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赵小健  杨晓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67-13168
烤烟房温湿度是烟叶烘烤工艺中十分重要的控制参数,对保证烤烟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烟叶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过程的分析,研究了烤烟房温湿度专家控制的算法,对控制变量选取、知识库建设和控制规则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以单片机C8051F020为核心器件,以DS18B20温湿度传感器为检测元件,以液晶显示模块作为人机界面的烤烟房温湿度专家控制系统。该系统对烤烟房自动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烤烟烘烤温湿度与相关酶活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烘烤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高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烟叶组织细胞内生理生化变化的速度和方向,最终影响烟叶的烘烤质量,而酶活性又与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变化密切相关.系统介绍了烘烤温湿度与烟叶品质形成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综述了烘烤环境温湿度对烤烟淀粉酶、蛋白质酶、叶绿素降解、活性氧及抗氧化酶和细胞壁酶活性的影响,提出了密集烘烤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变黄前期失水胁迫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为烟叶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花大金元中部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变黄前期烟叶进行不同失水胁迫程度处理,研究其暗箱试验烘烤特性,并探讨其烘烤过程中的水分、色素、淀粉含量变化及烘烤质量.[结果]随着烟叶失水胁迫程度的增加,暗箱中烟叶的变黄时间缩短、变黄指数增大,烟叶变褐时间延长、变褐指数增大,但变褐发生时间提前;随着变黄前期烟叶失水胁迫程度的增加,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淀粉降解加快,烤后烟叶等级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变黄前期烟叶失水胁迫可加快烟叶色素和淀粉降解,促进烟叶变黄,改善烟叶烘烤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β-胡萝卜素含量的实时检测,首先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烘烤过程烟叶图像的6个颜色特征值,量化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特征的变化,然后以烟叶颜色特征值为输入指标,运用BP神经网络对烘烤过程中烟叶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着烘烤进行,烟叶R(红色)、G(绿色)、B(蓝色)分量及亮度值均呈现先升高...  相似文献   

5.
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烤烟上部烟叶一次性不带茎烘烤和带茎烘烤过程中水分代谢情况、内在化学品质、外观质量、经济效应以及DNA、RNA中的放射性强度,并对两种烘烤方法进行对比,发现带茎烘烤时烟茎中的水分能进入烟叶中参与代谢,但根据同位素示踪法对DNA、RNA中放射性的测定发现不论是带茎烘烤还是一次性不带茎烘烤各时期茎秆或叶柄的水分参与了叶片中核酸代谢,但都不强,对烘烤后的烟叶内在化学品质和外观质量进行分析发现带茎烘烤的烟叶品质相对较一次性不带茎烘烤好.  相似文献   

6.
质体色素的降解变化是烟叶香气物质形成的基础之一.为解决烟叶烘烤调制过程中质体色素无法快速准确测定的问题,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的优势,利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釆样法(CARS)进行光谱特征波长选择,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了烟叶烘烤过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模型.结果表明,CARS-PLS模型能获得较全谱偏最小二乘(PLS)、连续投影偏最小二乘(SPA-PLS)、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GA-PLS)及蒙托卡洛无信息变量删除偏最小二乘(MC-UVE-PLS)更好的模型性能,其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模型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0.908,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89、0.321μg/cm2,模型能满足实时定量分析的需要.因此,采用NIRS技术结合CARS-PLS能快速准确测定烘烤过程烟叶质体色素的变化,可为烟叶密集烘烤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宁乡县为例,在分析烟叶烘烤过程中燃煤使用对环境影响及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烟叶烘烤过程环境成本的经济评估方法.结果表明:烘烤50 kg干烟叶需耗费环境成本为33.56元,并对如何降低烟叶烘烤的环境成本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压块及燃烧炉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有效解决烟叶烘烤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推动生物质能源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研发生物质压块燃烧炉,探索使用生物质压块替代煤炭进行烟叶烘烤。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压块及燃烧炉不仅能够满足烟叶烘烤的供热需要,而且能显著降低烟叶烘烤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解决烟叶烘烤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推动生物质能源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研发生物质压块燃烧炉,探索使用生物质压块替代煤炭进行烟叶烘烤。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压块及燃烧炉不仅能够满足烟叶烘烤的供热需要,而且能显著降低烟叶烘烤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研究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相态变化,为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烤烟上部叶为材料,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烘烤过程烟叶水分进行检测,经过1万次和10万次迭代分析,获取烟叶内部水分相态组成及信号幅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10万次迭代反演所获取的结合水、半结合水和自由水3种相态表述烟叶叶片水分相态组成较优;烘烤过程中烟叶自由水信号幅值呈逐渐减小趋势,半结合水在38℃时明显增大,之后呈减小趋势,结合水在38℃时明显增大,42~45℃期间逐渐减小,48~54℃期间呈快速增大趋势;烘烤过程烟叶失水干燥表现为自由水流动性较大,首先从烟叶中脱除,半结合水通过转化为自由水散失,结合水不具有流动性,不易被干燥去除.低场核磁共振解析了烘烤过程烟叶水分相态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快速精准检测烘烤过程烟叶中水分相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的烘烤质量,增加烟农收益。[方法]通过利用2种不同的烟叶采烤方法,即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处理A)和一次性带茎割收,挂竿烘烤法(处理B),以相互对比烤后烟综合效益优劣的方式来进行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烤后烟,烟叶成熟度高、色彩橘黄、光泽度强、色度强、油分多、身份中等和叶片结构疏松,为优质烟品质,上等烟比例达到55.2%,较常规高27.3个百分点,均价为16.8元/kg,较常规高2.6元/kg,1 kg烤后烟收益较常规高2.47元,每炉上部叶烤后烟收益比常规采烤多1 509元。[结论]一次性砍烤法较一次性常规采烤法优势明显,能显著提高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的烘烤质量,能有效提高烟农烘烤烟叶的综合效益,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实现烤房的智能化控制,设计了智能烟叶烤房控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PID参数进行实时校正,使系统控制性能处于最优控制状态,实现对PID参数的在线智能校正。同时介绍了主要软件及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试验和实际运行表明,提高了烤房的温湿度控制精度和烟叶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13.
蔡剑锋  奎发辉  和世华  刘海彬  洪文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17-10419,1042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供热源密集烤房对烟叶烘烤能耗的影响.[方法]对3种不同供热方式的烤房进行烟叶烘烤对比,严格记录鲜烟叶总重量、烤后烟叶总干重、耗能情况、烘烤时间、用工成本以及在烘烤过程中不同供热源烤房对烘烤工艺的执行情况.[结果]高温热泵烤房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节能效果好(耗电量为2.57 (kW· h)/kg干烟),与传统常规燃煤烤房相比,高温热泵烤房总烘烤成本低,且技术成熟,性能可靠,在供电资源充沛、烤烟季节电力有保障、环境要求高的烟区可推广使用.电加热烤房投入较小,和传统燃煤烤房相当,具备热泵烤房的全自动控制、控制精度高、无污染等优点,但电加热烤房能耗较高,在电价较低[不超过0.45元/(kW·h)]和供电电力设施容量较大的地区,也可推广使用.[结论]研究探索出适合烟叶烘烤“零排放”的加工处理办法,解决了烟叶烘烤带来的能源有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可为实现烟叶烘烤环节降本增效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鲜烟叶成熟度的识别精度,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图像识别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烟叶成熟度判别方法:利用随机森林(RF)方法分别建立近红外光谱判别模型、图像判别模型和多源信息融合判别模型,对烟叶成熟程度进行检测。近红外光谱模型对红花大金元、K326和云烟87等3个烤烟品种烟叶成熟度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1.27%、90.43%、89.44%,图像模型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86.20%、86.96%、81.23%,融合模型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4.08%、94.78%和92.96%。与近红外光谱模型相比,融合模型的判别正确率平均提高了3.93%;与图像模型相比,融合模型的判别正确率平均提高了10.83%。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三段六步式和三段式烘烤工艺烘烤烟叶的经济指标、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外观质量,还是烤后烟叶的经济价值,三段六步式均优于传统的三段式烘烤工艺,因而更加适用于重庆烟区特色烟叶的烘烤。  相似文献   

