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广昌晒烟品质及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用量的增加,晒烟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显著下降,烟碱、钾含量明显提高,总糖含量稍有增加;中部叶的中性香味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外)和感官质量以氮用量为240 kg/hm2时最高,上部叶的中性香味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外)和感官质量以氮用量为270 kg/hm2时最高;相同氮用量、裸地栽培烟叶的氮肥利用率、烟碱、钾、总糖和中性香味物质含量以及感官质量均明显低于地膜覆盖栽培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湖南怀化烟区雪茄烟种植的适宜氮肥用量,本试验以雪茄烟品种“CX080”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80 kg/hm2;N2:210 kg/hm2;N3:240 kg/hm2)对烟株农艺性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及发酵后烟叶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最大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N2处理下最高;烟株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先增加后降低,N2处理均显著高于N1、N3处理;烟叶总氮、烟碱含量显著增加,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N2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最接近优质雪茄烟叶指标;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先增加后降低,N2处理下含量最高。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210 kg/hm2施氮水平更有利于怀化雪茄烟的氮肥吸收利用、烟株生长及烟叶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品种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施氮量直接影响烤后烟叶质量。为探讨不同施氮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中烟100、K326和云烟87为试验品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施用相同磷钾肥的基础上,设置6个氮肥施用量处理(T1~T6),分别为0,37.5,60.0,82.5,105.0,127.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烤后烟叶总氮、蛋白质、总糖、还原糖、烟碱、钾、氯7个化学成分含量,并对各处理卷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与不施氮(T1)处理相比较,施氮处理烤后烟叶总氮、蛋白质、烟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总糖、还原糖和氯含量显著降低(P0.05),钾含量除中烟100在T6处理显著降低(P0.05)外其他均显著升高(P0.05),总糖/蛋白质、总氮/烟碱、总糖/烟碱降低而钾/氯增加,卷烟感官质量评价得分均有所提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后烟叶蛋白质和烟碱含量呈升高趋势,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降低趋势;K326和云烟87总氮先升后降且T5处理最高,钾含量呈升高趋势,氯含量先降后升且T4处理最低,感官评价总得分先升后降且T4处理最高,而中烟100总氮含量呈升高趋势、钾含量先升后降且T5处理最高,氯含量先降后升且T5处理最低,感官评价总得分先升后降且T5处理最高。因此,不同烤烟品种最适施氮量不同,本试验在磷肥为135.0 kg·hm-2,钾肥为202.5 kg·hm-2前提下,K326和云烟87施氮量为82.5 kg·hm-2、中烟100施氮量为105.0 kg·hm-2时,烤后烟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烟10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氮钾配比对济源烤烟生长、单叶质量、中部叶有机钾指数及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施氮量相同(施用氮肥75kg/hm2)时,随氮钾比例的升高成熟期叶干质量、单叶质量、中部叶致香物质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中部叶有机钾指数则随氮钾比例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加;当氮钾比例相同(N∶K=1∶5)时,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单叶质量、中部叶有机钾指数及致香物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成熟期叶干质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施用纯氮60kg/hm2,N∶K2O=1∶5与施用纯氮75kg/hm2,N∶K2O=1∶5处理能显著提高烤烟单叶质量、中部叶钾含量及致香物质含量,施用纯氮60kg/hm2,N∶K2O=1∶5处理能显著提高中部叶有机钾指数.3)济源王屋烟区生产上保持氮钾比不变,适量减少氮素的施用量(施氮量由75kg/hm2降至60kg/hm2),能够起到控氮、稳钾、降硫、稳产、提高烟叶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对萝卜肉质根产量、养分含量和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萝卜的合理施肥与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0、40、80、120和160 kg N/hm2,分别记作N0、N40、N80、N120、N160)对萝卜肉质根产量、养分含量、累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在0~160 kg N/hm2的范围内,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萝卜肉质根产量和养分累积量,以施氮120 kg N/hm2为最高,肉质根产量达到6.42×104kg/hm2,氮、磷、钾累积量分别达到68.15、11.78和87.18 kg/hm2;施氮可以提高萝卜肉质根和茎叶中的氮素含量。