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正细辛,又名细参、小辛、少辛、辽细辛等。为全草入药,东北细辛、汉城细辛为正品,主要含有精油、细辛酮、软脂酸、细辛碱、甲基丁香酚等成分。系属散风寒,行水气的良药,具有镇痛、镇静、发汗祛痰等功效。主要分布在长白山系,主产于东北各省。如吉林省延边自治州、通化等;辽宁省的新宾、桓仁、本溪等;黑龙江省的五常、尚志、宁安等地。一、特征特性细辛是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常见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技术》2007,(12):37-38
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陕西、山东也有栽培.但以辽宁产的质量为佳.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干燥带根全草,别名细参、东北细参等.性温,味辛,有小毒.有祛风、散寒、解热、镇痛等作用.主治感冒、咳嗽、哮喘、风湿性关节痛、鼻炎、喉炎、胃炎.  相似文献   

3.
细辛,别名细参、东北细参等,为马兜铃科植物。干燥全草入药,主产吉林、辽宁等地。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辽细辛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铁岭地区种植的细辛,叫辽细辛,是一种原产长白山脉的中药材.主要含有精油、细辛酮、软脂酸、细辛碱、甲基丁香酚等成分.全草可入药,是散风寒、行水气的良药,具有镇痛、镇静、发汗、去痰等功效.还被用来提取防虫剂.  相似文献   

5.
东北细辛山地规范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省.被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确定为无公害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种植品种. 东北细辛人工栽培,以山地栽培、林下栽培和农田栽培为主,主要介绍山地规范化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细辛分为马兜铃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生药称细辛(Asari Radix et Rhizoma),前二种习惯称"辽细辛"。辽细辛含有丰富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优香芹酮、蒎烯、龙脑、异茴香醚酮、左旋细辛素等。辽细辛有袪风散寒,通窍,袪风止痛,温肺化饮的功能。常被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牙痛、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辽细辛主产于东北三省的东部山区,销往全国并有出口。2005年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规定,细辛以干燥全草入药。从2005年~2010年版药典则规定:细辛以干燥根和根茎入药。  相似文献   

7.
正细辛,别名细参、东北细参等,为马兜铃科植物。干燥全草入药,主产吉林、辽宁等地。形态特征细辛为多年生草木本植物,株高15—251厘米,柄长7—15厘米,叶呈丛生状,单株叶片数十枚至上百枚。花单生,由两叶柄中间抽出。花被3裂,紫红色椭圆形,基部向外反卷,葫果半球形,成熟时自然开裂。种子卵状圆锥形,灰褐色。花期6—7月。生长习性细辛喜温凉、湿润的环境,忌强光和干旱土壤,以疏松  相似文献   

8.
东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Var.mandshuricum Kitag.)为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以全草入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  相似文献   

9.
东北细辛(俗称北细辛、辽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阴性植物,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属常用大宗药材,具有祛风散寒、温肺化痰、通窍止痛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东北细辛根系氮、磷、钾三要素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年生、不同生育时期东北细辛根中氮、磷、钾三要素积累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细辛根中氮、磷、钾三要素的积累规律基本相同,即在生育前期、展叶至开花期,根中含量较高,开花后期到果前期根的积累水平降低,果后期各年生东北细辛积累氮、磷、钾又逐渐上升,表现为前期高、中期低、果后营养又增长的变化趋势。6年生东北细辛不同时期需要三要素比例为:5月18日17.1:0.1:1.1、6月18日12.9:0.1:0.5、7月18日15.1:0.1:1.2、8月18日12.5:0.1:0.7,为东北细辛科学合理地施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干燥后带根全草入药,别名细参、东北细参等。性温,味辛,有小毒。有祛风、散寒、解热、镇痛等功效。主治感冒、咳嗽、哮喘、风湿性关节痛、鼻炎、喉炎、胃炎。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陕西、山东也有栽培。  相似文献   

