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松涛  张斌 《四川蚕业》2012,40(2):1-2,15
通过分析武胜县万亩桑园建设情况和目前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桑园管理粗放、桑园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建设、搞好桑园管理、创新生产模式、探索综合利用、增加后续投入等发展建议,并考虑蚕桑的产业化经营,以促进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省桑褐斑病危害严重,化学防治效果差的情况,开展了秋伐防控桑褐斑病技术(以下简称秋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介绍了秋伐技术模式及秋伐控病的技术原理。总结了秋伐技术在降低桑褐斑病的病叶率和危害损失率,提高桑叶利用率,提高小蚕饲养桑叶的质量,增加养蚕批次和养蚕量,降低管理用工和农药使用量等5个方面的优势。提出了桑园秋伐应根据天气适时剪伐,合理采用秋伐技术模式,科学配置养蚕布局,并加强桑园管理等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周海明 《中国蚕业》2012,33(2):54-57
总结了嘉兴市近年来在推进桑园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桑-菜、桑-禽、桑-菌3种模式以及各模式的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在当前形势下推进桑园综合开发利用在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效益、稳定蚕桑产业、改善农村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指导、培育农业主体和实施品牌战略等加快嘉兴市推进桑园综合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丝茧价格的稳定,蚕农养蚕积极性提高,桑园管理成效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春季桑园管理对全年的养蚕活动有重要影响,管理得当,能够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桑叶产量,提升桑叶质量,因此要给予高度重视。主要措施应该从土壤、树体、肥培、水分、病虫害综合防治入手,加强桑园的技术管理,为桑树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桑树栽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伟彬 《蚕业科学》1996,22(4):235-240
桑树栽培技术的进步,表现在优良桑品种的普及,实生桑园的实用程度提高,无性繁育技术的改进。密植速成桑园和立体栽培技术的确立及节本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问题是,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和以节本增效为目的实用技术偏少;桑园经营规模偏小。发展对策是,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确立类型不同的栽培技术体系;加速桑树种质资源的利用,选育优质高产桑品种;重视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节水、节本和提高叶丝转化率栽培技术及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重视适度规模经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桑园地复合经营综合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桑园套种花生、大豆、豌豆、地膜洋芋等不仅能利用空间、地力,而且提高了光合作用利用率,充分提高了桑园的复合经营能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解决兴桑养蚕低谷期比较效益低、蚕农弃桑复耕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提高蚕茧质量不能只重视饲养这一环节,需一系列优良技术的配合,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调整养蚕布局,严格蔟中管理。  相似文献   

8.
以桑蚕原种质量为生产一代杂交种的前提和基础,重点阐述了通过合理制定作业计划,贯彻落实技术措施,加强桑园基础建设、科学管理桑园,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发蛾调节、制种技术、加强蚕种保护,加强检验检疫等技术环节,提高桑蚕原种质量的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提高桑蚕原种质量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种质量是生产一代杂交种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竞争的焦点,本文重点阐述了通过合理制定作业计划,贯彻落实技术措施,加强桑园基础建设,科学管理桑园,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发蛾调节、制种技术、加强蚕种保护、加强检验检疫等技术环节,提高桑蚕原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如何跳出传统的种养模式,提高桑园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姜堰市通过探索,初步形成"桑-银、桑-禽、桑-蔬"等复合经营模式,这些经营模式以桑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省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云南省发展蚕桑产业具有蚕茧质量优、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精准扶贫效果好等优势;同时也存在问题和挑战,如桑园基础设施薄弱低产及抛荒桑园比例大、种养技术水平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蚕种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不规范蚕种质量安全保障难、实用技术瓶颈亟待突破蚕桑资源利用率低等。对此,我们提出了巩固和发展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对策,即改善桑园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培育新型职业蚕农、提高专业养蚕水平,加强蚕种繁育和质量监管、保障蚕农用种安全,因地制宜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桑园生态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桑园测土配方施肥、束草诱杀越冬害虫、春季桑园覆盖稻草防杂草、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桑园害虫和整枝修拳等技术。总结了该技术在永康市水源保护区推广应用的成效,主要是提高了桑园土壤肥力,增加了桑叶产量和蚕种饲养量,保护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蚕桑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蚕桑生产效益主要指标是单位面积桑园的收入。为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桑园管理上下功夫,科学地利用桑园土地,挖掘和发挥桑园生产潜力,才能真正提高桑园的综合效益。如何引导蚕农在桑园管理中,应用先进的、规范的桑园管理技术是提高蚕农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丁荷芳 《中国蚕业》2011,32(1):63-65
分析了宜兴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要充分利用茧丝绸市场的大好形势,推行桑园规模化经营、实施蚕桑科学规范化生产技术、加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桑园安全生产、开拓蚕桑综合经营、适度发展果桑等稳定宜兴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田间滴灌技术是近些年来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水分利用率高、省水省工、效率高等特点。该技术目前在广西的应用仅是起步阶段,在桑园上的应用更加少。由于滴灌技术具有适应性广、高效节水等特点,因此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本文探讨滴灌技术在桑园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提高桑园水、肥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和肥料的使用量,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团队重点对桑园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了研究。该团队利用PLC、HMI、无线传输技术和现代灌溉技术,开发了一套可通过手机/电脑远程遥控的桑园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主要由主控制系统、砂石过滤器、肥料桶、管道、泵、电机等组成,能够一次施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4种营养肥料,额定扬程为55 m,流量0.5~2 m3,一套系统可以管理6.7 hm2桑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西晋南地区桑园低产原因分析,提出了合理密植、老树复壮、加强管理等改造措施,为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村蚕桑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江西省桑树栽培、桑资源利用等现状和目前存在的桑树栽培管理水平较低、桑资源产品市场化率不高、人才缺乏、桑资源利用范围较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加大桑树新品种推广力度、重视和加强桑园栽培管理、推广省力化技术、开展桑园多种经营、联合相关行业和龙头企业以及拓宽桑资源新用途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皖南地区桑园特点和产业特色,推介了“猪—沼气—桑园”循环经营模式、“桑园—家禽”生态养殖模式、“桑园—中药材”间作模式、“桑枝—食用菌—沼肥—桑园”循环利用模式和“桑园—蔬菜”套种模式等目前几种较为典型的桑园综合经营模式及技术要点,旨在积极探索推广适宜皖南蚕区应用的高效桑园综合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蚕桑资源的利用水平,提升宣城市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桑园通过间作地黄,掌握地黄种植技术,每667m2桑园可增收2000元以上,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桑园产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