合理氮肥用量能促进萝卜植株的生长,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结论]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120 kg/hm2是兼顾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常德烟区烟草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水平种植密度,3个水平氮肥用量,共9个组合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期主要受氮肥用量的影响,而种植密度对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单株叶面积、株高、茎围、单叶重和节距的影响显著,对叶片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上部叶和下部叶烟碱含量影响显著,对烤烟上等烟比例、产量和均价的影响显著。其交互作用对上部叶烟碱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中部叶和下部叶还原糖含量和总钾含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是单株叶面积、株高、单叶重、节距、烟叶总氯含量、烟叶总钾含量、烟叶总氮含量、烤烟产量、烟叶均价和产值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种植密度是茎围、烟叶烟碱含量、烟叶总糖含量、烟叶还原糖含量和上等烟比例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结论]烟叶产量以D3N3(种植密度1.80万株/hm~2,施氮量135 kg/hm~2)处理最高,为2 104.6 kg/hm~2;烟叶产值以D_2N_2(种植密度1.65万株/hm~2,施氮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52 729.7元/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4个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南地区双季稻的农艺性状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总粒数,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降低的趋势;晚稻增施氮肥使得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降低,每穗的总粒数增加.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产量和纯收入,早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40.7 kg/hm2、220.1 kg/hm2.晚稻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减氮处理最高,晚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2.3 kg/hm2、104.2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对晚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氮肥的有效管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山西襄汾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N)0~350 kg/hm2的范围内,氮肥显著增加了夏玉米生物量、产量和净收益;施用氮肥210 kg/hm2获得了最高产量(9 897 kg/hm2)和最高的净收益(14 970元/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 712 kg/hm2,增产率达20.9%,增收2 132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为8.2 kg/kg,同时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8.6%。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纯收益和施氮量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函数曲线,求得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35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94 kg/hm2。这将为山西省南部夏玉米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下烤烟化学成分与致香物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致香物质含量与氮碱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钾氯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烟碱、钾、氯、钾氯比对新植二烯含量的影响主要由直接作用引起,总氮对新植二烯的影响主要由间接作用决定,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和氮碱比不仅直接作用强,而且还能辅助其他化学成分对新植二烯产生较大的间接作用。氮碱比、钾、总氮、还原糖对香气总量(除新植二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作用,烟碱和总糖对香气总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间接作用,糖碱比、钾氯比、氯对香气总量的影响是由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共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红花大金元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威宁县高海拔地区中下等肥力土壤烟草种植最佳氮肥用量与烤烟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花大金元品种最佳施氮量为6 kg/667m2,产量为120 kg/667m2,产值为1 762.8元/667m2;不同施氮量对烟叶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烟叶烟碱、钾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石油醚提取物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还原糖和总糖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部位烟叶中,上部烟叶的烟碱、石油醚提取物、蛋白质含量高于中部叶,还原糖、总糖、钾则低于中部叶.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不同器官氮素吸收积累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不同器官氮含量、氮积累量和干物质量显著提高;施氮量高于30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不同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30.7%~104.3%;施肥量达225 kg/hm~2后,产量无显著增加;氮肥施用量与产量存在线性加平台的关系。氮肥用量提高,氮素偏生产力显著下降,较对照下降34.7%~70.9%。  相似文献   

12.