12.
<正>细辛为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细辛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三经,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痰饮咳嗽等,不宜与藜芦配伍。威海市文登区种植的为东北细辛,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活性,为开发荔枝水果保鲜剂和植物源复配杀菌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丁香、黄柏、细辛、苦参和花椒等5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利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囊萌发法探讨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丁香、黄柏和细辛在提取物浓度5.000 mg/mL下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率均为100.00%,苦参和花椒的抑菌率分别为83.00%和74.00%.丁香、细辛、黄柏、苦参和花椒的乙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中浓度(EC50)分别为0.30、0.51、0.58、1.21和1.48 mg/mL.在1:1 (V/V)的配比下,苦参与花椒乙醇提取物的复配物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增效比率(SR)最高,为4.59,表现为增效作用;丁香+黄柏、丁香+细辛和黄柏+细辛复配物的SR则在0.5~1.5,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丁香、黄柏、细辛、苦参和花椒等5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复配物对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增效或相加作用.在抑菌复配剂配伍时,可从降低成本和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角度考虑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4.
李春明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278+9297
细辛属植物是园艺界的新兴的关注焦点。我国是细辛属植物分布中心。巴山细辛(Asarum bashanense Z.L.Yang)为陕西省新记录种。该研究对其早期有关的形态描述进行了增补,并且提供了核型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5.
双叶细辛甲醇提取物对12种农业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叶细辛甲醇提取物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为双叶细辛发展为新型植物杀菌剂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双叶细辛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 mg/mL质量浓度下,双叶细辛甲醇提取物对12种病原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并且测定双叶细辛甲醇提取物对抑菌率在70%以上的病原菌的EC50,根据结果测定双叶细辛甲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率以及离体实验.[结果]双叶细辛甲醇粗提物对火龙果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100%,EC50为0.188 mg/mL.双叶细辛石油醚相对香蕉炭疽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9.51%,EC50为0.202 mg/mL.双叶细辛乙酸乙酯相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9.95%,EC50为0.099 mg/mL.质量浓度在2,4,8 mg/mL时,双叶细辛甲醇提取物以及石油醚相对香蕉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均在60%以上,双叶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在90%以上.离体实验结果表明双叶细辛石油醚相以及乙酸乙酯相对香蕉果实炭疽病有较好防治效果,在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防治效果优于0.2 mg/mL的多菌灵.[结论]双叶细辛甲醇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具有抑菌广谱性,可以开发成为植物源抑菌剂.其中双叶细辛甲醇提取物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相均对香蕉炭疽病菌表现出优良的防治效果,推测双叶细辛中存在对香蕉炭疽病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物质,这一发现可对将来双叶细辛开发成为防治香蕉炭疽病的有效杀菌剂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全草或根须干燥后供药用。辽细辛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因辽细辛以其气味辛香,叶片肥大,根须粗长,药效显著等特点成为中国细辛的精品、上品。历来为医家所青睐。  相似文献   

17.
辽细辛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细辛原产于长白山脉,主要含有精油、细辛酮、软脂酸等成分。文章简要介绍了辽细辛人工栽培技术中的土地准备、整地做床、播种、定植、田间管理(搭棚遮阴、施肥灌水、锄草、越冬管理、种子采收贮藏)以及收获加工等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无色指甲油印痕法对北细辛及其近缘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北细辛及其近缘植物在叶片表皮细胞大小及排列方式、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形态及排列方式和叶片表皮气孔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北细辛叶片栅栏组织由1层柱状细胞组成;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叶片栅栏组织均由2层柱状细胞组成;尾花细辛和花叶尾花细辛叶片栅栏组织由1层柱状细胞组成,但其细胞较小且排列疏松;青城细辛、川滇细辛和长毛细辛栅栏组织分化不明显。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小而密,青城细辛和长毛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较大,川滇细辛和尾花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较小,青城细辛、长毛细辛、川滇细辛和花叶尾花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数量较少且主要分布于叶肉组织上层细胞,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间的差异也可为细辛属植物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曹静  夏秀红  赵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24-5025
[目的]为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丁香、细辛、藿香、苍耳等45种植物为材料,用80%无水乙醇提取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以80%乙醇稀释100倍为空白对照,施佳乐稀释1 000倍为化学对照,研究不同植物提取物对仙客来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18种植物提取物对仙客来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9种植物提取物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1%细辛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94.05%),其次为丁香、藿香、藁本和苍耳;稀释200倍后,细辛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与化学对照无显著差异,而丁香、藿香、藁本和苍耳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相当(均为0)。[结论]细辛提取物对仙客来灰霉病菌的杀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细辛属植物资源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细辛属植物资源的分类、药理学作用和临床应用等进行了概述,初步总结了我国细辛属植物资源的利用历史和现状,同时探讨了其潜在开发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