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18年,贵州省气象灾害频繁,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秋绵雨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干旱、冰雹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造成的损失严重。本文对上述几种影响贵州省农业的气象灾害进行分述,以期为农作物品种布局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8年,贵州省遭受气象灾害频繁、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秋绵雨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干旱、冰雹对农业生产产生特别大得影响,损失严重。本文对上述几种影响贵州省农业的气象灾害进行分述,从而对农作物品种布局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5—2019年贵州省气象灾情直报的灾情数据,分析贵州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暴雨洪涝、冰雹、干旱、大风是贵州省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别,出现次数多,死亡人数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近几年来为我国高品质茶叶生产贡献了极大的力量,根据气象资料表明,高温、干旱给茶叶种植会带来极大的灾害,贵州省近20年来的高温、干旱事件发生的概率达到了70%,尤其是湄潭县、凤冈县以及余庆县等茶叶主产区,近年来也发生了高温、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5.
高温干旱对贵州省茶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近年来为我国高品质茶叶生产贡献了极大的力量。气象资料表明,高温、干旱会给茶叶种植带来极大的灾害,贵州省近20年来的高温、干旱事件发生的概率达到了70%,尤其是湄潭县、凤冈县以及余庆县等茶叶主产区深受其害。高温、干旱灾害的发生伴随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茶树的品种以及种植技术影响其产量,但气候异常是引起其受灾的主要因素。本文总结了影响茶叶产量的各种因素,相应地提出了应对高温、干旱的具体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1年~2012年干旱资料,对贵州32年的干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成灾率三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了贵州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背景,结果表明:贵州省每年都受干旱影响,干旱形势年际差异大,毕节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贵阳最轻;贵州干旱空间格局主要为干旱少发区和干旱常发区,大方、金沙、和黔西组成贵州省农业干旱最严重的三角地带。贵州年均降水年际变化与干旱年际变化相吻合,而夏季降水对农业干旱的影响最为关键。无雨日年际变化对干旱的指示作用上存在1~2年的滞后期。贵州在厄尔尼诺年均发生不同程度农业干旱,而在厄尔尼诺次年若贵州发生农业干旱,必将是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促进贵州省辣椒干旱气象指数保险业务开展,降低旱灾对辣椒种植农户造 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方法】文章利用 1990—2019 年贵州省 84 个国家气象站共 30 年的气 象数据,并根据制定出的干旱等级标准进行处理,最终得出各站点各级干旱频率,以及各 站点的纯保险费率。并通过克里金差值绘制出各级干旱频率分布图以及纯保险费率分布图。 【结果】受干旱影响较大的辣椒种植地区主要集中于贵州省东南部以及中部部分区域;受干 旱影响较小的辣椒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贵州省东部的纯保险费率普遍高于 9%,西部 则相对较低(约 4%)。【结论】干旱灾害空间分布以及纯保险费率空间分布结果显示,贵州 省辣椒干旱气象指数保险市场广阔。在贵州省尤其是贵州省东部需要辣椒干旱气象指数保险 产品,来降低当地辣椒种植户因干旱导致的收入不稳定风险,同时帮助农户灾后快速获得补 偿恢复生产,最终促进贵州辣椒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贵州省粮食气候减产量与灾情程度的关系,为贵州省防范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和科学预测粮食单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2010—2020年贵州省粮食灾情统计数据,计算干旱、洪涝、风雹、低温的受灾率、成灾率及绝收率,并用灰色关联法评价各灾种及灾害程度对全年粮食及水稻、玉米、马铃薯气候单产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粮食气候减产量与灾情的关系,构建基于灾情的粮食单产灾损估算模型。【结果】从发生频率看,干旱为贵州省2010—2013年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2014年起逐步由旱转涝;发生程度中等、范围较广的干旱及程度较重、局地性强的低温灾害是造成贵州省粮食作物减产的主要灾害。构建了粮食气候减产量(ΔYw)与总受灾率(Kts)、总成灾率(Ktc)、总绝收率(Ktj)的灾损评估模型:ΔYw=189.2Kts+4 490.6Ktc+50.0Ktj+85.2(R2=0.760,P<0.01),通过模型估算得到的模拟单产与实际单产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且误差在合理范围内。【结论】贵州省粮食总受灾率、总成灾率和总绝收...  相似文献   

9.
