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属瓶螺科,软体动物,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食用螺,还可用作动物蛋白饲料。福寿螺具有生长力强,繁殖快的特点,养殖价值较高,我们于1988年引进并进行了试养。福寿螺原产于热带,生长期间要求较高的温度,而天津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两季气温较低,在自然条件下福寿螺不能存活。为使福寿螺能在天津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地区发生福寿螺灾害的根本原因。[方法]采用自繁自养的方法研究了福寿螺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繁殖与生长。[结果]福寿螺在水温40℃时开始死亡,高于42℃时12 d内全部死亡;当水温低于6℃时,开始出现大量死亡,当水温降至5℃以下时3 d内全部死亡。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福寿螺的繁殖能力极强,年繁殖时间为245 d,1年可繁殖3~4代。幼螺2~3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福寿螺生长速度呈现阶段性变化,孵出后30~60 d的幼螺生长速度最快。[结论]西双版纳地区福寿螺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繁殖期长,繁殖代数较多,性成熟时间稍早。  相似文献   

3.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耐逆性强、繁殖率高、扩散蔓延快,适应于农田、池塘、河沟等各类淡水水域中繁殖生长,在石狮市局部地区泛滥成灾,主要为害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根据其发生危害与发生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英文名Applesnail,golden applesnail,又叫苹果螺、大瓶螺,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是两栖淡水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福寿螺目前已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认定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为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2]。福寿螺是一种淡水螺类动物,据生物学特性研究,其生殖能力极强、繁殖速度较快,可以适应各种水体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河流、池塘、  相似文献   

5.
福寿螺农民称为大田螺,该螺个体大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繁殖快,河道、沟渠、田间、池塘均可成为其生息场所。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成为水稻的一天灾害。我市近年来福寿螺危害严重,为了夺取水稻的稳产丰收,鹿城区农技站于l998年正式立项,观察研究福寿螺发生规律及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福寿螺抗逆性强、繁殖率高、扩散蔓延快,适宜于农田、池塘、河沟等各类淡水水域中繁殖生长,在宁化县主要为害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笔者根据其发生危害与发生特点,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大瓶螺,原产于美洲亚马孙流域,系大型水生螺类。福寿螺不仅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可迅速改变其栖息地生物环境面貌,造成其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福寿螺生长发育及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度对福寿螺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的影响,找出其种群繁衍的最适宜温度,为研究福寿螺成灾机理及灾害预警积累基础材料。【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不同发育阶段的福寿螺,考查其存活率、生长发育速度、产卵量及摄食量。【结果】幼螺及成螺在15~20℃中存活率最高,达90%以上;幼螺体重增加率、成螺产卵量、卵孵化率均以30℃饲养的最高;幼螺的平均最大摄食率在30℃时最高,成螺则在35℃时最高;福寿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19℃,有效积温为137.41℃·d。【结论】30℃为福寿螺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福寿螺食性、抗逆性以及繁殖能力等方面的测试与研究,掌握福寿螺在鄞州区交配繁殖、抗干旱能力和食料条件等基本生物学特性,为当地开展福寿螺防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度对福寿螺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的影响,找出其种群繁衍的最适宜温度,为研究福寿螺成灾机理及灾害预警积累基础材料。【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不同发育阶段的福寿螺,考查其存活率、生长发育速度、产卵量及摄食量。【结果】幼螺及成螺在15~20℃中存活率最高,达90%以上;幼螺体重增加率、成螺产卵量、卵孵化率均以30℃饲养的最高;幼螺的平均最大摄食率在30℃时最高,成螺则在35℃时最高;福寿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19℃,有效积温为137.41℃·d。【结论】30℃为福寿螺生长、发育及繁殖的最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1.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水稻不是主要农作物,由于气候和天敌的共同作用,福寿螺不至于大面积危害成灾。自20世纪70—80年代引入台湾、广东等地后,最初颇受欢迎,但其肉质松软,缺乏本地田螺的香脆,食味不佳,因而被弃养,随之成为河道、水沟、池塘的野生生物。福寿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制约,水稻秧苗又是其喜食的寄主植物,再加上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它的生长、繁殖,很快便成为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地的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水稻生产。一、形态特征福寿螺又名大瓶螺,系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其贝壳外观与田…  相似文献   