16.
有序初烤烟夹具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竹制编杆为对照,进行密集式烤房应用有序初烤烟夹具烘烤烟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密集式烤房使用有序初烤烟夹具,不仅能显著降低用工和烘烤耗能成本,而且烤后各部位烟叶外观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例趋于适宜、协调,评吸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有序初烤烟夹具的制作成本(2707.5元/ha)相对偏高,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7.
湘烟3号烘烤过程中温湿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摸索湘烟3号的一般性烘烤工艺及烘烤过程中的诊断指标,为制订湘烟3号的烘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烤烟3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变黄期和定色期湿球温度和烟叶变黄程度指标,设4个处理,在3地从烘烤成本、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4个方面,分别考察上、中、下部烟叶的烘烤工艺。[结果]湘烟3号在烘烤过程中,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时,下部烟叶的诊断指标为烟叶变黄7成,叶片变软,主脉1/2变软,中、上部烟叶的诊断指标为烟叶变黄9成,叶片变软,主脉1/3变软;变黄后期中、下部烟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8℃,上部烟叶的湿球温度应稳定在39℃。[结论]初步研究了湘烟3号变黄期的温、湿度及烟叶变化状况,至于其田间成熟规律和基本表象、烟叶的变黄和失水速度及其协调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变黄中期湿球高低及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提供参考。[方法]在变黄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只调整38和42℃湿球温度和稳温时间,对粤烟97品种中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部烟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5.5℃、稳温25 h,42℃湿球控制35.5℃、稳温13 h的T2处理,变黄期失水协调性较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颜色橘黄鲜亮,色度、油分较好,总糖、还原糖、糖碱比较高,烟碱、含氮量较低,评吸得分最高,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的评吸质量。[结论]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高低及稳温时间长短对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评吸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中温、中湿,38℃稳温时间较长的T2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针式烟夹夹烟与传统烟杆编烟的装烟烘烤效果,结果表明:烟夹夹烟操作简单、省工省时,是传统烟竿编烟速度的1~3倍,是传统烟竿解烟速度的2倍,每烤次可节省编烟用工成本350~490元/炕,降低了种烟成本,提高了种烟的比较效益;每炕鲜烟总重量可增加20%~30%,且烤后烟叶质量无明显差异,因此,在烤房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烟夹夹烟比烟竿编烟可以节省燃料成本和扩大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适合浏阳烟叶烘烤的烟叶成熟度,以规范浏阳烟叶成熟采收标准。[方法]以当地主栽烤烟品种G80为材料,在烟箱和烟夹2种装烟方式下分别将中部叶设置提前采收、常规采收、推迟采收3个处理,在烤前、烤中、烤后取样测定其淀粉含量,并取烤后样进行外观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烟夹常规采收烟叶综合质量最高,提前采收烟叶综合质量最差。烟箱常规采收外观质量较好,推迟7 d采收感官质量最佳。[结论]按现行收购标准,烟叶常规采收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