刘岩  环海军 《农学学报》2023,13(9):81-87
为揭示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根据1983—2020年淄博市农业气象灾情资料和粮食产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灰色关联法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淄博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并对灾害发展趋势及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频发,从发生频率排序依次为干旱、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台风、冷冻灾害,灾害比重年际差异大。(2)4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受灾率均以下降趋势为主,空间分布不均:干旱灾害高青、沂源受灾最重;暴雨洪涝灾害高青最为严重;大风灾害桓台和周村受灾最为严重;冰雹灾害高青受灾最为严重。(3)受灾率未来变化趋势为反持续性上升趋势;与粮食产量关联分析显示,干旱关联度最大,大风、暴雨洪涝灾害次之。未来淄博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严峻,干旱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贵州刺梨生产防灾减灾及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贵州省84个气象台站1971—2010年间6—8月的降水量气象观测数据及2011—2012年贵州省6个地州市20个样地刺梨野外调查和果实采集,建立刺梨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借助 GIS 技术完成贵州刺梨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重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地区的册亨、望谟、罗甸县和省东部边缘一带,中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省的东部铜仁市、黔东南州大部分县市,轻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省的中部贵阳市、遵义地区和黔南州各县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模糊信息扩散法对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为该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信息不完备情况下,采用能表达概率估计模糊不确定性的信息扩散法,在不假定概率分布的情况下,对广西大石山区农业干旱灾害损失风险及因旱人饮困难风险进行评估,绘制其区划图,并将分析结果与近20年的实际干旱灾害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基于信息扩散法的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与近20年历史实际干旱灾害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表明用信息扩散法进行区域干旱风险评估是可行的。【结论】在信息不完备的条件下,用模糊信息扩散法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可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晋南地区油菜主要气象灾害与减灾避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晋南地区油菜生育期间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低温、干旱、阴雨、霜冻、大风、冰雹、干热风等。就各种灾害对油菜生长的为害表现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竟竟  于丽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02-4005
对河南省自1978年以来的农业气象灾害时序特征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从受灾和成灾两个层面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类农业气象灾害中以旱灾最为严重,其次是水灾,再次是冰雹和霜冻灾害,其中旱灾和水灾占到了80%以上,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各类农业气象灾害均呈现出规律性波动变化,表明进行农业气象灾害周期性规律研究是可行的;受灾与成灾的面积呈现出一定周期性波动,并且相应年份的农业气象灾害受(成)灾面积的灾损程度与粮食总产呈负相关.研究结果与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为河南省的农业生产及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郭帮莉 《北京农业》2012,(24):17-18
通过2011年实施玉米抗旱栽培技术—玉米大小垄覆膜栽培技术试验,以期通过试验,探索贵州省玉米大小垄覆膜栽培技术和玉米增产技术,为贵州省玉米主产区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贵州用茶历史悠久,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全国茶园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贵州作为山 地省份,不同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其间,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用茶习俗与文化,随着农业产 业融合发展,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兴起,利用好贵州茶与民族茶文化资源成为旅游发展新的课题,本文 针对贵州民族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梳理,对民族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进行思考,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是东北重要的粮食主产地,干旱是造成该地区玉米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利用辽宁省4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玉米发育期观测资料,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 CWDI),根据玉米干旱等级标准计算各个生育期干旱的站次比、干旱频率,进而分析辽宁省玉米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经检验,CWDI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辽宁省玉米的干旱情况,在辽宁省的适用性较好。辽宁省各生育期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大致表现为径向分布,呈现出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玉米各个生育期而言,发生干旱的频率随着玉米的生长体现为生育前期最高,生育中期次之,生育后期最低。辽宁地区45个站点的干旱站次比差异显著,在玉米生育期的各个阶段站次比处于波动变化的状态,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播种~出苗阶段是玉米干旱的易发时期,各个等级干旱站次比较其他阶段高,整体年际波动较小。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是玉米整个生育期干旱情况的主要体现,本世纪以来,各生育期各等级玉米的干旱范围均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艳兰  何如  覃卫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99-11301,11430
选取广西88个气象站1961~2009年气温、降水量、干旱指数和广西干旱受灾面积等资料,利用线性倾向计算、阶段性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西气温、降水量和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干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9年广西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略呈增加趋势,但年际、年代际变化大,各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一致,春、秋季减少,冬、夏季增加。广西干旱指数、干旱受灾面积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秋旱更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严重干旱灾害的频率明显增多。降水时间分布更加不均匀,少雨年的频率增多是干旱加重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暖则加剧了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和发展贵州省白肋烟生产技术,对贵州省松桃县的13个白肋烟生产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发现:松涛县的白肋烟生产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为此提出了进一步改造该县白肋烟生产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业灾害遥感动态监测体系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河南省农业灾害(旱灾、水灾、雪盖、秸秆焚烧)的遥感动态监测,利用3S技术集成,借助多源卫星数据,依托地-空三维农业灾害监测网络,创建了河南省农业灾害遥感监测系统平台,实现了农业灾害监测应用,为全省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技术依托。  相似文献   

20.
运城市旱涝灾害与太阳黑子周期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56~2007年山西省运城市的降水资料和美国观测站公布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观测资料,在用Z指数对降水资料进行处理而确定旱涝等级和年份后,对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运城市旱涝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运城市涝灾主要发生在太阳黑子周期的极大值年及其后第3年,旱灾则在太阳黑子周期的极值年及前后1~2年内都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