h、3.98%、3.95%。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精密排种器推种轮齿形曲面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设计一种新的播种机排种装置,使内切推种轮能平稳地配合于排种轮的直孔中,依据两轮切点位移变化,推导出传动比为2和4时配合齿轮曲线方程。依此曲线方程成功设计出多功能精密排种器推种轮齿形曲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分种盘排种性能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排种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分种盘排种性能的正交试验,明确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优水平、最优组合以及试验因素的显著性水平;通过对分种盘排种性能的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排种性能指标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的参数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分种盘排种性能的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了排种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验证所选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种盘排种性能的正交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到了试验结果的最优组合,为分种盘结构参数设计和工作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作物的播种机械发展迅速,播种机械基本满足了播种的精度要求,但针对小籽粒蔬菜种子播种机械的研究还比较少,且主要以气力式播种机为主。其加工制造成本高、结构复杂,机械式排种器存在排种精度不足、可靠性差等问题,且由于蔬菜种子籽粒小、不规则,很容易造成种子的破损,难以保证播种的精度与质量。针对机械式排种器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沉孔轮式排种器,并完成了排种器的试制与试验。  相似文献   

20.
基于EDEM-CFD耦合的内充气吹式排种器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内充气吹式排种器对圆形种子适应性差、排种效果不佳的问题,对内充气吹式排种器进行优化设计,为增强种子充填容积和气流压附力在型孔底部开设不同结构的槽孔。基于离散单元法理论建立玉米籽粒粘结颗粒模型,运用EDEM-CFD耦合分析方法,以型孔内种子在排种盘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曳力值为指标,在入口风速为30 m/s、前进速度为8 km/h的工作条件下对3种不同型孔结构排种盘进行圆粒种子排种效果的耦合仿真,分析排种过程中圆粒种子所受曳力的变化情况及清种和压种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同一排种盘中,因大圆粒种子迎风面积大于小圆粒种子,所受曳力均大于小圆粒,迎风面积大的颗粒更易被清出型孔;径向内开方孔盘型孔内气流对颗粒的曳力及压附力均较大,且增大了型孔对种子在径向方向的充填容积,该盘对圆粒种子及混合种子的工作效果均较好。为验证仿真结果进行台架试验,当前进速度为8 km/h时进行3种排种盘工作压强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径向内开方孔盘合格率随工作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当工作压强大于5.5 k Pa时,合格率超过95%,明显优于其他2个排种盘;对径向内开方孔盘进行前进速度为4~12 km/h、工作压强为4~8 k Pa的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合格率随着前进速度和工作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针对不同前进速度,当工作压强高于6 k Pa时,合格率接近96%,漏播率低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