对剑湖优势沉水植物金鱼藻进行不同浓度的铵氮和硝氮耐受试验,同时对植物体内的总氮、硝氮、铵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环境中的铵氮和硝氮直接影响金鱼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对照相比,金鱼藻的总氮含量都有明显的升高,但是浓度对总氮含量影响不明显。金鱼藻对环境铵氮较敏感,环境中高浓度的铵氮会抑制氮素的转化。金鱼藻对硝氮的耐受能力较强,环境中低浓度的硝氮会促进金鱼藻对硝氮的吸收和转化,环境硝氮浓度达到60 mg/L时,金鱼藻对硝氮的吸收达到饱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不再随环境硝氮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玉米氮素动态变化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以期为雨养条件下玉米单产进一步突破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选择先玉335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播种密度(8.5万株/hm2和9.5万株/hm2)。化肥施用总量一定,磷钾肥作为底肥施入,氮肥按不同比例分期施用,以尿素作为追肥肥料,在拔节期和吐丝期施入。分别于拔节期、吐丝期、吐丝后15 d、吐丝后30d、吐丝后45 d、吐丝后60 d测量叶、茎、鞘、苞叶、籽粒、穗轴、雄穗和花丝的氮含量。[结果]氮素积累量在吐丝后45 d前后达到最大;高密度有利于氮量积累;植株总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高密度下相关系数大;高密度下籽粒氮含量和氮收获指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吐丝期氮肥比例相对高有利于叶片和穗部(籽粒+苞叶+穗轴)氮素在生育后期的积累及茎鞘氮素的转运,前期氮肥比例大易造成穗部氮代谢延后。氮素吸收高峰在吐丝到吐丝后15 d;吐丝期氮肥比例高的施肥方式提高了生育后期的氮素吸收速率,在较高密度下吸收速率前移。[结论]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后移,对氮肥利用有利;前期氮素累积太多对后期氮素吸收利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及其氮代谢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明确不同氮肥生理利用率小麦品种的氮代谢差异,为小麦高产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小麦节氮增产。【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从16个小麦品种中筛选出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显著的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和低氮低效型品种西农509、豫农202。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类品种在N0(CK),N120(120 kg·hm-2)和N225(225 kg·hm-2)3个供氮水平下各小麦品种的产量、叶片GS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NO3-及全氮含量等氮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供氮水平下,氮肥生理利用率、产量、地上部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叶片的GS活性、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氮含量等均表现为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显著高于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增加供氮量,两类品种的产量、地上部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叶片GS活性等氮代谢同化物指标均增加,而氮肥生理利用率降低。但两类品种对供氮水平响应不同,与N0相比,增加供氮量,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地上部及籽粒氮积累量、叶片的GS活性、硝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全氮含量的增幅均高于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但是,产量的增幅却显著低于低氮高效品种;氮肥生理利用率的降幅则以低氮高效品种显著高于低氮低效品种。【结论】低氮高效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相对于低氮低效品种西农509、豫农202具有更高的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GS活性,从而促进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同化,使整个氮代谢过程利用效率提高,获得更高产量。低氮高效品种耐低氮能力较强,增产潜力较大;低氮低效品种对氮肥反应较为敏感,但是其氮素分配利用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相似文献   

16.
17.
18.
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陇春33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3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陇春33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70 kg/hm~2范围内,陇春33号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低的趋势,当氮肥施用量为237.6 kg/hm~2时产量达最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随着氮肥后移量的增大,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合理的氮肥运筹中,基肥、拔节肥、孕穗肥质量比为60∶25∶15时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均达最佳。综合研究结果,采用高中氮量(N 195 kg/hm~2),并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2次追施(基追比60∶25∶15)可协调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关系,有利于实现春小麦陇春33号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氮肥增产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较低时,春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180 kg·hm-2时,产量保持不变或有减少趋势。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均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从苗期到收获期,施氮处理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稳定"的变化趋势,而60~120 cm土层硝态氮在春玉米生长后期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波浪式下降,施氮量24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在6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0~1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40kg·hm-2时,土层中累积的硝态氮存在着较大的淋溶风险。综合考虑产量、氮肥效率和环境效应,179~209 kg N·hm-2是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的合理施氮量。  相似文献   

20.
王鹏  朱立军  尚军  吕祥敏  戴亚  施丰成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406-1407,1410
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了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中总氮、蛋白质氮、总植物碱氮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和国外卷烟之间的总氮、蛋白质氮、总植物碱氮和其他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平均值来看,国内烤烟型卷烟总氮、蛋白质氮、其他氮含量最低;国内烤烟型一、二类和三类卷烟之间总氮、蛋白质氮、总植物碱氮和其他氮含量都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