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磷、钾肥次之;氮、磷肥的回收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的回收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碳氮比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与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甘蔗为试材,探究传统施肥及配方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全肥甘蔗667 m2产量为8 496 kg,仅比常规全肥降低4.3%,肥料成本却降低55.3%,而蔗糖含量最高,为14.96%,比常规全肥增加4.2%。配方施肥甘蔗的氮肥利用率增加8.6百分点,磷肥利用率增加16.5百分点,钾肥利用率增加25.2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以邢麦7号为试材,探讨不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耗水量、产量、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冬小麦产量、耗水系数和水分利用率均不同,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冬小麦产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水分利用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灌两水为最优组合(拔节水和扬花水),产量为8 187.3 kg/hm2,水分利用率21.4 kg/mm·hm2。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源地周边环境的氮磷肥料利用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水源地周边农田养分施用状况,通过设计不同氮磷肥施用处理,分析研究夏玉米氮、磷不同施肥水平的肥料利用率情况。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降低。随着氮磷施用水平的增加,其利用率呈现下降趋势。试验条件下,氮磷利用率平均分别14.78%,22.46%,总体利用率较低。从施肥效益看,处理6玉米纯收益和施肥增效最高,其施肥比例水平为最佳。本研究为提高水源地周边肥料利用和降低环境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半地下式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解析该类型日光温室土地利用效率的途径。[方法]计算10 m跨度半地下式日光温室,随长度变化,该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增加跨度对土地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0 m跨度的半地下日光节能温室最佳室内长度范围80 m以上,其室内生产面积土地利用率的极限在0.50以内,全部生产面积土地利用率的极限在0.62以内。对80~90 m长度的温室其跨度从10 m增加到13 m,土地利用率可以提高2%。[结论]半地下式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较低,增加长度和跨度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效果有限,应注重采取多种防止热量散失的措施,增加温室的保温性能,同时注重耐低温寡照品种的引用,提高日光温室的种植技术,增加半地下式日光温室的土地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下氮肥利用率是否较20世纪80年代增加的问题,应用现有研究资料,对影响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是影响农作物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因素;1996—2011年较1990—1995年,我国粮食作物阶段氮肥平均施用量增加44.9 kg/hm2,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增加1 073.3 kg/hm2,在作物种植密度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阶段氮肥利用率平均达到62.5%,较20世纪80年代提高27.5%。因此认为,我国目前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较20世纪80年代未增加的说法并不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7.
化肥利用率受施肥量、施肥种类、土壤特性、作物品种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地方氮肥的利用率在20~50%,磷肥的利用率在10-30%,氮、磷的利用率很低,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只有使肥料得到很好的利用,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优化施肥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开展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为钾肥利用率最高,其次为磷肥、氮肥,分别为39.53%、24.77%、21.18%。  相似文献   

9.
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连续3年在油菜主产区进行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油菜籽产量、磷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可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对株高、茎粗、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提高,施磷78.75kg/hm2时产量最高,增产30%。增施磷肥油菜磷肥利用率、磷肥生理利用率和磷肥农学利用率先升而后降,磷肥利用率变幅在9.35-15.88%、生理利用率变幅在40.82-71.21 kg/kg、农学利用率变幅在6.61-8.73 kg/kg;偏生产力则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增施磷肥可提高部分土壤养分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明显提高。油菜净收益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磷净收益下降。综合上述研究拟推荐本地区油菜生产中磷肥适用量为78.75 kg /hm2。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下紫色土小麦肥料利用率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紫色土小麦氮磷钾肥的当季利用率和累积利用率,以及长期不同施肥对肥料养分增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处理小麦的氮、磷、钾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0.35%,12.94%和21.10%,是最佳施肥配合;非N配合的PK处理小麦对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均较低,即在不施用氮肥的情况下,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无效的.同时在不施用磷肥的情况下,NK配施处理其钾肥的当季利用率也很低.氮肥的累积效应中,NPK处理氮肥的累积效应不明显,而NP和NK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累积效应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磷的累积效应中,NPK处理的磷肥的累积利用率有增加的趋势,说明磷肥具有一定的后效,但时间越长磷肥的后效越不明显,PK处理磷肥的累积效应明显,但累积利用率较低,而NP处理的磷肥累积利用率变化较为稳定;钾的累积效应中,NPK处理和NK处理钾肥的累积利用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后3年的增加趋势趋向于稳定.在肥料的增产效应上,1 kg氮、磷、钾肥(N,P2O5,K2O)的平均增产量分别是11.13,8.77和6.75 kg.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控释肥的氮素释放规律、水稻生长效应及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肥BCUF、BNF、BLF处理在水稻移栽后的前30 d内氮素养分释放量高,中后期氮素供应充足,成穗率高、实粒数多,较对照SRSF处理产量分别增长21.56%、6.36%和5.51%,氮素利用率分别增加69.76%、23.62%和15.23%,磷素利用率分别增加28.24%、7.49%和10.95%,钾素利用率分别增加21.53%、10.03%和19.02%。