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索川秀乳酸菌1L型(混合型)在苹果酒中的苹果酸-乳酸发酵特性.[方法]以川秀乳酸菌1L型(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作为苹果酒二次发酵的发酵菌种,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接种量、SO2浓度、酒精度、pH和发酵温度对乳酸菌生长和总滴定酸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当接种量达到5×106 CFU/ml时接种量对乳酸菌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当SO2浓度达到50 mg/L或者酒精度达到8.0%(V/V)时,或者pH降至3.2或者温度低至20℃时,乳酸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降酸不完全.活菌数与总滴定酸的降低速率呈正相关.[结论]研究可为苹果酒的苹果酸-乳酸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提供参考,但各因素间的协同和互作的结果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4种不同酵母菌株(F5、F10、F15、F33)发酵桑果酒的发酵规律,以期筛选出合适的桑果酒发酵菌种,为桑果酒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十”品种桑果果汁为原料,分别接种不同酵母,在25℃下进行发酵试验,定期检测果酒的pH、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酒精度,并评定成酒品质.[结果]LAFFORT干酵母F33发酵的桑果酒酒体为紫红色,原酒未发生明显褐变,酒香协调;该酵母起酵快,可溶性固形物在5d内迅速降至稳定值,酒精度则上升至12.5%vol,在发酵过程中产酸较其他菌种少;F33接种量不影响其对糖的利用及酒精的生成,0.02%的接种量下发酵液pH变化稳定,可滴定酸上升较缓和,成酒可滴定酸较低.[结论]F33菌株具有较好的发酵性能,所产桑果酒成酒品质较好,具有较好的桑果酒发酵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沙棘果为原料,利用酒酒球菌降酸生产全汁沙棘果酒,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为:pH值3.4,发酵温度25℃,接菌量8%,接种时间为酒精发酵后(顺序发酵),SO2浓度30 mg.L-1,发酵时间为8 d。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结束后,沙棘果酒的总酸由原来的15.20 g.L-1降为9.83 g.L-1,苹果酸降解量5 422.07 mg.L-1、挥发酸增加量261 mg.L-1。在此工艺条件下酿制的沙棘果酒不仅使苹果酸大部分转化为乳酸,并且沙棘果酒的酸涩味减弱,口感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光照、pH值、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离子等对枸杞橘子酒稳定性的影响,并综合分析各个因素选择出一套最适合枸杞橘子酒酿造长期储藏的条件。结果表明:枸杞橘子酒在光照、氧化剂、金属离子作用下不稳定,常温、pH值小于4、还原剂作用下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从酒糟中提取菲汀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考察酸浓度、酸浸时间、浸提温度、振荡条件、浸提酸种类、中和剂种类对酒槽中菲汀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酸浓度0.8%,酸浸时间6h,浸提温度60℃,盐酸间歇振荡,混合中和剂碱石灰(10%)、NaHCO3(10%)和NaOH(1 mol/L)中和,碱沉条件,pH为6.5.[结论]研究改善了现有的菲汀提取工艺条件,利用废弃的原料来增加燃料乙醇发酵副产物的附加值,使燃料乙醇企业能够良性运转,并可解决国内外对菲汀的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猕猴桃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pH、SO2添加量、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对猕猴桃酒品质的影响。[结果]猕猴桃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2℃,酵母接种量0.20 g/L,SO2添加量60 mg/L,pH 3.5。在该条件下制得的猕猴桃酒微黄带绿,澄清透明,纯净柔和,酸度适中,果香、酒香浓郁。[结论]该研究为猕猴桃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桑葚枸杞果酱的工艺.[方法]以桑葚和枸杞为发酵原料,以桑葚和枸杞的复合比、白砂糖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为4个考察因素,进行3水平正交试验,根据制得的桑葚枸杞果酱的感官评分,得出桑葚枸杞发酵果酱的最佳工艺.[结果]试验优化出桑葚枸杞发酵果酱的最佳工艺为:桑葚和枸杞复合比为0.6、白砂糖的添加量为40%、乳酸菌的接种量为6%、发酵时间为20h.该工艺条件下发酵果酱酱体细腻、黏稠有紫红色光泽,有新鲜桑葚和枸杞特有的气味和芳香,酸甜适中,稳定性良好.[结论]研究可为桑葚和枸杞的深加工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荔枝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和挥发酸的变化情况,并对荔枝酒进行了感官品评。结果表明:低温能保证荔枝酒发酵平缓,进而有效控制发酵过程中挥发酸的产生,使发酵能够安全进行,并且低温发酵的成品酒香气最佳。  相似文献   

9.
