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地面样地调查和流域多年水文资料分析的方法,对长江上游4个典型流域森林水文效益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弄清各流域下垫面要素的性质和结构2,流域水文参数变化规律,以及流域森林水源涵养林的涵水机理和评价方法,提出长江上游水源林的经营措施,为“九.五”长防林建设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凌河流域代表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分析,得出凌河流域的水沙变化规律.探讨了凌河流域典型水文站(朝阳水文站)流域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趋势,比较了不同水文站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的年际变化.同时,探讨了凌河流域径流量、输沙量的沿程变化规律,并对大、小凌河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等水沙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凌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于汛期(6~9月),且年际变化较大,径流量随沿程增大;而输沙量在山丘区随沿程增大,到达平原区随沿程减小.  相似文献   

3.
新疆精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结合流域自然地理概况,依据精河水文站实测资料进一步分析精河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水质等水文水资源特性,分析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以为精河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山口沟流域水文特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红山口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从降水、蒸发、洪水、径流等方面论述了该流域的水文特性,并分析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周燕 《农技服务》2008,25(5):95-96
以锦江流域芦家洞水文站及18个雨量站49年历时降雨、径流实测资料为基础,对锦江流域降雨、径流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搞好锦江流域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建设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等方面提供基础依据,并为铜仁城区和下游防洪抗旱提供水文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科学研究与评价沮漳河流域污染物排放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沿沮漳河流向选取6个断面,于2015—2016年分别进行取样与样品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沮漳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在时间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其中下游的TN和COD_(Cr)显著高于中上游。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沮漳河主要污染物为TN,其次是TP。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沮漳河宜昌河段水质整体较好,但荆州河口断面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评价结果达到Ⅳ类,其他断面水质则符合Ⅲ类。[结论]沮漳河流域的水质呈现枯水期劣于丰水期和平水期、下游地区劣于上游地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湖南南部水库流域内2001~2010年气象站点逐日雨量实况资料,对双牌水库流域、东江水库流域的强降水日面雨量的频次分布、极值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强降水日面雨量出现频次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特征:冬季频次最少,夏季频次最多,春季急增,秋季急降;相邻的流域强降水面雨量等级分布存在差异、极值分布趋势相近,流域月极大值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使流域生态系统正向发展,恢复其应有的功能,学者们尝试从多方面对流域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分析,寻找适合的恢复、补偿及管理方式,对流域生态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健康评价、安全评价、生态系统管理及生态系统补偿等开展了相关研究,为促进流域生态系统的正向恢复及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红枫湖流域的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分析了红枫湖流域景观的总体格局及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流域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景观形状差异性大、破碎度高,景观优势度低,水系为明显的优势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供需平衡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警报灯”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水资源脆弱度和水资源承载力方面对赣江流域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阐明赣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及经济承载力.结果表明,保证率P=95%的情况下,流域水资源紧缺.流域承栽力分析表明,赣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较大,利用结构不合理,属于中度脆弱的程度.赣江流域须增加水资源调蓄工程、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才能实现流域经济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资源及土壤水分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土壤水、土壤水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并进行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土壤水资源调控模型,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相当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辽西山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类岩溶水和其他岩类裂隙水。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地下水的赋水程度、埋藏条件和水质特征,并按水系流域分区,采用河流水文图分割方法,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宝鸡峡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宝鸡峡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为解决宝鸡峡灌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参考。【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评定系数表示每一个评价因素或指标对农业水资源安全的作用,结合灌区实际,建立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宝鸡峡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进行计算和总体评价。【结果】结合宝鸡峡灌区实际,建立了包括水资源量、供水、用水、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5项共23个评价指标的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宝鸡峡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的综合评价值为2.540。分析认为,水资源短缺、供水工程效率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水价偏低、地下水降落漏斗、水质污染、水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低等,是影响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提出保障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的5项主要措施,以促进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阐明了区域水资源实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分析了现有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 ,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运用离差法、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计算指标 ,利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呼市南郊地下水的水质现状,对呼市南郊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提出保护南郊地下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江西省生态安全数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基尼系数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基于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16项评价指标总体达标率为81.25%,数量化评价结果为:生态环境安全等级较高,但资源分布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GDP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江西省生态安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绿色GDP及其贡献率对区域生态安全的意义重大;(3)森林面积与GDP的基尼系数最大(0.4794),废污水排放量与GDP的基尼系数最小(0.0546);(4)从水资源总量与森林面积的基尼系数(0.0749)和森林蓄积的基尼系数(0.1103)可以从另一角度证明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最后,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发展利用方向,实现江西由生态大省向生态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节水灌溉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志林 《北京农业》2011,(15):210-211
一个地区应重点发展和采用何种节水灌溉项目,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与社会等因素。在这些众多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中,有些因素可以定量化,而有些因素难以定量表示,某些难以定量表示的定性因素甚至对工程方案的优化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模糊集对分析法在水资源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基于熵权法和模糊集对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为水资源安全的评价及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方法】结合评价区域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等指标选取原则,构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等级标准,并由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利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建立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榆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并分别与多目标决策分析和模糊聚类评判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基于熵权法和模糊集对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对榆林市水资源安全的评价结果表明,榆阳区的水资源处于较安全范围,神木、靖边和定边属于临界安全范围,其余8县均属于较不安全范围;榆林市整体处于较不安全状态,水资源安全形势严峻。不同方法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模糊集对分析法与其他2种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模糊集对分析法的评价结果客观合理,方法简单,易实现计算机编程,对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数学法,确定了焉耆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状况,评价结果为焉耆盆地水资源合理配置及确定开发规模及趋势提供依据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内蒙古地区水资源现存问题和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区域水资源,基于水足迹理论对内蒙古1998—2018年用水结构进行分析,并评价区域水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全区水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总水足迹达778.58亿m3。从构成上看,农业蓝绿水足迹始终占总水足迹主导地位,所占比例为72.43%~82.97%。对比各地级市用水特征,由于阿拉善地区生态蓝水足迹较高,因而人均蓝水足迹最高;兴安盟降水量大、作物产量较低,因此人均绿水足迹最高;研究区总体水资源压力始终处于较高状态,乌海地区水资源压力位居第一,但研究区总体上尚未出现水质性缺水问题。综上,内蒙古地区亟需通过调整用水结构等以改善当地水资源利用现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