而控释肥BTF和BAF处理因养分的释放过于缓慢,限制了分蘖增长和穗发育,以致穗数、实粒数显著减少,较SRSF处理产量分别降低9.15%和28.66%,养分利用率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3种肥料增效剂进行了不同配比试验,通过试验可以确定3种增效剂均可以增加玉米产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不同配比试验,筛选出两种增效剂的配比,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有助于指导玉米生产,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益,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流失对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不同种类有机肥对烤烟植株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化肥利用率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用化肥(CF)相比,在化肥减量20%的条件下,配施精制有机肥(OF)对烤烟植株养分吸收累积、产质量无显著影响;配施生物有机肥(BIO)使烟株氮、磷吸收累积量分别增加24.10%和15.84%,提高烟叶产值和上等烟比例30.02%,119.04%。与常规施肥相比,在化肥减量20%的条件下,OF处理增加了化肥氮、磷、钾肥的表观利用率18.84%,40.60%、18.37%;BIO处理的化肥氮、磷、钾表观利用率增加了69.49%,60.94%和39.36%,农学利用率增加了53.67%,53.63%和54.57%,钾生理利用率增加了10.90%。与当地农家肥处理(100%NPK化肥+500 kg农家肥/667 m2,MF)相比,BIO处理增加上等烟比例49.97%,提高化肥氮、钾表观利用率24.39%,15.87%,提高化肥氮磷钾农学利用率22.42%,22.37%,23.23%。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烤烟养分吸收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烟叶产质量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不同种植密度下春玉米光能利用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春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下光截获率的变化,探讨通过改进栽培措施,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进而提高产量的技术途径.[方法]选用新疆当地推广玉米品种新玉41号、较耐密性品种中单909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4.5 ×104、7.5 ×104和10.5×104株/hm2;分别在玉米生长的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乳熟期、蜡熟期测定不同密度下玉米冠层光截获率、生物量累积等,计算光能利用率.[结果]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叶面积指数增大,冠层光截获率增加,玉米光能利用率增加.在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内,光能利用率与作物生长率、籽粒产量呈线性关系.[结论]冠层有效光截获量是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玉米叶面积指数对光能利用率和作物群体生长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选用高产小麦泰山23号,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氮肥和磷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磷钾水平条件下,施氮量(N)在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蛋白质含量、磷肥农学利用率提高,而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同一施氮钾水平条件下,施磷量(P2O5)在0~210 kg/hm2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而磷肥农学利用率除不施氮条件下随施磷量增加升高外,其他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肥料利用率,每公顷施用N 180 kg,P2O5105 kg,K2O 105 kg为最优氮磷钾组合,其配比为1.7∶1∶1。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重建最优施肥算法模型(NFOA)需要引进新的参数,研究追施氮肥对玉米追肥利用率和吸收土壤氮量的影响.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置5个不同氮水平,纯氮用量分别为0,50,100,150,200 kg/hm2(N0,N50,N100,N150,N200),探讨追肥后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以及玉米吸收土壤氮量的变化.2017年在相邻地块验证2016年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016年只施基肥的各处理中,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农学利用率无明显差异,平均值为21.56 kg/kg;追肥农学利用率随着追肥量增加而逐渐下降,在N1处理下追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4.01 kg/kg.随着追氮量增加,玉米总吸氮量有明显提升,但是玉米吸收土壤氮量占总吸氮量的百分率有所下降,在N4处理下最低,为57.15%.玉米追肥利用率与追氮量之间可用二次曲线方程进行拟合,随着追氮量增加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2017年田间试验:2个品种玉米追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基肥农学利用率;玉米吸收土壤氮量和追肥利用率均随追氮量增加而逐渐下降,呈现出与2016年试验相似的趋势.玉米从土壤中吸收氮量,追肥利用率随着追肥量不同而变化,因此综合考虑追氮量对农艺效率、追肥利用率以及吸收土壤氮量的影响,进一步为构建最优施肥算法模型(NFOA)提供理论依据,实现精准追肥.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施用不同量的氮素,对马铃薯植物氮素积累、吸收速率、块茎生产效率、氮肥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内氮素的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移逐渐增加,在淀粉积累期达到最大,之后又有降低的趋势;氮素吸收速率随生育期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出苗后35~55 d(块茎膨大期),氮素吸收速率达到最大,之后呈降低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块茎生产效率、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氮素收获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为施氮量225 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减少施肥成本,增加产量,按照测土配方项目的要求制定了马铃薯肥料利用率试验。试验可知:常规施肥区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钾肥利用率分别是:22.11%、10.21%、31.50%,测土配方施肥区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钾肥利用率分别是:27.92%、15.28%、39.98%,测土配方施肥区氮、磷、钾的平均肥料利用率均高于常规施肥区,分别高出5.81个百分点、5.07个百分点、8.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在黔西北山区通过3a的"3414"肥料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配合施用后小麦产量最高,可达6 193kg·hm-2,缺素时小麦产量降低,以不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最低,降低35.69%。增施氮、磷、钾肥小麦产量增加,最高增加37.35%;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时氮肥利用率可达50.78%,磷肥利用率可达29.77%,缺素时氮、磷肥利用率降低;3增施氮、磷、钾肥可以提高氮、磷肥利用率,但是施用量过高时氮、磷肥利用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英 《吉林农业》2011,(5):162-162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施入土壤中肥料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肥料利用率愈高,肥料的损失就愈小。肥料利用率是因肥料品种、配比、施肥量、土壤肥力、施用方法和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柳河县多点测定结果表明,氮素的利用率为30-50%,磷肥为10-25%,钾肥为40-60%。化肥利用率普遍低,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因此,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只有使肥料得到很好的利用,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