12.
福寿螺又名南美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这种螺具有生长繁殖快、食性杂、抗逆性强、易于养殖且成本低、肉味鲜美等优点,是一种大型优质,经济效益好的淡水养殖螺类,该螺在广东、广西等地野生养殖量大.  相似文献   

13.
福寿螺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已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局部地区泛滥成灾,对水稻危害时间长、危害重。通过观察分析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以期控制其数量,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福寿螺作为一种世界性入侵生物,侵入浙江已近40年,由于其繁殖快、易扩散、适应性强和危害大,给全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灾害。福寿螺在浙江省的入侵扩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迅速扩张期;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前后扩散渗透期;第三阶段为2010年至今多点爆发期。福寿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扩散,但扩散蔓延具有明显的局域性。福寿螺已由过去的点状分布发展成现今的片状分布,且入侵蔓延到全省11个地级市的所有县(市、区)。目前福寿螺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但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为应对福寿螺入侵危害的严峻形势,未来需加强福寿螺生态学、行为学、入侵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同时开展福寿螺危害的及时预测预警、应急防控、综合防控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建立全方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福寿螺是大型淡水螺类,又称大瓶螺、苹果螺,是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极快,近年来在南方主要水稻耕作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入侵危害,并呈扩散蔓延之势,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发生特点福寿螺以幼螺或成螺在水生作物基部或水田土表下二三厘米深处越冬,亦可在田边或灌溉渠、河道中越冬。喜栖于缓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入侵物种福寿螺在武汉地区的繁殖情况,探索其生物防治的新途径.[方法]采用肉眼观察法和望远镜、数码单反相机等工具辅助观察法,调查武汉园博园福寿螺的繁殖时间和天敌捕食情况.[结果]福寿螺在武汉地区已实现全年繁殖.黑水鸡是捕食福寿螺的一种鸟类新天敌,平均每小时捕食1只福寿螺,但不捕食其卵块.[结论]黑水鸡繁殖率高...  相似文献   

17.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或大苹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贝类.近年我国许多省市引进,进行繁殖和试验,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福寿螺肉色金黄,脆嫩味美,是供人们享受的佳肴.据测试,螺肉蛋白质含量为29.3%,脂肪含量为0.3%,此外还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是一种很有发展的养殖水产品.……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秧田福寿螺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变为野生后,对水生作物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因它喜食幼芽嫩苗,在个别发生危害严重的地带,给水稻育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下面介绍水稻秧田福寿螺防治技术措施,供参考。一、改变育秧方式:根据福寿螺适合在水中活动取食为害的习性,有福寿螺活动的地方应积极推广旱育秧和半旱育秧技术,以减少福寿螺在水中活动取食幼芽嫩苗的食源。二、科学合理灌溉:福寿螺主要以幼螺、半成螺在水田、山塘、水库、水渠等湿地越冬并生存繁殖,在水稻育秧期间,可随秧田灌水从进出水口处迁入秧田,造成对秧苗的为害。为此,可在…  相似文献   

19.
<正> 47岁的刘金德,曾任资中县太平区供销社主任、资中县日杂公司工会主席。为探索养殖致富之路,他先后饲养过獭兔、泥鳅、黄鳝、福寿螺。在饲养獭兔时,为清除兔粪公害,变废为宝,他有效地利用兔粪饲养日本大平2号蚯蚓,蚯蚓的大量繁殖,又促使他寻找新的致  相似文献   

20.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是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危害水稻及其他水生植物的恶性水生动物,目前已在苏南地区迅速蔓延。为提高福寿螺的防治水平,介绍了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生规律,如福寿螺以成螺越冬、在苏南地区一年繁殖一代,福寿螺主要危害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等水生植物以及水域附近的旱生植物等;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福寿螺的主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