枸杞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志婧  马文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12-11713
[目的]探究宁夏枸杞果酒最佳酿造工艺条件。[方法]以宁夏枸杞鲜果为原料,通过酶解、酒精发酵、澄清处理等工艺,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枸杞果酒酿造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影响酒精度的主要因素依次沩接种量〉发酵温度〉SO2添加量;酒精发酵最佳工艺组合:酵母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为28℃,SO2添加量为100mg/L。通过对比试验,80.0mg/L明胶或100.0mg/L皂土可以直接澄清枸杞鲜果酒。[结论]生产的果酒果香浓郁,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冰葡萄酒的品质及发酵过程中成分的变化。[方法]以辽宁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威代尔(Vidal)冰葡萄汁为酿酒材料,基于3种发酵温度、3种菌株和9种接种量,设计正交试验,对酿造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冰葡萄酒成品的理化指标为:酒精度11%、糖度27.8°Brix、干浸出物244.3 mg/L、游离SO236.4 mg/L、总SO265.0 mg/L、氨基酸367.8 mg/L、总酸11.4 mg/L,挥发酸561.0 mg/L。根据冰葡萄酒的实际酿造结果和品质综合评价,冰葡萄酒的发酵温度为12℃,莱蒙特D47为酿造冰葡萄酒质的最佳的酒酵母。[结论]研究可为冰葡萄酒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加工技术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冰冻类水果的加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液面喷施硒对宁夏枸杞中微量元素积累的影响,促进富硒枸杞安全生产。[方法]以宁杞1号为供试材料,在枸杞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枸杞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检测,研究喷硒对枸杞微量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设定的0~500 mg/kg喷硒浓度范围,枸杞含硒量均有显著提高,喷施浓度及次数是影响枸杞硒含量的关键因素;铁、锌、锰、铜在硒不同施用量作用下,含量均呈现曲线变化。[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枸杞各微量元素含量在逐渐增加,超过耐受限量时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的混合盐胁迫对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混合盐碱胁迫条件对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用12.5~100.0 mmol/L含有不同比例的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4种盐成分的30种混合盐对枸杞种子进行盐碱混合胁迫处理,测定枸杞种子对盐碱胁迫的反应情况。[结果]枸杞种子相对萌发率、幼苗的干重与鲜重及根长与芽长随盐浓度增大以及碱性盐比例增高而下降。碱性盐所造成的高pH值所致的的胁变效应与盐浓度关系极大,浓度低时pH作用较小,随浓度增大pH作用加剧。用混合盐处理过的枸杞种子,解除胁迫后可以明显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增加幼苗的干重与鲜重及根与芽的长度。[结论]生产栽培实践中用低浓度盐或低碱性溶液预先浸种,完全有可能提高枸杞种子的萌发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枸杞高产和优质栽培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覆盖处理下枸杞初生物质与次生物质的积累情况。[结果]不同覆盖方式对枸杞果实中主要初生物质及次生物质的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秸秆-膜覆盖的枸杞其糖类和黄酮含量均明显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减少,百叶重、千粒重、产量都有所提高,但对鲜果的大小形状无明显影响;枸杞产量与总糖、多糖呈不显著性正相关,与黄酮几乎没有相关性,与类胡萝卜素呈不显著性负相关。[结论]合理覆盖可以增加枸杞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枸杞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超声技术提取枸杞多糖的工艺条件,研究枸杞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方法]以宁夏枸杞为试材,采用超声波萃取法从枸杞中提取多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正交实验对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枸杞多糖的还原力及对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正交实验表明,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溶剂比和提取次数;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溶剂比1:30,超声提取时间40min,提取次数为2次,最高提取率14.48%。枸杞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对化学反应生成的活性氧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结论]超声提取法可有效提高多糖的得率,同时具有操作方便、省时、高效、节能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周筠  康建宏  杨涓  李锋  孙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26-18128
[目的]为枸杞的高产和优质栽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覆盖处理下枸杞初生物质与次生物质的积累情况。[结果]不同覆盖方式对枸杞果实中主要初生物质及次生物质的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秸秆-膜覆盖处理的枸杞其糖类和黄酮含量均明显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减少,枸杞百叶重、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所提高,但鲜果的大小形状无明显变化;产量与总糖、多糖呈不显著正相关,与黄酮几乎没有相关性,与类胡萝卜素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合理覆盖可以增加枸杞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微胶囊造粒仪法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中海藻酸钠、明胶、β-环糊精以及氯化钙添加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黑果枸杞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添加量2.0%,明胶添加量7.0%,β-环糊精添加量40.0%,氯化钙添加量2.5%。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90%。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为圆形球状的玫红色颗粒,受强光、温度的影响,明显比微胶囊化之前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摸清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枸杞资源情况,选育出适宜该地区栽培利用的枸杞新品系,建立高寒地区枸杞无性繁育技术。[方法]对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的枸杞资源进行了调查,主要对物候、果实性状、生长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收集,根据果实特征初步选择出优质无性系,并对其进行扦插试验。[结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收集20株初选优树,根据果实特征初步选择出优质无性系3个;对优选无性系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用0.05%IBA、0.05%ABT处理,对枸杞扦插发芽率影响显著,能显著提高枸杞发芽率。[结论]该研究为枸杞资源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水平下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与多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考虑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与多糖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枸杞最佳施氮量。[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甜菜碱、类胡萝卜素、黄酮的影响及其与多糖的关系。[结果]不同的施氮肥水平下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甜菜碱、类胡萝卜素、黄酮的含量存在着差异。适中的施氮量(600~900 kg/hm2)对枸杞类胡萝卜素等次生代谢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有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糖与甜菜碱、黄酮、总糖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枸杞生产中,产量和品质不能同时达到最佳,应通过施氮量调节多糖与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获得产量与品质均较高时的平衡点。[结论]考虑到产量和质量的关系,枸杞最适宜施氮量应为600~9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